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评估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间不同的解剖位置关系对正畸减数矫治时第一磨牙近中整体移动及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纳入44例减数前磨牙完成正畸矫治的成年患者,根据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的接触关系分为两组:各牙根均未与窦底接触(isolate from maxillary sinus, I...  相似文献   

2.
错(牙合)畸形是临床常见疾病,需要正畸治疗.有些患者存在牙槽骨量不足,牙根外露,无法进行牙移动,严重限制了正畸治疗的开展.因此,增加牙槽骨量以及促进牙的排齐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牙槽骨增量骨皮质切开术(augmented corticotomy-assisted surgical orthodontics)能有效增加牙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临床中设计减数第一或第二磨牙矫治的病例进行调查,观察关闭间隙后相邻后牙根平行度情况。方法:选择病例41例,男10例,女31例,初诊年龄平均21岁,矫治结束时年龄平均2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分别对矫治前(T1)、矫治结束(T2)的拔牙间隙相邻后牙根平行度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减数第一磨牙矫治病例除下颌第二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牙轴夹角及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牙轴夹角差别无显著性以外,其余测量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减数第二磨牙矫治病例除上颌第一磨牙牙轴倾斜度及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一磨牙牙轴夹角无显著性差别外,其余测量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第一或第二磨牙拔牙间隙关闭后上颌后牙不易达到根平行,下颌后牙容易达到根平行。结论:减数第一或第二磨牙的矫治方法可以实现下颌拔牙间隙相邻后牙的根平行,但对于上颌拔牙间隙两侧的牙齿很难实现根平行。原因主要是上颌后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的位置关系密切,对上颌后牙的牙根移动产生了阻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及其与性别、年龄和垂直骨面型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和成人骨性Ⅱ类患者各60例,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软件上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各个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评估不同性别、年龄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的垂直向位置关系的差异。结果 骨性Ⅱ类青少年和成人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接触率分别为85%和56%,青少年接触和穿透上颌窦底的比例较成人更高(P<0.05);高角组和均角组穿透上颌窦底的比例分别为34.1%、36.6%,高于低角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患者左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垂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骨性Ⅱ类患者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垂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青少年较成人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更近(P<0.05);在成人组中,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垂直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研究临床接受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治疗的正畸患者48例,男14例,女34例。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正畸临床:辅助扩弓,拔牙患者的前牙内收,修复前正畸治疗的磨牙前移、残冠牵引,根骨粘连牙齿的移动等。结果在正畸治疗中,辅助骨皮质切开术可以解除骨皮质阻力,加速正畸牙齿移动,增加牙周支持组织及骨覆盖,减少牙根吸收。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不仅可以加速牙齿移动,而且能够有效解决正畸临床的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观察上颌窦底对上颌磨牙行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牙根、牙冠移动及倾斜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需行固定矫治的患者57例,将27例(38颗)第一磨牙牙根未接触上颌窦底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41颗)上颌第一磨牙至少1个牙根进入上颌窦底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拔除上颌第二前磨牙后行固定矫治.比较两...  相似文献   

7.
陆建锋  郭海波  邱憬 《口腔医学》2022,42(11):1000-1005
目的 研究骨皮质微钻孔对伸长牙压入速度的影响并评价骨皮质微钻孔加速压低伸长牙的安全稳定性。方法 收集44例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磨牙伸长,需在修复前压低上颌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经局部麻醉后,在目标牙的颊侧和腭侧分别植入微种植支抗钉,术后即刻用链状橡皮圈横跨牙齿牙合面加力,压至目标牙与邻牙边缘嵴相平齐为止,随后修复缺失的下颌磨牙。研究组也进行如上操作,并分别在目标牙颊侧和腭侧的近中、远中四个区域,用手动工具助攻丝锥钻孔,穿透皮质骨,深度达骨皮质下2 mm。每个区域钻3个孔,孔间距3 mm。观察两组患者的压低距离、压入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牙根吸收情况及稳定性。结果 对照组的平均压低距离为2.37 mm,研究组为2.36 mm,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平均压入时间6.2个月,研究组平均压入时间5.0个月,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两组的术后疼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牙根吸收情况观察显示,对照组的牙根吸收率大于研究组。结论 骨皮质微钻孔术可加速牙齿压入速度,进而缩短疗程,使患者能尽早进行义齿修复,还可降低牙根吸收风险,且不增加疼痛感。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人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牙槽骨植入安全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人牙槽骨解剖形态特点,以确定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植入的安全区。方法使用螺旋CT技术对21例正常中国人的颌骨进行扫描重建,并且分别测量距牙槽嵴顶3、5、7、9mm处牙齿根间区近远中向和颊舌(腭)向的参数。结果1)在上颌近远中测量中,前牙区最大牙根间距位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后牙区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2)在下颌近远中测量中,相邻牙的最大牙根间距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牙根间距位于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颊舌(腭)向测量中,最大的颊舌向骨厚度位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最小骨厚度位于中切牙之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良好,能够充分识别牙槽骨和牙齿根间区的结构关系,为中国人牙槽骨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安全植入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PAOO)是指对牙槽骨进行骨皮质切开,并在切开骨表面进行颗粒骨移植以辅助正畸治疗。骨皮质切开诱导的局部加速现象可诱导破骨活性增加,加速骨代谢,从而有效加速正畸牙移动,缩短疗程,并可以减少牙根吸收等正畸并发症的发生。颗粒骨的植入能扩大正畸牙的移动范围,拓宽正畸治疗的适应证,保证牙周健康,提高治疗稳定性。本文就PAOO对正畸治疗中牙移动速率、骨增量效果以及牙根吸收的临床效果作一综述,以便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毛艳敏  卢芸  许衍  李强  刘月华 《口腔医学》2022,42(9):818-823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区骨量与正畸关闭间隙后移入间隙的第二磨牙骨丧失量之间的关系,为风险预判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正畸患者50例,行全口固定矫治,微种植体支抗辅助近中移动磨牙关闭间隙。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锥形束CT,并测量骨量。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测量的下颌第二磨牙8个位点中7个位点的平均骨高度丧失量均小于1 mm。骨高度增加的位点占34.5%,90%的磨牙存在骨高度增加的位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区牙槽骨的高度吸收量、宽度吸收量与移入缺牙嵴的第二磨牙骨高度丧失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通过正畸近中移动相邻磨牙关闭下颌第一磨牙缺失间隙不会造成严重的磨牙骨高度丧失,还可能形成骨高度的增加。缺牙区的骨吸收量不提示治疗风险,该项治疗前也无需行植骨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兔牙在牙槽骨缺损修复区的正畸移动情况。方法 选择2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一侧下颌牙槽骨缺损模型,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作为实验侧,另一侧为对照侧。8周后,用0.784 N力牵引第一磨牙近中移动,12周时制备组织学标本观察两侧第一磨牙牙根周骨组织改建的情况。结果 2组牙牙根压力侧固有牙槽骨表面可见大量骨吸收陷窝,陷窝中可见新骨沉积,张力侧固有牙槽骨表面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及新生骨;半定量分析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骨保护素的表达在实验侧和对照侧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 兔牙槽骨缺损修复8周后可以进行正畸牙移动,矫治力大小可与正常牙槽骨上的牙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CBCT研究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双侧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间的关系,为正畸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9~2021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的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就诊的后牙发育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测量上颌后牙各牙根根尖至上颌窦底之间的距离,以及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之间的垂直关系及水平关系。结果 (1)正锁(牙合)患者86.6%的上颌磨牙与上颌窦存在不同程度的接触,其中牙根穿入上颌窦的比例占70%;(2)正锁(牙合)侧的第一磨牙腭根、第二磨牙近颊根、远颊根距上颌窦底的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锁(牙合)侧的第二磨牙远颊根至上颌窦底的距离较非锁(牙合)侧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正锁(牙合)侧上颌窦底的最低点在上颌第二磨牙处更多位于上颌骨的颊侧。结论 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患者患侧86.6%的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接触,上颌窦底位置较低,且上颌窦底气化过程中的延伸方向更偏向颊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减数正畸治疗对成人患者中切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1例行减数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全牙列锥形束CT(CBCT)检查,观察治疗前、后上、下中切牙牙根吸收、牙槽骨厚度变化与牙槽骨高度缺损,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部分牙位出现牙长度减小及牙根长度减小,上颌切牙牙根长度变化量大于下颌切牙。中切牙舌腭侧颈部牙槽骨宽度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其中上中切牙腭侧根颈部及下颌中切牙舌侧根中部牙槽骨宽度变化较为明显。下颌中切牙唇侧中部牙槽骨宽度增加,但舌腭侧牙槽骨在正畸治疗后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且较上颌更明显。结论: 减数正畸治疗伴随中切牙牙根一定程度上的吸收和舌腭侧牙槽骨吸收,唇侧牙槽骨骨量增加。下颌舌侧牙槽骨吸收导致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  相似文献   

14.
骨皮质切开术是一种有效加快正畸牙移动的技术,能使正畸治疗时间缩短至传统正畸治疗时间的1/3-1/4,同时也能增加牙槽骨宽度,提高正畸术后稳定性,减少牙根吸收等。该技术理论基础是通过局部加速现象( RAP)来加速正畸牙移动。本文将从骨皮质切开术的发展历史和加快正畸牙移动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有限元的方法研究舌侧矫治过程中上颌第一磨牙牙根、牙周膜、牙槽骨应力分布的特点。方法应用三维激光扫描的方法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方式的加载并观察牙根、牙周膜、牙槽骨及其各个截面的应力分布。结果舌侧矫治上颌第一磨牙的最大Vonmises应力、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基本都是牙根>牙周膜>牙槽骨,当牙齿趋于整体移动时,牙根、牙周膜、牙槽骨都处于均匀的低应力分布,各项应力都要小于倾斜移动,旋转移动。牙根、牙周膜、牙槽骨的各项应力基本都是牙颈部平面或根分叉平面>根上1/3平面>根中1/3平面>根下1/3平面。结论舌侧矫治过程中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在牙颈部平面或根分叉平面应力最大,临床上应注意观察这些部位的变化。整体移动更有利于牙齿及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齐娟  毛靖  杨平 《口腔医学研究》2005,21(3):270-272
目的:探讨大鼠磨牙牙周膜废用性萎缩功能状态对正畸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5周龄体重(250g±20g)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15只)。通过拔除实验组大鼠右下颌所有磨牙使右上颌第一磨牙丧失咬合接触,3周后形成牙周膜废用性萎缩动物模型。在两组大鼠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间放置5mm镍钛螺簧,初始力值50g,近中移动磨牙。分别于加力后0、3、7、14d处死动物,通过组织学方法对第一磨牙压力侧牙槽骨破骨细胞进行染色并记数;并对14d组拍摄X光片测定牙齿移动距离。结果: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组牙齿移动距离(0.611mm±0.142mm)小于正常对照组(0.679mm±.090mm),差异无显著性(P>0.05);萎缩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在实验全过程中(除0d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畸治疗中,无咬合接触的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牙较正常咬合接触牙对矫治力反应差,骨改建率低,易发生玻璃样变和潜掘性骨吸收,延缓牙移动,因此对无咬合接触牙的临床治疗中应采用轻力。  相似文献   

17.
正畸牙移动是以牙周组织塑建为生物学基础的复杂生理过程。许多因素如口颌复合体的解剖特征、咬合干扰、机械因素及系统性因素等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导致正畸牙移动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牙移动困难相关因素的研究,但当前有关正畸牙移动困难的研究多为动物实验及回顾性研究,亟需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研究。许多正畸牙移动困难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完善理论体系,目前认为牙槽骨缺损、上颌窦、牙龈、牙根粘连、骨岛和摩擦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正畸牙移动困难。了解正畸牙移动困难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正畸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全面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实现更高效、安全的牙移动。本文对目前正畸牙移动困难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即刻种植因其可缩短治疗周期、简化治疗程序成为研究热点.多项研究表明磨牙即刻种植植体生存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但磨牙区存在上颌窦及下牙槽神经等解剖结构,且磨牙拔牙窝比常规植体更宽,骨量不足等各种因素导致磨牙区的即刻种植获得初期稳定性较为困难,需要临床医生严阵以待.进行磨牙即刻种植首先应严格选择适应症,在拔除牙根时应谨慎处理,以保存完整的牙槽间隔从而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上颌窦底的骨皮质也可为种植体提供良好的硬组织支持,同时植体植入时磨牙牙根可辅助植体定位.磨牙即刻种植时,翻瓣与否不会影响种植体的生存率、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并且牙槽窝内的反应性软组织可使角化龈的变化得到改善;对于植体植入后与拔牙窝之间的间隙内是否植入骨粉,众位学者众说纷纭,但无论植骨与否,均可获得良好的植体生存率.植体植入后,多数学者仍然建议磨牙即刻种植最好行常规负荷,常规负荷的时间一般为3-6个月.在前牙区根盾技术开展如火如茶的今天,磨牙区根盾技术也开始被研究,但仍建议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医生进行操作.在本文中针对以上所述方面进行了展开叙述,为开展磨牙即刻种植的临床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 ,为了达到最终的矫治目标 ,有时我们需要过多的移动牙齿。当上下颌前部牙槽骨宽度不足时 ,过度的内收或唇向移动上下切牙 ,可能导致皮质骨的吸收和牙根的暴露 ,进而发生牙根的吸收和牙槽骨高度的下降。所以在正畸治疗开始之前 ,我们应对正畸牙齿所能移动的限度 ,即前部牙槽突的宽度 ,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本文对比了安氏I类高角和低角患者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I类女性高角患者 2 0名、低角患者 18名 ,对其头颅侧位片上的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安氏I类高角病人其上切牙根尖部腭侧 ,下切牙根尖部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较薄 ,而低角患者的相对应处的牙槽骨较厚。由此可见 ,上下颌切牙根尖部牙槽突的宽度与下面高的大小及牙槽骨的高度有关。结论 :安氏I类患者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与垂直骨面型有关。本文的结果提示我们对高角病例 ,尤其是双颌前突的高角病人治疗计划的制定应该十分谨慎 ,因其前部牙槽突较薄 ,在内收上下前牙时应格外小心 ,以防止明显的舌侧的牙槽骨的丧失。另外 ,无论是高角患者还是低角患者 ,其下颌牙槽突的宽度均小于上颌牙槽突的宽度。因此在制定矫治计划时 ,我们应以下切牙所能移动的解剖界限为准。对  相似文献   

20.
牙根和根管的数目不是固定不变的,文献报道表明牙齿尤其是上颌磨牙根管存在着解剖变异。但是,上颌第二磨牙发生腭根双根管的可能性很低。在本文中,作者报道了一例右上颌第二磨牙腭根双根管的解剖变异。由于可能存在的上颌第二磨牙腭根管解剖变异,所以临床医生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术前对患牙进行影像学分析,术中可借助牙科手术显微镜等可视手段寻找可能存在的腭根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