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手术更趋于微创化,联合手术也越来越受青睐,尤其是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1]。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解除其瞳孔受阻滞等方面的因素,加深前房,开放房角[2-3]。作者对2007年8  相似文献   

3.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30-1931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患者的疗效。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47眼)和对照组34例(45眼)。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视力显著提高,前房深度增大,眼压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增大前房深度,降低并发生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术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眼内压2组术后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最佳矫正视力观察组术后较术前及对照组术后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可明显改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内压;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术式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3年4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74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观察组(8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散光度、眼部临床活动度评分、前房角宽度及深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眼压水平及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前房角宽度及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眼部临床活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5%vs 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5)。结论 在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采用联合术式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改善眼部临床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25例(29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视力明显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缩瞳剂可以控制眼压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治疗作用。方法:对15只眼(14例)原发性闭用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人,使用缩瞳剂可以控制眼压,在了解房角、眼压等情况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5只用缩瞳剂可以控制眼压的青光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全部病人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正常。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7例(6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1周及6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术后1周眼压(15.37±3.02)mm Hg,6个月眼压(13.56±3.17)mm H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分别为91.7%和95.0%,明显高于术前的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眼(13.3%)出现并发症。结论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6例(98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52眼)和对照组43例(46眼)。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_(500))、小梁虹膜角(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均较术前升高,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ACD、AOD_(500)、TCPD较术前延长,TIA较术前增大;观察组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改善房角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应作为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12.
<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合并有晶状体的不同程度混浊,而后者多为瞳孔阻滞原因,眼压升高系由于虹膜根部机械阻塞房角。膨胀混浊的晶状体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一直以来各家说法不一,随着先进设备的不断引进和手  相似文献   

13.
房角闭角型青光眼较为常见,闭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1-2],其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极大,很容易导致患者双目失明,为了有效处理该疾病,医护人员做了长期的深入研究,最终提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相关文献[3-5]显示,其手术效果非常理想。本研究从护理的角度探讨在该治疗方式下应如何开展有效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9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97眼)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0.1者8眼(8.2%),0.1~0.3者9眼(9.3%),0.3~0.5者30眼(30.9%),0.5以上者50眼(51.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最后一次随访97眼的眼压均在12~18 mm Hg。术后前房深度在3.03~4.12(3.99±0.58)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97只眼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缓解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吴松兆 《中国康复》2003,18(2):125-126
目的:通过大量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总结常规和高度近视、糖尿病、小瞳孔情况下白内障的治疗和术后处理经验,并观察手术预后视力恢复和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823例患者采用透明角膜梯形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术前与术后l周、l及3个月时角膜散光度数和矫正视力度数。结果:手术治疗的1000只限中,矫正视力≥1.0,术后l周有612眼,术后1个月时有769眼,3个月时892眼;术后l周角膜散光升高患者于术后3个月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切口处仅轻度水肿,人工晶状体未出现偏位或折裂,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多(色素沉着占88.9%,纤维性渗出8.80%,粘连6.12%)。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白内障,但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0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及视力变化,并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检查眼前节的情况。[结果]①术后1周、1个月患者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术后1周与1个月相比眼压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术后1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1.0±0.36,较术前(0.16±0.16)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术后1周时发现1例眼压高于21 mmHg ,为囊袋内植入,术后1个月时有2例眼压高于21 mmHg ,均为人工晶体不对称患者。②术后1周发现少量皮质残留1眼(2%),术后1个月时无明显变化。[结论]①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视力。②局限性房角狭窄及少量皮质残留不会导致术后患者的长期高眼压。  相似文献   

17.
单宏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273-2274
对2009年2月~2012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6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前视力〈0.1为42.4%,视力在0.1~0.5为57.6%;术后1w视力〈0.1为8.1%,视力0.1~0.5为32.5%,视力〉0.5为59.4%;术后12个月视力〈0.1为10.2%,视力0.1~0.5为28.4%,视力〉0.5为61.4%。术前视力情况均显著性低于术后1w和术后12个月的视力情况(χ2=7.94,χ2=7.78,P〈0.05)。前功能性滤过泡率为23.1%,术后1w功能性滤过泡率为92.5%,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率为90.2%,术前功能性滤过泡率显著性低于术后1w和术后12个月的功能性滤过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χ2=7.12,P〈0.05)。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控制眼压并改善白内障导致的视力降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单侧),经三联手术,术后随访3月,观察其术后眼压及视力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且视力较术前提高,在术后3月的随访中眼压均控制稳定,且部分视力仍有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例16眼,均伴有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0.3,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6个月,对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6眼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晶体混浊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大医生》2021,(5):51-5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与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烟台业达医院诊治的10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入选对象分为两个组别,分别命名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周边虹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