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腕舟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腕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腕骨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和腕关节不稳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损伤导致的腕舟骨骨折呈增多趋势,需引起重视,更新治疗观念。本文从腕舟骨的解剖学、骨折分  相似文献   

2.
正腕舟骨骨折是除桡骨远端骨折外最常见的上肢骨折,腕舟骨特殊的解剖结构、位置、血供来源及易受腕关节活动应力的影响等因素决定了该骨骨折后不愈合发生几率较高,骨折端越靠近舟骨近端发生骨不愈合可能性越大;腕舟骨骨折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不高,因延误治疗致骨不愈合并不鲜见[1],最终导致舟骨骨不连进行性塌陷性关节炎(scaphoid nonunion advanced collapse,SNAC):患肢疼痛与功能障碍,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腕部损伤中,舟骨表面大部覆盖关节软骨,血供较差,骨折复位后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较高。我院自1993~1999年采用带血管蒂的桡骨骨膜瓣移植治疗陈性腕舟骨骨折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全部为腕舟骨腰部骨折。年龄17~32岁,平均26岁。左侧6例,右侧13例。外伤至手术时间:5~12月14例,13~23月5例,平均9个月。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边缘整齐,密度增高9例;骨折断端两侧骨质吸收有囊性改变7例,断端呈裂缝状2例;近侧断端有坏死表现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联合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联合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治疗我院骨科自2010年9月~2016年1月收治的腕舟状骨骨不连患者25例。结果所有的患者平均随访5~2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是(12.7±2.1)周,使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秀16例,良好5例,一般3例,较差1例。结论对于腕舟状骨骨不连的患者,Herbert螺钉联合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谋求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行腕背侧入路桡骨茎突切除+植骨+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术6例。结果:随访3月-10月,4例骨折愈合,1例加行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术后骨折愈合,1例失访;5例术后腕关节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活动功能,但不过度活动时无明显疼痛。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较有效的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1999年8月~2005年10月,采用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茎突瓣移位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8~47岁。结果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20.4个月,X线片显示腕舟骨骨折均在术后2~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达到100%,腕关节活动时无疼痛。结论手术操作方便,舟状骨骨折植入的带血管蒂骨瓣与植入的松质骨及舟状骨建立血供,成骨力强,骨的愈合时间短,可吸收钉内固定有固定可靠,不用二次手术取出,适用于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赵鲁江 《解剖与临床》2010,15(5):384-384,F0003
尽管骨愈合的能力很强,但仍有5%~10%的骨折愈合受到干扰,此时骨愈合的生物过程无法对抗骨创伤的局部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学以及力学变化,导致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我自2000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骨皮质切除术,自体松质骨或骨诱导活性植骨材料治疗骨不愈合患者1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分析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移植 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难愈性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腰部、近心端骨折,病史虽短,但估计骨愈合机会少或出现骨不连现象的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行腕背切口骨折复位,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沿舟骨纵轴跨越骨折线凿出同等大小的骨槽,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转位植入,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12例均获随访,时间6~28月。疗效按评价标准分析:优9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移植加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副作用损伤少,花费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尤其对估计骨愈合机会少的病例,应积极地行前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临床应用19例,随访1年,在术后3~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骨坏死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稳定型舟骨骨折行内固定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可提高骨折愈合率、缩短骨折愈合及石膏外固定时间。 目的:对使用空心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方法和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比较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不同植入材料,腕舟骨骨折,内固定材料”或“Carpal bone,fracture ununited”为检索词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血管相关的文章;以25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 结果与结论:采用带有血液供应的骨瓣、骨膜移植技术治疗腕舟骨陈旧性不愈合,并加用克氏针、herbert钉、空心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采用空心螺钉内同定治疗可减少骨折不愈合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并具有多轴向、多平面稳固固定的特点,与克氏针内固定等材料相比较仍具有较优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左进步 《医学信息》2002,15(1):34-35
背景 石膏制动治疗无移位腕舟骨骨折愈合率很高 ,但长达三个月的制动必将引起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进而造成关节运动障碍和推迟恢复工作。而经皮松质螺钉固定肯定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加速其恢复工作和功能的进程。为达到这个预期目标 ,作者通过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 ,并对其 X线片愈合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进行了比较。方法 对急诊遇到的无移位腕舟骨骨折的 2 5名职业军人 ,经同意后被随机分成石膏固定组和松质钉固定组 ,经严密观察和两年随访 ,对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握力、恢复工作时间及患者满意程度进行对照和评估结果  11例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疲劳和营养不良对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行手术治疗的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简易营养评估法(MNA-SF)评估患者术后疲劳程度和营养状态;记录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愈合延迟、握力、腕关节功能(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情况。结果 术后疲劳59例(39.33%),营养不良45例(30.00%)。疲劳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长于无疲劳组(P<0.05),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握力低于无疲劳组(P<0.05)。营养不良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营养正常组(P<0.05),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握力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切口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发生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FSS评分与MNA-SF评分呈负相关(r=-0.422,P<0.05)。结论 术后疲劳和营养不良可能会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对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0~1998年,共治疗71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随6访月~4年,平均14个月。随机分成:A组:桡骨茎突切除加带桡动脉茎突返支的桡骨茎突骨瓣组28例;B组:带挠动脉茎突返支的桡骨骨膜组6例;C组:单纯植骨组37例。结果:按刘树清的功能判断标准,优良率:A组为92.85%,B组为82.33%,C组为70.27%。结论:疗效比较,带桡动脉突返支的骨瓣移位效果较其它两组为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9年2月对14例腕部舟状骨骨不连患者,采用带蒂桡骨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全部达优良,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腕舟状骨骨不连,采用带蒂桡骨骨瓣加Herbert螺钉内固定为腕舟状骨不连提供一种理想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骨不连的形成原因,并对治疗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方法对106例病人采取自体髂骨移植的植骨方式和局部辅助髂骨骨髓注入,并附加内外固定。结果106例中有3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外,其余103例均获得随访(2年至8年2个月),平均6年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按照骨折愈合标准,优9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8%。结论对于长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骨不连采用自体髂骨移植和髂骨骨髓注入植骨处,并合理应用内、外固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骨延迟愈合、骨不连一旦发生,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往往需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多为开放性植骨、更换或者增加内固定物,具有创伤大、费用高、恢复慢等缺点。随着微创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对于一些力学稳定性良好且无大段骨缺损的骨延迟愈合、骨不连患者,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微创的方法来治疗。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骨延迟愈合、骨不连临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8例新鲜腕舟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根据Herbert分型A2型10例,B2型6例,B3型2例。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18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按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5例,尚可1例,优良率为94%。结论对急性腕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闭合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具有疤痕小,重返工作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带血管蒂桡骨茎突骨瓣移位治疗手舟骨骨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桡骨茎突切除是治疗手舟骨骨折的方法之一。作者在显微解剖学基础上,设计了带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茎突骨瓣移位术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本手术既解除了桡骨茎突对舟骨愈合的不利因素,又利用切除下的茎突带有血管转位移植,达到固定后加速愈合的目的。经9例临床应用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胫骨下段因血供差,骨折后易于发生骨折不连接,治疗比较困难。作者自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30例,经再次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或外固定支架固定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其发生骨不连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骨不连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2010年34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6例骨延迟愈合及3例骨不连者采取骨折端动力化,对1例骨不连者行取钉、更换内固定并植骨。结果骨延迟愈合6例骨延迟愈合及4例骨不连者,经过上述治疗,随访10个月以上,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静力交锁髓内钉固定的股骨骨折愈合主要通过膜内骨化,术中应避免损伤骨膜,适时采取骨折端动力化,促进软骨内骨化,减少术后骨不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