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11例,年龄31~77岁,平均59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5d9例,≤20d14例,≤1个月11例,≤3个月2例,≤6个月1例。上腹不适隐痛,食欲差,乏力38例(100%),无痛性梗阻性黄疸36例(94.7%),肝脏肿大13例(34.2%),胆囊萎缩或无肿大38例(100%),恶液质3例(7.9%)。按 相似文献
2.
肝外胆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较困难,出现症状后常失去手术根治机会,预后较差。本院1990年以来收治肝外胆管癌32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2~81岁,平均60岁,50~70岁者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2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34例,仅行PTCD术29例。结果:4种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01.51)个月、(16.001.49)个月、(12.001.83)个月和(5.00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均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胆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法。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门胆管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2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34例,仅行PTCD术29例。结果:4种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0±1.51)个月、(16.00±1.49)个月、(12.00±1.83)个月和(5.00±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均影响患者预后。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肝门胆管癌的最佳治疗方法。Bismuth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中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418-42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根治切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5例行根治切除术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期,收集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χ~2检验进行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69个月;生存时间最短7个月,最长>6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05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败血症,104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74.81%、35.56%、22.22%;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累计生存率呈下降趋势;TNM分期、Bismuth-Corlette临床分型、术前糖类抗原125(CA125)、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最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是显著影响行根治切除术HCCA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TNM分期(OR=4.672)、术前CA19-9(OR=3.022)、术前CEA(OR=2.174)、术前最高血清TBil(OR=2.731)、淋巴结转移(OR=3.863)、血管侵犯(OR=2.658)、肿瘤分化程度(OR=4.946)是影响HCCA根治切除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CA根治切除术总体预后不理想,TNM分期、术前CA19-9、术前CEA、术前最高血清TBil、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HCCA根治切除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内胆管癌患者91例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的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做无复发生存曲线及总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法比较组间生存率。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中大导管型52例,小导管型32例,未确定型7例。与小导管型比较,大导管型具有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血清CA199水平高、TNM分期高、肝内胆管结石病史等特点(P<0.05)。大导管型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小导管型(P<0.05)。大导管型与小导管型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大导管型肝内胆管癌总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血管侵犯、TNM分期是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 大导管型及小导管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差异,大导管型预后更差,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TNM分...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该院1975~1990年间收治的胆管癌70例。其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痘伴上腹胀痛不适者64例(93%),表现为急性胆管炎症状者6例(18%)。发病早期按“肝炎”误诊误治者27侧(38%)。影像学检查PTC,ERCP 诊断串高于B 超和CT。手术切除率仅为5.7%(4/70)。文中并探讨了早期诊断率低和切除率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检测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3 (STAT3)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TAT3表达对手术切除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C组织中STAT3的表达,并分析STAT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STAT3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 (KM)法估计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Cox危险度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参数和STAT3表达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ICC组织中STAT3表达较瘤旁组织增加,且与肿瘤体积大、病理性卫星灶、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差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高表达STAT3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STAT3高表达是影响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TAT3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是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成为ICC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并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1998-2009年5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者的发生率5.45%;术前诊断率为83.3%;根治性手术率38.9%;病理诊断为腺癌;随访45例,行根治性手术病例平均存活21个月,行姑息性手术病例平均存活8.5个月,仅行探查术病例存活平均3.5个月。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疗效较差;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内胆管结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确诊的I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男性占82.7%;HBV感染者占75.0%;Child-Pugh分级为A级90.4%,B级9.6%;AJCC分期Ⅰ~Ⅱ期占67.3%,Ⅲ~Ⅳ期占32.7%;行根治性手术者占32.7%。生存分析显示,有肝病家族史、确诊时有症状、AJCC分期晚、肿瘤分化程度低、乙肝病毒DNA载量≥1000 IU/ml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降低。肝移植、根治性肝癌切除、局部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19,48)个月、17(8,38)个月、8(3,24)个月。结论肝病家族史、确诊时有症状、AJ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乙肝病毒DNA载量是ICC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早期诊断ICC,接受根治性治疗,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1992年7月至2002年7月手术治疗4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临床分型、治疗效果.结果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者占53.5%.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6例,单纯引流减黄手术15例,肿瘤活检4例.肿瘤切除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23.5%,单纯引流者1、3年生存率为58.3%、0,肿瘤切除明显优于单纯引流(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简化术前检查,力求早期手术,争取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3.
斯氏狸殖吸虫病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源性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53例斯氏狸殖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城镇居民占54.7%,儿童占83%,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饮生溪水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胸肺型和脑型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占62.3%,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皮下包块活检后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误诊率达41.5%。吡喹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斯氏狸殖吸虫病流行呈"城镇"化态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认识,加强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以降低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误诊率。吡喹酮疗效较好,可作为斯氏狸殖吸虫病治疗首选药物,而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 134 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及远期疗效, 探讨生存率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及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 方法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1999 年 1 月至 2002 年 7 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 结果手术组 116 例,其中根治性切除 48 例,姑息性切除 21 例,胆道引流 47 例;非手术组 18 例.总手术率 86.6%(116/134),根治性切除率 41.2%(48/116).根治性切除组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 75.0%、45.8%、25.0%,姑息性切除组为 50%、16.7%、0,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道引流组为 25%、10%、0;非手术组平均存活 5.7个月,无一例超过 1 年.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个体化和实用性的根治性切除术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对无黄疸性慢性肝病及胃肠道症状者定期体检及必要的影象学检查, 是早期发现肝胆管癌的积极手段,赢得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1~2013-12共收治3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12例行根治性切除,余24例均行姑息性治疗。所有患者随访年限为1~3年,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9~46月;姑息性切除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5~31月;支架引流治疗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2~14月;而未做治疗的3例患者生存时间为27 d~5月。结论 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是本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 1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随访 0 .5~ 5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 1 .48% ,我院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 1 .0 3/万。1 1例术前均得到确诊 ,病灶切除完整 ,随访 0 .5~ 5年无复发。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检查 ,易于对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5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采取B-US-CT-ERCP-MRCP或PTC(PTCD);CEA或CA19-9,有助于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胆汁内或外引流术,或行PTCD。结果 共有17例予以切除,11例切除后生存在18个月以上。切除17例术后血清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的原则是: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手术方式。根治性手术大于非根治性手术;侵犯胰腺周围神经组织是第一、二位重要因素,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等与预后无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进行药物、手术及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结果药物治疗组成活26例(70.3%),死亡11例(29.7%);手术治疗组治愈4例(44.4%),死亡5例(55.6%);支架治疗组治愈4例,无效1例。结论对于A型夹层,手术优于药物治疗;支架治疗B型夹层治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浆细胞性乳腺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多样,以乳房肿块多见,辅助检查特征性表现不多。本组13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30例行手术,其中病变乳腺小叶切除术20例,病灶局部楔形切除术4例,乳房单纯切除术2例,脓肿切开引流术3例,慢性窦道及瘘管切除术1例。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易与乳腺癌相混淆,外科手术是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对于急性期、年龄3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病程短于3周者,可先行抗炎、局部理疗、乳管冲洗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