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基因分型特点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HPV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和病理活检检测的女性816例,根据病理学诊断将受试者分为宫颈癌组(n=48)、癌前病变组(n=213)、宫颈炎症组(n=421)、正常宫颈组(n=134),分析各组HPV感染的基因分型特点及其与宫颈癌的关系。结果 816例受检女性共有337例HPV阳性,479例HPV阴性,阳性率为41.30%;共检测出506个HPV基因型,其中高危型HPV 245例,占48.42%,低危型HPV 261例,占51.58%,高危型常见基因型主要为HPV16,占13.44%;正常宫颈组、宫颈炎症组、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HPV阳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高危型HPV阳性率高于正常宫颈组、宫颈炎症组,且宫颈癌组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高危型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广州市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常见基因型为HPV16、52、58、53、18、33、31,HPV感染、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呈正相关。临床上应根据HPV基因分型特点开展防治工作,减少广州市女性宫颈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的甲基化定量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妇科接受检查且确诊为高危亚型HPV病毒感染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理诊断并依据结果分为正常宫颈组(n=19)、低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组(n=21)、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组(n=24),收集各组宫颈组织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各样本PAX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对比各组HPV病毒阳性感染率及PAX1甲基化阳性率情况及宫颈刮片和宫颈组织中PAX1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受术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AX1基因甲基化水平诊断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价值。结果: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级别的升高,受检者高危HPV病毒DNA定量值(392.17±95.62、442.18±113.47、533.38±203.15)无差异(P=0.204),但HPV阳性率及PAX1甲基化阳性率正常宫颈组(36.8%、0)、低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组(66.7%、9.5%)、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组(91.7%、62.5%)逐渐升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PAX1基因甲基化水平诊断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早期筛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240例宫颈病理变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危型HPV检查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进行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并分析。结果在240例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例数20例,阳性率8.33%,其中HPV16型占50.00%,HPV18型占30.00%,HPV58型占10.00%,HPV33型占5.00%,HPV31型占5.00%;TBS诊断报告显示,异常涂片19例占7.92%;不典型鳞状细胞(ASC)占4.17%,鳞状细胞癌(SCC)占0.83%,鳞状细胞癌(LISL)占1.2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占0.83%,不典型腺细胞(AGC)占0.83%,ASC、AGC与LSIL细胞学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与HPV18检测阳性数与宫颈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HPV16与HPV18在炎症轻度宫颈癌前病变(CNⅠ)、中度宫颈癌前病变(CNⅡ)、高度宫颈癌前病变(CNⅢ)与癌中阳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查能提高宫颈癌前筛查的准确率,高危型HPV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应用于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率,且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高红琴 《中国妇幼保健》2023,(12):2223-222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分析苏州高新区女性HPV感染的亚型分布及宫颈病变情况,利用大数据对本地区女性宫颈癌早防、早治及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1月在高新区户籍人口中参加宫颈癌筛查的适龄妇女59253例,首先对全部筛查对象都进行HPV检测,针对不同结果进行下一步筛查:(1)TCT检查:对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18型以外的,其他高危型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2)阴道镜检查:对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18型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可疑者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3)宫颈组织病理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可疑、肉眼直观异常直接进行病理检查者。结果59253例筛查者中,HPV感染7194例(12.14%);其中HPV单一感染5852例(81.35%),二重感染1149例(15.97%),多重感染193例(2.68%)。高危型HPV感染6952例(11.73%),单一感染高危型HPV前5位分别为HPV52、HPV58、HPV16、HPV68及HPV18。低危型HPV感染242例(0.41%),其中低危型单一感染238例(98.35%),低危型复合感染4例(1.65%)。除16、18型以外的其他高危型HPV感染者4711例,进一步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未见病变2783例(59.07%),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1642例(34.85%)、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 22例(0.47%),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265例(5.63%)。共3273例行阴道镜组织病理检查,正常或炎症2356例(71.98%),低级别病变588例(17.97%),高级别病变303例(9.26%),原位癌9例(0.27%),微小浸润癌8例(0.24%),浸润癌9例(0.27%)。结论苏州高新区适龄女性宫颈癌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52感染率最高,HPV59感染率最低,HPV16、18致癌风险高,尤其HPV16。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可能与HPV多重感染并无关联。采用HPV联合TCT筛查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门诊实施宫颈癌筛查患者460例,根据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对照组(良性病变或健康组)、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分别为220、150、90例。比较三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及具体分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及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18%、54.67%、92.22%,且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60例患者中183例感染高危型HPV,其中HPV16型检出率(67.21%)最高,与HPV18、HPV33、HPV52、HPV58及其他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16型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244例患者,将其按宫颈细胞等改变分为癌前病变组189例及宫颈癌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7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采用宫颈刮片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进行遴选筛查,采用达安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16种高危型HPV及3种低危型HPV,对各组受试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 HPV阳性率癌前病变组为60.32%、宫颈癌组为85.45%、对照组为15.46%,3组受试者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6例HPV感染患者中,检测为高危型HPV16型的患者有82例,占46.59%。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在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中占比较大,与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并以HPV16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普查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318例普查妇女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及病理检测。[结果]病理检查阴性者HPV感染率为10.8%(21/195),低度子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25.0%(4/16),高度子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81.8%(9/11)。HPV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48.1%,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为38.2%,阴性预测值为92.6%。[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HPV-DNA检测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为宫颈癌早期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4328例宫颈疾病病人病理特点、HPV检测、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炎性病变占88%,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占7%,宫颈浸润癌占0.3%。HPV感染阳性865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HPV感染率为65%,宫颈浸润癌HPV感染率为84%。宫颈良性病变中HPV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癌患者(P<0.01)。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8~28岁,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峰年龄为30~48岁。高危HPV持续感染、多性伴、性传播疾病者是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对宫颈炎伴有HPV阳性患者进行积极的跟踪、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使宫颈癌在癌前病变阶段得到早期预防和诊治。30~48岁是城市医院宫颈疾病诊治、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HP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妇科门诊2520例已确诊的CIN和宫颈癌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和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法(HybridCaptureII,HCII)检测高危型HPV,对比低危型HPV6/11和高危型HPV16、18两组型别感染者年龄和宫颈病变程度。结果 (1)2520例女性宫颈拭子HPV总感染1786例,阳性率70.87%;高危型HPV16、181404例,阳性率55.71%;低危型HPV6/11756例,阳性率30%。高危型HPV感染率以宫颈癌组的最高64.29%(P0.005)。(2)在CINI和CINII~III患者的所有年龄组中,20~35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0.78%和40.26%;在宫颈癌患者中,35~50岁所占比例最高38.25%。(3)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35岁,HPV阳性率达87.66%(P0.005),并随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低危型HPV6/11感染的高峰年龄亦35岁,占阳性例数的55.68%(P0.005);高危型HPV16感染的高峰年龄为50~65岁,占阳性例数的12.9%;高危型HPV18感染的高峰年龄为65岁,占阳性例数的40.20%(P0.01)。低危型HPV6/11多见于年轻妇女,而高危型HPV16、18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4)在CINI组中,低危型HPV6/11所占阳性例数的比例最高82.42%。在CINII~III及宫颈癌组中,均以高危型HPV16所占阳性例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7.46%、42%。结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不同宫颈病变中HPV型别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细胞学(LCT)检测在宫颈癌不同级别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筛查的宫颈方面疾病患者860例,根据宫颈癌级别分为低级别组(560例)与高级别组(300例)。所有患者最终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手术前所有病例均分别采用HPV、LCT检测,将HPV、LCT及二者联合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高危型HPV联合LCT检测在宫颈癌不同级别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将宫颈癌级别与HPV联合LCT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0例患者中查出53例阳性,阳性率为6.16%。其中:非典型腺细胞22例,占41.51%;LSIL14例,占26.42%;HSIL12例,占22.64%;SCC3例,占5.66%;腺癌2例,占3.77%;860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最终确诊560例低级别,300例高级别;高危型HPV联合LCT检测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高危型HPV和L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和LCT检测低级别与高级别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型HPV、LCT检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型HPV联合LCT检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一高危型HPV、LCT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危型HPV联合LCT诊断符合率与宫颈癌级别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高危型HPV联合LCT检测能够早期确诊,实现疾病的分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干预,已成为防治宫颈癌的主要环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其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的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是目前公认的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型别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5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宫颈病变患者353例,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及分型所有患者子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结果 353例宫颈病变患者中,184例HPV阳性,阳性率为52.1%,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HPV感染率逐渐上升(2χ趋势=89.18,P<0.001);353例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16、33、11、18、6;不同宫颈病变中HPV亚型分布虽有一定的差异,但HPV16感染率在宫颈各级病变中均具首位;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高危型HPV感染所占比例逐渐上升(χ2趋势=13.79,P<0.001);184例HPV基因分型检测阳性的宫颈病变中HPV多重感染率为37.5%,最常见类型为HPV16、18二重感染;除CINⅢ及宫颈癌组外,多重感染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逐渐上升(χ2趋势=5.38,P<0.05);CINⅢ及宫颈癌组中74.1%为HPV16合并的单一或多重感染。结论不同宫颈病变感染HPV的优势亚型不同,其中HPV16亚型感染,是高危型HPV中影响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最强的致癌性;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台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486例30岁以上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出现宫颈不适及症状就诊,按照2013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关于《异常宫颈癌筛查结果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处理》建议的程序对486例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所有患者均根据细胞学、组织学、多点活检等检测结果诊断,按照确诊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炎组(215例)、宫颈癌前病变组(158例)、宫颈癌组(113例),所有患者均行HPV检测并按照ACOG规则进行治疗和随访。比较3组患者就诊时HPV检出阳性情况、高危型HPV检出情况,完成治疗疗程后HPV检出阳性情况、高危HPV检出情况并比较。结果 3组患者入组前年龄、产次、性生活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组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白带带血率明显高于宫颈炎和宫颈癌前病变组患者,宫颈炎组患者小腹胀痛率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3组患者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宫颈癌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炎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型HPV的构成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完成治疗周期后,HPV阳性率和高危的HPV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宫颈炎组和宫颈癌前病变组HPV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组的HPV检出率和高危HPV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在30岁以上女性宫颈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预后中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以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宫颈分泌物HPV-DNA高危型检查并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确诊的456例(包括HPV-DNA阳性183例,阴性273例)患者,根据患者年龄、HPV-DNA高危型检查结果及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3例HPV-DNA高危型阳性患者中有73例为宫颈癌前病变,而273例HPV-DNA高危型阴性患者中只有29例为宫颈癌前病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组中20~29岁年龄组HPV感染所占比例最高(55.19%),>40岁组HPV感染比例最低(18.03%),HPV阳性患者不同年龄段的CIN级别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阴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CIN级别逐渐加重(P<0.05)。结论:HPV-DNA高危型阳性组发生宫颈癌前病变较阴性组发生癌前病变明显增多,HPV阳性患者宫颈病变的级别与年龄无相关性,HPV阴性患者的CIN级别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PV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江西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感染型别。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肿瘤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667例和宫颈癌患者394例进行HPV感染型别检测,并对不同级别的癌前病变及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型别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以单一HPV感染为主。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总HPV感染率为90.4%,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58、52、33、31和51;宫颈癌组织中总HPV感染率为97.5%,主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18、52和58。不同级别的宫颈癌前病变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74,P=0.102),但随着级别升高,HPV16、18型感染也升高(χ~2=42.700,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9,P=0.012)结论江西地区中HPV16、58、52、33、31、51型别为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主导型别,HPV16、18、52、58型别为宫颈癌中主导型别,HPV16、18型感染提示宫颈癌变高风险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42例行高危型HPV检测和TCT检查,同时行阴道镜定位活检并有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中HPV阳性57例,阳性率40.14%。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79例,HPV感染率为10.13%,CIN63例,其中CINⅠ38例、CINⅡ14例、CINⅢ11例,HPV感染率分别为71.05%、85.71%、90.91%,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随之上升,CINⅠ~Ⅲ与慢性宫颈炎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检测,异常涂片72例,其中ASC37例,CINⅡ检出3例(8.11%),无CINⅢ检出;LSIL23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0例(43.47%);HSIL12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1例(91.67%),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检出率显著增加。病理学、细胞学、HPV检测同时比较,TCT和HPV均阴性的患者中,无1例CINⅡ以上的病例。结论: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及CIN的发生有关,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漏诊率低,若再有针对性地行阴道镜检查、定位活检,可早期、准确诊断宫颈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7.
阴道镜联合HPV-DNA测定诊断351例宫颈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SP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72例宫颈细胞学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1例均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及阴道镜图像定位取活检,对照组221例仅做传统肉眼宫颈四点活检,对高级别的CIN及宫颈癌患者以手术后标本病检结果为最后诊断标准,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宫颈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52.14%,HPV阳性率41.31%,手术标本病检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00%,宫颈活检漏诊率为0%。对照组宫颈活检诊断阳性率为34.39%,HPV阳性率12.67%,手术标本病检结果诊断符合率为71.43%,宫颈活检漏诊率9.95%。二者在宫颈活检阳性率、HPV阳性率、诊断符合率、宫颈活检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PI中二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特别是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诊断中阳性预测值较理想、敏感性较好、漏诊率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 mRNA阳性表达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接诊的宫颈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 DNA检测,并使用DNA杂交捕获技术进行高危型HPV mRNA检测。以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HPV DNA与高危型HPV E6/E7mRNA检测对宫颈病变程度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宫颈病变患者的HPV DNA阳性检出率(68.6%)与高危型HPV E6/E7mRNA的阳性检出率(61.4%)无统计学差异(P0.05)。CINⅠ、Ⅱ、Ⅲ患者的高危型HPV E6/E7mRNA阳性率高于慢性宫颈炎患者(P0.05)。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患者中,HPV DNA阳性率高于高危型HPV E6/E7mRNA阳性率(P0.05),在CINⅡ、CINⅢ患者中,高危型HPV E6/E7mRNA阳性率与HPV DNA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HPV DNA与HPV mRNA检测的一致性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HPV mRNA对高级别宫颈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HPV DNA(P0.05)。结论:高危型HPV mRNA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病变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其对高、低级别宫颈病变的鉴别较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安地区宫颈病变妇女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及陕西友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450例女性宫颈组织石蜡标本,应用Hybrimax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对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并进行分析。结果①低度、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均存在高危型HPV感染,20~29岁年龄组常存在低危型HPV感染,感染率为20%,χ2=29.98,P<0.0001,与其他年龄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②HPV感染的高危型主要是16、58、18、31,低危型主要是11、43、42、6、44。结论 HPV感染基因型别在不同宫颈病变中有不同表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刘金风  胡培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617-4618
目的:分析宫颈癌及高危型癌前病变组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载量、HPV多重感染情况,探讨HPV载量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高危型HPV-DNA(HC-Ⅱ)检测,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筛查异常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ICC)及高危型癌前病变(CINⅡ、CINⅢ、原位癌),术前未进行放疗及化疗为研究对象。运用SPF10-PCR技术对HPV阳性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筛查异常510例,活检病理确诊:宫颈正常(≤CINⅠ)398例,高危型癌前病变(≥CINⅡ)64例,宫颈癌48例。HC-Ⅱ检测筛查,HPV阳性465例(91.18%)。其中,≤CINⅠ356例(89.45%),≥CINⅡ63例(98.44%),ICC46例(95.83%),差别有显著性。HPV载量分5组,1~9、10~99、100~999、≥1000。各组比较,≤CINⅠ、≥CINⅡ、ICC差异均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测HPV感染,≥CINⅡ组62例(96.37%),ICC组46例(95.83%)。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型别混合感染分别为30.43%、38.71%,较正常宫颈明显增高,且均有高危型别参与感染。结论:HC-Ⅱ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手段,但HPV载量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表达不确定。HPV多型别混合感染对宫颈病变发展程度有潜在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