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桂辛、甘,大热,有小毒,入肝、肾、脾经。正好古在《汤液本草》载其功用时说:“肉桂入足少阴肾、大阴经血分,补命门之不足,益火消阴。”清·黄宫绣《本草求真》  相似文献   

2.
<正>海藻也称落首、海萝。《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寒"。《名医别录》曰其"味咸,无毒"。《药性论》载"咸,有小毒"。《本草新编》云"入脾"。《本草求真》曰"入肾"。《本草再新》载"入肺、胃二经"。《神农本草经》云"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本草便读》曰"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  相似文献   

3.
历代本草多谓牛膝“性善下行”,如《本草经疏》载牛膝“走而能补 ,性善下行”,《本草通玄》《本经逢原》《药品化义》《本草衍义补遗》均有类似记载 ,但对牛膝“下行”的涵义 ,以及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历代本草均未做详细的解释。为便于中医教学及指导处方用药 ,笔者对其涵义及临床意义总结如下。1 引药下行直达病所牛膝可做药引 ,引导它药药力下行至身体下半部分 ,治疗“病在下”的疾患。如《本草衍义补遗》载“……能引诸药下行”,《药品化义》谓“……用之入肾”。《本草经疏》言“性善下行 ,故入肝肾”。《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用药欲…  相似文献   

4.
红花,又称红蓝花、草红花,为菊科植物。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来自丝绸之路的物产之一。早期红花是用作染料的,后来才用于医药。东汉著名的医药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妇人杂病篇”中栽有红蓝花酒,主治“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气血刺痛”,是红花用于治病的最早记载。其后,历代本草医籍对红花均有记载,且多用于妇科血症,如唐《新修本草》载:治“产后诸疾”,宋《开宝本草》载“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明《本草蒙筌》载“惟入血分。专治女科”,《本草纲目》亦载其“活血……通经”。可见。祖国医药学对红花功能的认识是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为行血和血之要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冰片的药性问题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启明 《中成药》1993,15(5):43-43
冰片,古称龙脑香,为芳香开窍药,与麝香齐名,世称“冰麝”。我国古代所用的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又称梅片,属于天然品。我国药用冰片的历史远在《名医别录》中已有记载,云:“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此载中,仅有主治、用法,而缺“气味”。作为本草药品入载,则始于唐《新修本草》。其药性,历来众说纷纭。诸多说法不独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饮酒者日多,酒后病发胃痛者倍增。因其诊治与一般胃痛有别,且尚未见前贤系统论述,故在此略述管见。《伤寒论》中曾告诫人们:“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明确指出了酒者得病,其诊治与一般患者不同。酒,《本草纲目》谓“大辛大热”、“有毒”。《本草求真》认为能“入脾、胃。”《千金·食治》记载:“扁鹊云,久饮酒者腐肠烂胃”。汪颖在《食物本草》中明确指出:能“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以致病者多矣。”《中药大辞  相似文献   

7.
角蒿一药,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七窍病上,口病第三载:“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治“口中疮久不差,入胸中并生疮,三年已上,不差者方。角蒿灰傅之,一宿知,二宿差,有汁吐之,不得咽也”。孙氏晚年所著《千金翼方》卷三,本草中也载:“角蒿:味辛苦平有小毒,主甘湿(?)诸恶疮有虫者。”然角蒿究为何物,人多不知。清·张路玉《本经逢源》云:“茵陈有二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茵陈,专于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一种生子如铃者,名山茵陈,又名角蒿,其味苦辛小毒,专于杀虫,治口齿疮绝胜。”据此,可见山茵陈即是角  相似文献   

8.
竹茹《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微寒,无毒。"《本草求真》:"入肺、胃。"《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本草经解》:"入膀胱、脾经。"《药品化义》:"入胆、胃二经。"笔者临床善用竹茹组方治疗重病、久病之呕吐,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黑芝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胡麻,“味甘平、主伤中虚赢,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一别巨胜。”《本草衍义》曰:“胡麻,止是今脂麻也,更无他义”,《得配本草》又载“芝麻即胡麻,一名巨胜。甘平、入足三阴血分,补精髓、润五脏,通经络,滑肌肤,敷诸毒不合,并阴痒生疮。”《本草纲目》名胡麻。李时珍曰:“胡麻即今油麻……油麻、脂麻滑其多脂油也。”又指出:“胡麻即脂麻  相似文献   

10.
张山雷的用药经验散见于他的众多著作中 ,而《本草正义》则相对集中地反映出来。笔者研读此书有年 ,深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足以指导临证用药 ,提高疗效。现选介数种为历代本草未载 ,或晚近本草方收录而有实用价值的药物 ,以期引起同道探索宝库的兴趣。1 西洋参《本草从新》及《本草纲目拾遗》开始收载 ,都认为有“补肺之功”。张氏认为其味甚苦 ,其性必寒 ,“不过苦寒泄火之品 ,唯肺胃有火 ,口燥咽干者 ,颇有捷效。虽似有生津止渴之功 ,其实仍以泄热见长 ,而清养肺胃 ,尚是因其降火而加之美名”。近代绍兴名医杜同甲曾称本品为“…  相似文献   

11.
林其权 《中药材》1991,14(10):43-44
白药子一药最早以“白药”之名见载于唐代显庆四年(公元703年)颂行的《新修本草》中。宋代《图经本草》注曰:“白药……九月采根……名白药子。”此药入录官修本草不久,朝廷即令剑南道合州进贡本品。据唐《元和郡县志》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定土贡,合州贡牡丹皮一斤、药子一百颗。”又记有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复定土贡、合州仍贡牡丹皮、白药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白药子条中引《图经》文曰:“今夔、施、合州、江西、岭南亦有之。”考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拟二黄油膏,治疗糜烂型手足癣效果满意,现介绍于下。药物及调制:生大黄末、黄丹等份,麻油适量,调膏备用。使用时,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揩干,涂二黄油膏,消毒纱布复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体会:《本草正》载:黄丹可治“湿烂诸疮……生肌长肉”。《外科全生集》则谓:“临用炒紫色,筛入膏内,生肌,疗湿,杀疥癣虫。”二黄油膏用黄丹,正是择其俱有收湿生肌之效。《药性本草》载:大黄“贴热肿毒,……蚀脓。”《本草纲目》则谓:主“诸火疮”。鉴于糜烂型手足癣多有热毒乘袭,故取大黄清泄之效。据文献报道:大黄和黄丹、密佗僧等铅的化合物,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学认为,豆腐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清肺润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养颜防衰之功。民间素有"金秋豆腐似人参"之说。《随息居饮食谱》载:"豆腐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本草纲目》载:"豆腐能清热散血。"《食鉴本草》载:"豆腐能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豆腐  相似文献   

14.
芒硝,味咸辛苦,入胃、大肠、三焦经,有润燥软坚、泻火解毒之功效。经方诸承气汤用其治疗阳明燥热症;《本经》言其:“可化七十二种结石”;《简便方》载其外用可治皮肤疮肿疱疹、赤热痒痛,化水点眼治目赤肿痛;《证治准绳》载其治疗喉头痛烂等。因其价廉  相似文献   

15.
土茯苓内服外洗治疗白塞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萍 《中医杂志》2002,43(1):12-13
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本草正义》载其“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笔者临证以大剂量土茯苓复方水煎内服、外洗治疗白塞病,疗效满意,简介如下。方药:土茯苓30~120g,半枝莲20g,白花蛇舌  相似文献   

16.
怀山药山药原名薯蓣,《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薯蓣生嵩高山谷”,唐时,因避唐代宗李预的名讳,改“预”为“薯”,宋朝,因避宋英宗赵曙之名,改“薯”为山,故称山药。宋《图经本草》说:山药“近汴洛人又种之”;明《本草品汇精要》载:山药“今河南者佳”;李时珍说:山药“入药,野生者为胜”;清·蒋廷锡说;山药“怀庆诸处为佳”;乾隆《怀庆府志》和道光《河内县志》均载:山药“入药者河内为良”。  相似文献   

17.
木瓜青黛木瓜酸温,《海药本草》谓“敛肺和胃”;青黛,《本草再新》云“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肺胃三经,功能清热凉血。《症因脉治》有青黛海石丸以青黛为主药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两者相配,一敛肺一清热,收敛不碍邪,苦寒清降不伤肺气,对于痰热博阻于肺或木火刑金而致咳嗽者,清热止咳效果颇好。钩藤薄荷钩藤,《本草汇言》引钱仲阳先生曰:“钩藤温平无毒,其性捷利,祛风寒,开气闭,……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楂、朴消久  相似文献   

18.
菊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甘微苦微寒,无毒,入肝肺经,质轻气清,甘凉益阴,苦凉泄热。现代对菊花的应用,多集中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平抑肝阳等方面。纵览古代本草对菊花的阐述及其在古方中的配伍应用,发现本品尚有良好的活血通脉之功,如《神农本草经》谓“久服利血气”,《日华子本草》言能“利血脉”,《本草正义》载可“清经隧积瘀之浊血”等。但长期以来,菊花的活血化瘀作用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应用。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19.
白芷治疗胃脘久痛临床上用白芷治疗胃脘痛似很少见 ,但实际上古医籍中对此早有记载。如《本草经疏》中称其“味辛气温无毒 ,……入手足阳明经 ,走气分 ,亦走血分 ,辛以散之 ,温以和胃 ,香气入脾 ,辛香散结而止痛。”又《本草正义》载白芷“治呕吐者 ,胃阳不振 ,食入反出者。”笔者得古训之启示 ,将白芷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浅表 -萎缩性胃炎 60例 ,疗效颇佳。60例中男性 35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30~ 60岁 ;病程 3~ 2 0年 ;胃溃疡 1 7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2 6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1 2例 ,慢性浅表 -萎缩性胃炎 5例。均有胃脘疼痛 ,…  相似文献   

20.
中药郁金药性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 《山西中医》2007,23(2):59-60
中药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属于活血化瘀药物,其主要功能古今认识基本一致,其药性古今典籍所记载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新修本草》载:“味辛,苦,寒,无毒”,《本草逢原》载:“辛苦,平,无毒”,《中药大辞典》称:“辛苦凉”,《实用中药学》载:“苦,辛甘温”,《全国中草药汇编》及五版教材《中药学》等多种书籍均为:“辛、苦,寒”。我们从峋床应用中体会,并从药源、化学成分等方面考证认为,该药性味应属辛苦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