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栓、药物溶栓和抗凝治疗,然而选择哪种治疗方法最为有效和可行,目前仍然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我院1996年12月~1998年4月间2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就药物溶栓、抗凝治疗、手术取栓的时机以及急性期后抗凝药物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起  时德  赵渝  肖乐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1):712-713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acutedeepveinthrombosisolowerlimbs ,ADVT)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 ,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肢静脉功能不全 ,遗留严重后遗症。若并发肺栓塞则可危及生命。ADVT的药物治疗至今是临床难题。近年来新药不断出现 ,但单药应用疗效不理想。 2 0 0 2年 11月~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总攻溶栓疗法对18例、198条肢体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其中用溶栓药配合扩张血管药局部患肢股动脉注射,应用抗主活血药物超声雾化吸入肺系给药,加上应用抗聚、去纤、扩管、抗炎及中医药治疗,使下肢静脉血栓加速溶解。并配合保健措施如做屈踝体操、穿弹力袜。结果:总有效率为82.83%,总治愈率为55.05%。结论:该方法见产快、疗程短,能降低该类病后遗症的发生率,该项综合技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术后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 1998年 ,我院骨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髋关节术后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74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4例中男 4 6例 ,女 2 8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4 5 3岁。左侧 5 8例 ,右侧 16例。发病时间为术后 2~ 7d ,发病至治疗时间为 1~ 3d。1 2 手术种类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 1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 10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12例 ,人工全髋置换术 16例 ,髋臼后缘骨折 6例 ,股骨头骨折 9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 10例。有 2例曾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1 3 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5.
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及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方法 设通常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13例为对照组 ,设经导管静脉内尿激酶溶栓 11例为治疗组 ,行两组治疗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 81 85 % ,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治愈率 2 3 1% ,总有效率 6 9 2 % ,两者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方法 ,用药量少 ,直接栓内溶栓 ,加之机械性破坏血栓 ,溶栓效果迅速 ,减少出血等副作用 ,是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先对病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然后选用适当的辅助检查对病人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各种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BD)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行导管接触溶栓治疗(CDT)的临床资料,分为CDT组(A组)、CDT+低压力BD组(B组)、CDT+足压力BD组(C组),通过随访症状及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共28例放置腔静脉滤器;55例患者放置60枚支架。三组患者血栓溶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8);大腿、小腿周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89、P=0.452)。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Villalta评分、CIVID-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Villalta评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A组低于C组(P=0.008),CIVID-2评分A组高于B组(P=0.01)、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术后18个月Villalta评分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CIVID-2评分A组低于C组(P=0.036);余结果符合C组大于B组,A组大于B组,C组大于A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支架通畅率为8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结论低压力球囊扩张治疗下肢DV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成功率高,远期疗效好;足压力球囊扩张增加PTS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其思考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柏根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23-824
20世纪 6 0年代前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被视为少见病 ;自 80年代以来 ,随着国内血管外科专业的迅速发展 ,多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 ,DVT的检出率逐趋增多 ,并成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无论在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方面 ,虽然已有许多公认的进展 ,但仍然有不少问题未被克服或揭示 ,值得思考与探索。一、有创与无创检查现代超声技术可以测定下肢静脉的最大回流量(超声多普勒血流仪 ) ,也可观察静脉通畅性及有无血栓存在 (超声多普勒实象显示仪Doppler) ,超声多普勒的无创性及可重复检查的优点毋庸置疑。但是 ,…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5例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手术取栓和药物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65例(175侧)下肢DVT患者进行总结。其中6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101例采用药物溶栓治疗。结果:全组9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58.2%,随访时间7--218个月,平均71个月。44例为手术取栓,52例为药物溶栓。随访发现症状完全消失取栓组占20.5%(9/44),高于溶栓组13.5%(7/52),溶栓组肢体发生浅静脉曲张和皮肤色素沉着占50.5%,取栓组为31.8%。结论:手术取栓可以保护部分患者下肢的主干深静脉瓣膜,可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周围血管疾病 ,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其后遗症和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技术的进步 ,对该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和较大提高。但如何进一步提高急性期的临床治愈率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仍是医务工作者努力探索的课题。我院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 ,共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 5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并与以往单纯采用西医治疗 4 5例作为对照比较 ,疗效显著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11.
联合用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溶栓效果,方法:将90例AD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平衡液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二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三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平衡液500ml加蝮蛇抗栓酶0.25U为主,45例患肢静脉给药,45例上肢静脉给药,以B超检查及患肢消肿时间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第三组疗效明显优于第一,二组(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A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疗效.方法:总结病人共126例,均以溶栓治疗为主.结果:临床治愈85例,良好34例,进步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可以经溶栓和抗凝为主的非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和腔内技术的成熟为患者治疗带来了新希望,而祖国医学的经验与现代医学研究结合,历久弥新.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西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以来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32例36条下肢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准确率为100%,本组I型5条,ⅡA型4条,ⅡB型12条,Ⅲ型15条。行人造血管股浅静脉环缩术16条,股浅静脉瓣修复术3条,大隐静脉-Guo静脉原位转流术6条,Guo静脉外肌袢成形术4条;髂总静脉-股浅静脉人造血管移植转流术3条;大隐静脉-股浅静脉交叉转流术4条,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28条(77.8%),部分消失或改善8条(22.2%),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金指标,可根据瓣膜破坏及通畅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owerestremitydeepveinthrombosis ,LE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 ,多年来很多学者采用手术取栓治疗本病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但手术取栓常给患者带来痛苦、血管损伤和并发病 ,术后需较长时间的抗凝祛聚治疗 ,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自 1998年收治 2例 ,经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例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 65岁、54岁 ,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发病至治疗时间为 5h、12h。 1例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均左侧为混合型 ,表现为左下肢弥漫性水肿 …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尿激酶和中药制剂静滴 ,配合中药口服及外敷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的 86例中 ,临床治愈 2 4例 (2 7 91% ) ,显效 4 5例 (5 2 32 % ) ,进步 10例 (11 6 3% ) ,无效 7例 (8 14 % ) ,总有效率 91 86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Doppler超声变化显著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水平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增加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能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防止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手术取栓及术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必要性。方法手术取栓15例,均为左下肢发病,9例呈极度肿胀、疼痛剧烈、皮温下降。14例术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1例取栓失败;术后静脉造影示4例深静脉全程基本通畅、6例为髂静脉短段闭塞、余呈全肢型静脉血栓。术后随访除2例仍有明显下肢肿胀外,其余病例无明显肿胀、浅静脉曲张、溃疡等,在循序减压护套的支持下能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是必要的,术后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其可以导致肺梗死 ,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其早期诊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其近年来的抗凝治疗进展。一、急性DVT的抗凝治疗最近 10年中急性DVT的抗凝治疗进展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低分子肝素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取代了非裂解肝素 (unfractionedheparin ,UFH) ,使其在家中治疗成为可能 ;二是能够鉴别哪些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LMWH无需监测出血指标 ,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后皮下注射 ,而UFH需在监测部分活性凝血…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1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71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43例(60.56%)病人病因明确(手术后20例,外伤5例,孕、卧床13例,家族性5例).结论:手术、创伤、长期卧床、遗传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对其干预对预防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其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DVT认识的不断提高,DVT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变化。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指南与临床经验,并结合国内现状,进行了多次深入探讨,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型及腔内治疗方法等方面达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为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