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在分水岭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分水岭脑梗死(CW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观察分析50例经MRI或CT证实的CWI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及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并与非CWI患者比较。结果CWI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不稳定性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CWI的主要病因,特别是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严重狭窄伴斑块的不稳定性;彩色多普勒在CWI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成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30-232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53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53例经治疗后,出院时14例基本痊愈,28例明显好转或好转,11例无效,死亡1例。结论 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脑分水岭梗死33例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颈动脉超声(CA)检查,且行CTA/MRA检查28例(84.85%),颅内血管异常85%(28/33),血管异常发生比率非常高.在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的检出率上,CWI组亦显著高.结论 CWI的发生与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所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是CW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病因与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2例经头CT或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对于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首先要注重病因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结论 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生是脑低灌注与微栓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通过TCD及头CTA检查,尽早发现严重狭窄的血管,积极处理,以预防脑分水岭梗死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脑梗死或交界区脑梗死,其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1].但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一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为血流动力学紊乱、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微栓塞等.颈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狭窄因脑血管解剖学的关系在头颅CT或MRI上出现特征性的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的充分认识是临床神经内科医师特别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青春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99-1100
目的观察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头颅MRI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偏身轻度瘫痪48例、感觉障碍42例、失语5例、失认3例、智能障碍2例、精神及性格改变1例、Jacksow癫痫2例、偏盲6例;头颅MRI检查显示:起病后7—48h内,呈典型长T1长T2异常信号区,分为皮层前型、皮层后型、皮层下型;一侧颈动脉狭窄20例,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30例,一侧颈动脉粥样斑块5例;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57例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1例大脑中动脉硬化改变;基本治愈40例,显著改善17例,改善11例。结论CWI主要为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所致,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血管病变,提高对小脑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34例小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脑梗死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管病变以近心端血管狭窄及闭塞为主.结论 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  相似文献   

8.
赵明  孙立新  曹坚 《河北医药》2007,29(9):1000-1002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I)也称脑交界区梗死或脑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的2条或3条动脉,由于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灌注压同时降低,使灌注交接区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导致的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国内报道发生率12.1%[1],与国外报道的10%相似[2].近年来脑分水岭梗死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将有关临床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分水岭梗死(CWI)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供血区之间即边缘带限局性缺血,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CWI病因复杂,以往确诊依赖于病理解剖,如今随着头颅CT及MRI的广泛应用,可以明确显示其病灶形态,为研究CWI的临床特征提供了可靠的帮助.本文对经CT或MRI证实的38例CWI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在医院门诊或体检中发现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表现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同一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类型,以及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并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和非梗死侧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梗死侧斑块数量明显多于非梗死侧,其中不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非梗死侧,脑梗死组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脑梗死组患者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较非梗死侧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为脑梗死的高度预警信号,应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50 例脑分水岭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头颅CT证实的CWI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等。皮层前型18例(36%),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22例(44%),表现为视野缺损、皮质性感觉障碍等;皮层下型10例(20%),表现为轻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结论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  相似文献   

12.
16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浅探脑分水岭梗死(CW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16例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方法。结果:临床表现与梗死部位有关,本组16例病人中,单侧CWI13例,双侧3例,治疗后4例闭塞的血管再通,6例梗死病灶减少80%以上。结论:体循环低血压及低血容量是CWI最常见的原因,MRI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以病因及扩容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好转,出院复查21例闭塞的血管再通,14例梗死病灶减少80%以上,无1例死亡.结论 CWI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和临床表现,在积极寻找低血压、心脏疾患、颈内动脉、脑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证据的同时,结合CT或MRI特征作出相应的诊断.一般经积极治疗原发病,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本组经治疗未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分型及其相应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影像学证实的54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皮层前型17例(占31.5%),主要表现为以上肢为主的中枢性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皮层运动性失语、智力障碍或痴呆等;皮层后型21例(占38.9%),表现为偏盲、轻偏瘫、经皮质感党性失语、皮质性感觉障碍、情感淡漠、记忆力下降和Gerstmann综合征等;皮层下型16例(占29.6%),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或(和)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智能减退等症状.结论 CWI的诊断主要依赖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对其临床分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111-112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0例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本组60例中,基本痊愈38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5例,2例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CWI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脑梗死类型,但只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低血压、低灌注、血管梗阻及血液黏度高等因素,便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分水岭脑梗死 (watershedinfarction ,WS梗死 )占全部脑梗死的 10 %左右[1] 。主要病因是在颈内动脉或脑内大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的基础上 ,发生全身性低血压。低血流量以及高凝状态导致分水岭脑组织低灌流 ,最终形成脑梗死[2 ] 。本研究收集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随着机体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动脉内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其结果导致颈动脉闭塞及脑部血管栓塞.因此,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严重免疫缺陷小鼠皮层脑梗死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仲民  包仕尧  刘春风 《江苏医药》2005,31(4):289-290,i001
目的介绍严重免疫缺陷(SCID)小鼠皮层脑梗死模型的制作和相对梗死体积测量计算方法。方法SCID小鼠嗅束外缘外侧1~2 mm范围内电凝并切断左侧大脑中动脉,术后24 h麻醉后经心脏灌注碳素墨汁染色以及取脑TTC染色进行大体观察;术后1 个月经心脏灌注固定后取脑,中线部分处左侧皮层宽度除以右侧皮层宽度得出皮层梗死宽度指数(CWI)作为相对梗死体积的观察值。结果模型制作成功率达到90%,梗死部位固定在左侧大脑皮层。SCID小鼠的CWI为0 34±0 03,变异系数为8 8%。结论使用SCID小鼠制作的皮层脑梗死模型有很高的成功率和稳定性。CWI作为梗死体积的观察指标,测量方便,变异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病因、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临床诊断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皮质前型25例,皮质后型41例,皮质下型9例,每种类型临床表现不同;影像学检查颈动脉狭窄和闭塞44例;发病时血压下降至120/90mmHg以下38例。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病因有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微栓塞等,故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积极扩容升压,治疗动脉狭窄,抗血小板聚集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分水岭梗死(CWI)的关系.方法 58例CWI患者(观察组)和56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及CWI各亚组的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CWI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3、2.842、3.051,均P<0.05);CWI患者不同亚组之间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浆Hcy可能是CWI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