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足细胞足突通过α3β1-整合素(α3β1-intergrin)和α、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α、β-dystroglycans)等锚定于肾小球基底膜(GBM)上;足细胞是构成肾小球滤过膜(glomerular filtration membrane,GFB)的最后一道屏障;足细胞结构功能异常是蛋白尿肾小球肾病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2002年Pollak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并以他克莫司进行干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他克莫司组。每组分别于第0、7、14、21、28、35天采集尿液,检测尿蛋白排泄量,于造模第35天处死大鼠收集肾脏标本。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足细胞足突融合情况;TUNEL检测法对肾小球进行染色;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对WT-1、caspase-3进行定位和半定量检测,观察大鼠足细胞的数量和凋亡。结果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后大鼠尿蛋白显著增加,足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足突广泛融合;与模型组比较,他克莫司组大鼠24 h尿蛋白明显减少,足突融合改善,足细胞数目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内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TUNEL染色加深;与模型组比较,他克莫司组肾小球内caspase-3表达量下降,TUNEL阳性率减少,说明足细胞凋亡减少。结论他克莫司可修复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足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机制,为温肾健脾方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N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温肾健脾方7.5 g/kg)、中剂量组(温肾健脾方15 g/kg)、高剂量组(温肾健脾方30 g/kg)和阳性对照组(缬沙坦25 mg/kg);每组6只,每笼3只饲养,各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的药物一次,另外6只大鼠作正常对照组,每笼3只饲养。连续给药8周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的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足突消融,结构模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足突均较完整、结构清晰、排列整齐,阳性对照组足突消抹、结构模糊。结论:温肾健脾方能保护肾小球和足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可能是通过对DN大鼠肾小球结构产生作用从而发挥肾脏的保护,以控制蛋白尿并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肾小球硬化是多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主要病理基础,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等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最终造成肾小球硬化。探讨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基因调控对肾组织TGF-β和CTGF的影响,采用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抑制TGF-β和CTGF的基因表达,为延缓肾小球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进行实验,分为三组:(1)对照组:静脉生理盐水替代阿霉素,每只约注射1 ml。(2)模型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 mg/kg,第7天重复尾静脉注射阿霉素3 mg/kg。(3)干预组:同模型组方法造模,第1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后,次日开始尾静脉注射给予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6 mg/kg体重,每日1次,至第6周实验结束。分别于第6周...  相似文献   

5.
苯那普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足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足细胞已被认为是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起始与进展的关键。本研究使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探讨苯那普利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模型及分组:清洁级SD雄性大鼠,体重190~210g,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随机分为3组:肾病组12只、治疗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肾病组和治疗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7.5mg/kg。注射后第2天治疗组给予苯那普利10mg·kg-1·d-1灌胃。2.标本收集:各组大鼠于制模后4、7周收集24h尿液,并于第4、7周麻醉后,分离血清行血生化分析。迅速分离肾皮质,…  相似文献   

6.
黄芪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足细胞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及足细胞足突的变化;观察单味中药黄芪、泼尼松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及足细胞足突的影响。方法: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在14d、28d、56d时检测每组大鼠的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的水平;同时各组处死2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足细胞足突的变化。结果:(1)各肾病大鼠从14d开始24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4h尿蛋白持续增高,但到56d时尿蛋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血清白蛋白降低。(2)透射电镜显示14d时肾病组足突不同程度变宽,28d时足突弥漫性融合,56d时足突融合有所减轻。(3)与肾病组相比,到56d时黄芪组尿蛋白较对照组减少且足突融合较肾病组改善明显,血清白蛋白较肾病组升高(P〈0.05)。(4)到56d时,与其他各肾病组相比,泼尼松加黄芪组尿蛋白最少(P〈0.01),电镜显示足突病变改善最明显。结论:中药黄芪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尿蛋白、改善蛋白质代谢及减轻足细胞损害;黄芪与泼尼松合用能更好地减轻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减轻足细胞和足突的病变。  相似文献   

7.
足细胞分子高表达致阿霉素肾病大鼠发生蛋白尿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动态观察足细胞裂孔隔膜复合体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及α-actinin-4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3、7、14、28 d每组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 印迹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nephrin、podocin、CD2AP、α-actinin-4的分布、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14 d肾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增高持续到28 d。(2)透射电镜显示14 d肾病组足突不同程度变宽,28 d足突弥漫性融合。(3)与对照组相比,从第7天开始肾病组nephrin和podocin染色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线样分布向不连续粗颗粒样的分布模式转变;CD2AP节段染色增强区逐渐扩大,有的区域呈斑片状和连续线状增强;α-actinin-4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均匀的点线样分布向不均匀粗颗粒的分布转变,而且随时间进展这种转变逐渐加重。(4)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于7 d时nephrin 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1);podocin mRNA表达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P < 0.05);CD2AP mRNA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5)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nephrin蛋白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podocin蛋白表达于7 d时显著增高(P < 0.05),而28 d时又显著降低(P < 0.05);CD2AP蛋白表达于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 (P < 0.05)。(6)α-actinin-4 mRNA与蛋白表达在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nephrin、podocin和CD2AP的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是导致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而分子表达的增加是足细胞抵抗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越婢汤对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AN)大鼠肾小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mg/kg建立AN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越婢汤(C组)、激素(D组)、苯那普利(E组),给予相应干预;第3周、7周留取肾皮质,以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法,H-600透射电镜观察GBM超微结构,并计数单位肾小球基底膜上足突个数。结果:(1)造模成功后与A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显著升高(P〈0.01),血清Alb明显下降(P〈0.01),血清TG和TC明显升高(P〈0.01)。(2)模型成功时透射电镜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足突呈部分或弥漫性融合,单位长度基底膜上足突计数明显减少。(3)干预结束后与B组相比,C、D组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足突计数明显增加,且排列相对整齐(P〈0.01)。结论:越婢汤可改善AN大鼠肾小球超微结构,从而改善修复肾小球电荷屏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苦豆子对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3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苦豆子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尾静脉注射给予大鼠兔抗大鼠GBM血清的方法建立大鼠抗GBM肾炎模型,然后根据大鼠体重按照1 g/kg、2 g/kg、4 g/kg灌胃给予大鼠苦豆子提取物,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1 d,并于给药第14天和21天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量及尿蛋白量,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浆TNF-α、IL-6及IL-1β水平,血清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大鼠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组织JNK、p-JNK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c-Jun及AP-1 mR 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豆子各剂量组大鼠24 h尿量显著增加(P 0.05),24 h尿蛋白量、血清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血清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及其血浆TNF-α、IL-6及IL-1β水平、肾组织JNK及p-JNK水平、c-Jun及AP-1 mR NA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苦豆子能够改善抗GBM肾炎大鼠的疾病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抗GBM肾炎大鼠体内JN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脾固肾化瘀方对阿霉素(ADR)肾纤维化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4 mg/kg)法制成ADR肾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2周,治疗组予实脾固肾化瘀方浸膏(43 g/kg)灌胃;对照组予福辛普利钠溶液(2 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d。观察30 d后留取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取血处死并取肾脏组织,观察各组Ⅰ型胶原(ColⅠ)、层黏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肾组织ColⅠ、LN、TGF-β1及α-SM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脾固肾化瘀方能显著改善ADR肾病大鼠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减轻肾功能损害,与福辛普利钠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人Ⅳ型胶原α3链非胶原区结构域1[α3(Ⅳ)NC1]上的线性多肽α3127-148作为抗原,建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大鼠模型。 方法7~8周龄雌性WKY大鼠30只,体重100~150 g,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对照组、低剂量多肽免疫组(低剂量组)、高剂量多肽免疫组(高剂量组)。多肽α3127-148一次性注射于大鼠后足垫来进行建模,低剂量组注射200 μg/kg、高剂量组注射300 μg/kg、对照组仅注射等体积溶剂。每周定时收集24 h尿测尿蛋白浓度。所有动物在第6周末处死,检测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大鼠肾组织切片进行PAS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24 h尿蛋白浓度自第3周末开始明显升高(P<0.05),第6周末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AS染色可见肾小球硬化、弥漫性新月体形成,荧光染色可见IgG在GBM呈明显线性沉积。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第6周末24 h尿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PAS染色亦见肾小球有明显损伤,但较高剂量组轻。 结论本研究采用线性多肽α3127-148免疫WKY大鼠,成功地建立了抗GBM肾炎模型,该方法简单、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干预下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尿蛋白定量变化、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改变, 探讨大黄素联合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TR组)、阿霉素肾病组(ADR组)、激素治疗组[GC组、泼尼松12 mg/(kg·d)]、大黄素联合泼尼松治疗组[EMD组、大黄素100 mg/(kg·d)+泼尼松12 mg/(kg·d)]。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 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造模前1 d, 造模后第7、14、21、28天时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造模后28 d处死大鼠, 测血生化指标, 取肾组织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法和Brown-forsythe法。结果造模前1 d, 4组大鼠之间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F=0.016, P>0.05);14 d时24 h尿蛋白定量:ADR组[(87.8...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自噬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的表达情况,观察胰岛素降糖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自噬在糖尿病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选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另外40只大鼠进行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4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B组和C组),每组各20只;B组给予等量柠檬酸缓冲液皮下注射,C组每天根据血糖水平给予胰岛素1.5 U/kg皮下注射,连续注射4周。4周后收集24 h血、尿标本查尿素氮、肌酐、血糖,肾脏组织送病理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足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物LC3I/H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C组大鼠24 h尿白蛋白、血糖均升高明显(P0.01),PAS染色发现肾小球基膜增厚,系膜区增宽,基质增多,电镜下足细胞足突增宽、融合,自噬活化标志物LC3-Ⅱ/LC3-Ⅰ值明显下降(P0.01)。与B组比,C组大鼠肾小球病理变化有所改善,足细胞和自噬体数量增多,细胞器损伤减轻,LC3-Ⅱ/LC3-Ⅰ值上调(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自噬水平降低,胰岛素处理糖尿病肾病大鼠可上调自噬水平,并可减轻肾小球病理改变和足细胞损伤,提示自噬水平增强可能有益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嘌呤霉素肾病模型中α-parvi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嘌呤霉素肾病模型,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parvin在肾脏的表达与分布。结果(1)嘌呤霉素肾病4d组大鼠24h尿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即已升高(P〈0.01),嘌呤霉素肾病7d组达高峰(P〈0.001)。(2)透射电镜显示嘌呤霉素肾病4d组大鼠足突部分融合,嘌呤霉素肾病7d组大鼠足突广泛融合,嘌呤霉素肾病28d组大鼠足突形态有所恢复。(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随着α-parvin于肾小球的表达,嘌呤霉素肾病4d组α-parvin的表达较对照组即已升高(P〈0.05)。嘌呤霉素肾病7d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嘌呤霉素肾病28d组α-parvin的表达明显低于嘌呤霉素肾病7d组(P〈0.01)。结论大鼠嘌呤霉素肾病模型中,盯parvin的表达增加可引起足突融合,并与蛋白尿产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实验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第4、8、12、16周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PCR检测肾组织HIF-1 mRNA、VEGF mRNA、Notch1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tc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肾脏呈典型的肾小球硬化改变。与对照组相比,第4、8、12、16周实验组大鼠尿蛋白明显升高(P 0. 01); Alb均明显下降(P 0. 01); BUN、Scr持续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大鼠肾组织第4、8、12、16周HIF-1 mRNA、VEGF mRNA、Notch1 mRNA均表达升高(P 0. 01);肾组织HIF-1α、VEGF、Notch1蛋白水平也明显升高(P 0. 01)。结论:HIF-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高表达可能与阿霉素肾病肾小球硬化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实脾固肾化瘀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化瘀方组,蒙诺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静脉注射阿霉素(4mg/kg)法制成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造模后2周化瘀方组予实脾固肾化瘀方浸膏(43g/kg);蒙诺组予福辛普利溶液(2mg/Kg);正常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每日1次灌胃。观察45d后留取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取血处死并取肾脏组织观察实脾固肾化瘀方组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的影响。结果:化瘀方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蒙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化瘀方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底膜增生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化瘀组透射电镜观察化瘀方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融合、基底膜增厚等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实脾固肾化瘀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阿霉素肾病大鼠药理应用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istar或SD大鼠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成的急性模型类似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 (NS) :光镜下病变甚微 ;电镜下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肿胀、融合。处理鼠一般于用药后 4~6d出现蛋白尿 ,13~ 15d出现大量蛋白尿 ,30d左右出现显著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明显水肿[1]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NS的各种实验研究。本文就阿霉素肾病 (AN)大鼠在国内NS药理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1 抗氧化剂AN鼠的发病机理与氧自由基 (OFR)产生、脂质过氧化物 (LPO)形成 ,对肾小球和肾小球上皮细胞产生毒性 ,造成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缺损和对分子控制的缺乏 ,…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单肾和双肾大鼠为基础,探讨糖尿病对单肾和双肾大鼠肾脏的损害程度。方法:取60只SD成年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正常大鼠)10只,实验组(单肾糖尿病组,大鼠行右侧肾脏切除术制备单肾模型,2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单肾糖尿病肾病模型)30只,对照组(双肾糖尿病组)20只,经筛查最终成模空白组10只,实验组8只,对照组3只。采用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形态学HE、PAS观察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球硬化,肾脏纤维化程度加重,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组肾损害程度并无差异。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三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对肾脏有严重损害,易致肾小球硬化和肾脏纤维化,但对单肾和双肾的影响程度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萆薢分清颗粒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滤过屏障相关蛋白HSPG、α-actinin-4、nephrin表达的影响,探讨萆薢分清颗粒修复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选用6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造模组分为阿霉素肾病模型组(模型组)、萆薢分清颗粒干预组(中药组)、泼尼松干预组(泼尼松组)、萆薢分清颗粒+泼尼松干预组(结合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开始药物干预治疗4周,治疗期间记录24 h尿蛋白(24-hour urine protein, 24 h-UPr),4周后收集大鼠肾脏标本进行检测。借助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HSPG、α-actinin-4、nephrin蛋白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示: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各治疗组比同期模型组24 h尿蛋白不同程度减少(P<0.05)。(2)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柴苓汤不同给药时间对实验大鼠肾损害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柴苓汤在不同给药时间内对慢性不可逆性肾损害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21只雌性Wistar大鼠,一侧肾切除后尾静脉注射500 μg单克隆抗体1-22-3.随机分为3组,组1给生理盐水作对照.组2和组3分别于造模后第1 d和第7 d开始每日腹腔注射柴苓汤400 mg/kg体重,共观察6周.收集造模后第3、7、14、21、35和42 d 24 h尿,测量尿蛋白排泄;于第42 d处死全部大鼠,观察肾形态学、肾重量及血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第2组大鼠尿蛋白排泄从造模后第3 d开始,第3组大鼠尿蛋白排泄从造模后第14 d开始减少.在造模后第42 d,给柴苓汤的两组大鼠肾重量低于对照组.光学显微镜结果提示:柴苓汤减轻了肾小球形态学的损伤及肾小球系膜基质扩张.免疫荧光所见:柴苓汤抑制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Ⅰ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并减少了ED1和CD8阳性细胞在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内的浸润.结论:柴苓汤对大鼠慢性肾小球硬化具有防治作用.给药时间对柴苓汤的治疗作用有明显影响,提示早期治疗对防病、治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