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正中多生牙与中切牙间隙的关系及早期拔除正中多生牙对于过大的中切牙间隙的意义。方法对120例上颌正中多生牙患者进行X线检查,是否造成中切牙间隙进行统计。并对105例有中切牙间隙患者拔除多生牙后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间隙关闭效果。结果上颌正中多生牙可造成儿童中切牙间隙占87.50%;在侧切牙萌出前拔除多生牙间隙自行关闭程度明显优于侧切牙萌出后拔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颌正中多生牙(已萌出及埋伏)可造成宽大的中切牙间隙,早期拔除上颌正中多生牙对儿童中切牙宽大的间隙的调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倒置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的矫治时机和矫治方法.方法 选择10例患者共10颗上颌单侧倒置埋伏阻生中切牙为研究对象.矫治前常规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CT片,确定倒置埋伏牙的冠根形态及其与邻牙的关系.根据埋伏牙的翻转角度选择面弓式前方牵引器或主弓丝牵引.牵引结束测试牙髓活力.结果 通过7~14个月牵引,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基本达到牙列的正常位置;埋伏牙牙髓活力测试结果为25.9±2.8,对侧同名牙为25.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159).结论 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并非一定需要拔除,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给予有效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颌腭侧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正畸矫治效果及导杆式矫治器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导杆式矫治器治疗7例上颌单侧中切牙腭侧埋伏的患牙,以对侧自然萌出中切牙作为对照.矫治前后拍摄全景片,测量矫治后埋伏牙和对照牙的牙全长、解剖牙根长度、解剖牙冠长度、根长/冠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 6例腭侧埋伏中切牙经牵引萌出后排齐,牙髓和牙周状况良好.萌出后埋伏牙解剖牙根长度比对照组牙根短4.00 mm(P=0.020),根长/冠长值平均为1.36±0.31,小于对照组(P=0.048).其中1例因埋伏牙骨粘连,牵引16个月后无移动而放弃牵引.结论 矫治后腭侧埋伏中切牙有足够的长度,应保留埋伏牙;导杆式矫治器是治疗上颌腭侧埋伏中切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埋伏多生牙(embedded and multiple teeth in children,EMTC)的拔除难度及方法。方法: 对178例250颗EMTC进行锥形束CT (cone-beam CT,CBCT)检查,根据埋伏多生牙与恒牙的相邻关系分为3型。I型为多生牙位于恒牙的冠端,Ⅱ型为多生牙位于恒牙的体部,Ⅲ型为多生牙位于恒牙的根端。根据埋伏多生牙牙体形态分为2类。A类,与牙冠-根中轴形成的畸形角度<90°,牙体直形畸形;B类,与牙冠-根中轴形成的畸形角度>90°,牙体钩形畸形。根据各型埋伏多生牙的位置和畸形分类、恒牙的发育状态、拔除难度,选择时机拔除。结果: 拔除难度Ⅰ-Ⅱ级为Ⅰ型、Ⅱ型的A类l76颗,在相邻恒牙尚未完全发育时,作即刻拔除。拔除难度Ⅲ级为Ⅱ型A类12颗、Ⅲ型B类62颗,在相邻恒牙基本发育后,作延期拔除。本组EMTC均完全拔除,无相邻恒牙损伤。结论: 根据EMTC的临床位置分型、牙冠-根畸形的临床分类预测拔牙的手术难度分级,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替牙期上颌埋伏中切牙的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临床诊断、分类和矫治。方法:选取28例替牙期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对其进行三维定位诊断分类后,采用不同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并总结其矫治效果。结果:20例患牙采取恰当的导萌、助萌方法,萌出到位,牙轴基本正常者达90.2%,牙髓活力正常、牙周健康、牙龈形态良好者达93%;8例患牙去除固定矫治后,均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矫治是矫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儿童下颌中切牙平均萌出年龄,为儿童混合牙列阶段的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淮北市市区3家幼儿园和2家小学共1403名儿童,收集下颌中切牙萌出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平均萌出年龄为(5.97±0.3979)岁,女性为(5.78±0.4569)岁,女性平均萌出年龄早于男性(F=2.065,P=0.001)。左下颌中切牙平均萌出年龄为(5.88±0.4459)岁,右下颌中切牙平均萌出年龄为(5.88±0.4260)岁,左右下颌中切牙萌出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3,P=1.073)。结论本调查所得淮北市下颌中切牙萌出年龄较国内其他地区调查结果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引流助萌的方法对伴囊肿的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早期治疗。方法:选取单侧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处于替牙早期伴囊肿的患者8例。外科囊肿切除同时对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引流助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CBCT,Dolphin11.0软件测量矫治前后阻生牙及对侧正常同名牙的冠根长度。结果:8例患者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平均矫治时间6.7个月。矫治后阻生牙和对侧正常同名牙的冠根长度均有生长。阻生牙冠根长度较对侧正常同名牙明显短(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引流助萌方法为埋伏阻生牙的矫治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翠芳  任琼芬  周敏 《口腔医学》2001,21(3):116-116
多生牙好发于上颌前牙区 ,多呈圆锥状 ,单个或 2个以上颌两中切牙之间或唇腭侧萌出较多见。笔者遇到 1例四颗多生牙 ,两颗埋伏两颗对称分布在上颌中切牙之间的病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性 ,10岁。因上颌中切牙间多生两颗畸形牙齿来我院求治。专科检查 :颌面部发育正常 ,上颌两中切牙间有两颗多生牙 ,牙冠较大近似中切牙 ,舌侧有一多生牙尖 ,近中轻度扭转 ,之间有 2mm间隙。 11在 2 2的远中 3 3的位置萌出 ,1外翻扭转 4 5°,1外翻扭转 3 0°。 2 2 在中切牙近中腭侧萌出 ,与两颗萌出的多生牙重叠 ,ⅢⅡⅠⅠⅡⅢ 已脱落 ,3 3未萌出 ,局部…  相似文献   

9.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与矫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析了39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的性别构成、发生位置、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发现在性别构成上无明显差异;埋伏阻生者多于;发病原因主要为萌出间隙不足、乳牙滞留、牙胚位置不正等。作者认为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经正畸牵引矫治,可得以保存、恢复功能和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和青少年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对邻近中切牙生长发育及萌出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上颌中切牙区埋伏多生牙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利用CBCT影像结合InVivo 5软件测量并比较埋伏多生牙累及侧(病例组)与正常侧(对照组)上颌中切牙牙长、冠长、根长、与腭平面的角度、与正中矢状面的角度及与牙合平面高度的差异。结果:共20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分析比较发现:(1)病例组中切牙冠长(11.00±1.09) mm,对照组中切牙冠长(11.09±0.92)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中切牙根长(9.08±2.83) mm、牙长(20.08±2.92) mm、冠根比1.39±0.65;对照组中切牙根长(9.75±2.82) mm、牙长(20.85±2.72) mm、冠根比1.28±0.5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中切牙长轴与腭平面交角(112.7±12.8)°,对照组中切牙长轴与腭平面交角(117.3±1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中切牙与正中矢状面交角(7.4±18.3)°,...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了上颌中切牙区多生牙56例,发现其无论是否萌出,一般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对其生长情况作统计分析,发现该区同时发生两个多生牙者较多见(58.9%),而且两个多生牙常分别位于腭中缝两侧(90%);多生牙的生长方向可能有竖直、倒立与水平等几种,萌出方向异常者均造成阻生。作X线定位诊断,发现该区埋伏多生牙绝大多数(87.3%)位于中切牙腭侧的颌骨内,少数(12.7%)位于牙弓内中切牙之间,未见有唇侧埋伏者。  相似文献   

12.
黄朝阳 《口腔正畸学》2002,9(4):180-180
患者苏某,女,13岁,因右上中切牙不萌要求矫治。检查:恒牙(牙合),于前庭沟处可见右上中切牙即将破龈,余无特殊。头颅侧位片见右上中切牙埋伏阻生,呈水平位,冠向唇侧、根向腭侧,与其余前牙成90度夹角。诊断为右上中切牙水平埋伏阻生。 上、矫治前左、牵引中右、矫治后 附图 上中切牙水平埋伏阻生牙体内吸收一例 1、治疗过程:全口粘接方丝弓矫治器。右上中切牙拓足间隙后,外科暴露远中切角,粘一小拉钩,用弹力线向(牙合)方牵  相似文献   

13.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正畸治疗:28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无萌出能力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0颗无萌出能力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术 正畸牵引治疗。结果:28例埋伏牙中,1例已牵引萌出,因间隙不足,家长拒绝拔牙而未排齐;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未排齐;其余均牵引入列,28例埋伏牙平均破龈时间为4.5个月,最长为10个月,最短为1个月;28颗埋伏牙牙髓活力测试全部正常,未见根吸收、黏连;4颗唇侧出现1 ̄4mm的牙龈退缩;2颗分别出现1.0mm和2.5mm的边缘骨丧失。结论:治疗的时机、合理的矫治方法、减少手术创伤、牵引力的大小以及支抗和炎症的有效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多生牙与中切牙间隙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早期摘除正中多生牙对纠正儿童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的6~12岁儿童作X线摄片检查及病因分类,对存在有正中多生牙的46例患儿予以手术摘除,随访3年观察间隙关闭效果。结果:儿童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多与正中多生牙有关(46P76),与其它原因造成的中切牙间隙过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105);在侧切牙萌出前摘除埋伏正中多生牙的病例,中切牙间隙常可自行关闭,良好率达8814%。结论:宽大的上颌中切牙间隙(4 mm以上)绝大多数由正中多生牙引起,早期摘除有碍的正中多生牙对儿童中切牙间隙过大的自行调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莉  马松波  唐兵  段义峰 《口腔医学》2012,32(9):574-575
目的 观察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病例,利用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 6例埋伏尖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4例行牙槽外科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8~12个月后萌出。牙髓活力正常,牙龈形态美观,牙周情况良好。结论 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并分析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CBCT影像资料5100例,其中多生牙患者209例,共计多生牙278颗。应用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包括萌出型、骨埋伏高位型、骨埋伏低位型、骨埋伏复杂型和牙弓外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多生牙发生率为4.1%,其中有1颗多生牙的患者占76.6%,有2颗多生牙的患者占19.1%,有3颗及以上多生牙的患者占4.3%。多生牙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切牙区、上颌磨牙区、下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上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下颌磨牙区。34.9%的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了继发影响,以萌出错位及阻生为主,主要发生在上颌切牙区。(2)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分析:上颌切牙区多生牙以骨埋伏低位型及萌出型为主,尖牙、前磨牙及磨牙区多生牙以萌出型为主。不同类型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继发影响的发生率不同或不全相同(χ2 = 26.057,P < 0.001),提示对邻近恒牙易产生继发影响的多生牙类型依次为: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骨埋伏高位型、牙弓外型、骨埋伏低位型。结论 基于CBCT的多生牙新分类方法简单实用,其中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及骨埋伏高位型多生牙更易产生错牙合畸形,建议尽早拔除多生牙、定期随访,必要时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并分析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的CBCT影像资料5100例,其中多生牙患者209例,共计多生牙278颗。应用CBCT对多生牙进行新的临床分类,包括萌出型、骨埋伏高位型、骨埋伏低位型、骨埋伏复杂型和牙弓外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多生牙发生率为4.1%,其中有1颗多生牙的患者占76.6%,有2颗多生牙的患者占19.1%,有3颗及以上多生牙的患者占4.3%。多生牙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切牙区、上颌磨牙区、下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上颌尖牙及前磨牙区、下颌磨牙区。34.9%的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了继发影响,以萌出错位及阻生为主,主要发生在上颌切牙区。(2)新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分析:上颌切牙区多生牙以骨埋伏低位型及萌出型为主,尖牙、前磨牙及磨牙区多生牙以萌出型为主。不同类型多生牙对邻近恒牙产生继发影响的发生率不同或不全相同(χ2 = 26.057,P < 0.001),提示对邻近恒牙易产生继发影响的多生牙类型依次为: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骨埋伏高位型、牙弓外型、骨埋伏低位型。结论 基于CBCT的多生牙新分类方法简单实用,其中萌出型、骨埋伏复杂型及骨埋伏高位型多生牙更易产生错牙合畸形,建议尽早拔除多生牙、定期随访,必要时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对48例正中牙患者的临床分析,提出对大于2mm的上颌中切牙间隙应拍摄X线片,以排除正中牙存在的可能;同时探讨了全颌曲面断层片和上颌CT片在埋伏正中牙诊治过程中的定位作用及正中牙引起的错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临床定位及拔除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在拔除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时,如何正确选择手术径路。方法 87例儿童经摄X光牙片显示:上颌前部存在1-2颗埋伏多生牙,根据多生牙埋伏的不同情况和位置,进行定位分类并合理设计三种手术切口予以拔除和分析研究。结果 87例儿童上盒曲前部埋伏多生牙,共130颗,临床上述前定位分为三种类型,I型:部分骨埋伏位22例,其中唇侧7例,腭侧15例;Ⅱ型:全部骨埋伏低位(牙槽骨内)51例;Ⅲ型;合部骨埋伏高位(颌骨内位)14例,第一组按传统定位法拔牙所需时间平衡29.6min,第二组采用新的定位法拔牙所需时间平均14.7min,结论 术前采用临床定位分类合理设计三种手术切口,可以大大地缩短拔除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手术时间,亦减少了手术损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牙颌畸形矫治与第三磨牙拔除的临床分析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510282)袁荷英梁河清广东省湛江市海军422医院梁江在牙颌畸形矫治中(以下称正畸),对第三磨牙的处理是正畸科医师关注和有所争议的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均有提出第三磨牙阻生的萌出与前牙拥挤和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