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30例行EVAR的AAA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0例成功接受EVAR的AAA患者中,6例(4.61%)发生术后髂支闭塞,均为单侧闭塞,发生闭塞的平均时间为(55±87)d。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治疗方式包括:股动脉切开取栓+股-股动脉转流术2例,髂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股动脉切开取栓+髂动脉支架植入术3例。术后患肢缺血症状均消失。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结论:髂支闭塞是EVAR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包括瘤颈条件差、髂动脉入路扭曲、髂支远端锚定区解剖异常等;股动脉切开取栓和(或)髂动脉支架植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EVAR)后并发症相关的术中危险因素与预警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进行覆膜支架EVAR治疗的9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并发症组,根据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按1:2的比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60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无并发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主动脉覆膜支架EVAR术后并发症相关的术中危险因素,明确危险因素与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并建立预警模型,根据预警模型制定术中预防措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患者术中栓塞双侧髂内动脉的比例、术中最低体温、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最大差均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最低体温较高为腹主动脉覆膜支架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术中MAP最大差较大、术中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均为腹主动脉覆膜支架EVA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建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EVAR术后发生并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在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EVAR治疗的130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髂支闭塞将其分为发生组(n=60)和未发生组(n=70),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最终每组50例。统计患者术前血清FIB、D-D、甘油三酯(TG)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分析血清FIB、D-D预测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价值。结果 发生组患者的TG、FIB、D-D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G、FIB、D-D水平升高均是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清FIB、D-D水平联合预测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的AUC最大,预测价值最高。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高风险阈值为0.18~0.41、0.51~0.72、0.89~0.99时,血清F...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以其微创且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腹主动脉瘤(AAA)的首选治疗。髂支闭塞(ILO)是EVAR术后常见并发症,但其处理存在很多难点。因此,本文探讨EVAR术后ILO的治疗策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8月—2022年8月间14例EVAR术后发生ILO的病例资料。以同期435例无ILO的EVAR病例作为对照,分析EVAR术后发生ILO危险因素。结果 14例患者行腔内或杂交手术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183.9±32.6)min,术中出血量(187.1±70.2)mL。10例经杂交手术取栓恢复腔内血流,2例杂交手术失败后行双侧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2例采用吸栓导管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恢复腔内血流。清除髂支内血栓后,对髂支及远端髂外动脉(EIA)残余狭窄性病变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完全缓解。随访期,所有患者未再发下肢缺血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EIA起始端直径(P=0.045)、髂动脉扭曲≥60°(P=0.003)、髂动脉狭窄≥50%(P=0.007)、髂支远端锚定于EIA(P=0.015)、髂支远端放大率≥15%(P=0.028)等因素与EVAR术后ILO的发生有关。结论 腔内或杂交手术治疗是EVAR术后ILO的首选治疗。关注ILO的危险因素,并在EVAR方案设计和操作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行EVAR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方法,每个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的病例随机选择3例同性别、年龄±3岁、使用同厂家的同种类型支架未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的患者为对照,对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49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EVAR,11例(2.2%)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术后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的平均时间为2~20周。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髂动脉扭曲成角≥60°(P=0.001),术前髂动脉狭窄≥50%(P=0.002),髂支支架远端口径放大率15%(P=0.004)等因素与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有关;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以上述因素均为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根据髂动脉解剖特性严格制定计划,选择合适的支架口径是减少术后髂支内闭塞的关键。应识别高危人群,针对可控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及减少术后支架内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血管腔内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广泛应用于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治疗,微创,安全,即使高危患者也可实施。然而,高达40%的患者因为瘤颈解剖、内脏动脉或血管通路问题不适合行标准EVAR手术[1,2]。2020年我们采用自制髂内动脉分支支架重建髂内动脉1例[3]。2021年7月,我院对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左髂总动脉纤细患者采用术中自制带左髂总动脉分支支架的覆膜支架行腔内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endovascular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46例腹主动脉瘤EVAR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髂支闭塞情况分为闭塞组和非闭塞组,在单因素分析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6例病人术后髂支闭塞17例(11.6%),两组间差异有检验效应(P<0.05)的因素为:合并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比率,手术入路为切开显露,手术时间(min),右髂总动脉直径分层(≤12 mm、12~16 mm、≥16 mm),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髂动脉扭曲成角≥60°,术后髂动脉流出道狭窄,髂内动脉流出道闭塞,支架远端延伸到髂外动脉。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VAR术后髂支闭塞危险因素(OR>1)为: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OR=7.727,95%CI(1.045,57.149),P=0.045];髂动脉扭曲成角≥60°[OR=5.258,95%CI(1.055,26.198),P=0.043];术后髂动脉流出道狭窄[OR=10.099,95%CI(1.156,88.257),P=0.037];手术入路为切开显露[OR=15.121,95%CI(1.841,124.197),P=0.011]。结论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髂动脉扭曲成角≥60°、术后髂动脉流出道狭窄是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病人EVAR术后髂支闭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老年患者营养风险指数(GNRI)是否可以作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ER)后发生并发症的评价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372例行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患者,均为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GNRI对EVER术后并发症的评判价值。结果在372例患者中,158例纳入GNRI异常组(GNRI≤98),214例纳入GNRI正常组(GNRI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饮酒(P=0.04)、血清白蛋白水平(P0.001)、BMI(P0.001)、GNRI(P=0.004)和中风(P0.05)是影响腹主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NRI[HR=0.687,95%CI为(0.487,0.968),P=0.032]异常是影响腹主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患者,GNRI是预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于复杂型肾下腹主动脉瘤(AAA)行腔内修复(EVAR)治疗的操作要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行EVAR治疗的15例复杂型肾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操作要点和临床结局。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中转开腹病例,1例(6.67%)术后5 d死于急性心衰。瘤颈成角过大2例患者均使用肱-股双导丝技术完成手术;髂动脉狭窄患者7例,4例利用肱-股双导丝技术及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其余经球囊扩张完成操作;1例左髂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对侧髂动脉进入导丝通过闭塞段完成手术;8例重度扭曲患者通过超硬导丝将扭曲段纠正后释放支架。术中无瘤体破裂、血管穿孔及医源性血管夹层等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腰椎结核,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内漏3例,二次手术干预1例。结论: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及支架的不断完善,EVAR治疗复杂型肾下AAA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治疗术(EVAR)的发展和推广使患者的寿命显著延长,也伴随越来越多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术后主髂动脉继续扩张最终破裂,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收治的EVAR术后主髂动脉破裂的病例,探讨、总结该疾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81岁,“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1周”2014年5月21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52/87 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侧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CTA示: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累及右侧髂总动脉和双侧髂内动脉;右侧髂总起始部明显扭曲,横断面CT可见双影征(图1).完善术前检查后,局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术中见:瘤颈直径28 mm,瘤颈长22.5 mm,瘤体最大直径80 mm,右侧髂总动脉最大直径40 mm,累及右侧髂总动脉分叉部,左侧髂总动脉直径15 mm,右侧髂内动脉最大直径35 mm,左侧髂内动脉最大直径19 mm.术中切开双侧股动脉行支架植入,封闭右侧髂内动脉,保留左侧髂内动脉(图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进行EVAR治疗的286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Ⅱ型内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10)和Ⅱ型内漏组(n=7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指标、AAA解剖情况及手术情况。分析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构建评分系统,并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吸烟史比例、肠系膜下动脉(IMA)开口直径、腰动脉(LA)数量和IMA通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是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保护因素,IMA通畅情况、IMA开口直径和LA数量均是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C-index为0.824(95%CI:0.718~0.930),校准后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病例资料。结果 14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3±6.8)个月,1例患者死于脑卒中,无再发髂支闭塞、截肢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EVAR术后发生髂支闭塞并不少见。如发生髂支闭塞,需仔细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综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后围手术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发生情况和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因腹主动脉瘤行EVAR治疗的9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7d内SIRS发生率,并根据SIRS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腹主动脉瘤患者EVAR后SIRS发生率为58.1%,瘤体大小、附壁血栓、髂动脉病变、支架数量、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出血量和住院时长等因素在SIRS组和非SIRS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肾病、既往手术史、瘤体大小、瘤体破裂、支架数量均是EVAR后SI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VAR后SIRS发生率较高,针对其疾病特征和风险因素优化治疗策略可以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5.
2015年5~12月我科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同期应用Viabahn支架重建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2例。1例肾下型AAA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样扩张,Riolan动脉弓形成,行EVAR治疗AAA,同期采用"烟囱"技术IMA内植入Viabahn支架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CTA示支架位置良好,瘤体隔绝成功,Viabahn支架通畅。1例右侧髂总动脉巨大动脉瘤,行EVAR治疗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IMA内植入Viabahn支架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CTA示支架位置良好,瘤体隔绝成功,Viabahn支架通畅。我们认为复杂AAA应用Viabahn支架合理重建IMA预防肠缺血,简化手术操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Shu C  Qiu J  Hu XL  Wang T  Li QM  Li M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0):903-906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解剖条件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接受经股动脉植入分体式覆膜支架治疗解剖条件复杂的4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50~81岁,平均71.4岁.其中近端短瘤颈(<15 mm) 14例,近端瘤颈成角大(>60°)13例,复杂髂动脉解剖者21例,其中髂动脉严重扭曲者15例,髂动脉狭窄(直径<7 mm)者6例.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无中转开腹手术者,围手术期生存率100%.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2个月,平均63个月,死亡2例,均为心脑血管意外,其余生存良好,累积生存率95.8%.Ⅰ型内漏2例,其中1例2周后消失,1例长期存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新发内漏、支架移位或堵塞、瘤体扩大或瘤体破裂等并发症;2例封堵一侧大部分肾动脉的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未出现肾功能不全.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解剖条件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腔内修复术在治疗解剖条件复杂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是目前大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最成熟的技术之一。AAA EVAR术后内漏指支架型血管置入后,在支架型血管腔外、被旷置的瘤体及邻近血管腔内出现持续性血流的现象。内漏是AAA EVAR术后最为常见、对疗效影响很大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15%~50%。内漏可导致瘤体进一步增大甚至破裂。目前,内漏的机理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现根据我院临床经验,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探讨AAA EVAR术后内漏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cross-femoral bypass grafting,CFBG)的单臂支架型血管(aortouniiliac,AUI)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疗效。方法1997年5月~2007年2月,对8例因髂动脉的特殊解剖条件无法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治疗。术后观察内漏、缺血并发症、股股旁路血管的通畅性以及下肢血供情况等。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术后15个月死亡。3例原发性内漏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自愈。8例平均随访24个月(3~72个月),旁路均通畅,1例于术后1年吻合口轻微狭窄但无下肢缺血症状。结论因髂动脉解剖条件复杂不能应用分叉支架型血管的腹主动脉瘤采用联合CFBG的AUI支架型血管进行EVAR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8例接受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患者。其中6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 mm,选择合适口径的髂动脉分支支架完成传统EVAR;9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25 mm,选择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髂总动脉直径较大侧或合并髂内动脉瘤样变侧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术;3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25 mm,选择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三明治技术单侧髂内动重建。结果腔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0±35)min,出血量(100±40)ml。术中无即刻Ⅰ型内漏出现。1例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治疗患者术后发生臀肌缺血症状;3例三明治技术单侧髂内动重建患者中,1例髂内动脉Ⅱ型内漏发生,1例髂内动脉闭塞。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10.3个月,无动脉瘤破裂,髂动脉直径无明显扩张。结论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患者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法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重建髂内动脉与否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输送器回撤困难的原因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4月305例行EVAR的AA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中输送器回撤困难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结果:305例患者中,共21例(6.89%)出现输送器回撤困难,其中复杂AAA 18例,非复杂AAA 3例;分体式支架修复17例,一体化支架修复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7%vs.14.3%;81.0%vs.19.0%,均P0.05)。18例出现回撤困难复杂AAA患者均存在瘤颈严重扭曲,其中7例存在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2例扭曲同时伴有短瘤颈;在所有存在扭曲瘤颈的患者中,有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患者回撤困难的发生率最高(P0.05)。21例回撤困难情况通过综合运用相关处理对策均成功解决。结论:复杂AAA的EVAR发生输送器回撤困难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存在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的更易发生,通过综合运用相应对策可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