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Fhit)表达缺失及其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了解NSCLC组织中Fhit及p53的表达.[结果]62.2%(56/90)的NSCLC组织显示Fhit表达缺失,同时48.9%(44/90)有突变型p53表达;两者的异常表达在非鳞组中明显相关(P<0.001),而在鳞癌组中无相关性(P=0.079);另外,两者的异常表达在非吸烟组中明显相关(P=0.006),而在吸烟组中无相关性(P=0.113).[结论]Fhit表达缺失和突变型p53表达是NSCLC中常见事件;而且两者在non-SqCC和非吸烟的肺癌者中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5 3、Bcl 2和nm 2 3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 6例NSCLC组织中 p5 3、Bcl 2和nm2 3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果 p5 3、Bcl 2和nm2 3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5 1.8%、3 2 .1%、5 3 .6% ;在肺鳞癌、腺癌中p5 3阳性表达随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加 (P <0 .0 5 ) ,而Bcl 2阳性表达则随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 (P <0 .0 5 ) ;NSCLC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m2 3阳性率显著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p5 3、Bcl 2和nm 2 3基因蛋白的检测对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进肃  董强刚  冯久贤  周允中  林震琼  廖美琳 《肿瘤》2002,22(2):127-130,I002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淋巴结转移与血管生成及p16、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187例NSCLC(74例腺癌、76例鳞癌和 37例腺鳞混合癌 )进行血管染色计数和p16、p5 3蛋白测定 ,并作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平均为 6 .8± 3.3,p16和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7.6 %和 34.2 %。各组织类型非小细胞肺癌中淋巴结转移病例 (T2 N1~ 2 M0 )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未转移者 (T2 N0 M0 ) ;在肺鳞癌和腺鳞癌中 ,p16和p5 3蛋白同时表达异常 (p16 -p5 3 )与微血管密度增高有关 ,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而在肺腺癌中 ,p16和p5 3蛋白同时表达异常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但与微血管密度无关。微血管密度和p16、p5 3蛋白表达异常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各组织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均与活跃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其中在肺鳞癌和腺鳞癌中 ,血管生成与p16和p5 3基因表达异常有关。而在肺腺癌中 ,血管生成和p16、p5 3蛋白异常表达是影响其淋巴结转移的两项独立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63和p7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 3家族新成员p6 3和p73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6 0例NSCLC和 7例正常肺组织检测p6 3和p7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在NSCLC中 ,p6 3和p7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80 0 % (4 8/ 6 0 )、73 3% (4 4/ 6 0 )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 ,p6 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p6 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 (P =0 0 0 0 3)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2 8;而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p7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无关 ,P >0 0 5。在肺癌中 ,p6 3蛋白和p73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0 1。结论 :p6 3和p73高水平的表达协同促进肺癌的形成 ,p6 3是肺鳞癌恶性进展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44V6及p1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 44例NSCLC组织、1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8例肺良性病变中CD44V6和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CD44V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 68 2 % ,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 ,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在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及肺良性病变中无阳性表达。p16在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及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0 %和10 0 0 % ,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 4 5 % ,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与肺癌之间、肺良性病变与肺癌之间的p16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p16阳性表达率随NSCLC分期增加呈下降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与淋巴结转移成负相关 ,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CD44V6和p16是 2个独立因子 ,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中p65和C-myc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 p6 5和C my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在肺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 11例、NSCLC 4 0例中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 p6 5和C myc蛋白的表达 ,并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6 5和C myc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肺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p6 5和C myc蛋白在肺癌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分化及转移无关 (P >0 .0 5 ) ;肺癌中 p6 5与C myc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Pearson列联系数 =0 .4 14 3,P <0 .0 1)。结论 p6 5和C myc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 ,提示可能通过抑制肺癌细胞凋亡 ,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p16和Rb基因产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Wang X  Li Y  Qin J  Zhao H  Zhao T 《中国肺癌杂志》2001,4(1):63-65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p16、Rb蛋白表达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74例NSCLC和 10例正常肺组织中p16、R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NSCLC的缺失率为 45 .95 % ,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 (P <0 .0 1) ,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1)。Rb蛋白在NSCLC的缺失率为 2 8.3 8% ,与正常肺组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16蛋白与R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缺失与可能NSCLC的发生、转移有密切关系。p16与Rb可能通过负反馈机制相互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不同来源与病理分期类型的组织标本中P16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PCR -SSCP方法 ,检测 2 8例手术标本、2 1例支气管镜活检及 2 7例恶性胸水NSCLC患者中P16基因的表达。结果 :2 8例Ⅰ期手术标本中 8例P16基因发生改变 (2 8 6 % ) ,其中 5例纯合性缺失 ,3例点突变 ;2 1例支气管镜活检中 ,8例P16基因发生改变 (38 1% ) ,其中 3例纯合性缺失 ,5例点突变 ;2 7例恶性胸水标本中 ,17例P16基因发生改变 (6 3 0 % ) ,其中 16例纯合性缺失 ,1例点突变。恶性胸水患者的P16基因改变率与Ⅰ期手术标本、支气管镜活检相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P <0 0 1、P<0 0 0 5 )。在 76例NSCLC中 ,Ⅰ期患者的P16基因改变率为 30 0 % (9/ 30 ) ,Ⅱ期患者为 5 0 % (2 / 4 ) ,Ⅲ期患者为 5 1 6 % (16 /31) ,Ⅳ期患者为 5 4 5 % (6 / 11)。Ⅰ期患者的P16基因改变率与Ⅱ、Ⅲ、Ⅳ期患者相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腺癌患者的P16基因改变率为 4 5 0 % (18/ 4 0 ) ,鳞癌患者为 4 2 3% (11/ 2 6 ) ,而腺鳞癌混合型为 4 0 0 % (4/ 10 ) ,经统计学分析 ,三者无显著性差异。而鳞癌患者的P16基因突变率为 2 3 1% (6 / 2 6 ) ,腺癌患者为 7 5 % (3/ 4 0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 -myc和p7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NSCLC4 0例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组织标本中C -myc和p73蛋白的表达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 -myc和p7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在肺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C -myc蛋白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肺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73蛋白在上述两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 -myc和p73蛋白在肺鳞癌与腺癌的同类癌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C -myc和p73蛋白在肺癌中高、中、低分化阳性表达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蛋白阳性表达比较 :C -myc阳性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73蛋白阳性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 :C -myc与p73两者具有相关性 (rn=0 .6 5 37,P <0 0 1)。结论 C-myc和p73表达上调均可能是NSCLC发生的重要因素 ;在肺癌发生、发展中C -myc和p73具有协同作用 ,推测两者具有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在食管鳞癌 (ES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 S- P法检测 5 6例 ESC中 p16和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5 6例食管鳞癌中 ,p16蛋白表达阳性 2 1例 ,占 37.5 % ,p5 3蛋白表达阳性 35例 ,占 6 2 .5 % ,p16和 p5 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关系密切 ,随分化程度的降低 ,p16蛋白阳性率逐渐降低 (P<0 .0 2 5 ) ,p5 3蛋白阳性率逐渐增加 (P<0 .0 5 ) ,p16阳性表达组 p5 3表达显著低于 p16阴性组 (P<0 .0 1) ,且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联合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 p16和 p5 3蛋白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1.
RELATIONSHIPBETWEENTHEMUTATIONOFP53GENEANDINFILTRATION,METASTASISANDPROGNOSISOFGASTRICCARCINOMAXinYan辛彦;ZhaoFengkai赵凤凯;WuDong...  相似文献   

12.
Using a molecular genetic approach, we try to confirm the molecular alterations of inverted papilloma and clarify its status as a putative precursor lesion of 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genetics, we investigate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protein expression patterns of cell-cycle-regulators p53, p63, p21, p27 and proliferation marker Ki-67 in 22 inverted papilloma and 9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sinonasal tract. Significantly elevated levels of p53 and p63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sinonasal tract compared with inverted papilloma were revealed. Ki-67-stained neoplastic cell nuclei were found in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centag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sinonasal tract than in inverted papilloma, whereas no variation of p21 and p27 expression was identified. This work first examine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overexpression of p63 in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onclusion, this is a first study shedding light on the expression of p63 in tumors of paranasal sinuses.  相似文献   

13.
细胞周期素E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素E(cyclinE)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对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 2 8例胃癌组织中cyclinE和P5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本组 1 2 8例中 ,cyclinE蛋白阳性 57例 ,占 44 .5 % ;P53蛋白阳性 67例 ,占 52 .3 % ,P53 +/cyclinE +者 48例 ,占 37.5 %。胃癌组织中cyclinE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远处转移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cyclinE阳性表达组五年生存率 (5 .3 % )显著低于cyclinE表达阴性组 (36 .6 % ,P <0 .0 0 1 ) ,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五年生存率 (7.8% )显著低于P53表达阴性的病例 (2 2 .6 % ,P <0 .0 0 1 ) ,cyclinE和P53均阳性的病例五年生存率 (2 .3 % ) ,明显低于其他组的病例 (2 7.3 % ,P <0 .0 0 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 ,cyclinE蛋白表达水平是独立的预后指标 ,P53蛋白表达水平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CyclinE在胃癌中表达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P5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4.
p21、p27、bcl-2和bax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p21、p27、bcl-2、bax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肺癌患者及21例良性肺疾病患者术后组织标本中p21、p27、bcl-2、bax的表达.结果:p21、p27、bcl-2、bax蛋白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4%、37.65%、61.18%、41.18%.各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肺癌组织与对照组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仅bcl-2蛋白表达与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有关,其中在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率最高、鳞癌次之、腺癌最低.p27、bcl-2、bax三者的阳性表达随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p21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肺癌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bax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27、bcl-2、bax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p21、p27、bcl-2、bax蛋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p21、p27、bcl-2、bax对于临床诊断肺癌及判断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16基因失活对白血病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及DNA测序技术,甲基化检测技术。结果:p16基因的失活形式主要以缺失和甲基化为主。p16基因缺失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甲基化则主要发生在髓系白血病。结论:p16基因结构发生变化在高危白血病患者中比较多,p16基因的检测对于疾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33ING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33ING1、p53的表达。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9.03%,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90%。P33ING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WHO肿瘤分级相关。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P33INGI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P33ING1基因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33ING1与p53基因具有协同作用,同时检测p53和P33ING1表达水平,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Expression of P73, P21 and MDM2 Proteins in Glioma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8.
A total of 10 glioma cell lines were examined for alterations of the p16, p15, p53 and p21 genes, which are tumor suppressor genes or candidates with direct or indirect CDK-inhibitory functions. Genetic alterations (deletions or mutations) were frequently seen in the p16, p15 and p53 genes in these cell lines, but not in the p21 gene. When the states of the p16, p15 and p53 genes were compared among cell lines, all the cell lines showed abnormalities in at least 1 gene, often in 2 or 3 genes coincidentally, suggesting that dysfunction of these gen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glioma cell growth. Although alteration of all 3 genes was most frequent, there were cell lines having either p16/p15 or p53 or p16 and p53 gene altera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 time order of these genetic alterations was variable depending on the cell line. Among cell lines examined, one with homozygous p53 gene deletion seemed of particular practical value, since such a cell line might be useful in various studies, includ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various mutant p53 genes in the absence of heteromeric protein formation. On examinat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tissues, the same alterations of the p16/p15 and p53 genes as detected in the cell lines were demonstrated in all 6 cases examined: p16/p15 gene deletion in 1, p16 gene mutation in 1 and p53 gene mutations in 5 cases.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p16/p15 and the p53 gene alterations and their combinations in at least some glioma cell lines reflected those in the primary glioma tissues.  相似文献   

19.
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深入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B)内多种肿瘤抑制基因的存在状态。方法 综合利用SSCP分析、DNA序列测定以及多重PCR等技术,检测分析RB肿瘤内Rb、p53,p16,p15及p12等肿瘤抑制基因是存在缺失与点突变。结果 约74%的RB肿瘤有Rb基因点突变,16%显示,p16基因缺失,但p53及p21基因除多态性外未检测到真正的点突变。结论 RB的发病和病变的进展主要是由于以Rb基因为核心的代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