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并发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肺癌14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者62例临床资料.结果:晚期肺癌患者肺炎感染率44.3%(62/140),革兰阴性杆菌感染16例,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为常见病原菌;易感因素:年龄≥50岁,吸烟史,活动状态评分≥2分.多周期化疗、化疗联合胸部放疗和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加强免疫、支持治疗是降低晚期肺癌肺炎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并发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肺癌14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者62例临床资料。结果:晚期肺癌患者肺炎感染率44.3%(62/140),革兰阴性杆菌感染16例,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为常见病原菌;易感因素:年龄≥50岁,吸烟史,活动状态评分≥2分,多周期化疗、化疗联合胸部放疗和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加强免疫、支持治疗是降低晚期肺癌肺炎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住院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肿瘤医院内科住院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与感染病原菌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医院肿瘤内科共纳入肺癌化疗患者 1 530例,发生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3.66%。从56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革兰阳性菌16株和真菌13株。除真菌之外,所分离的病原菌均普遍耐药,尚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和耐万古霉素菌株。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4 d、化疗周期≥2周和大量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构成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缩短化疗周期和严格抗菌药物使用为主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初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55)。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主要反映骨髓抑制的指标以及患者舒适度。 结果 化疗第5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1天实验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4天实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预防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进程,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从而确保患者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应用价值及术后化疗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该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未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乳腺癌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主要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构成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感染率为2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7.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未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TNM分期Ⅲ期、白细胞计数4×109/L、住院时间≥30d是造成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感染,通过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发现,应对年龄≥60岁、TNM分期Ⅲ期、白细胞4×109/L、住院时间≥30d的患者给予保护性隔离措施以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562例白细胞减少肿瘤患者,其中并发感染的患者共71例。采集感染患者的血液、痰液、穿刺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62例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患者中,并发感染71例,感染率为12.63%。7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11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2.46%,革兰阴性菌占59.65%,真菌占7.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35 g/L、皮肤或黏膜溃疡、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Ⅲ期、住院时间≥4周、广谱抗生素应用20 d是肿瘤患者化疗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血清蛋白35 g/L、皮肤或黏膜溃疡、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Ⅲ期、住院时间≥4周、广谱抗生素应用20 d是肿瘤患者化疗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712-171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该院肿瘤内科收治的357例化疗后感染NSCLC患者,其中68例发生MDR-AB感染(MDR-AB组),289例未发生MDR-AB感染(对照组).统计MDR-AB耐药特点,收集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化疗后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MDR-AB感染率为19.05%,标本来源以痰液/咽拭子为主(70.59%),MDR-AB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偏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等耐药率偏高.MDR-AB组年龄、肿瘤TNM分期、化疗强度、化疗周期、化疗阶段、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化疗后清蛋白水平、住院时间及淋巴结转移、留置尿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处于难治复发期、化疗后白细胞计数<3×109/L、住院时间≥20 d是NSCLC患者化疗后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化疗后MDR-AB感染率较高,高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处于难治复发期、化疗后白细胞缺乏、较长住院时间是导致MDR-AB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管理.  相似文献   

8.
王丽  任明智  姜鹏 《医学临床研究》2022,(11):1683-168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下呼吸道定植菌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根据术前下呼吸道是否存在定植菌分为有气道定植菌组和无气道定植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比术后肺部感染和肺部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气道定植菌组、非气道定植菌组患者皮下气肿、肺栓塞、声音嘶哑、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气道定植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00%,高于无气道定植菌组的5.26%(P<0.05)。13例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菌株23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病原菌总株数的56.52%、39.13%、4.35%。术后肺部感染者吸烟史占比、白细胞计数(WBC)、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侵入性操作占比、术前有气道定植菌占比均高于肺部未感染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侵入性操作、术前有气道定植菌均是NSCL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2.852、3.425,P<0.05)。【结论】NSCLC患者术前下呼吸道存在气道定植菌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侵入性操作、术前有气道定植菌均是NSCL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意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以降低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的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医院感染组(病例组)及非医院感染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并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化疗268例,发生医院感染103例(182次),医院感染率为38.4%,人均感染1.8次。感染以肺炎为主(48.4%);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占优势(10.4%),革兰阴性菌占9.3%,真菌及病毒各占1.1%。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否为急性白血病、有无侵袭性操作及是否入住层流床与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OR=1.057,95%CI:1.033~1.081)、白细胞(OR=0.635,95%CI:0.404~0.997)和中性粒细胞数量(OR=0.151,95%CI:0.058~0.393)及侵袭性操作(OR=9.757,95%CI:3.579~26.597)为恶性肿瘤患儿化疗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恶性肿瘤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侵袭性操作,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肝硬化合并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212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合并感染者纳入感染组,无医院内肺部感染者纳入无感染组;调查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细菌培养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Child-Pugh分级、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是否合并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白蛋白情况等指标的差异。同时对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 t st ic回归分析。结果:212例肝硬化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16.04%,病原菌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8.60%)、金黄色葡萄糖球菌(16.28%)、肺炎克雷伯菌(16.28%);感染组在年龄≥60岁、病毒性肝炎、住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Child-Pugh分级为C级、白蛋白28 g/L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t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Chi ld-Pugh分级为C级、白蛋白28 g/L是肝硬化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年龄大、侵入性操作、Child-Pugh分级为C级以及白蛋白下降是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9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院内感染为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43例);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化疗强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感染率为53.8%;其中上感及肺部感染分别占38.2%和16.8%;病原菌检测发现院内感染多为革兰氏菌,阳性检测率3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化疗强度、中性粒细胞与院内感染关系密切,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清蛋白、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化疗强度和中性粒细胞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清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下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及化疗强度是影响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1:7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监测研究,对19项口腔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口腔炎的发生率为37.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1:2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口腔pH值:吸烟、口腔疾患史、含5-Fu/MTX方案、病期、白细胞计数降低度、侵入性操作、化疗周期、义齿与口腔感染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性别、Kamofsky评分、焦虑抑郁、有无使用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职业、文化程度与口腔感染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以口腔感染发生为因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白细胞计数、含5-Fu/MTX、病期是消化道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白细胞计数、口腔环境、口腔自洁习惯、化疗方案、病期是引发化疗后口腔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正确含漱、科学饮食控制等干预,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肺栓塞(PTE)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肺癌合并PTE患者为观察组,46例无PTE的单纯肺癌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史、中心静脉置管、血红蛋白(Hb)、D-二聚体、吸烟史、饮酒史、放化疗史、COPD史、糖尿病病史、心脑血管疾病史,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癌发生PTE的危险因素,并对比2组患者3、6、12个月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时间。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史、吸烟史、饮酒史、放疗史、糖尿病病史、心脑血管病史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BMI、病理类型、TNM分期、Hb、D-Dimer、化疗史、中心静脉置管、COPD病史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理类型为腺癌、TNM分期高、D-Dimer浓度高、有化疗史均为肺癌患者发生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观察组3、6、12个月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TE将严重缩短肺癌患者生存期,降低生存率。对病理类型为腺癌、TNM分期较高、D-Dimer浓度较高、有化疗史的肺癌患者,应早期给予抗凝治疗,以降低PTE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的35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研究对象发生医院感染共62例(17.3%);呼吸道和口腔是多数患者的易感部位;引发此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病人的年龄、一般状态、既往合并症、住院时间、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TNM分期、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等是造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肺癌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偏高,临床医生及护士应对其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预防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发生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HO)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颅脑损伤康复科收治的病程≤6个月的TBI患者33例,根据是否发生NHO分为NHO组(n=12)和非NHO组(n=21)。对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长、机械通气时长、康复介入时间、病程中是否出现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炎症症状,肌张力、白细胞计数、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上述因素的组间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HO的危险因素。 结果 NHO组的昏迷时长、机械通气时长、白细胞计数、ESR、hsCRP、ALP浓度以及感染、DVT、炎症症状的发生率与非NHO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时长(OR=1.058)、机械通气时长(OR=1.292)、感染(OR=7.500)、DVT(OR=6.000)、炎症症状(OR=5.950)、白细胞计数(OR=2.595)、ESR(OR=1.137)和ALP(OR=1.032)与并发NHO有关(P<0.05),其中,感染、DVT和炎症症状对NHO的发生影响较大。 结论 昏迷时长、机械通气时长、感染、DVT、炎症症状、白细胞计数、ESR和ALP是NHO在急性期TBI患者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98名肺癌患者并发HAP70例的治疗因素、临床分期、年龄及白细胞计数、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及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临床分期晚、化疗、白细胞降低是肺癌并发HAP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并发HAP的危险因素多,应加强预防,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cumoniac Pncumonia, MPP)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阳性结果将患儿分为MPP组(n=17)和非MPP组(n=33),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属于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OR=4.366、3.662、3.444、2.782、3.669、4.551,P均<0.05)。结论 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具有很大的影响,建议在临床中加强此方面的关注,尽量减少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肺癌分期及预后中的价值,以达到及早确定患者肺癌分期,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NM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组(Ⅰ~Ⅱ期,n=43)和中晚期组(Ⅲ~Ⅳ期,n=61),根据院内28 d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体重增加≥2kg,n=36)和预后不良组(体重增加<2 kg,n=68)。比较早期组和中晚期组的Cys-C、Hcy、CYFRA21-1水平及一般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ys-C、Hcy、CYFRA21-1与肺癌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Cys-C、Hcy、CYFRA21-1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早期组和中晚期组的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吸烟史、病理类型以及血清Cys-C、Hcy、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6、9.903、4.0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Ⅲ~Ⅳ期压疮合并血流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分析其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Ⅲ~Ⅳ期压疮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检测病原菌,记录30 d的死亡情况,分析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Ⅲ~Ⅳ期压疮合并血流感染患者69例,总计分离出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5株(56.70%)、革兰阴性菌39株(40.21%)、真菌3株(3.09%)。30 d死亡率达24.64%(17/69),死亡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10.65±5.10)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年龄、肾功能不全比例、白细胞计数、Pitt菌血症评分≥6分及血白蛋白浓度≤30 g/L比例均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29、32.98、-2.29、35.96、8.9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肾功能不全及血白蛋白浓度≤30 g/L是Ⅲ~Ⅳ期压疮合并血流感染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OR分别=1.28、37.32、41.52,P均<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调查其病原学构成。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我科680例接受化疗的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0例合并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未合并感染的560例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治疗、病理类型、癌灶解剖学位置、化疗强度、化疗疗程、是否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吸烟、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等,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对120例并发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在年龄、病理类型、癌灶解剖学位置、化疗强度、化疗疗程、是否合并其他肺部疾病、侵入性操作、吸烟、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化疗强度、化疗疗程、合并其他肺部疾病、侵入性操作、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为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共检出菌株196株,革兰氏阴性菌136株(69. 39%),革兰氏阳性菌52株(26. 53%),真菌8株(4. 08%)。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多见(38. 78%),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6. 33%);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12. 76%)。结论高龄、高强度化疗、化疗疗程长、合并肺部疾病、侵入性操作、置管时间长以及住院时间长均为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并发感染时,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