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本研究目的为建立3种异基因小鼠(BALB/c, H-2d; C57BL/6, H-2b和CBA/N, H-2k)混合骨髓移植模型(A+B+C→A),观察此模型能否延长骨髓移植后受体鼠的存活时间.采用受致死量照射的小鼠接受同基因与2种异基因3种混合(比例为1∶4∶4)的骨髓移植.同时还观察了3种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2种不同抗原混合刺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果显示,混合骨髓移植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异基因移植的小鼠,混合移植组平均存活时间为56.6±27天,最长者为103天,而单纯异基因移植的对照组存活时间为15±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3种混合的淋巴细胞培养,不管是2种反应细胞与1种刺激细胞混合培养,还是1种反应细胞与2种刺激细胞混合培养,均表现明显低于一对一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2种混合细胞刺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亦明显低于1种抗原刺激的反应.结论:同基因与2种异基因3种混合的骨髓移植可使受髓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混合嵌合体(mixed chimerism,MC)模型,分析影响移植后嵌合水平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数学模型.方法:通过非清髓allo-BMT联合移植后大剂量环磷酰胺构建MC模型,对构建过程中的123...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模型,监测移植后脾细胞的动力学变化,了解移植后外周免疫器官的免疫重建。供鼠为C57BL/6小鼠,受鼠为BALB/c小鼠。将受鼠分为单纯照射组(R组)、照射+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组(B组)、照射+输骨髓单个核细胞+输脾单个核细胞组(S组)。移植后观察小鼠体重、体位、活动性、毛发、腹泻及生存期,每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及血红蛋白,于移植后第2、7、14、27、60天计数S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数,检测S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CD3^+、CD4^+、CD8^+、B220^+及CD11c^+细胞的相对计数,濒死前行肝、小肠、皮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S组小鼠中89%于移植后第6—78天死于aGVHD。移植后脾脏单个核细胞迅速下降,于移植后第2天降至最低点,持续至第7天,之后逐渐回升,第14天升至移植前水平;CD8^+细胞和B220^+细胞于移植后第2天基本降至最低点,CD8^+细胞恢复最快,在第7天接近移植前水平,且大多为供者型,而B220^+细胞恢复最慢,从第2—14天持续低水平,之后逐渐回升,但直至第60天仍未恢复至移植前水平;CD3^+细胞和CD4^+细胞降低缓慢,于第7天开始出现少量供者型细胞,总的比例逐渐下降,至14天降至最低点,之后逐渐回升,第60天时均恢复至移植前水平;CD11c^+细胞移植后除第14天升高外,其它时间点比例变化不明显,也是由受者型逐渐向供者型转化。结论:C57BL/6为供体,BALB/c为受体并给予7.5Gy^60 Coγ清髓的预处理条件下,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1×10^7,脾单个核细胞1×10^7建立同种异基因移植模型,移植后脾细胞呈明显的动力学变化,CD8^+细胞重建最快.茸次为CD3^+、CD4^+细胞.B220^+细胞重建最慢。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基因脐血移植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移植特性。建立同种异基因脐血移植小鼠模型。采用体外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FNPB与骨髓(BM)造血干/祖细胞含量与特性,给致死量环磷酰胺预处理的BALB/c(H-2^d)小鼠经尾静脉输注C57BL/6(H-2^b)小鼠FNPB,移植后动态观察受鼠存活状况,植入水平,造血与免疫功能恢复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结果显示:FNPB中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和CD34^ 细胞含量与BM相近,粒单系祖细胞(CFU-GM)(14天),多向祖细胞(CFU-GEMM)及Sca-1^ CD34^ 细胞亚群明显高于BM,FNPB源造血干细胞占27.94%。结论:FNPB富含造血干/祖细胞,国内首次成功建立同种异基因脐血移植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微小残留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复发的根源。本文综述CGL患者Allo-BMT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时间、频率、转录本数量与复发的关系,bcr/abl转录本的临床意义,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阳性而保持缓解的原因以及健康人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等。  相似文献   

6.
微小残留病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复发的根源。本文综述COL患者Allo-BMT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时间、频率、转录本数量与复发的关系,bcr/abl转录本的临床意义,bcr/abl融合基因持续阳性而保持缓解的原因以及健康人中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基因小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同种异基因小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初步研究邵传森朱康儿郭汉身基于外周血中多能造血干细胞数较骨髓少,且含有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故同种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宿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病率,及其防治措施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成年小鼠的耐受机制及其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注射异基因脾细胞和骨髓细胞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细胞血清可诱导成年小鼠异基因皮肤移植耐受。体内、外细胞转移实验均未显示耐受小鼠脾细胞中存在抑制细胞活性。直接荧光染色的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耐受小鼠胸腺内形成了微量混合嵌合体。以耐受小鼠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供体,可完全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耐受骨髓可在受体中建立稳定的嵌合体,使受体小鼠对供体来源的肿瘤产生了特异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供体骨髓细胞在受体内的分布以及嵌合体内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规律。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C57BL/6J(H2b)小鼠为供体,以137Cs5.5Gy×2照射的BALB/c(H2d)小鼠为受体,分别于移植后3天(+3天)、+7天、+21天、+35天和+70天取外周血、骨髓、胸腺、脾脏、肠集合淋巴结及肝脏,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供体来源的骨髓细胞分布。用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4、抗CD8、抗B220抗体检测+21天小鼠体内骨髓、外周血及其他免疫器官中T、B淋巴细胞的构成比例。结果①+3天、+7天供体骨髓细胞在受体脾脏中分布最多,分别为(1.06±0.02)%、(76.60±1.80)%;骨髓中分别为(0.37±0.06)%、(39.70±5.38)%。②+21天受体骨髓、脾脏、淋巴结、胸腺及外周血中供体细胞达60%~90%。③+3天受体肠集合淋巴结中供体骨髓细胞达(0.36±0.04)%,与受体骨髓中供体骨髓细胞的比例相当。结论①alloBMT后早期供体骨髓细胞可分布到受体的骨髓、脾脏、肠集合淋巴结中,脾脏中最多。②+21天受体内骨髓及其他免疫器官以供体细胞为主。③受体肠道集合淋巴结也是移植后供体骨髓细胞的早期寄居点和B淋巴细胞增殖后的迁移部位。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骨髓移植两种预处理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两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TBI159人次)和改良马利兰(BUCY20人次)方案的优缺点。结果显示改良BUCY组的肝脏损害明显高于TBI组,分别为80%和48%(P<0.05);出血性膀胱炎发病率分别为50%和19%(P<0.05);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5%,18%;两组各发生一例肝静脉阻塞综合征。Kaplan-Meier曲线显示,对处于疾病进展期患者,改良BUCY组的无病存活率和完全缓解率高于TBI组  相似文献   

11.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 探讨HLA 相合,ABO 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 中存在的免疫及造血问题。方法 对本所38 例ABO 血型主要不合,23 例次要不合的HLA 相合的alloBMT 受者进行分析,并选用同期ABO 血型相合的alloBMT 患者作配对比较。结果ABO 血型不合的alloBMT患者,输注骨髓后无一例发生急性溶血。经配对t 检验及χ2 检验,ABO 血型不合对骨髓植活、血小板恢复,GVHD 及5 年无病生存率均无影响; 在ABO 血型主要不合组, 红系开始恢复时间明显延迟,使红细胞输用量明显增多;其中5 例患者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纯红再障) ,持续约7 ~24 个月。发生纯红再障者均为“O”型血受者,红系恢复与血型抗体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ABO 血型不合可以进行alloBMT,但对发生纯红再障高危的患者宜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预防作用。方法: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完全不合的纯种近交系小鼠[供鼠:雌性C57BL/6J(H-2^b)鼠;受鼠:雄性BALB/c(H-2^d)鼠]建立allo-BMT/aGVHD动物模型,随机分6组,给予MMF、环孢菌素A(CsA) 甲氨喋呤(MTX)或联合不同剂量MMF作为aGVHD预防方案。观察其aGVHD的预防作用。结果:移植小鼠出现典型的aGVHD症状,未用aGVHD预防方案的移植小鼠(第6组)死亡高峰在移植后第5-第7天,死亡率达100%。用不同aGVHD预防方案的1-5组小鼠aGVHD症状明显减轻,平均生存时间(MST)较第6组显著延长(分别延长3.4,8.4,9.0,6.1,8.8d(P<0.05)。不同aGVHD预防方案的移植小鼠之间,移植后外周血常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经用各预防方案后,移植小鼠cGVHD病理表现减轻,且MMF、CsA、MTX三药联合组的病理分级轻于MMF单药组或CsA MTX标准方案组。结论:MMF单药及与CsA MTX联合均能有效预防小鼠allo-BMT后的aGVHD,减轻其症状和病理损害程度,显著延长平均生存时间。小剂量MMF(≤30mg/kg)与CsA TMX的联用效果优于大剂量MMF(60mg/kg)与CsA MTX的联用效果。适当剂量的MMF(10-60mg/kg)对骨髓植入和造血恢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索一种可靠性和灵敏性高的HLAⅡ类基因的配型方法,根据Olerup提出的16个特异性引物序列,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DQA_1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分型,并与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H)及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一致的分型结果。PCR-SSP可分辨出DQA_1位点的纯合体和杂合体等位基因,并能检测出单一碱基的点突变;它将PCR扩增和检测两个步骤合并为一次完成,操作更简便、快速。并已将PCR-SSP方法成功地用于15对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供、受者的分型。PCR-SSP作为基因分型的有效技术,可为骨髓来源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并发重度肠炎临床和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及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接受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预处理方案为马利兰/环磷酰胺,以霉酚酸酯(MMF)和环孢霉素(CsA)加短程氨甲蝶呤(MTX)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结果4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的后22、56、55、47d并发重度肠炎.肠镜和病理活检示肠黏膜充血水肿或上皮层坏死脱落,肠腔正常结构消失,直、结肠多发性溃疡,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未见巨细胞病毒(CMV)包涵体和巨细胞,诊断为肠道aGVHD。予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其中1例予FK506、抗CD3单克隆抗体治疗。3例出现血CMV抗原血症.给予更昔洛韦/磷甲酸钠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3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并发aGVHD所致肠炎,诊断有赖于肠镜和病理活检并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HLA半相合未去除T细胞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半相合未去除T细胞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方法1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HLA2~3个位点不匹配亲缘骨髓移植.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和γ射线全身照射进行预处理,供者应用G-CSF250μg/d,连用7d后采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除用环孢菌素A(CsA)和甲氨蝶呤(MTX)外,在移植前第4天~第1天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5mg@kg-1@d-1,移植后第7天开始加用霉酚酸酯1.0g/d.结果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9d(13~23d)和21d(16~32d).5例(33.3%)发生急性Ⅱ~Ⅳ度GVHD,其中急性Ⅱ度肠道GVH2例,急性Ⅲ度肠道GVHD2例,急性肠道和肝脏Ⅳ度GVHD1例.可评价的9例患者中8例发生慢性GVHHD,无一例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中位随访时间395d(110~690d),死亡6例,其中死于急性GVHD3例,死于感染2例,复发死亡1例.无病存活9例,其中6例存活在1年以上.结论供者应用G-CSF后采髓,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的HLA半相合未去除T细胞骨髓移植,在治疗自血病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急性重症GVHD发生,提高了无病生存,对拓宽供髓来源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残留白血病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骨髓移植(alo-BMT)后残留白血病情况。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46例经alo-BMT植活的CML患者骨髓细胞M-bcr/ablmRNA表达。结果:alo-BMT能使约70%CML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bcr/ablmRNA转阴。其中4例患者在移植后+1.5~2.0个月时为bcr/ablmRNA(+),于+3个月转为阴性;1例于+9个月转阴。1例无病存活6年以上患者,其bcr/ablmRNA为阳性;另1例无病存活4年以上患者bcr/ablmRNA为阴性。结论:RT-PCR是当前检测残留白血病最灵敏的方法,但不能忽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与绿脓杆菌外毒素组成的融合蛋白──IL-2-PE40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外应用IL-2-PE40能够选择性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中的异基因反应细胞,清除MLC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效应细胞,保留未活化细胞对ConA诱导的丝裂原反应;体内应用IL-2-PE40能延长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的存活期,而对CFU-GM产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化疗及全身照射后,输入HLA-A、B、DR、DQ相合供者的异基因骨髓。结果:+22天DNA指纹图证实完全植入;+40天出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0天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未见异常细胞;+6个月颈部出现带状疱疹,经无环鸟苷治愈。移植后患者已无病生存24个月。结论:该例为国内首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组取得骨髓植活、造血重建、生存期延长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小鼠模型中 ,观察抗CD4 0 L单克隆抗体 (单抗 )体外预处理供鼠T细胞输注 ,观察其减轻GVHD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供鼠(C5 7BL 6 H 2b)脾T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受鼠 (BALB cH 2d)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分别加抗CD4 0 L单抗或不加单抗进行混合培养 ,培养第 5天的细胞作为经体外诱导后的脾T淋巴细胞 ,分别混合供鼠骨髓细胞后移植给接受 8.0Gy全身照射预处理的受鼠。比较受鼠GVHD发生和造血重建。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脾细胞中T细胞表型的改变 ,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移植后对照组受鼠均于 2 5d内死于GVHD ,实验组GVHD的发生率为2 0 %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 ,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增高和延长 (P <0 0 1) ;存活的实验组小鼠 (8只 )第4 0天时骨髓细胞中H 2Db 阳性细胞为 (93.5 4± 2 .32 ) %。实验组小鼠CD3+ CD4+ 、CD3+ CD8+ 、CD4+CD2 5+ 、CD4+ CD6 9+ 、CD8+ CD2 5+ 、CD4+ CD4 0 L+ 和CD8+ CD6 9+ 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CD8+ CD4 0 L+ 和CD4+ CD4 5RA+ T细胞比例在两组中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实验组受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