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取石术)和观察组(57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取石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TBIL、TBA、CB、UCB、ALT、AST、AKP、GG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能有效优化手术及预后指标,降低患者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水平,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该院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 = 53)和治疗组(n = 53),治疗组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常规组接受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 < 0.05)。术后3 d,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 < 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 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 < 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结石复发率,还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促进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于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宜春市中医院治疗的68例CBD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结石残留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大小、下床时间、通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残留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CBDS效果相当,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CBDS损伤小且术后恢复快,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取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3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1例,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确切,创伤较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王会彦 《临床医学》2013,33(9):39-4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腹术)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11-514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7例。观察组采用胆总管取石术+肝叶部分切除术+T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结石残留率、术后2年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膈下感染、肺部感染、胆瘘感染、消化道感染、肝功能衰竭、T管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结石残余率为27.66%,低于对照组的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结石复发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取石术,手术创伤大于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但术后结石残余率与复发率较低,疗效显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言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5):2637-2638
目的分析肝内外胆道结石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对结石复发率和结石取尽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内外胆道结石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结石取尽率、术后复发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取尽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低于对照组的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5.13%,与照组的7.6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肝内外胆道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结石取尽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CI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行手术治疗82例CI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结石残留率和复发率低,可作为肝内胆管结石优选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左外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肝左外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和对照组(30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石取净率、症状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胆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胆管结石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创伤大,恢复慢。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推广。本科在成功开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基础上,对老年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术中观察组胆总管放置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引流,对照组胆总管放置T管引流。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管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及术后1周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置管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均P<0.05)。2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和术后1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胆总管内放置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引流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对肝内外胆道结石患者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诊治的62例肝内外胆道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STB)等肝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胆瘘、贫血、腹胀、肝功能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ALT、AST、STB等肝功能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结石复发率为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取石术比较,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可有效改善肝内外胆道结石患者的手术指标及肝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胆道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纳入时间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1)实施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研究组(n=31)行腹腔镜、胆道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石取净率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结石取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结石取净率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景波 《临床医学》2020,40(5):75-7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BDEL)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9年5月永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1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BDEL组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PTCSL)组,分别给予LBDEL和PTCSL,每组55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残石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BDEL组的手术时间较PTCSL组长,手术出血量较PTCSL组少,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较PTCSL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20 h引流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 LBDEL组的残石、复发、感染发生率均低于PTCSL组(P 0. 05),两组患者胆漏、黄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LBDEL组的VAS评分[(2. 08±0. 69)分]显著低于PTCSL组[(3. 24±1. 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LBDEL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钬激光联合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对照组20例,以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取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结石取净率、中转开腹率、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钬激光联合胆道镜在腹腔镜下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TDBDE),观察组采用LTCBDE,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及结石残留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略低于对照组13.64%,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结石残留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LTCBDE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创伤较小,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纳入的81例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和观察组(41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GS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切开探查术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11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管切开探查术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除乳胶管时间和术后乳胶管引流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术后胆瘘、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管切开探查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操作较为复杂,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20.
张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748-3750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多肝段切除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石残留率以及结石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4.2%,两组治疗后各项情况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多肝段切除术中胆道取石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疾病,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应用更为经济划算,安全可靠,结石清除效果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