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亮  王继见 《中外医疗》2012,31(6):188-189,192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在升高,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显现出诸多弊端,因此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应用于其中,其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尤其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其不仅提高了手术切除率,而且提高了术后生存率,现将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方法:选择结直肠癌41例,分为2组,治疗组20例按FOLFOX-6方案:Oxaliplatin135mg/m2静滴3h,然后CF200mg/m2静滴2h,然后5-FU400mg/m2静注,然后5-FU2 400~3 600 mg/m2加入Baxter泵中48h维持静滴,术前化疗1次,14d后手术,术后对DukeB期以上按FOLFOX-6方案化疗,14d重复,共化疗4次,对照组21例不做术前化疗,术后化疗一样,对两组治疗病人按WHO标准统计CP、PR、SD、PD和毒副反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CEA、CA19-9在术前化疗后均有一定程度下降,毒性反应均短暂和较轻,随访2年,2年的无瘤生成率100%,对照组有2例肿块复发,5例CEA、CA19-9偏高,3例CEA大于100μg/L。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癌,可提高疗效及术后无瘤生成率高。  相似文献   

3.
向启均  熊飞 《吉林医学》2014,(5):1029-1030
目的:探索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43例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接受FOLFOX-6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并评价疗效,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43例患者全部完成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后影像评价13例(30.2%)部分缓解、26例(60.4%)无变化,4例(9.4%)进展。化疗后再分期时分期下降者10例(23.3%),分期升高者3例(7.0%),维持原来分期者30例(69.8%)。32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Dixion手术26例,Miles手术6例;在11例不可手术的患者4例转为可手术的患者,术前估计9例需要行Miles手术,化疗后仅6例需要行Miles手术。手术后病理评价4例达完全缓解。结论:对于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可降期、提高切除率、提高保肛率。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不同TNM分期的肿瘤病灶,完全手术切除仍是结直肠癌的唯一根治性治疗手段。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适用于根治性手术治疗。如何增加R0切除率,一直以来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此外,临床分期亦影响着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减少微小转移灶,增加R0切除率,并减少术后复发的风险。故了解不同TNM分期结直肠癌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的特点,可以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张冬梅 《医学综述》2008,14(9):1334-1336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经历了探索、争论近30年,先后确认5-FU/Lev和5-FU/CF为DukesC期结直肠术后标准的辅助化疗方案。随着新药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卡培他宾、S-1等的上市,结肠癌的辅助化疗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口服卡培他宾可代替静脉注射5-FU/CF方案;FOLFOX优于5-FU/CF,有可能确立为DukesC期结肠癌术后标准的辅助化疗方案;靶向药物的诞生和免疫治疗有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的共识与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每年的新发病例约为940 000例,其中有15%~25%的患者在初诊时已被确诊有肝转移,而有25%~35%的患者在后来的病程中也会发生肝转移;其中1/3~1/2的患者为仅有肝转移.研究证实,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25%~40%,而未经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仅为0%~5%.所以,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能否争取行手术切除,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在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80%~90%的患者在初诊评估时是不可行Ⅰ期手术切除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选择结直肠癌52例,分两组,治疗组26例按CF200mg/m2静滴,5-FU 400mg/m2静注,5-FU 2 400~3 600mg/m2,加入Baxter泵中48h维持静滴术前化疗1次,1周内手术,术后对DukeB期以上按FOLFOX-6方案:Oxaliplatin 135mg/m2静滴3h,然后CF200mg/m2静滴2h,然后5-FU400mg/m2静注,然后5-FU2 400~3 600mg/m2加入Baxter泵中48h维持静滴,14d重复,共化疗4次,对照组不做术前化疗,术后化疗一样,对两组治疗病人按WHO标准统计CP、PR、SD、PD、和毒副反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前化疗一次CEA、CA19-9均有一定程度下降,毒副反应轻,随访2年,2年的无瘤生存率92.30%,对照组84.62%。结论:该方案可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而不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的体力状况和功能状态,同时随访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3年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3年内生存率为58.33%,对照组为37.5%,观察组患者3年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的腹腔镜手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改善功能状态,并提高患者3年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肝切除术后的影响。方法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患者57例,分为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组(A组)23例和直接手术组(B组)34例,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均无手术30 d内死亡病例。其中输血人数、住院天数、胆漏在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系统并发症、循环系统并发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5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83.3%,60.2%,37.5%,而B组分别为84.8%,68.2%,32.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评估肝脏转移瘤可切除的患者,如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可直接手术治疗,这样可减少相应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杨威  金丹 《当代医学》2016,(7):54-5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手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化疗后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情况,另选取26例未采用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作为常规组.通过观察原发灶、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程度、淋巴结和转移灶的变化,提供多种术式选择.结果 新辅化组26例直肠癌手术切除率为100.0%,保肛率为94.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1%和5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的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增加手术方式的选择,改善术后生存质量,同时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高发病率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每年约有130万的新发病例,69万死亡病例,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是世界男性第3位,女性第2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近年来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老年人口的增加致使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最多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研究发现,肝脏又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常见位置.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及难点,为了更好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现就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新辅助化疗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新辅助化疗相关的肝损伤及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新辅助化疗周期数和药物选择)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15,(30):137-140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应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于苏州永鼎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0例,采用单纯FOLFIRI方案者3例,FOLFOX6方案者27例,两种方案联合应用10例。获得手术条件后停止化疗至少15 d后方可进行手术治疗,开腹或腹腔镜下切除原发灶,开腹手术切除肝转移灶。结果:新辅助化疗对转移灶有效率67.5%(27/40),对原发灶有效率55.0%(22/40)。治疗前血清CEA阳性率85.0%(34/40),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血清CEA阳性率为47.5%(19/40),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CE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74,P<0.05),同时血清CE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5,P<0.05)。新辅助化疗前原发灶平均大小(2.16±0.51)cm,化疗后平均大小(1.30±0.44)cm,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4,P<0.05)。新辅助化疗前转移灶平均大小(7.64±2.18)cm,化疗后平均大小(3.97±1.15)cm,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4,P<0.05)。14例(35.0%)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5.0%,无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辅助化疗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辅助化疗在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4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加术后化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术前新辅助化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期及保肛率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体力状态评分、功能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存改善率为7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体力状况与功能状态,且3年生存率较高,可作为结直肠癌的理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刘强 《中外医疗》2008,27(28):47-47
目的 通过新辅助化疗提高大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及近期观察.方法 46例大肠癌病例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结直肠癌原发灶、淋巴结的变化,为手术切除及术式选择提供条件和近期疗效观察.结果 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67.39%,其中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由于降期幅度大,由Miles手术改为行Dixon手术.结论 新辅助化疗降低了大肠癌的分期,改善了术式选择,提高了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4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做合理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9例,随机分组,观察组:采取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具体情况、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随访2年统计患者的存活率,对两组治疗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术中需切除的淋巴结数目、手术的时间、住院观察期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当前存活28例(70.0%)、KPS评分(72.12±9.23)分,对照组12例(41.4%)、KPS评分(60.19±9.56)分,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显著降低且预后治疗效果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及机体功能恢复力,可作为治疗方案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演进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氟脲嘧啶作为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基础药物已有40余年历史,不同给药途径及方式可以影响结肠癌化疗疗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新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疗效逐步得到肯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分子靶向药物也正进入临床研究。本文将对5-FU、新一代化疗药物以及分子靶向药物在结肠癌辅助化疗中的演进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MDT)诊治模式下新辅助放化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1年11月施行MDT组(53例)和非MDT组(174例)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MDT组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缩小或者消失率66.7%(16/24例)、肿瘤明显缩小79.2%(42/53例)、肿瘤活动度增加40.6%(13/32例)。术中:MDT组中81.1%(43/53例)肠壁组织的质地更易碎和出血高于MDT组(P〉0.05),腹腔粘连的发生率11.3%(6/53例)、腹腔积液(〉50ML)发生率15.1%(8/53例)低于非MDT组(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非MD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类型的选择根据目前公认的风险评估工具POSSUM系列量表提出的术后并发症类型[1]对比及综合术后总的恢复情况,MDT组较非MD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MDT模式下的新辅助放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有一定的影响,但仍在手术操作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术加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行结肠造口术23例患者的有关病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全组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2周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获取病理诊断.23例患者均得到病理确诊.后续治疗,10例患者结肠造口术后全身化疗4周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二次术后完成8周期化疗;8例患者结肠造口术后给予全身化疗12个周期化疗;5例患者因年龄偏大, 结肠造口术后未进行进一步治疗,1年内因肿瘤原因死亡3例. 23例患者均进行随访,最长随访2年半.其后1年患者生存率87%.结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行结肠造口术加新辅助化疗是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获得二次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1(替吉奥胶囊)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SOX方案)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CR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1例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SOX方案,B组采用FOLFOX6方案,评价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化疗效果、手术R0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效果、手术R0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前新辅助化疗SOX方案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耐受,同时不增加术后风险,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