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肋骨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本文研究中随机性选择天津市胸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78例肋骨骨折病例,对照分析X线片与双源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影像资料的诊断准确度。结果:经X线片诊断结果显示肋骨骨折者42例,可疑骨折10例,骨折总数126处;CT 3D VR诊断结果显示肋骨骨折者59例,可疑骨折者3例,骨折总数187处,CT 3D VR图像显示骨折例数、骨折总数均明显多于X线片结果(P<0.05)。结论:CT3D VR图像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X线片,可准确定位骨折位置并直观显示骨折部位基本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图像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关节分离重建在枢椎齿状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本院57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C1~C7获得原始轴位图像,经CT机先进的后处理技术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然后对VR图像行关节分离去掉环椎,保留枢椎及齿状突。结果 57例齿状突骨折中轴位象和MPR发现54例,57例三维关节分离重建VR图像均发现有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关节分离重建图像能清晰、直观地显示齿状突骨折情况,对高位颈椎外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两项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同时与DR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平片难以显示的骨折,三维CT成像均能显示清晰,X线平片诊断各部位骨折的总漏诊、误诊率达46.8%; MPR及VR三维重建图像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的细节,同时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 三维重组技术对外伤性骨折的诊断具绝对优势,能弥补平片的不足,减少漏诊、误诊率,并能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本院168例颌面骨折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重建技术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再现(VR)、多层面重建技术(MPR)重建扫描。根据三维影像进行分析得出结果。结果螺旋CT三维图像可以根据不同的方位,清晰地呈现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立体解剖移位程度情况和周围比邻关系,尤其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方向和位置,让人们有一种直观真实的感觉。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颌面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的了解和掌握非常有效,对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颌面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50例脊柱病变患者应用螺旋CT扫描脊柱获得原始轴位图像,然后再于3D中采用表面遮盖(SSD)、容积再现技术(VRT)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显示脊柱病变的全貌及“隐匿性”病变和细节病变的情况。结论16排螺旋CT曲面重建及VRT结合对病变诊断优于普通CT或X线平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及CT三维成像诊断胃肠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胃肠病患者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其中44例CT三维重建图像为重点研究对象.重建方法包括表面遮盖法(shadedsurface display,SSD)、容积重建法(volume rendering,VR)、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等,三维影像显示结果与内窥镜和/或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检查诊断为胃疾患207例,肠疾患105例.其中进行三维重建的44例患者中,胃疾患28例,包括胃癌22例,胃溃疡5例,平滑肌瘤1例;肠疾患16例,包括肠癌11例,肠患肉3例,肠结核1例,克隆氏病1例.三维重建图像显示隆起病变20例,其中并凹陷性病变9例;狭窄病变18例;凹陷性病变6例.结论螺旋CT及三维成像对胃肠道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三维重建方法的选择与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有关.CT三维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具有空间定位准确、形态观察全面的特点,是内窥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成人中耳内耳结构的显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成人中耳、内耳解剖结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40例成人的中耳、内耳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0.625mm),小视野(FOV=9.6cm),骨重建算法(BONE+),然后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的特点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和仿真内镜成像(CTVE)显示。结果表明,中耳鼓室、听骨链、内耳及内耳道均获得了满意的三维图像。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显示成人中耳、内耳立体结构,给临床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MSCT)具有高速扫描和高质量的图像,与单层螺旋CT相比更适合二维、三维、仿真内窥镜(CTVE)等技术。采用MPR技术获得二维重建图像,采用CTVE技术显示空腔管壁图像及采用容积再现内的切割技术,显示肠壁内的病变。影像克服了SSD影像对病变的遮盖,可观察到肠粘膜及结肠袋,受压、隆起等改变。CTVE不基于容积再现技术,但通过调节CT阈值及透明度,并将观测点置于胃肠腔内而产生类似纤维肠镜的影像。因此可以任意方向更直观地发现及观察病变。CTVE克服了纤维肠镜受观察野限制的缺点,可更准确的测量肠腔内的肿瘤、息肉的大小。纤维肠镜对于肠腔内肿瘤对肠壁的情况,肿瘤的腔外生长情况以及腔内外部分的关系不能很好的观察,同时对癌肿侵及临近结构的情况不易很好的显示,MSCT后处理技术则是对纤维肠镜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对埋伏牙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16排螺旋CT对38例埋伏牙患者进行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在东芝工作站上进行MPR、CPR及VR三维重组。结果 16排螺旋CT横断面图像、三维立体图像及多平面图像清楚地显示了埋伏牙牙齿的形状、埋伏的深度、离唇侧或腭侧方向的距离、牙齿萌出的方向,还有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16排螺旋CT MPR、CPR及VR图像可以准确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作为埋伏牙治疗的精确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张羲娥  伍玉蓉  熊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06-350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足踝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代表性的成功进行过三维重建的45例足部外伤,并经临床、手术证实.扫描层厚1~1.35 mm,螺距1:1,重建1mm.同时使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及表面重建(SSD)3种方法处理.结果:全部病例三维重建显示良好,病变的外形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从不同位置和角度得以观察.结论:三维重建作为足踝部骨折的检查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80例患者行CT检查,其中CTA显示正常表现者12例,脑血管病变68例;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层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技术后处理。结果 12例CTA表现正常者均能显示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4级以上分支的血管,68例脑血管病变中能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诊断明确。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在主动脉夹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49例主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 )、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CPR),分别计算各种重建方法对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结果 MPR,CPR,VR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95.92%,95.92%,18.37%,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 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 MPR,CPR,VR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 MIP为67.35%。 MSCTA同时可以发现主动脉之外的疾病。结论 MSCTA适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显示,所采集的数据能够满足3D图像后处理的需要。 MPR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次之,MIP最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在结肠占位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64排螺旋CT双体位结肠扫描的结肠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充气仰卧位及俯卧位增强扫描,其中20例增加了左或右侧位三期扫描,将MSCT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ADW4.4工作站采用CT仿真结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重建显示(Raysum)4种方法进行结肠重建处理,对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结肠壁受损的程度、范围以及结肠外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结果结肠、直肠癌52例,全部病例均经过手术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结论 MSCT仿真结肠镜可显示结肠占位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肠壁、肠周侵犯情况,多体位扫描能使病变肠管扩张充分,更好地显示病灶的细节,提高病变检出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结肠占位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临床怀疑骨折的60例患者进行后重建,运用容积再现技术(VR)及曲面重建技术(CPR)和多平面薄层重建技术(MPR)显示骨折的部位、数量,判断16层螺旋CT诊断胸廓骨折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共发现肋骨骨折259处,锁骨骨折13例,肩胛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8例,胸骨骨折2例。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及曲面重建和多平面薄层重建技术可显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各种后处理图像中,VR在显示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CPR在显示微细肋骨骨折上效果较好,MPR像能从冠状位和矢状位判断解剖关系,而轴位图像是诊断的基础。结论:16层螺旋CT利用容积再现及曲面重建图像和多平面薄层重建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胸壁骨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例小儿气道异物患者,对其行螺旋CT薄层扫描,同时采用多平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仿真内窥镜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探讨上述三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显示率。结果 MPR、MinIP、VE能100%的显示出段以上气管、支气管,能够部分显示出亚段以下支气管;VR显示段以上支气管的概率大约为95%;MPR能部分显示外组织;MPR、MinIP能够将异物部位、大小、形状以及其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直接显示出来;VR能将局部气道的充盈缺损,甚至是起到的连续性中断表现出来;VE能够将支气管腔内占位表现出来;MPR能将肺内的并发症显示出来。结论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S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及CT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影像学表现。图像重建方法有3种: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动脉期MIP和VR结合清晰显示41例腹腔内血管及肿瘤供血血管。冠状位MPR重建显示37例癌栓大小、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斜位MPR重建显示癌栓的范围及形态,10例呈局部结节状,20例呈团片状,7例呈不规则形。横断面MIP及动脉期VR显示28例门脉癌栓由肝动脉供血。MIP及MPR结合,6例显示邻近肿瘤对门脉的侵犯,40例显示门脉的侧支血管。结论MSCT肝脏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技术是诊断与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手段,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道梗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临床诊断证实为胆道梗阻病变的患者47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无胆道扩张及无胆管系统疾病者的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结果观察组的CPR及MPR图像对胆管壁及胆道结构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PR图像显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判断梗阻原因的准确性为89.4%,判断梗阻部位的准确性为100.0%。结论给予胆道梗阻病变患者螺旋CT扫描,能够将患者的梗阻扩张部位、胆管壁情况及胆道结构有效显示,还能判断梗阻原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