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环境因素中,如饮食、地域、抗生素治疗、补充益生菌、肠内营养等对肠道菌群产生的影响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的学说包罗万千,可以说是对宿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尽管益生菌的作用机制没有被破译,但是它们可以刺激黏液分泌,抑制致病菌定植,纠正菌群失衡,改善屏障功能,下调先天免疫系统受体的表达,平衡T细胞亚群之间的均衡,改变一些基因的表达。另外免疫调节还产生了短链脂肪酸和其他代谢产物,这些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营养不良是炎症性肠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而营养支持是目前炎症性肠病患者重要的辅助疗法。近年来,关于肠内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故围绕肠内营养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这一要点展开综述。方法 检索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支持及肠内营养的文献,并作总结分析。结果 肠内营养能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此外,肠内营养能诱导活动期克罗恩病缓解并维持缓解期。结论 肠内营养不仅能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对炎症性肠病的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安全、便捷、经济等优点,恰当地使用肠内营养能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带来许多益处。  相似文献   

3.
将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6例重症胰腺炎病例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成两组。使用肠外与肠内联合的46例为研究组;而仅使用肠内营养的40例为对比组。以治疗效果、死亡情况、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死亡情况、C-反应蛋白差别不明显;研究组住院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肠外、肠内营养的联合有利于缩短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一套针对成人炎症性肠病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的管理方案,以期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出院后的肠内营养治疗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以营养护理程序和模型为理论框架,基于文献检索结合临床实践和患者的需求,初步拟定管理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省等7个省市的炎症性肠病医疗和护理专家、营养、护理管理、社区护理等领域的19名专家进行函询。经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炎症性肠病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管理方案。 结果 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3.33%和95%,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04和0.899,第2轮函询结束后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30和0.127(P<0.001),最终形成了包含6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50项三级指标的管理方案。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成人炎症性肠病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临床实用性,为临床规范开展成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家庭肠内营养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营养支持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目前营养支持治疗的两种方式分别是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本文对EN支持与PN支持分别治疗SAP的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提供更多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根据中英文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 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检索的时间段至2015年1月。关于EN支持治疗和PN支持治疗SAP的文献均纳入,而后对所得研究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检出相关文献。对所出文献一一阅读,通过阅读其摘要或全文,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对筛选出的文献中至少含有其中一种主要分析指标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9篇文献、450例患者符合。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N组相比,EN组SAP患者病死率降低[RR=0.43、95%CI(0.23,0.78)、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科手术干预率下降[RR=0.52、95%CI(0.36,0.74)、P=0.00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RR=0.56、95%CI(0.42,0.77)、P=0.000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器官衰竭发生率方面[RR=0.61、95%CI(0.25,1.47)、P=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EN组与P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73、95%CI(-9.23,10.69)、P=0.89]。结论早期EN支持治疗SAP患者在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方面与PN支持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可降低病死率、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外科手术干预率,患者的预后比PN支持治疗效果好。因此,SAP患者的首选营养支持方式为早期E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何欢  郅敏 《临床荟萃》2018,33(8):66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尚不能治愈,病变特征性表现肠道溃疡,腹痛、腹泻、便血是常见的症状,伴随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是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营养治疗是IBD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可用于诱导疾病缓解、纠正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1]。本病为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临床表现有慢性腹泻、黏液血便、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穿孔,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并有恶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肠内营养(TEN)和肠外营养(TPN)治疗肠外痿患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应用TEN和TPN等综合疗法治疗29例肠外痿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9例肠外痿患者,治愈24例,治愈率86.2%,死亡3例,死亡率10.3%,2例放弃治疗。结论:TEN和TPN可提高肠外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消化内科医护人员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构建炎症性肠病家庭肠内营养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月-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苏省52所医院的消化内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对家庭肠内营养管理的认知得分(22.28±2.98)分;行为得分(17.02±3.65)分。单因素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是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和态度得分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护人员对IBD患者家庭肠内营养管理认知较好,但行为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必要加强相关培训和亟需构建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肠外表现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 IBD)中十分常见,其发生率为6%~47%[1-2].IBD 的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s)通常累及以下4个器官[2-5]:①关节,如脊柱关节病、周围性关节炎;②皮肤,如结节性红斑(eryth...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收治的1例极早发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女,因呼吸促、腹胀住院。胃肠道表现腹泻、黏液血便、喂养不耐受、体质量不增;肠外表现肝功能损害、关节损害。内镜检查考...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IB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武政德  陈维顺 《临床医学》2009,29(10):20-22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CO)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52例综合确诊的CD患者,依据是否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n=30例)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n=22),记录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D活动指数(CDAI)。结果①临床表现:治疗3周后,肠内营养组在发热、腹痛、腹泻及肠外表现等临床症状方面均较治疗前和全胃肠外营养组有明显好转(P〈0.05),全胃肠外营养组好转不及肠内营养组;患者体重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却未见明显增加(P〈0.05)。②实验室检查:治疗3周后,肠内营养组在γ-球蛋白、以球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在Hgb和血白蛋白方面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变(P〈0.05)。③CD活动指数(CDAI):联合肠内营养治疗3周后,两组的CDA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肠内营养组下降幅度大。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CD患者的病情,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比较相关营养指标,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和病死率分别为16.3%和1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7%和2.3%。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急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饮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炎症性肠病患者通常会伴有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床营养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炎症性肠病的不同饮食治疗策略,为进一步研究炎症性肠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造瘘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5/20),明显低于PN组45.00%(9/20)。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轩煦杰 《临床医学》2013,33(2):36-37
目的探讨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64例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30例,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34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积极救治,5例采取手术治疗,6例死亡,全部为全胃肠外营养组患者;全胃肠外营养组二重感染16例(53.3%),联合营养组12例(35.3%)。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营养支持中采取肠外、肠内联合序贯性的策略,是最佳的营养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炎症性肠病(IBD)中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都属于病因不清,病情反复发作的以肠道受累为主的炎症性疾病。这样的疾病特点使得大多数患者历经数十年的病痛困扰,在漫长的病史中不论疾病的活动程度如何,甚至在疾病的缓解期营养不良的情况都是十分常见的。营养不良的情况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足、超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等。与IBD患者的营养不良相关的因素众多,如肠道吸收功能不良、肠道溃疡和炎症引发的营养素丢失、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和饮食限制。营养支持治疗对于IBD患者至关重要,尤其是对维持儿童期IBD患者正常的生长发育、诱导活动期CD患者的临床缓解、减少IBD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