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 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9 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 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恼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单发8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形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他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单发6例,多发5例,共计18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位于幕上脑室周围深部白质12个,占67%;MRI平扫表现为病灶均呈长或等T1、等或短T2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团块状、结节状明显强化。病灶无囊变、坏死、出血及钙化,发生室管膜下转移2例。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少见,其MR信号变化、强化及转移等特点在与其他颅内肿瘤鉴别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杰生  黄洲  罗越凡  邓全越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00-1301,1303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颅内B细胞淋巴瘤常规MRI及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B细胞淋巴瘤的常规MRI和1H-MRS表现。结果:25例患者共检出36个病灶,其中17例单发,8例多发;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强化;肿瘤占位效应多为轻或中度;"尖角征"和"缺口征"是增强后最具特异性的征象;胆碱(Cho)峰升高、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降低、脂质(Lip)峰高耸是1H-MRS主要表现。结论:原发性颅内B细胞淋巴瘤MRI、1H-MRS具有一定的特征,联合应用可提高MRI对肿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和MR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资料齐全的颅内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CT和MR表现。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偏瘫、肢体麻痹、视觉障碍等。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CT扫描大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呈“类圆形”或“团块状”。所有病灶都有占住效应,水肿程度不一。结论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CT、MR扫描有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席德彦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09-109
目的探讨CT、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观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3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结果肿瘤的发病部位在基底节区、顶叶、额叶,CT表现边缘清晰,多呈等或略高密度;MRI多呈等或略长的T1、T2信号,肿瘤病灶成明显强化。结论经过综合观察分析,CT、MRI能够清晰的显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淋巴瘤MRI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颅内原发淋巴瘤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强化。病灶形态可为多发结节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侵及胼胝体时可呈"蝴蝶征"。14例中MRI正确诊断5例,误诊9例,误诊主要原因是颅内淋巴瘤发生部位的不确定性及MRI表现的多样性。结论MRI能较好地分析颅内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及信号特点,可跟踪分析病情变化过程,但误诊率高,需进一步提高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罗秋红  程敬亮 《中原医刊》2007,34(14):27-28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3例均有MRI平扫和增强资料,其中2例有CT平扫和增强资料,3例仅有CT平扫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中9例为单发,4例多发,共有19个病灶。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5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组织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13例MR平扫中,T1WI上11个病灶呈等信号,8个病灶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12个病灶呈等信号,7个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显示12个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7个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囊变坏死区无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胞质及水分少,核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胼胝体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试验性治疗证实胼胝体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胼胝体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病灶多呈蝴蝶状、团块状及斑片状,可对称分布,肿瘤周围水肿较轻。T2WI多呈高及略高信号,T1WI呈低或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多为中高度明显均匀强化,占位效应较轻。结论:胼胝体原发性颅脑恶性淋巴瘤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形态、信号及增强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和客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单发18例,多发7例,共有43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偏一侧半球近中线部位分布,如胼胝体、基底节区、丘脑。肿瘤在CT上多表现稍高密度,病灶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上多呈高信号。单个病灶多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多发病灶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强化,且可见"缺口征"、"尖角征"、"握拳征"等淋巴瘤特征性表现,但出现率较低。瘤周轻度水肿14个、中度水肿21个、重度水肿8个。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表现。结果:10例中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8例,共检出病灶35个,分别位于额叶、顶叶、胼胝体、基底节、小脑半球、小脑蚓。病灶可有不同程度水肿及占位效应,MRI平扫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亦可为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为明显均匀或欠均匀结节、团块样强化,少数为环形强化,可有“缺口征”、“尖角征”。结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和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单发病灶9例,1例为多发病灶,肿瘤常位于脑深部或邻近脑膜,额叶2例,胼胝体2例,脑膜邻近2例,枕叶1例,中线区1例,幕下1例,多发1例。MRI平扫Tl 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多数轻中度水肿,一例为重度水肿。7例见典型的脐凹征、棘征、分叶征、握拳征、半月征、开环征等。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在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MI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31例,上颌窦20例,蝶窦2例,无法辨别起源7例。CT表现:肿瘤多呈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42例),密度均匀(46例)的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邻近骨质破坏(43例),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MRI表现:肿瘤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稍高信号(14例),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腺样囊性癌及恶性淋巴瘤具有典型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ML)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资料齐全的颅内恶性非霍杰金淋巴瘤1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MR表现。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恶心、偏瘫、肢体麻痹、视觉障碍等。18例患者单发肿瘤13例,多发肿瘤5例,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呈“类圆形”或“团块状”。所有病灶都有占位效应,水肿程度不一。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MR扫描有助于该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和MRI表现。结果: 19例中瘤灶31个,单发14例,多发5例;其中脑表面12个,室管膜旁13个,脑深部6个。CT检出26个病灶,检出率83.9%。CT表现呈等或稍高密度,19个密度均匀,7个密度不均。MRI检出所有31个病灶,检出率100%。肿瘤MRI表现T1WI信号略低于灰质,T2WI信号与灰质相似,22个信号均匀,9个信号不均。80.6%瘤灶表现为明显实质样强化,16.1%病灶伴脑膜或室管膜强化。占位效应以及瘤周水肿程度大多数为轻到中度。结论: 大多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少数不典型者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研究。结果 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脑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低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6个较均匀,6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病理形态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影像表现,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 2年 9例诊断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 ,伤后不同时期颅脑CT扫描及MRI检查的资料。结果  9例患者伤后多次颅脑CT检查均为正常 ,而MRI检查表现为出血性改变 4例 ,T1W像为高信号 ,T2W像为高信号 ;表现为非出血性改变 5例 ,T1W像为等信号 ,略低信号 ,T2W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uid -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 ,FLAIR)为高信号。 结论 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MRI检查能提高出血性病灶及非出血性损伤的检出率 ,并可以避免一些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