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豫北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症状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本院儿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516例。遵循《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08版)》对病因做出初步诊断并按时随访最终确诊。根据患儿年龄段分为幼儿组(3岁)118例,学龄前组(3~6岁)246例,学龄组(6岁)152例。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情况及不同病因对应的症状分布特征。结果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前4位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14例(41.47%)、呼吸道感染继发咳嗽156例(30.23%)、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70例(13.56%)、UACS 62例(12.02%)。幼儿组和学龄前组患儿病因均以CVA为主,其次为呼吸道感染继发咳嗽;学龄组患儿病因以呼吸道感染继发咳嗽为主,其次为UACS、CVA;不同年龄组患儿CVA、呼吸道感染继发咳嗽、UACS、CVA+UACS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因患儿各症状分布情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80.37%的CVA患儿出现夜间咳嗽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因出现该症状比例;90.38%的呼吸道感染继发咳嗽患儿可检测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其他病因;50.00%的UACS患儿鼻窦异常改变,明显高于其他病因;CVA+UACS患儿湿痰咳嗽和晨起咳嗽比例分别为81.43%、74.29%,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结论豫北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以CVA、呼吸道感染继发咳嗽为主,不同年龄段儿童病因构成存在差异;各病因均存在对应的主要症状特征,可为早期诊断患儿病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卢玉容  蔡强  蔡苗  陈华刚 《现代保健》2014,(23):119-120
目的:了解引起宜宾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分析病因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设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调查表,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本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共166例慢性咳嗽儿童进行诊治,并完成3个月随访,进而统计病因构成比。结果:病因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76例(45.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CVA40例(24.1%),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PIC)23例(13.9%),UACS 19例(11.4%),心因性咳嗽3例(1.8%),原因不明者5例(3.0%),不同病因在不同年龄间的分布是有显著差异的(P〈0.05)。结论:引起宜宾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前4位病因依次为CVA、CVA+UACS、PIC、UACS,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364例为研究组,有咳嗽症状但非慢性咳嗽的患儿224例为对照组,调查分析两组患儿过敏史、烟草暴露、房屋异味等慢性咳嗽的可能影响因素。将慢性咳嗽患儿分为婴儿组(1岁)36例,幼儿组(≥1~3岁)124例,学龄前组(≥3~6岁)116例,学龄组(≥6岁)88例,分析各年龄段的病因构成和感染病原学特征。结果 研究组患儿过敏史、烟草暴露、房屋异味、空气污染、接触动物皮毛、呼吸道疾病住院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构成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儿病原菌均以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但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儿感染病原菌构成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细菌感染率明显下降。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明显增加。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2例,初诊确诊40例,诊断性治疗确诊42例,随访发现:痊愈56例、有效20例、无效6例。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106例,初诊确诊64例,诊断性治疗确诊42例,随访发现:痊愈84例、有效14例、无效8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72例,初诊确诊38例,诊断性治疗确诊34例,随访发现:痊愈5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结论 过敏史、烟草暴露、房屋异味、空气污染、接触动物皮毛、呼吸道疾病住院史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以及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间有明显差异,应给予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绵阳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1 8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将其分为3组,婴幼儿组(n=998,3个月-3岁),学龄前期组(n=416,3-6岁),学龄期及以后组(n=428,6-14岁).3组患儿的性别、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绵阳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均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再根据病史及查体的结果决定下一步辅助检查.首次检查得出初步诊断后,给予相关治疗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结果 1 842例患儿中,1 806例(98.05%)咳嗽具有明确的病因,3组患儿的病因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咳嗽病因以感染后咳嗽居首位(38.28%,382/998),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6.97%,369/998).而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及以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分别为62.26%(259/416),50.93%(218/428)],学龄前组感染后咳嗽居第2位(15.87%,66/416),学龄期及以后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居第2位(25.47%,109/428).结论 绵阳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可能是单一因素或多重因素引起.不同年龄段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慢性咳嗽和肺功能在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儿童中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出院通气肺功能结果分为肺功能正常组(n=38)和肺功能异常组(n=84)。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比,统计患儿慢性咳嗽发生情况,计算慢性咳嗽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_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mid expiratory flow,MMEF)指标差异。结果肺功能异常组慢性咳嗽发生率为36.90%(31/84),高于肺功能正常组慢性咳嗽发生率10.53%(4/38)。肺功能异常组FVC、FEV_1指标水平低于肺功能正常组,肺功能异常组MMEF指标水平高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慢性咳嗽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r=0.476,P=0.011)。结论肺功能异常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慢性咳嗽发生情况较肺功能正常患儿严重,肺功能异常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明显,且肺功能异常与患儿慢性咳嗽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咳嗽患儿182例(试验组),按照中华医学会新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诊治。同时,选取同期非慢性咳嗽有咳嗽症状的患儿112例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病因素的差异;并分析试验组患儿确定的病因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过敏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烟草暴露因素、空气污染因素、房屋异味因素、接触动物皮毛因素和冬春季发病率显著增加(P<0.05)。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29.1%、咳嗽变异性哮喘22.5%和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19.8%。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过敏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和生活环境因素可能为儿童慢性咳嗽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探讨,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儿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24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40例患儿中反复呼吸道感染99例(占41.25%),肺炎支原体感染53例(占22.08%),咳嗽变异性哮喘62例(占25.8%),气道咳嗽综合征16例(占6.7%),支气管异物5例(占2.1%),肺结核5例(占2.1%)。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小儿慢性咳嗽最为主要的原因,其发生比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多种,但呼吸道感染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临床应详细检查,找出并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关键。  相似文献   

8.
西藏不同海拔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藏不同海拔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病情况,为防治HDCP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2004年西藏不同海拔地区的13所省市级医院住院分娩的1160例发生HDCP的产妇及其围产儿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不同海拔地区HDCP住院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海拔地区移居汉族与世居藏族之间HDCP住院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西藏地区HDCP住院患病率随居住地区海拔升高有明显增高趋势,汉族孕产妇HDCP患病率高于藏族孕产妇,海拔升高增加HDCP孕产妇及其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年龄慢性咳嗽患儿的发病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慢性咳嗽患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或病房住院的慢性咳嗽患儿180例,应用慢性咳嗽患儿调查表对患儿进行调查,并进行逐步观察、评估和随访,明确慢性咳嗽病因,并分析不同年龄患儿慢性咳嗽病因。结果 180例慢性咳嗽患儿中明确诊断者170例(94.5%),其中单一病因者113例,2种病因者55例,3种病因者2例;疑似诊断者6例(3.3%),病因未明者4例(2.2%)。病因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和迁延性支气管炎居前4位,构成比分别为30.0%、27.2%、17.2%和14.4%;2个月~1岁患儿及1~3岁患儿以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为主要病因,分别占47%和31.0%;3~6岁患儿及6~14岁患儿以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要病因,分别占40.8%和32.1%。结论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构成比各不相同,可为快速诊断病因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肺功能联合检测用于慢性咳嗽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9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CVA组(cough variant asthma,咳嗽变异型哮喘)50例、EB组(eosinophilic bronchiti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eNO和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CVA组与EB组患者Fe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C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咳嗽患者,由于患者病因不同,其FeNO水平会出现一定差异,但EB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CVA组,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不同的FeNO和肺功能指标判断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贵州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学生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9年贵州省“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学生肺结核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贵州省报告学生肺结核32448例(年均发病率36.21/10 万),其中汉族21331例,少数民族11117例。学生肺结核年均发病率汉族(40.65/10 万)高于少数民族(29.93/10 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肺结核初治涂阳构成比均呈逐年降低趋势。汉族学生肺结核累计发病数,毕节市8884例(41.65%) 、遵义市3705例(17.37%) 、贵阳市2141例(10.04%)位列前三。少数民族学生肺结核累计发病数,黔东南州2688例(24.18%) 、毕节市2283例(20.54%) 、铜仁市2154例(19.38%)位列前三。2010—2019年汉族学生肺结核20~24 岁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却呈上升趋势。2010—2019年汉族与少数民族累计报告学生肺结核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男女比分别为1∶1.15;1∶1.27)。2010—2019年贵州省学生肺结核主动发现率少数民族(13.43%)高于汉族(12.70%),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9年学生肺结核就诊延迟率汉族(52.87%)小于少数民族(57.73%),均呈逐年递减趋势。结论 2010—2019年贵州省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肺结核疫情在发病率、主动发现率和就诊延迟率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但在地区分布、年龄分布上存在差异。建议相关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加强重点年龄段、重点民族及重点地区的防控监测;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宣教,降低其就诊延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原低氧对藏族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CHD住院藏族患者22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分析CHD合并PAH发生率以及性别、居住海拔高度对病种分布的影响;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病种形成PAH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CHD患者中,合并PAH为115例,占52.27%,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PAH为64例,占64.65%,高于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PAH32例,占41.56%;χ2=9.312,P<0.005)及室间隔缺损(VSD)合并PAH(19例,占43.18%;χ2=5.763,P<0.05);VSD合并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高于PDA合并PAH患者及ASD合并PAH患者(F=15.751,P<0.05);海拔>3 000 m ASD合并PAH的发生率高于其他2种先天性心脏缺损(F=10.79,P<0.05),但sPAP低于PDA合并PAH患者(t=8.45,P<0.05)及VSD合并PAH患者(t=24.26,P<0.05);PDA和VSD患者合并PAH主要影响因素为缺损大小(OR=1.153,P<0.05),而ASD患者合并PAH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31,P<0.05)、缺损大小(OR=1.15,P<0.05)及海拔(OR=2.75,P<0.05)。结论高原地区CHD合并PAH的发生率远高于国内外报道;高原低氧对ASD患者合并PAH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症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170例,按《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2013版)》中的诊断和鉴别流程对患儿进行病因初步诊断,随访15、30、90 d最终确诊,分析病因构成情况和症状分布特征。结果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病因明确诊断率为94.1%,病因不明率为5.9%。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是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上述3种病因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反流性咳嗽和过敏性咳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个月~3岁婴幼儿期原因不明的比例明显高于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月~3岁婴幼儿期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6岁儿童中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率明显高于感染后咳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后加剧、湿性咳嗽、干咳在各病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活动后加剧、干咳为主,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以湿性咳嗽为主,感染后咳嗽各症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病因以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为主,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性咳嗽;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存在对应的主要症状特征,可为早期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方法:从2008年7月31日-2009年8月20日在我院慢性咳嗽就诊的115例患儿,收集病例资料,填写调查表,根据年龄特点、咳嗽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反应、随访情况进行构成比调查.结果:(1)儿童慢性咳嗽各年龄组病因构成在115例慢性咳嗽就诊的患儿中,男64例,女51例,男女比例为1.25:1;年龄分布:2个月~14岁,其中2月~1岁20例(17%),1~3周岁22例(19%),3~6岁27例(23%),6~14岁46例(41%);(2)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按病因构成多少排序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症(UACS)49例(42.6%),感染性和感染后咳嗽31例(26.9%),(3)慢性咳嗽病人发作时间构成:115例慢性咳嗽病人发作时间分布分别为,清晨发作的60例(36%),白天发作的46例(28%),夜间发作的59例(36%);(4)各组病因明确前后用药疗效判定构成:(病因明确前用药有效17例,病因明确后用药有效93例).结论:我们按有效、无效、无法判断三个疗效判定等级,对病因明确前与后的用药疗效构成进行统计分析,X2值为148.1,P<0.01,病因明确前与后的用药疗效总构成有明显的差异,病因明确后的用药疗效高于明确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方法:从2008年7月31日-2009年8月20日在我院慢性咳嗽就诊的115例患儿,收集病例资料,填写调查表,根据年龄特点、咳嗽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反应、随访情况进行构成比调查.结果:(1)儿童慢性咳嗽各年龄组病因构成在115例慢性咳嗽就诊的患儿中,男64例,女51例,男女比例为1.25∶1;年龄分布:2个月~14岁,其中2月~1岁20例(17%),1~3周岁22例(19%),3~6岁27例(23%),6~14岁46例(41%);(2)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按病因构成多少排序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症(UACS)49例(42.6%),感染性和感染后咳嗽31例(26.9%),(3)慢性咳嗽病人发作时间构成:115例慢性咳嗽病人发作时间分布分别为,清晨发作的60例(36%),白天发作的46例(28%),夜间发作的59例(36%);(4)各组病因明确前后用药疗效判定构成:(病因明确前用药有效17例,病因明确后用药有效93例).结论:我们按有效、无效、无法判断三个疗效判定等级,对病因明确前与后的用药疗效构成进行统计分析,(X)值为148.1,P<0.01,病因明确前与后的用药疗效总构成有明显的差异,病因明确后的用药疗效高于明确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本地区近3年来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264例,按年龄段分为婴儿亚组(1岁)38例、幼儿亚组(1~岁)52例、学龄前亚组(3~岁)98例、学龄亚组(6岁)76例;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为对照组。设计调查问卷获取两组患儿的过敏史、家族史、既往呼吸道疾病史、被动吸烟史、日常居住环境等相关信息。结果慢性咳嗽患儿主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全部病因的81.82%;不同年龄段儿童病因分布存在差异,婴幼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主要为感染后咳嗽,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病因主要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咳嗽患儿中特应性体质、被动吸烟、室内花草/宠物、室内装修过度、粉尘/化工材料接触史、呼吸道疾病史、家庭过敏史/哮喘史的比例57.58%、45.45%、43.94%、38.64%、19.70%、26.52%、31.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3%、23.33%、18.33%、20.00%、8.33%,6.67%、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疾病史、家庭过敏史/哮喘史、室内花草/宠物是引发儿童慢性咳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和影响因素具有独特性,应针对本地区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鑫 《上海预防医学》2023,35(2):154-158
【目的】探讨浙江省宁波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6 782例0~14岁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检测MP感染及耐药基因(23S rRNA)突变情况。【结果】2019—2021年6 782例检测患儿中,MP感染数1 290例,感染率为19.02%,MP阳性率呈逐年递减趋势(P<0.05),2019年MP阳性率(28.12%)高于2020年(7.16%)和2021年(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1 290例MP阳性标本中,947例发生耐药突变,耐药率为73.41%,2020年耐药率最高(84.04%),高于2019年(73.01%)和2021年(6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不同季节MP阳性率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MP阳性率最高,为25.00%,冬季MP耐药率最高,为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女性患儿阳性率(20.52%)高于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适度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人群的肺功能、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分析适度海拔地区对人体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并比较适度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人群的肺功能、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两个地区人群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与其肺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适度海拔地区人群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与低海拔地区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度海拔地区人群最大呼吸流量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个地区人群的肺功能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身高与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均呈正相关,体质量与用力肺活量正相关;均P<0.05。适度海拔地区人群氧饱和度低于低海拔地区人群,适度海拔地区男性血红蛋白高于低海拔地区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度海拔地区人群氧饱和度降低,男性血红蛋白代偿性升高;适度海拔地区人群的呼吸阻力下降,最大呼气流量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珠海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提供的原则和思路,对150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特点。结果 15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52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50例,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PIC)29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3例,气道异物或畸形2例,非哮喘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EB)1例,CVA+UACS 11例,PIC+UACS 2例。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较为复杂,珠海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前3位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不同年龄组患儿病因有所不同;结合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98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水平。结果:(1)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2)肺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4)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5)炎性因子水平对比。观察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提高对患儿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