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刘德兴龙胆泻肝汤《局方》,其方组:龙胆草、山桅、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柴胡、甘草。功效与主治:肝胆湿热所致胁痛、口苦、眩昏、耳鸣、目赤等症。笔者临床应用于内科杂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善治肝者,亦善治其它各脏疾病...  相似文献   

2.
浅谈慢性肝炎的中医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在中医学典籍并无其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胁痛”、“黄疽”的范畴。发病机制主要是湿热毒邪内侵,正气受损,致使病邪羁留于机体蕴伏不去。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二经,造成了湿、热、瘀、毒等病理产物停留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候。故清利湿热,活血祛瘀,疏肝解郁等法则为中医的攻邪手段,而顾护脾胃,滋养肝肾又是扶助正气的重要方法。1以清利湿热为主的治疗方法慢性肝炎的根本原因是湿热之邪未尽。病邪郁结脾胃,累及肝胆,气机阻滞.故见胁痛胸闷,疲乏等症候;若薰蒸肝胆,迫使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可出现黄疽。…  相似文献   

3.
导师李鲤教授为名老中医,从医40余载,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痿证等疑难病症的治疗,对中风病及与之相关的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等尤有独到经验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以新安医家汪赤厓《广陵医案》中两则胁痛验案为例,结合《足臂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相关论述著作及汪氏学术思想,阐释汪氏善于消补并调辨治胁痛病的特色。汪氏治疗胁痛病,重视养液疏肝,善于消补并调,或以消为补,或消补兼施。汪氏《广陵医案》理法兼备,其所载胁痛医案特色突出,疗效显著,分析汪氏消补并调治疗胁痛的辨治特色,可拓展临证治疗胁痛的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胁痛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曰庆教授对心肾不交理论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治疗男科疾病时常从心肾不交立论,强调交通心肾,同时注重调理肝胆脾胃。本文介绍了李曰庆教授治疗遗精、男性不育、男性更年期综合症、尿频、早泄5个临床验案,以展示李曰庆教授治疗男科疾病的临症思路。  相似文献   

6.
B型显像超声在发扬祖国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在祖国医学领域中,应用B 型显象超声,探索中医“辨证”本质的研究,寻求“辨证”在机体内在性的客观化的指标。发现在胁痛的虚实辨证中,B 超可以发现有内在肝胆疾病为“证”的客观基础。此外,B 超在临床急腹症、肿瘤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外科及妇产科等方面,均能在治疗前作为诊断依据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所以B 超已经成为发扬祖国医学所不能缺少的物理检查仪器。  相似文献   

7.
胁痛证治     
胁痛证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一般多从肝郁气滞、瘀滞经络、湿热壅结、肝肾不足等证型辨治。胁痛证也常为胆石症、肝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精神神经性疾病患者的主诉症状,故临床辨治除遵循上述证型规律外,还当考虑胁痛所见疾病的特殊规律及个体差异。为此,我们特组织以下笔者,就上述病种辨证、辨病,谈谈治疗和体会。叶世灿(上海市香山中医医院):胆石症所致的胁痛,祖国医学没有专论专著,但根据该病的特征,右胁作痛伴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苦水、大  相似文献   

8.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其病情凶险,但临床初诊误诊率高,患者以肝胆疾病症状前来就诊的极为常见。笔者近10年收集了16例误诊为肝胆疾病的恶性组织细胞病,现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其病情凶险,但临床初诊误诊率高,患者以肝胆疾病症状前来就诊的极为常见.笔者近10年收集了16例误诊为肝胆疾病的恶性组织细胞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胁痛、黄疸、腹痛范畴.传统多以肝胆气滞、湿热论治,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通腑泻浊为常法.但从临床所见,该病患者不乏脾虚证象,笔者运用自拟健脾利胆汤配合针灸治疗该病证,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其作为“和法”的代表方,以其疗效显著、理论独特,受到中医学者及临床医家的青睐。并因其制方巧妙、功能独特、适用广泛,成为现代经方研究的热点。李燕宁教授为山东省名老中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应用小柴胡汤深得堂奥、屡有显效。李燕宁教授即善用《伤寒论》小柴胡汤条文,又善于分析临床各类疾病病机,实践中强调治病应抓主症,并详察病因病机实情而随证加减衍化,方能灵活用之。基于李燕宁教授临床案例,对李燕宁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及其合方治疗各种疑难疾病案例观察,分析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病因病机、加减及合方运用,为扩展小柴胡汤加减临床应用及疗效提供经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急慢性肝炎属中医学“黄疸”或“湿温”或“胁痛”范畴,其急性期多为外感湿热,困遏脾胃,影响肝胆疏泄所致;或因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从内生引起。其受病的脏腑主要是脾、胃、肝、胆。由于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当,则可转为慢性。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13.
中医古籍中无肝炎病名,更无慢性乙型肝炎之称,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证候,本病应属中医学的疫毒、胁痛、癥瘕、黄疸、肝着、湿阻等范畴。目前中医界对其病因病机认识比较一致,病因是湿热,病机是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因湿为阴邪,血属阴,阴邪易着,滞留不去,久留化热,湿热蕴结。湿热疫毒蕴结中焦,脾胃为湿热所困,运化失健,升降失和,气机壅滞,以致湿热疫毒日益胶结。热因湿不能宣泄,湿得热而熏蒸,进而累及肝胆,肝胆受病则疏泄条达失常,或肝气郁结不畅,或肝气横犯脾胃…  相似文献   

14.
《临床肝胆病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系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杂志以广大临床医师及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肝胆胰疾病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临床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15.
根据肝豆状核变性主要各家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认识,结合本病临床症状以及西医相关理论,以衷中参西的理念从肝胆湿热角度探讨本病;发现肝豆状核变性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为本、铜毒痰瘀为标等虚实夹杂之说或火热燔灼,引动肝风之论,治疗亦依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在临床上获得一定的疗效。然而临床上本病多表现为肝胆湿热,铜毒内蕴之证,依据遗传和铜代谢障碍西医致病机制以及现代研究进展,肝豆状核变性主要从肝胆湿热的病因病机入手进行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中主治太阳病表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痰饮相结而成小结胸证之方.2年来,笔者用该方治疗胁痛、胃脘痛、肺部疾病患者,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胆石发生于肝内胆管称为肝胆管结石.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复杂,主要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胆汁停滞、解剖变异、营养不良等有关.本病在祖国医学属于"胁痛"、"腹痛"、"结胸"等病范畴.  相似文献   

18.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变在肝,或肝胆同病,或肝脾同病,或肝肾同病,其基本病理为湿热(毒)未净,肝郁气结,气滞血瘀,肝脾肾亏损。常用治法有:①祛邪法,包括清热利湿解毒法、疏肝解郁法、活血祛瘀软坚法;②扶正法;③主症的治疗。作者体会到:辨证施治可数法合用,标本兼顾;或寓补于攻;或寓攻于补。但具体用药时应注意:化湿不宜燥烈太过,清热不宜苦寒太过,补脾不宜壅滞太过,养阴不宜滋腻太过。在合理饮食和适当休息的同时,胁痛可以四  相似文献   

19.
正王文彦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创治疗鼓胀分三期辨治[1],疗效显著。卢秉久教授是其关门弟子,为辽宁省名医,肝胆病专家,尽得王老真传,并且在王老的鼓胀分期论治上加以创新和发展,笔者有幸能成为卢老师的弟子,现将卢老师治疗鼓胀的临床经验加以介绍,希望有益同道,造福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男科疾病发病特点和埋线治疗的机理,总结并分析近年来相关埋线治疗男科疾病的文献,对穴位埋线治疗男科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便为临床上治疗男科疾病提供新的可靠的临床思路。从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疾病、阳痿病及男性不育病等三大主要病症方面分别进行阐述,证实穴位埋线对男科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