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悦  顿赛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727-1727
带状疱疹临床上主要以神经痛为首发症状,部分患常在皮损消退后遗留后遗神经痛,尤其对老年人疼痛难忍。采用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可获较好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带状疤疹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观察组48例采用静滴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静滴更昔洛韦治疗。两组均以10~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滴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止痛迅速,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杨仙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61-2362
2007—03/2009—05我科采用国产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80例,同时采用常规量及大剂量阿昔洛韦各治疗带状疱疹2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He-Ne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用He—Ne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54例带状疱疹(治疗组).并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52例带状疱疹患者(对照组)作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42.6%vs13.5%,92.6%vs63.5%),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组的皮疹愈合、止痛及结痂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用He-Ne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发生率较高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预防或减少其发生 ,对 2 7例老年人带状疱疹早期、短程用阿昔洛韦、地塞米松联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3例均为门诊患者 ,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均有严重神经痛。随机分为两组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组 2 7例 ;男 17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年龄 74 .5岁。病程 1~ 3d ,皮损分布于肋间神经周围 18例 ,腰骶神经周围 6例 ,颈部神经周围 3例。对照组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5 8~ 82岁 ,平均年龄 73.5…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阿昔洛韦外用及静滴病毒唑治疗不同部位带状疱疹31例,结果治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认为此疗法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7.
音频电疗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584-5584
为探讨音频电疗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痛疼疗效,治疗组采用音频电疗配合口服阿昔洛韦;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疗程均10d。治疗组有效率93%(40/30),对照组68%(27/40)。提示音频电疗配合阿昔洛韦应用起效快,疗程短,疗效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采用静滴阿昔洛韦(武汉人福制药厂生产)联合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公司生产)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局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1997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我校教学医院收治带状疱疹病人12例,均用三氮唑核苷等治疗,其中6例先选用阿昔洛韦治疗7天,分析结果表明,加用阿昔洛韦治疗优于单用三氮唑核苷。  相似文献   

10.
侯曼莉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1):1039-1040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带状疱疹的年发生率逐渐增高,临床症状越明显,越易发生后遗神经痛,疼痛重且持续时间长。本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中老年带状疱疹93例,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 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60%;治疗组疼痛减轻,水疱吸收皮损结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愈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紫外线照射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用阿昔洛韦口服治疗加局部紫外线照射;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局部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且能防止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肽、阿昔洛韦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对本单位皮肤科门诊典型的100例带状疱疹分成2组,分别采用胸腺肽加阿昔洛韦联合用药与阿昔洛韦单用进行疗效对照。结果:对100例带状疱疹进行治疗后14天临床观察记录,结果为皮损完全消退,痊愈率分别为100%和90%。神经痛完全消失,痊愈率分别为77%和39%。结论:胸腺肽加阿昔洛韦联合用药,对皮损消退和改善神经痛时间都明显优于单疗组,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可减少后遗精神痛症状的显著效果,是目前一个理想的带状疱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甘草酸二铵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老年患者常常疼痛剧烈,皮肤愈合慢,易留下后遗神经痛。对中老年患者做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笔者应用甘草酸二铵胶囊联合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了49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罗丽 《临床医学》2013,33(5):93-95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B-UVB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和97.3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止疱时间、皮损结痂、痂皮脱落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B-UVB联合阿昔洛韦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泛昔洛韦联合短期小剂量泼尼松口服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5例50岁以上相对健康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激素组:口服泛昔洛韦片(0.25g/次,3次/d)10d和泼尼松片(10mg/次,3次/d)7d;对照组:口服泛昔洛韦片(0.25g/次,3次/d)10d。观察疱疹开始结痂和完全愈合时间,并于初诊时、第4周和第12周以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疼痛严重程度。并记录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疱疹结痂和完全愈合时间,激素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第4周激素组优于对照组(P<0.05);第12周激素组与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不良反应事件两组相当。结论泛昔洛韦联合短期小剂量泼尼松口服治疗带状疱疹有助于减少带状疱疹急性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和疼痛严重程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韩会娟 《临床医学》2004,24(2):62-62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由于HPV感染的日趋普遍,近年来尖锐湿疣的发病率迅速拉加,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了尖锐湿疣的存在与外阴癌、宫颈癌发生的密切联系,以及HPV携带者孕妇的垂直传播对婴儿的危害性,均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尖锐湿疣的有效治疗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治疗尖锐湿疣的方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临床上主要以神经痛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常在皮损消退后遗留后遗神经痛,尤其对老年人疼痛难忍。采用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可获较好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采取阿昔洛韦配合频谱治疗仪治疗带状疱疹40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微波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从 2 0 0 3年 1月~ 2 0 0 3年 6月采用微波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 ,疗效显著。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选择临床上有典型带状疱疹症状和体征 ,发病 1周内就诊 ,且发病后未服用或外用抗病毒药物的带状疱疹患者 40例(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对阿昔洛韦过敏或不能耐受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免疫功能低下或全身衰竭者 )。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微波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19~ 66岁 ,<40岁 5例 ,≥ 40岁 15例。对照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2 3~ 70岁 ,<40岁 4例 ,≥ 40岁 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