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采和,民间信仰中的八仙之一。主治:遍身疼痛。具体操作法:平地端坐,舒展两脚,两手握拳平举,运身向前,调息运气一口。如此反复行功,共二十四次。复两脚合并,低头弯腰,两手搬动两脚尖,调息运气一口,先后共二十四次. 配合炼功,可服“香砂苓皮饮”.药方组成:茯苓皮,大腹皮、五加皮、生姜皮,桑白皮,枳壳,砂仁,白术,木香,罗卜子(炒),木通,泽泻,猪苓。以上十三味各等分,用水煎服.  相似文献   

2.
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对部分词释尚或有欠妥、或有缺如之处,今试释如下。 1、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出自《中风历节病》:“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教材“魁羸”词解道:“是形容关节肿大。沈氏、尤氏、《金鉴》本俱作(?羸,是指身体瘦弱”,“脚肿如脱”词解道:“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周氏已提出“(?)”应释为肢体因关节肿胀变形弯曲,“脚”指膝关节,“脱”指突出,故释为身体瘦弱,肢体弯曲,膝关节肿大突出。笔者以为然。但原文魁羸并非校勘作(?)羸。考“魁”者,《说文通训定声》:“广雅释诂,大也。”患者表现“诸肢节疼痛”,且有“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全身症状;桂枝芍药  相似文献   

3.
李野朴,古代气功家。生平事迹不详。此法载《内外功图说辑要·诸仙导引图》。主治:头、面、肩、背处各种疮疾。具体操作法:以身坐定,直舒两脚,两手掌按住大腿根,调息运气,以意引导攻治疾处,共十二次。配合炼功,可服“羌活白芷汤”。药方组  相似文献   

4.
五行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行生成”的论述,首先见载于《尚书》和《周易》。——《尚书·周书·洪范》:“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指五行的生数。《周易·(?)辞上传》:“天一、地二、  相似文献   

5.
伤寒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素问·刺志论》说,“气盛身寒,得之伤寒”。在古代文献中,又常把“寒”字假借为“邪”之义,如孟子曰:“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在古代书面语言和文言中把多种外感病称为“伤寒”。如《小品方》讲:“伤寒,雅士之辞,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肘后方》也说:“贵胜  相似文献   

6.
痈疽是中医外科的一大类病证,范围相当广泛,大致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黄帝内经》对于痈疽有较为丰富的记载,后世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而形成今日中医外科学理论。1 痈疽的概念 痈,《说文》谓:“肿也”。《释名》曰:“痈,壅也,气壅否结里而溃也。”疽,《说文》谓:“久痈也”。《内经》与此认识基本一致。《痈疽》言:“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归之而不通,雍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  相似文献   

7.
《辅行诀·汤液经图》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液经图》载于敦煌遗卷《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下称《辅行诀》)中,据《辅行诀》撰者陶宏景云:《汤液经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然此图并无诠释,历来颇乏解者。笔者通过对《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的分析,对照此图,发现图中不仅蕴含着许多失传已久的中医学内容,而且已将《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的核心内容包括无遗。  相似文献   

8.
从药物产地看《五十二病方》的产生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药物涉及产地名称有二:一是荆,二是蜀。 (一)荆《病方》251行:“青蒿者,荆名曰[秋]。(艹屈)者,荆名曰卢茹。”此方中,青蒿、(艹屈)两味药在古代荆的地方,分别称为[秋](秋应作(?))、卢茹。荆是什么地方?《尚书·夏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释地》:“汉南曰荆州。”郭璞注云:“自汉南至衡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导源于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灵枢·水胀篇》:“恶血当泻下泻,衃以留止”;《素问·调经论》:“生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等等。此后,自东汉仲景,直至清代各家著作,对此均有论述。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是营养全身的物质基础。血主于心,统于脾,藏于肝,施泄于肾,在气的统帅下,循经而行,外养四肢百骸,内注五脏六腑,周流不息。  相似文献   

10.
中医经典文献对经络的结构与功能有精辟的论述和比较明确的记载。这些论述和记载,为我们今天探讨经络实质,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1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 《灵枢·本脏篇》:“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难经·二十三难》:“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又如高世栻在《素问·举  相似文献   

11.
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有着密切关系,中医的预防思想就是在《周易》天下和平,刚健进取的理论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从《周易》“洗心”、“逆数”与中医“恬淡虚无”,《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不妄作劳”,《周易》“刚健而不陷”与中医“勇者气行则已”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医史文献《素问》王冰注引《易》辑览《钱超尘(1:1)宋板《千金要方》是如何流入日本的《钱超尘(2:63)《周易》“象”思维模式对《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苏颖(2:67)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仲景全书》版本考证钱超尘,傅海燕(3:125)《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古今  相似文献   

13.
中医高等院校五版教材将痿证分为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等四型,余意应增“寒湿困脾”一型方才全面。 痿证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该书主要从虚热与脾湿两个方面立论。其论述脾湿方面的经文主要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素问·痿论》)云:  相似文献   

14.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学方书,对研究我国医药学史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相关整理材料和释读,《五十二病方》中3个字“段”、“叚”、“尢”应作进一步诠释。帛书114行中“段”不应释为“煅”,应释为“敲击、捶击”;帛书158行有一字“叚”,应通“虾”,虾有壮阳补肾功能,对治疗癃病可谓对症;帛书200行和207行各有一字,应隶定为“亢”,意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玄府”一词,始见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窑”与“孔”通,“玄府”即指汗孔。明·张景岳注释:“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日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由于汗孔不通,故可引起浮肿,故《素问·水热穴论》继续说:“肾汗出逢遇风,内不得入于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肘肿。”玄府不通,外闭则郁而发热,故《素问·调经论》也指出:“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金·刘河间更从生理、病理角度,认为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其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于后世颇有影响。今就张氏的大气下陷证略作议论。“大气下陷证”,见于张氏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大气”一词出于《内经》。《灵枢·五味》篇说:“谷始入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对《医古文》五版教材九十篇文章的每词每句,每条注解,每个标点,深入钻研,反复查证,对各家的不同见解,进行了比较分析,自己有些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现将《华佗传》一文的注释商榷十八条,请同道们指正。 1、病亦行差:病也就痊愈了。“亦”,也,副词。“行”,  相似文献   

18.
李栖蟾,古代气功家。生平事迹不详。此法载《内外功图说辑要·诸仙导引图》。主治:睡梦中精滑精遗。具体操作法:以身端坐,挺起两脚,互相搓摩脚心令发热。复调息运气,存想内气由丹田传至脚心(涌泉  相似文献   

19.
膜原亦作募原,《内经》中即有多篇见及。如《索问·疟论》云:“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得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寒气客于小肠募原之间”;《灵枢·百病始生》篇云:“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  相似文献   

20.
日《读卖新闻》9月7日刊登一条消息,摘译如下: 6日,静冈县滨松市浦妇产科医院用“电磁场麻醉”进行剖腹产手术获得成功。迄今为止,对中国针麻作用原理有种种解释,但用电磁场进行麻醉,在世界上是第一次。该医院院长砺崎说,这次手术成功,解释了针麻的原理:进针时形成了“电磁场”,产生了麻醉效果。这次手术是当天下午2时30分由砺崎院长等二位医生主持施行的。产妇32岁,是第3次进行剖腹产。在距产妇的两手和两脚10厘米的位置上放置一块长10厘米,宽15厘米的薄铝箔片,然后加300伏特的直流电流,电流通过后便在产妇的腹部形成“电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