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穿刺置管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计划外拔管,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影响治疗效果。目的:探讨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3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科学护理及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的及时处理,保证导管的使用安全。结果:在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规范操作,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后,有效避免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PICC导管的优越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经外周血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但PICC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常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非常重要。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采用川芎嗪和地塞米松的稀释液预处理PICC导管用以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取得良好效  相似文献   

3.
申邢 《吉林医学》2013,34(24):5059-5060
目的: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但其置管后易引发机械性静脉炎。方法:对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机械性静脉炎是其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穿刺点上方沿导管方向的静脉出现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致拔管。结论:合理选择PICC导管,提高穿刺技巧,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6,(5):536-538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留置PICC的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置管后予常规维护,观察组置管后在常规维护基础上给予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2例,发生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7,P<0.01)。结论微波理疗与加味双柏散联合干预可降低肿瘤患者留置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提高PICC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系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及白血病化疗患者,但PICC置管术术后常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增加患者痛苦,严重的导致拔管。因此,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关键。我科采用微波热疗治疗PICC置管术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舒适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得以广泛推广。随着PICC使用的日益增多,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成为护理人员非常关注的课题[1]。文献报道,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2.3%[2]。PICC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采用穿刺点上方3cm处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方法比较采用穿刺点上方3cm横行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与常规PICC置管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如感染发生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导管感染率及导管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采用穿刺点上方3cm处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 将199例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PICC常规置管化疗(常规组)85例,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PICC化疗(观察组)114例。观察2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并评价患者置管后舒适度。结果: 常规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置管后舒适度和首次穿刺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B超引导改良穿刺法PICC置管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是肿瘤化疗的理想置管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肘上置管与肘下置管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96例,分肘上置管肘下置管两组比较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肘上通过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植入PICC导管比肘下植入PICC导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和微插管鞘进行上臂PICC置管,因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使用维护方便、患者带管舒适美观,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周导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送管体直达上腔静脉中1/3处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须局麻,留置时间长,避免了经传统的插入途径(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气胸、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为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无痛性治疗途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是PICC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常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2].因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PICC患者的痛苦已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关.现结合文献就PICC置管术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原因、发生率和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的临床干预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PICC置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擦法;B组患者采用红花酒精湿敷法;C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比较3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穿刺点疼痛情况以及PICC留置时间.结果 A组及B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及穿刺点疼痛程度均低于C组,且PICC留置时间均长于C组(P<0.05),但 A组与B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穿刺点疼痛程度及PICC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疗妥软膏外擦法及红花酒精湿敷法较常规护理方法均可降低PICC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并可降低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程度,延长PICC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2.
李青  陈影  樊雪茹  王海燕 《海南医学》2012,23(13):152-153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60例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共发生并发症57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21例,导管堵塞4例,局部过敏反应12例,导管移位5例,导管脱出3例,穿刺点感染3例,导管异位9例。结论严格按照PICC操作流程、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置管时间、保证静脉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行PICC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置管前常规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观察组置管前采用稀肝素钠液+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置管后采取红外线灯照射穿刺侧上肢,穿刺点周围涂擦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3.2%,对照组发生率1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素钠液和地塞米松浸泡PICC导管,置管后联合红外线照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75例PICC置管肓穿后产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方法 将75例行PICC置管盲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以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的患者为实验组,共38例,其余行头静脉穿刺,为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置管时体位摆放、导管型号选择、置管时机选择、置管后护理方式均相同,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两组机械静脉炎的发生率,实验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5.26%;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为2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头静脉穿刺相比较,贵要静脉穿刺能大大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导管向上固定和向下固定对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比较。方法:将我科268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8例,对照组138例,实验组将PICC导管折成“u”型向上固定,导管末端朝向近心端,对照组将PICC导管直接向下固定,导管末端朝向远心端,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0例,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1例,发生率8.46%;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ICC导管向上固定可以减少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据报道,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由PICC置管术所致静脉炎,既损伤患者血管,妨碍化疗,又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临床护理工作[1].因此,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关键.已有文献报道,术后采取湿热敷等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避免[2].2007年1月~2009年3月,我们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防治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并发症23例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李威 《广西医学》2010,32(11):1454-1455
目的探讨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82例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发生的PICC并发症23例,总结其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结果23例出现直观并发症患者中,机械性静脉炎17例,堵管4例,局部感染2例。结论化疗间歇期,正确的健康指导,建立随访机制,对于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洪雅  洪云月 《当代医学》2011,17(24):111-112
静脉化疗是胸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主要治疗手段,而传统静脉化疗方法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注射,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容易引起静脉炎,药物外渗,局部硬肿等并发症。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因留置时间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自2009年以来我科开始对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应用PICC置管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恶性肿瘤患者需反复多次进行化疗,20世纪70年代 PICC作为一种静脉高营养途径被引入市场[1],PICC置管它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20.
夏春香  俞曦 《现代医学》2012,40(6):725-726
目的:观察增强型溃疡膜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置管成功后均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常规换药24 h后实验组选择增强型溃疡膜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3~7 d;对照组同时间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溃疡膜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