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与预后关系。方法对134例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动态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及病程中的血压变化、发病前是否伴有糖尿病史和癫痫发作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4例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有继续出血42例,发生率31.3%,其中27例(64.3%)发生于发病后24 h以内,10例(23.8%)发生于24~72 h,3例(7.1%)发生于72~168 h,2例(4.7%)发生于168 h以后;血肿量21~30 ml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最高,脑叶血肿及血肿破入脑室者易继续出血;病程中有持续性高血压、癫痫发作及发病前有糖尿病史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结论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1/3有继续出血发生;首次CT检查时间在24 h内,尤其是血肿量为21~30 ml和脑叶出血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病程中有持续性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史及癫痫发作史与继续出血密切相关。有继续出血及有相关并发症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好发部位及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24例,于发病后24h内、24h~7d、8~14d进行动态头颅CT观察,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出血继续出血35例,发生率为28.2%,多发生于24h内。继续出血与病后持续高血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长期饮酒、肝病史及抗凝治疗有关。结论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早期血压控制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效果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未给予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发病后6h或24h复查头颅CT有无再出血及出血量,随访3个月,使用欧洲卒中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CT显示超早期血压控制后观察组再出血11例,再出血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肿体积为(17.90±5.9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组患者ESS评分为75.24±9.21分,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血压控制可以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常规量甘露醇和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入院后24 h内应用甘露醇125 mL和尼莫地平,对照组入院后即应用甘露醇250 mL.24 h后复查头颅CT,血肿增大超过33%为血肿扩大.分析半常规量甘露醇和尼莫地平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血肿扩大5例(10%),对照组血肿扩大20例(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病24 h内应用半常规量甘露醇和尼莫地平能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并且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超早期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区节脑出血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8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采用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清除血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24h后复查头颅CT,其中血肿清除量>90%者21例,50%~70%者44例,<50%者23例,再出血4例.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测:Ⅰ级10例,占11.3%;Ⅱ级25例,占28.4%;Ⅲ级41例,占46.6%;Ⅳ级12例,占13.6%;Ⅴ级0例.效果良好率86.3%.结论 超早期颅内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解除血肿占位效应好、术后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和致残率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降压方式不同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40例)和标准降压组(37例),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和标准降压.将两组入院时及入院24 h后2次头颅CT血肿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经入院后24h复查头部CT发现,早期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5.0%(2/40),而标准降压组发生率为16.22%(6/37).两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可防止和减少血肿扩大,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发病3 h内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共12例,作为治疗组,在发病4 h内给予rFⅦa治疗;选择同期入院发病3 h内的急性脑出血病人12例作为对照组。2组病人年龄、出血位置及最初的出血量大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比较2组血肿变化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发病后24 h复查CT,血肿增大>15%者3例,占25%,对照组血肿增大>15%者8例,占67%,P<0.05。病后15 d 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有效率75%,对照组有效率5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临床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FⅦa对于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105例,有28例血肿扩大,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4%,血肿扩大时间为3 h~4 d;发生于6 h内16例,6~24 h 11例,较晚发生的1例患者为发病后4 d.结论 对有血肿扩大可能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及时复查颅脑CT,一旦发现血肿扩大,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血肿继续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内、24h内、一周内、2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16.7%,继续出血发生率在24h内为65.0%。不规则血肿(45.7%)及丘脑出血(40%)多出现血肿扩大;2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15例(23.8%),明显高于未用组5例(8.8%)(P<0.01)。长途搬动血肿扩大者18例(31.0%)明显高于拒搬动组2例,(3.2%)(P<0.01)。结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血肿部位、形态、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及不适当的搬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病3h内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分为血肿扩大组(31例)和血肿稳定组(91例),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头颅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5.4%,发生时间多在发病后24h内(70.93%);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血压持续升高、肝功能受损、大量饮酒及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易发生血肿扩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多发生在24h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发病后血压持续增高、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肝功能受损可能为血肿增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采用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微创开颅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78例,按照GCS评分和血肿量各分为三组,对不同术式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预后良好74例(59.6%),微创开颅组预后良好48例(5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开颅组病死率21.7%(15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三种术式各有其特点,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时有效解除脑受压的特点,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沄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3):166-168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14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结局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示的层析征在预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稳定性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2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0岁。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复查CT所示的亚高密度区的变化,亚高密度区逐渐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超早期应用锁孔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锁孔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7dCT复查,彻底清除23例,少量残留9例。术后随访3-6个月,依据GOS评分,优9例,良12例,中7例,差3例,死亡1例,优良率为65.6%。结论早期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损伤小,血肿清除及止血彻底,患者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微创血肿穿刺术,对照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3.2%,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治愈率42.1%,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疗效显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沈明阳  孙晓阳 《安徽医药》2017,21(6):1127-1129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是病人病情加重、预后不佳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一直为临床医生所关注.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血管造影(CTA)斑点征被逐渐用于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早期血肿扩大,对临床预后评估有较大价值.该综述旨在探讨CTA斑点征的相关定义、原理及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心脑血管外科就诊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立体定向术式组及小骨窗开颅术式组,每组各50例,随访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率、患者病死率及进行日常生活的能力。结果术后3个月立体定向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立体定向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方式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5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疗程30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水肿面积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高于对照组的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水肿面积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能明显降低其术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和临床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采用内科保守疗法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根据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各56例,对比分析组别间的治疗疗效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疗效上,舒适护理组治疗有效率(82.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55.4%),治疗后并发症上,舒适护理组在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上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系统、优质的舒适护理,能有效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患者的康复,有效减少治疗并发症,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