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100-4101
目的对比分析视知觉学习与传统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诊治的18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视知觉学习组与传统疗法组各90例,传统疗法组患者采用描红、穿针等精细目力训练、红光闪烁仪等传统方式治疗,视知觉学习组采用视知觉学习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视知觉学习组与传统疗法组在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上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和重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上比较,视知觉学习组明显优于传统疗法组(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视觉功能训练系统与传统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100例(200眼)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和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每组50例(100眼)。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双眼视功能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的72.00%(P<0.05)。干预后,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的立体视、双眼视正常率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异常率低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P<0.05)。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8.00%,高于传统综合疗法干预组的72.00%(P<0.05)。结论 儿童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中,视觉功能训练系统的临床效果较传统综合疗法显著,更能有效改善儿童的双眼视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2003/2006年对我院眼科门诊4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屈光矫正、精细训练、遮盖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弱视矫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矫正视力、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低于参照组,屈光度及调节滞后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儿眼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东营市儿童弱视调查与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东营市儿童弱视发病情况,比较传统干预法和深度干预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筛查东营市5 742名3~12岁儿童视力,对低视力患儿进行屈光检查、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分析该地区3~12岁儿童的弱视发病率,确定弱视类型及弱视程度。对3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深度干预治疗,对随机门诊就诊的34例屈光不正性患儿进行传统干预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查出现低视力患儿1 091例,弱视患儿131例,弱视检出率为2.3%。其中3~6岁儿童共1 422例,低视力患儿269例,弱视患儿45例,弱视检出率为3.2%;7~12岁儿童共4 320例,低视力患儿822例,弱视患儿86例,弱视检出率为2.0%。视力提高行数传统干预组为(3.36±1.36)行,深度干预组为(5.14±1.72)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1)。立体视觉回复传统干预组为45.3%,深度干预组为58.1%。结论:东营市3~12岁儿童弱视检出率为2.3%,深度干预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优于传统干预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智能多维视觉训练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56例(9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50只患眼,左旋多巴联合智能多维视觉训练)与对照组(28例,48只患眼,智能多维视觉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视觉敏感度、P-VEP、视功能、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100%、50%、25%及10%空间频率视觉对比敏感度、P100波幅均显著升高,潜伏期均缩短,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矫正近立体视锐度低于对照组,矫正辐辏范围及矫正分开范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的智能多维视觉训练,左旋多巴联合智能多维视觉训练更有利于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觉敏感度、视功能的提高及视觉中枢神经元功能的改善,疗效显著,有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弱激光联合综合治疗对各年龄组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筛选出120例(240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分为3~8岁低年龄组和9~16岁高年龄组,并将各年龄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应治疗。结果:低年龄组联合疗法治疗弱视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联合疗法治疗弱视的总有效率为3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激光联合疗法治疗低年龄弱视的疗效优于传统弱视治疗,对高年龄组弱视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86-4087
分析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阶段性治疗的疗效。选取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150眼)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阶段性弱视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观察治疗4阶段(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4个阶段的疗效。经阶段性治疗,80例患儿(150眼)每次复诊时的最佳矫正视力与前次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经4个阶段(12个月)的治疗后,80例患儿(150眼)各个阶段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68.0%、80.67%、98.67%,且各个阶段的总有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节段性治疗疗效差异较大,且随着治疗阶段的增加,矫正视力提升也不一致,但总有效率随阶段性治疗的延长而相应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学龄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方法选取3—8岁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611名1177眼,给予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情况。结果611例1177眼戴镜视力由治疗前的(0.34±0.23)提高到(0.81±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的眼数为1040只,占总眼数的88.4%。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学龄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新方法,在患儿进行视知觉学习训练治疗时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36-738
探讨传统遮盖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大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1例屈光参差性弱视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遮盖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传统遮盖联合综合训练治疗,根据全国儿童弱视防治组制定的弱视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儿视力,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传统遮盖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大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易学,患儿依从性高,视力提升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大大缩短戴镜时间,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对87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测其双眼视觉功能。结果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近立体视总体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其同视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区别(P〉0.05);融合范围及立体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远视性屈光参差影响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通过对弱视的矫正,双眼视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12岁以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发病特点及弱视训练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眼科就诊的384例弱视儿童(年龄≤12岁),采用屈光仪及验光检测测定其屈光度,采用遮盖法、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测定眼位,确定屈光状态,分析12岁以下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发病特点;并对所有患儿给予弱视训练,与同期来本院体检的100例正常儿童作比较,分析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384例(768眼)儿童,弱视占70.83%,3~6岁组弱视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7~9岁组,随年龄的增大,弱视比例降低;②3~6岁组以高度弱视常见,7~9岁、10~12岁以中度弱视多见;③不同年龄弱视屈光不正均以远视型多见,近视则较少,远视散光与复性远视散光多见,其次为单纯远视;④训练后,弱视组矫正视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提升,屈光度、调节滞后量降低,与同组训练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矫正视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仍低于对照组,屈光度、调节滞后量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6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发病率较高,且相对严重,随年龄的增加,弱视发病率降低,程度减轻,采用弱视训练,可明显改善患儿视觉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 cuity, 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 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8 6只患眼)与对照组(82只患眼)。研究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水平、SA、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of accommodation,AMP)和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facility,A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依次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显著降低(P<0.05),AMP和AF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弱视眼中立体视正常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8%,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到SA正常水平的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4眼vs 23眼;P<0.05)。结论: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更佳,可利于提升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患儿的SA,有效改善患儿的AMP和A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02-4203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眼科收治的60例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差一行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采用卡洞法检查将患儿分为主视眼组与非主视眼组。对所有患儿使用阿托品散瞳以检查其眼睛的矫正视力和屈光度,并对其进行双眼同量弱视治疗,在治疗后第1、2、4、8个月检查患儿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矫正视力的基本治愈率和进步行数。结果经同量治疗1个月后,患儿主视眼的基本治愈率及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较非主视眼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量治疗2、4、8个月后,患儿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基本治愈率及矫正视力的进步行数无明显差异(P>0.05)。对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同量治疗,短期内主视眼的疗效优于非主视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视力、屈光度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为(0. 32±0. 0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 37±0. 11)(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光度变化值为(0. 59±0. 17) 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 70±0. 23) D (P 0. 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 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 19%(P 0. 05)。结论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儿视力,降低屈光度变化值,有效抑制近视度数加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