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8F Zelante和6F Solent血栓去除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管外科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1例急性或亚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2例, 年龄(60.5±14.4)岁。根据血栓去除导管不同, 分为Zelante组和Solent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溶栓时间、支架植入率、血栓清除率、通畅率、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51例DVT患者中, Zelante组15例, Solent组36例。Zelante组术中吸栓时间[(322.7±78.1)s 比(416.4±61.5)s, t=4.577, P=0.001]和溶栓时间[(46.3±28.8)h 比(96.1±39.5)h, t=2.796, P=0.010]少于Solent组, 但总体血栓清除效果优于Solent组(χ2=7.913, P=0.019),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支架植入率、单次住院滤器回收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12.6...  相似文献   

2.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腔内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 越来越多的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开展了血栓清除治疗。血栓清除治疗主要包括置管溶栓和机械血栓清除, 有助于短期内减轻症状, 长期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 适用于急性和亚急性的中央型以及全肢型下肢DVT。本文将对近年来静脉血栓清除技术的发展、现状、策略以及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款腔静脉滤器回收钳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3只普通健康家猪下腔静脉内进行临床常用的四款滤器OptEase、Option、Denali、Aegisy的释放, 通过钳夹(67次)、导丝成环(Wire Loop)(40次)和正常圈套(60次)方法进行滤器回收, 记录回收时间, 术中射线量和出血量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使用滤器回收钳夹对四款滤器进行了67次回收, 四款滤器均能被钳夹有效夹持并顺利取出体外, 在回收时间, 射线量和出血量方面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时间分别为(17.65±6.93)、(13.65±6.43)、(17.90±6.03)、(15.29±6.32) min(F=0.479, P>0.05);射线量分别为(327.50±126.00)、(262.90±144.60)、(343.50±125.60)、(298.90±143.80) mGy(K-W=6.009, P>0.05);出血量分别为(36.25±14.31)、(32.50±20.88)、(41.80±16.71)、(32.14±12.72) ml(K-W=5.443, ...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静脉腔内治疗已成为治疗PTS的重要方式, 但因该治疗方式的效果目前尚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及现有静脉支架在很多方面尚不成熟, PTS的腔内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争议。本文就PTS的诊断及腔内治疗适应证进行探讨, 同时结合目前国际上最新文献讨论PTS腔内治疗的短期临床效果与远期通畅结果, 并对PTS腔内治疗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 571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 079例, 女1 492例;年龄为14~96岁, 平均67.1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 158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951例, 股骨干骨折309例, 股骨髁骨折153例。2 41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 157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每周, 非手术患者入院48 h内及住院期间每周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判断DVT的发生情况。记录股骨不同部位骨折后DVT的发生率及发生位置。结果股骨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35.5%(913/2 571), 近端DVT发生率为5.3%(135/2 571), 远端DVT发生率为30.3%(778/2 571)。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分别为28.8%(334/1 158)、44.7%(425/951)、30.7%(95/309)、38.6%(59/153), 近端DVT发生率分别为2.7%(31/1 158)、5.6%(53/951...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小剂量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急性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IDDVT)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血管外科2021年1月至10月诊治的113例急性IDDVT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DVT, 并完善了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等常规检查, 确诊后均接受利伐沙班治疗。根据利伐沙班服用剂量不同, 分为小剂量抗凝治疗组(54例, 小剂量组)和标准剂量抗凝治疗组(59例, 标准剂量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栓消退、血栓近端进展率、全因死亡率以及相关的抗凝出血并发症等。结果在近端深静脉血栓(PDVT)、肺栓塞(PE)和PDVT/PE的发生率方面, 小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栓消退方面, 小剂量组略低于标准剂量组,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比27.1%, P=0.211)。小剂量组非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标准剂量组低,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比15.3%, χ2=6.278, P=0.032);小剂量抗凝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较标准剂量组低,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下肢游离皮瓣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192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17例, 女75例;年龄(45.6±12.7)岁;下肢皮肤缺损面积为5 cm×3 cm~18 cm×9 cm。根据患者术后第1天是否发生DVT分为两组:血栓组22例, 男14例, 女8例;年龄(47.7±14.3)岁;术后发生DVT。对照组170例, 男103例, 女67例;年龄(45.3±12.5)岁;术后未发生DVT。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体系中的反应时间、凝固时间、最大振幅及凝固角,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图评估血栓弹力图检查对术后DVT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术后第1天血栓组患者的反应时间[(5.21±0.85)min]、凝固时间[(1.12±0.3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6.48±0.06)、(1.60±0.03)min], 最大振幅[(7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溶栓治疗中,对预防致命性肺栓塞(PE)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手术指征。方法 10例下肢DVT患者接受IVCF植入术,术后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结果全组病例均获成功,疗效满意。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个月,随访期间无PE、严重出血性疾病及滤器相关死亡发生。结论 IVCF植入的应用不仅有效预防PE的发生,而且使溶栓治疗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预防脊柱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120例,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凝血功能未见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和信封法分成3组(n=40):基础预防措施组(A组)、弹力袜组(B组)和SEP监测组(C组)。B组术前1 h穿弹力袜,C组术中进行SEP监测,电流刺激强度25 mA。术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双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于术前1 d、术毕和术后24 h时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采用超声诊断术中和术后24 h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双下肢腘静脉血流速度加快,血浆D-二聚体浓度降低,术中下肢DVT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SEP监测作为脊髓电生理监测的同时可有效预防脊椎手术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慢性多病程疾病, 抗凝治疗为现今公认的一线治疗手段, 但无论使用何种抗凝药物, 均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出血风险, 且部分患者存在抗凝禁忌证。非抗凝治疗或替代治疗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内容, 随着血栓形成及炎性反应之间关系的逐渐清晰, 具有抗炎特性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静脉活性药物等)在VTE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大量数据的支持, 本文就近年来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在VTE中治疗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安置可转换型滤器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103例滤器均成功置入。27例行滤器转换, 26例转换成功(置入后5~145 d转换), 所有转换滤器均无血栓形成、移位、倾斜、断裂或穿透静脉壁造成血肿等并发症。未转换原因主要包括年龄(18.4%, 19/103)、高危人群的预防(12.6%, 13/103)、有限的器官功能(9.7%, 10/103)等。94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91.3%), 发现1例滤器内血栓形成, 3例下肢静脉血栓加重但无下腔静脉闭塞, 全部患者未再出现症状性肺栓塞。结论可转换型腔静脉滤器可减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发生率。年龄、有限的器官功能及高危人群的预防是低转换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3例经皮肾造瘘术及肾造瘘管置换术中损伤下腔静脉的患者, 1例为经皮肾造瘘术中损伤腔静脉, 经CT检查明确后, 在CT下直接拔除造瘘管;其他2例为肾造瘘管置换术中损伤下腔静脉, 经CT检查明确后, 逐步拔除肾造瘘管。3例术后均顺利撤除误入下腔静脉的肾造瘘管, 无继发下腔静脉或肾静脉损伤, 无继发血栓形成, 均顺利行再次肾造瘘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22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 依据术前彩超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 骨折情况及实验室数据, 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 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DVT发生率21.4%, 以远端血栓为主;并发肺栓塞(PE)17例, 其中单纯肌间静脉血栓合并PE 10例。血栓组48例, 男23例, 女25例;年龄(56.65±11.14)岁;Schatzker分型为Ⅰ型2例, Ⅱ型16例, Ⅲ型1例, Ⅳ型11例, Ⅴ型8例, Ⅵ型10例。非血栓组176例, 男100例, 女76例;年龄(49.15±12.56)岁;Schatzker分型为Ⅰ型4例, Ⅱ型62例, Ⅲ型9例, Ⅳ型45例, Ⅴ型37例, Ⅵ型19例。单因素分析:年龄(t=0.731, P<0.05)、肥胖[体重指数(BMI)≥25](t=5.068, P<0.05)、入院至手术时间(χ2=9.060, P<0.05)、骨折至手术时间(χ2=3.02...  相似文献   

14.
外科住院病人需联合Caprini评分,多因素综合评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高危因素,指导预防围手术期LEDVT。围手术期LEDVT及时诊断依赖于反复动态的观察、评估。抗凝治疗仍是首选基本治疗,但需重视出血风险评估。腔静脉滤器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并重视回收率。经导管接触性溶栓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有明确意义,但会增加各类出血风险。各类经皮血栓机械清除术仍待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准分子激光消融(excimer laser ablation, ELA)和机械性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MT)术中远端栓塞保护(distal embolic filter protection, DEFP)的应用策略。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下肢动脉ELA或PMT术中进行DEFP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保护伞的选择、应用指征及策略, 分析较大栓子捕获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29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8例, 年龄(70.3±11.0)岁。共计29条肢体, 32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SR)5处, 血栓形成或栓塞10处,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17处, 根据病变性质选择减容装置。保护伞释放与回收技术成功率100%, 栓子总体捕获率77.3%, 较大栓子捕获率36.4%, 术中远端栓塞发生率3.4%。ELA治疗高度钙化CTO病变或长段ISR病变时, 较大栓子捕获率均高达60.0%, 且前者较治疗非高度钙化CTO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ELA和PMT术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后并发腰痛的原因。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血管介入科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行下腔静脉梭形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后患者272例, 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腰痛分为腰痛组(45例)和无腰痛组(227例),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采集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相关数据,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腰痛组女性发生率高于无腰痛组(68.89%比42.29%, χ2=10.674, P<0.05)。腰痛组滤器长径/横径比值为(2.89±0.42), 高于无腰痛组(2.65±0.32, t=4.301,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梭形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后腰痛发生风险显著高于男性[比值比(OR)=2.720, P<0.05, 95%可信区间(CI):1.354-5.466], 滤器长径/横径≥3.0患者术后腰痛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滤器长径/横径<3.0患者(OR=3.050, P<0.05, 95%CI:1.5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L-6高表达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ASO患者45例(ASO组)和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者30例(正常组)为研究对象, 比较分析两组的IL-6情况。ASO组根据IL-6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比较分析两组的DVT发生率。结果 ASO组IL-6水平高于正常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4(4.47, 21.39)pg/ml 比 2.06(0.94, 3.33)pg/ml, Z=-4.707, P<0.001]。IL-6水平升高30例(观察组), IL-6水平未升高15例(对照组);观察组下肢ASO继发DVT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0% 比 6.7%, χ2=3.908, P=0.048)。结论 IL-6高表达的下肢ASO患者继发下肢DVT的概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MT)系统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acute 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 IFDVT)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IFDVT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26例患者接受PMT联合必要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治疗, 分为A组, 42例接受单纯CDT治疗患者分为B组。所有患者最终血栓清除率均≥50%, 均达到临床有效血栓清除。A组尿激酶(urokinase, UK)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 治疗24 h消肿程度优于B组, 住院总费用高于B组。1年随访两组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 PTS)发生率、Villalta评分及一期通畅率(92.0% 比90.0%, χ2=0.059, P=0.8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Aspirex行PMT治疗急性IFDVT安全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机械性吸栓(PMT)和接触性导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6月至2022 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5例急性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80例行AngioJet机械吸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PMT组), 45例行CDT+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CDT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术后短期随访指标。结果 PMT组在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溶栓治疗时间方面低于CDT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3±0.8)d 比(7.0±1.0)d, t=10.600, P<0.01;(39.6±9.1)万U 比(126.0±32.4)万U, t=17.522, P<0.01;(1.0±0)d 比(2.1±0.5)d, t=13.681, P<0.01]。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栓清除率、患肢周径差及短期随访的Villatla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MT和CDT在 DVT 患者的治疗中都有满意的术后效果和短期随访结果, PMT组住院时间和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腔内治疗过程,并探索适合于基层医院的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31例LEDVT的腔内治疗过程,患者先后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术、经皮血栓抽吸术(PAT)、导管接触溶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必要时)、下腔静脉滤器转换术,比较治疗前、溶栓后及转换滤器时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并进行随访。结果:31例患者均植入贝朗可转换滤器,并于2个月后成功转换。所有患者均经腘静脉置管,盲穿成功26例,路图引导下穿刺成功5例。总溶栓时间为50~110 h,平均(75.74±15.52)h。尿激酶用量为215~465万U,平均(320.06±64.75)万U。3例(9.68%)行髂静脉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术,共植入Wallstent支架4枚。患肢肿胀程度均明显好转,溶栓后及转换滤器时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有7例(22.58%)患者出现血栓后综合征,其中2例(6.45%)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血栓部分残留;其余24例(77.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