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复合型种植导板在游离端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58例游离端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种植导板,观察组采用3D打印复合型种植导板。比较两组种植体尖部及颈部的偏离值,美观、满意度及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种植体尖部及颈部垂直向、颊舌向、近远中向的偏离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复合型种植导板应用于游离端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效果较好,可减少种植体偏倚,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安全美观。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92-129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种植对牙列缺损患者颈部偏移距离及种植体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5月牙科就诊的牙列缺损患者92例,依据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牙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3D打印技术牙种植修复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颈部偏移距离及种植体存活率。结果 1年随访后,观察组近远中向偏移距离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种植体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种植能有效降低牙列缺损患者颈部偏移距离,提升种植体存活率,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牙种植修复技术在有牙缺失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有牙缺失等需种植牙的牙周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进行牙种植修复治疗的牙周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牙种植修复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患者种植修复后半年、1年、3年的种植成功率.分别记录比较其种植体周围龈沟液量(PISF)、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PD)及附着丧失(AL)等治疗.[结果]观察组半年、1年的成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但3年后观察组留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种植体PISF、mSBI、PPD、AL明显高于对照组;mPL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牙种植修复技术的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则欠佳,可能与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具有关联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70-1271
目的探讨窄直径种植体修复上颌中切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上颌中切牙缺失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直径种植体修复,观察组采用窄直径种植体修复,比较两组种植体留存率、成功率、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种植体成功率、留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中切牙缺失患者采用窄种植体修复的效果与常规直径种植体效果相当,但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隙法牙齿正畸辅助牙体种植烤瓷修复对先天缺失牙患者种植成功率、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先天缺失牙患者82例(2015年7月~2017年7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牙体种植烤瓷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隙法牙齿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种植成功率、治疗前后牙齿咬合力、咀嚼效率、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种植成功率92.68%、82.93%、78.05%高于对照组75.00%、62.50%、57.50%,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1.95%(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齿咬合力大于对照组,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观效果、咀嚼能力、舒适度、修复效果等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隙法牙齿正畸辅助牙体种植烤瓷修复应用于先天缺失牙患者,可提高种植成功率,改善牙齿咬合力、咀嚼效率,提升治疗满意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缺失种植修复治疗局部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局部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腔常规修复,观察组采用牙缺失种植修复,两组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复诊率。结果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局部牙列缺损患者采用牙缺失种植修复及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复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的手术导板辅助的不翻瓣种植导航能准确地将种植体植入到术前设计位置,在计算机制造的牙颌模型上手工制作的导板同样能够用在牙槽骨萎缩患者的种植修复中。目的:观察利用自制导板对骨宽度萎缩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实施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临床效果,评价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8例可用骨宽度不充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并需要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共计10颗患牙,平均前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为(13.45±1.67)mm。通过颅颌面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以及快速成型模型模拟手术分析,膜片热压成形方法制作手术导板,精确测量种植区域可用牙槽骨长度、宽度、高度及角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导板固位力合适,取戴方便。与模型模拟手术比较,10颗缺失牙术后种植体植入位置准确,无上颌窦底黏膜穿通、骨壁侧穿、邻牙损伤等并发症,植入手术平均用时为(17.0±5.8)min。除1例患者因上颌窦黏膜下存有断根植入10mm长种植体外,其余患者种植体植入长度均〉13mm。患者术后仅有轻度肿痛。植入后3~6个月行烤瓷冠修复。提示在种植手术导板的引导下,应用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可将种植体准确植入到可用骨宽度不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术前预设计位置,表明其在牙槽骨萎缩、可用骨宽度不足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的手术导板辅助的不翻瓣种植导航能准确地将种植体植入到术前设计位置,在计算机制造的牙颌模型上手工制作的导板同样能够用在牙槽骨萎缩患者的种植修复中。目的:观察利用自制导板对骨宽度萎缩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实施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临床效果,评价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8例可用骨宽度不充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并需要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共计10颗患牙,平均前磨牙区牙槽骨高度为(13.45±1.67)mm。通过颅颌面CT扫描、三维重建分析以及快速成型模型模拟手术分析,膜片热压成形方法制作手术导板,精确测量种植区域可用牙槽骨长度、宽度、高度及角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导板固位力合适,取戴方便。与模型模拟手术比较,10颗缺失牙术后种植体植入位置准确,无上颌窦底黏膜穿通、骨壁侧穿、邻牙损伤等并发症,植入手术平均用时为(17.0±5.8)min。除1例患者因上颌窦黏膜下存有断根植入10mm长种植体外,其余患者种植体植入长度均>13mm。患者术后仅有轻度肿痛。植入后3~6个月行烤瓷冠修复。提示在种植手术导板的引导下,应用不翻瓣种植导航手术可将种植体准确植入到可用骨宽度不足的上颌前磨牙缺失患者术前预设计位置,表明其在牙槽骨萎缩、可用骨宽度不足患者治疗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下口腔种植修复对前牙缺失患者种植体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牙缺失患者52例(68颗)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33颗)和3D组(35颗),每组26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口腔种植修复方法,3D组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种植牙修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感。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估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种植体稳定性。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种植体存活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时间推移,VAS评分逐渐减小(P<0.05)。3D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3D组患者种植体存活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3D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ISQ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发生牙齿松动、牙周脓肿和牙龈炎等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种植牙修复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36-2237
研究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68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活动义齿修复方法;新技术组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就两组患者修复牙齿稳定性、牙齿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自我舒适感、修复牙美观评分、满意评分和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并比较修复前后牙槽骨骨吸收量。新技术组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技术组患者修复牙齿稳定性、牙齿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自我舒适感、修复牙美观评分、满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前两组牙槽骨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修复后新技术组跟对照组比较,牙槽骨骨吸收量变化更小(P0.05)。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提高稳固性,改善语言和牙齿咀嚼功能,美观度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锥形束CT联合简易种植导板对上颌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我院采取锥形束CT联合简易种植导板修复的18例上颌无牙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锥形束CT联合简易种植导板的修复效果。结果 18例患者总共植入种植体40枚,种植体固定义齿修复者4例(种植体植入18枚),种植覆盖义齿修复14例(种植体修复22枚),术中和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经锥形束CT检查骨吸收不明显,种植体存活率达到100%。结论采用锥形束CT结合简易种植导板定位治疗上颌无牙颌种植手术安全可靠,且种植体植入部位较理想,能为上部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拔后牙种植体即刻种植在修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标准纳入拟微创拔牙并采用种植体即刻种植的患者47例,微创拔牙后,种植体即刻植入,3~6个月后行永久固定义齿修复。术后观察牙龈乳头高度、牙槽骨吸收高度及种植体松动情况,判断种植修复是否成功。结果 47例患者获得(15.6±4.3)个月的临床随访,早期成功率为100%。随访期内,种植体成功43例,基本成功3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7.9%。结论微创拔牙后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牙缺失效果良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临床操作、合理选择种植体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伤性牙缺失即刻种植患者予以基于健康行为过程(HAPA)理论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其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收的外伤性牙缺失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HAPA理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咀嚼功能、牙齿美学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6个月时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6个月时的软组织美学指数(P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牙缺失患者予以HAPA理论护理可有效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升咀嚼功能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膜引导骨再生技术是利用膜的机械屏障原理,阻挡软组织长入种植体周骨缺损,使成骨细胞在膜下空间中优势生长,形成新骨充填骨缺损。目的:于上前牙种植中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观察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74例单颗前牙种植成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上前牙二期种植,但未行骨增量;观察组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实施上前牙种植,待其种植体初期稳定后植入人工骨粉。于术后当天、种植牙负重6个月、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及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种植牙负重6,12个月红色美学指数值较基线水平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种植牙负重12个月时,除唇侧龈缘水平和牙槽突外形外,2组患者红色美学指数其余各项指数值较基线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但2组间红色美学指数各项指数值比较(P>0.05)。种植牙负重12个月时,2组患者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相比正常骨组织种植修复来说,临床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于上前牙种植中修复可取得较好效果,且两者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285-5287
目的观察前牙区牙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前牙区牙种植体修复的80例(120颗患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拔牙3个月后延期种植修复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即刻种植体修复方案,2组均随访1年,比较其整体修复效果。结果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牙周探针深度分别为(1.42±0.30)mm、(1.58±0.26)mm、(1.44±0.35)mm,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口腔美学评分分别为(58.73±2.62)分、(61.67±5.24)分、(64.67±4.97)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92.5%,2组12个月后修复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区牙种植修复中,采用即刻植入方案,整体修复效果好,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背景:种植义齿已逐渐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常规修复方式,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种植系统众多,在临床应用效果上各有特点。目的:观察经双重酸蚀或Nano Tite表面处理的3i种植系统对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修复效果。方法:95例患者植入双重酸蚀的OSSEOTITE种植体150枚(植入后1~3个月行永久修复),植入Nano Tite种植体7枚(植入后1个月行永久修复)。随访观察24个月,行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157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根周未见X射线透射区;随访期内,所有种植体均未见松动、脱落,留存率100%,成功率100%,无种植体宿主不良反应。提示经双重酸蚀或Nano Tite表面处理的种植体有利于引导成骨细胞趋化,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孙挺  巢华军  谢江 《大医生》2022,(8):54-56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对于牙列缺失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就医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牙列缺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为对照组运用常规修复法进行口腔种植修复,为观察组运用口腔数字化技术进行口腔种植修复,均观察至修复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573-1575
目的对牙周病患者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拔牙后给予即刻种植,对照组患者给予延期种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周的P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余时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两组患者修复后3、6、12、24周的PD、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量以及ISQ评分之间的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拔牙后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即刻种植可使患者更快的达到较好的美学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应对牙窝严格清创,去除感染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Xive种植系统应用于牙列缺失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缺牙患者共植入49枚Xive种植体,定期复查,观察疗效.结果:48枚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完成种植修复,恢复美观,并正常行使咀嚼功能至今.1枚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导致失败,成功率达97%.结论:Xive种植系统可以修复各部位的牙齿缺失,成功率高,疗效好,外形和功能都能获得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牙缺失修复中采用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50例牙缺失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与B组。A组25例接受延期种植牙修复,B组25例接受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修复。评估两组种植体修复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种植体稳定系数(ISQ)、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指数(mSB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红色美学评分(PES)、白色美学指数评分(WES),统计两组种植体留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修复成功21例(84.00%),B组修复成功23例(92.00%),两组修复成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ISQ指数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ISQ指数均较治疗后1个月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mPLI、mSBI指数及PD、PES、WE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mPLI、mSBI指数及PD均比治疗后1个月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PES、WES评分均较治疗后1个月提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00%)与A组(16.00%)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与延期种植牙修复在牙缺失修复中应用均能够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即刻种植获得的美学效果更佳,且更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