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骨嗜酸性肉芽肿又称骨肉芽肿,骨非特异性肉芽肿、骨嗜伊红肉芽肿等。1940年Jaffe与Lichtenstein首先描述并命名,临床上较少见,多发于扁骨、躯干和长骨,尤以头颅、脊枉、股骨好发。本文报告20例均发生于长骨,通过对本组病例分析与讨论,旨在提高对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小儿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EG )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长骨EG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26例X摄片,12例C T检查,和5例M RI扫描检查。结果26例中单发病灶17例,多发病灶9例(包括四肢长骨多发4例,累及其它骨骼5例),受累的四肢长骨包括股骨15例,肱骨9例,胫骨4例,腓骨及桡骨各1例,病灶位于骨干12例,干骺端18例,骨骺3例。X线平片15例病灶呈单发或多发囊状,部分边缘硬化,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6例病灶呈小囊状破坏,4例骨膜层状增厚;C T扫描12例表现髓腔扩大,内见软组织肿块填充,骨皮质变薄,破坏,3例在骨松质区或骨髓腔内呈囊状破坏。M R检查均表现病灶中心 T1 WI多呈低或等低信号, T2 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周边多呈长T1、长T2信号,STIR病灶多呈混杂高信号。结论小儿四肢长骨EG影像学表现多样,易与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相混淆,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观察,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表现.结果:26例共发现29个病灶.其中单发24例(额骨12例、顶骨8例、颞骨3例、枕骨1例),多发2例.主要表现为起源于颅骨板障并侵犯内外板、边界清楚的骨破坏,病灶内残留的小骨片(钮扣骨)、脂质和软组织肿块.CT呈不均匀密度,MRI呈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基础,结合CT、MRI能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2例,所有病例均进行了X线平片及MRI检查,重点分析其MRI表现. 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腰椎2例.12例椎体均呈不规则性破坏,MRI表现为楔形或盘状改变,12例中2例椎间隙轻度变窄,2例椎旁软组织肿胀,1例椎弓根及椎板受累;所有病例于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呈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均匀性强化. 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部分病例根据临床及MRI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7.
8.
9.
骨嗜酸性肉芽肿X线诊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5 eosinophilic granulomas of the bone in 61 cases were reported. The radiologic manifestations may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Multiple lesions may occur with vertebra plana; (2) Epiphyseal lesion may be primary or secondarily involved by extension from metaphyseal lesion; (3) Metaphyseal lesion usually presents as an eccentric cystic area or central oval area of lucency; (4) The diaphyseal lesion manifests a "hole within hole" appearance; (5) The tarsal bone may exhibit a "bone within bone" sign; (6) Periosteal Codman triangle may be present.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8岁,住院号179400。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十天,拟诊间质性肺炎于1986年12月5日入院。1985年7月患左侧阴囊“湿疹样癌”,局部清除术后放疗,1986年10月腰背痛诊为“类风湿脊柱炎”。检查:痛苦表情,强迫体位,两肺底少许湿啰音。腰1~2椎体压痛,活动受限。化验:白细胞30.3×10~9/L,中性89%,淋巴4%,酸性7%。骨穿:嗜酸细胞增多症。胸片:两下肺纹理粗多呈网状,右第五后肋骨结构欠清晰。腰椎片:腰_(1,2.5)椎体密度减低,呈溶骨性破坏。诊断为:骨转移癌,间质性肺炎。给予抗生素,~(60)Co腰椎病变处照射,呼吸困难稍有好转,但仍需持续吸氧。嗜酸细胞计数1050个,血沉53mm/小时,胸片两下肺呈小结节样和网状模糊影,右第五后肋,左第七、八后肋骨质破坏。后经肋  相似文献   

11.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X线平片31例,CT 10例,MRI 13例。结果:31例病变均为单发,发生于股骨14例,胫骨7例,肱骨6例,腓骨2例,桡骨、尺骨各1例;位于骨干23例,干骺端8例;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邻近骨皮质改变、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或肿块。术前正确诊断15例,误诊为尤文瘤7例,其它骨恶性肿瘤3例,骨髓炎、骨结核5例,骨囊肿1例。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细致综合的分析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CT与平片诊断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与平片对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X线、CT表现 ,且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单发 2 2例 ,占 5 6 .4%( 2 2 /39) ,多发 17例 ,占 43.6 %( 17/39) ,单发病灶中以颅骨最多见 ,本组 8例 ,占 36 .4%( 8/2 2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平片及CT表现可因病变部位及病程不同而异。结论 CT对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结构 ,尤其对于钮扣样死骨和软组织肿块的发现 ,优于X线平片 ,但不能取代X线平片检查 ,平片仍是诊断本病首选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18例,其中X线平片检查16例,CT检查10例,MRI检查4例。结果 颅骨6例,表现为圆形。类圆形骨质破坏伴颅板内外软组织肿块;脊椎5例,椎体不规则破坏,边缘硬化,楔形变,椎旁软组织肿块。严重者椎体压缩呈盘状;肋骨2例,穿凿样或膨胀性骨质破坏;肩胛骨1例,斑片状骨质破坏伴周围广泛增生,有骨膜反应;股骨4例,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MRI表现,T1WI呈低或等信号,STIR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18例中正确诊断12例,诊断准确率66.7%。结论 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大部分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前能够正确诊断。CT较X线平片能更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的改变。MRI能够精确显示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17例行CT平扫,12例行MR检查,10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21例共发现24个病灶,其中单发19例(眼眶2例,斜坡2例,额骨9例,颞骨1例,顶骨4例,枕骨1例),多发2例。CT像上主要表现为颅骨板障的破坏,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内可见残留的小骨片以及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MR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和MRI有助于明确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炜  黄仲奎 《放射学实践》2007,22(3):274-27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多发性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共计41处病灶,其中脊椎13处、颅骨11处、骨盆6处、锁骨4处、肋骨4处、四肢长骨3处.病灶最多之病例累及12骨,共16处病灶.本病基本影像学表现相似,但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X线平片是不可缺少的首选检查.CT在显示复杂骨骼解剖、病灶细微结构方面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变及帮助定性与鉴别诊断.MRI对于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及邻近组织改变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骨嗜酸性肉芽肿放射学表现(附28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放射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资料。结果本病基本表现相似,但不同病期、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其放射学特征变化较大。CT对病变范围、皮质、骨膜、软组织改变、死骨及邻近结构受累与否显示更清楚。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主要方法,CT能获得骨骼软组织解剖及病理结构细节,对复杂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7.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和MRI表现.结果:21例中发生在颈椎5例,胸椎10例,腰椎6例;X线检查示17例(17/21)椎体呈楔形改变或椎体变扁,3例呈囊状破坏,4例显示软组织肿块,3例椎间隙变窄.7例患者行CT检查,CT主要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8例行MRI检查,显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3例软组织肿块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呈套袖状,相邻椎间盘信号无明显改变.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是其诊断基础,同时结合CT尤其是MRI检查,能够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但该疾病的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附1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为了提高对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的表现。结果 椎体呈溶骨性破坏 7例 ,囊性破坏 3例 ,椎间隙不同程度变窄或消失 ,部分椎弓及椎旁软组织受累。结论 椎体破坏与椎弓受累、椎间隙改变及椎旁软组织肿块不成比例 ,破坏区内可残存小骨碎片而无死骨存在等 ,可作为脊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颅骨6例,长骨1例,脊柱2例,骨盆1例,锁骨1例,肩胛骨1例。单发者11例,多发者1例。主要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无反应性骨硬化。部分病例可见骨膜增生、软组织肿胀或肿块。病变在病理学上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形成,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和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肉芽肿CT表现与病理学分期有相一致的对应关系,且病变同时具有肿瘤和炎症的特征。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表现具有特殊的病理基础,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小儿长骨血管瘤的X线表现 ,病理学基础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长骨血管瘤 7例。结果 本病X线检查的影像表现主要有 :(1 )囊状或皂泡样骨质破坏 ;(2 )“网眼”征或“蜂窝”征 ,可合并囊样骨质破坏 ;(3)皮质增生性改变。结论 长骨血管瘤X线表现多样 ,且与病理类型 ,肿瘤生长速度和方式有关 ;其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但确诊仍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