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淑华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2):152-153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方法:我院2005年4月~2007年9月,2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病案,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均好转出院,坚持服用华法令,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NIHSS评分较术前下降3分以上。结论:早期诊断及静脉内溶栓能提高本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内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经验.方法:分析我科20例行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的CVST患者的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变化.结果:16例静脉窦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1例无明显变化.10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遗留轻微症状,6例症状部分改善,3例撤管时症状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CT示颅内点状渗... 相似文献
3.
郭爱武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8):707-708
目的分析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方法。方法分析我院5年来收治的1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转归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均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早期诊断,有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例死亡,余均好转。结论该病临床表现各异,首发症状多为头痛、癫痫、精神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误诊率高,CT、MRI可早期诊断。DSA是确诊的金标准,早诊断、早抗凝、早溶栓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5.
脑深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脑深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eral venous thrombosis or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生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现就其早期诊断及治疗现状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1825年由RiIDes首先报道,发病率并不高,仅占成人卒中的1%~2%,但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易与其它颅内疾病混淆,因此常被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介入治疗1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自2004—03~2006—03收治15例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2例行血管内介入局部静脉窦溶栓和机械性破栓治疗,3例行血管内介入局部静脉窦溶栓和机械性破栓及动脉溶栓治疗。结果 出院前12例患者腰椎穿刺时颅内压达正常,血管造影或MRV检查证实,12例患者静脉窦主干通畅,皮层静脉和深静脉恢复正常;3例部分再通,皮层静脉和深动脉部分代偿。出院时14例患者的症状、体征都得到改善,其中头痛消失11例,轻度头痛3例,失明1例。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早期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早期的主要表现是,头痛11例,头痛伴呕吐5例,伴视力减退5例。能查找到病因的7例(58.3%)。11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血管显影(MRA)检查,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10例,阳性率83%。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DSA),均确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抗凝治疗,部分患者脱水降颅压治疗,2例脑疝形成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其中9例好转,1例无变化,2例死亡,死亡率16.7%。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降颅压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8个月~3 a,2例肢体瘫痪者一般情况良好,余均恢复正常,均未再次发生脑静脉系统血栓。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多样,头痛为常见或唯一症状;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VST患者的起病形式、诱因、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感染性因素和血液高凝是CVST的最常见病因;头痛为急性CVST的最常见首发症状,视力下降为慢性CVST的特异性表现,颅内压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影像表现,以增加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两例经MRI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经过及MRI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平扫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内流空效应消失和静脉窦内信号改变。静脉窦内血栓MRI平扫表现为T1WI、T2WI、FLAIR信号不均匀增高,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为静脉窦内充盈缺损影。1例患者上矢状窦、左侧大脑表面部分静脉、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伴两侧顶部、右侧颞枕部脑实质肿胀和两侧顶部及右侧颞枕部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另1例患者上矢状窦弥漫性血栓形成,右侧乙状窦末端与颈内静脉交界段血栓形成伴狭窄,脑浅静脉代偿性增粗、迂曲,不伴有脑实质改变和出血。结论 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脑静脉窦内血栓形成的直接和间接征象,能够为临床诊断CVT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雪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3(5)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CVST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因、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多表现为头痛,可伴有癫疒间发作和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数和蛋白质定量可正常或升高,头颅CT示静脉窦高密度改变及脑实质异常信号,MRI示静脉窦异常信号,MRV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DSA示静脉窦狭窄、血流中断或不显影。治疗以脱水、抗凝、溶栓为主,19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对于高颅压伴或不伴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须高度警惕CVST,应尽早行MRV或DSA检查,治疗以抗凝、溶栓为主。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诊断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对 6例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表现颅内高压征象 ,伴有全脑症状或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头颅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 (MRV)诊断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有肯定的价值 ,而血管数字减影 (DSA)是诊断该病的最可靠手段。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神经内科少见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起病隐匿,如同时伴有蛋白S缺乏症则更罕见。该文报道2例家族性病例,其中例1女性患者为家族中的女儿、17岁;例2男性患者为例1的父亲、45岁,例2 CVST发病年龄为30岁。2例临床表现均为头痛伴恶心、呕吐,影像学检查均提示CVST,检测例1的蛋白S为21.3%、例2小于16%,给予抗凝药物联合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均诊断为蛋白S缺乏症合并CVST。临床上发现无明显诱因出现CVST的年轻患者,应考虑有无高凝血状态,有无先天遗传因素,同时需考虑易栓症可能,及时检测抗凝血酶Ⅲ、蛋白S和蛋白C活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等,这对不明原因CVST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发的闭塞性脑血管病,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少见类型,由于静脉系统在颅内分布广泛,且静脉系统血栓的病因复杂,因此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重视,对CVST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发的闭塞性脑血管病[1],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少见类型,由于静脉系统在颅内分布广泛,且静脉系统血栓的病因复杂,因此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CVST误诊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持续性头痛为主诉,伴情绪低落及睡眠障碍,早期均被误诊为产后抑郁症,后症状加重,经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最终确诊为CVST。结论:CVST的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而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对急、慢性头痛,尤其慢性每日性头痛的产妇要想到CVST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总结1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包括颅内压增高护理、皮质损伤护理、产褥期患者护理、腰椎穿刺护理及抗凝治疗护理。14例中治愈8例、好转3例、转院2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