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联合凝血四项指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治疗的12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下肢DVT的患者为DVT组(n=60),并根据DVT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选取同期住院治疗未发生DVT的患者为NDVT组(n=60)。分析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清D-D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下肢DVT的诊断价值。结果 DVT组患者的D-D、FIB水平均明显高于NDVT组患者,PT、APTT、TT均明显短于NDV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B、D-D水平升高均是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APTT、PT、TT延长均是下肢DVT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PT、TT、FIB对下肢DVT形成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其联合应用的诊断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歇性气压(IAP)治疗对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22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IAP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n=53,接受IAP治疗)和对照组(n=69,未接受I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其下肢DVT发生率、复查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复查时的D-二聚体(D-D)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复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期间,治疗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5.7%(3/5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8%(1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时,两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本组入院时,D-D水平均高于本组入院时,治疗组患者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凝血功能检查和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查在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204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每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 PAI-C)、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分析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患者血浆中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相关性,评估血栓分子标志物对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 血栓组患者血浆中的TAT、PI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血栓组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血浆中的TAT水平与PT、APTT均呈负相关(r=-0.173、-0.209,P﹤0.05),与D-二聚体、FIB、FDP水平均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辅助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干预组(n=55,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IP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平均速度(Vm)、血流峰速度(Vmax)、血流量(BF)],观察干预组的IPC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L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均长于本组治疗前,D-D、FIB均低于本组治疗前,Vmax、Vm、B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干预组患者APTT、P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D-D、FIB均低于对照组患者,Vmax、Vm、BF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IPC治疗依...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0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45,采用常规血栓防治方案)和IPC组(n=45,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IPC治疗方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双下肢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统计两组患者VTE的发生率及其发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IPC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D、FIB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T、APTT、TT均长于本组治疗前,且IPC组患者D-D、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T、APTT、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rt-PA)衍生物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的41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16,采用rt-PA衍生物联合阿加曲班泵入)和对照组[n=25,采用尿激酶(UK)联合阿加曲班泵入]。比较两组患者大腿及小腿消肿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置管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溶栓后,两组患者PT均长于本组溶栓前,且观察组患者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IB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置管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大腿及小腿消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Ⅲ级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预防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拟实施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10例,根据术后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予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下肢DVT的发生率。术前,两组PLT、PT、APTT、TT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PT、APTT、TT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D-D、INR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INR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D-D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R值、K值、MA值、α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R值、K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MA值、α角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加速康复外科对预防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和对照组,各组80例。阿加曲班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和尿激酶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钙合尿激酶治疗,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阿加曲班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PT、TT和APTT) 及PLT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 阿加曲班合尿激酶治疗下肢DVT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安全性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常规使用肝素和阿加曲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下肢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阿加曲班组(n=94)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尿激酶,n=94),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肢体周径差和疗效的差异,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凝血指标(PT、APTT及PLT)变化。结果阿加曲班组治疗10d后,双侧肢体周径差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总有效率(97.87%)优于对照组(89.37%),P〈0.05。阿加曲班组无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HIT;阿加曲班组PT、APTT和PLT变化均处于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下肢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药组(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和联合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患肢(大腿周径、小腿周径)肿胀指标、患肢静脉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期间出血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7 d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TT、PT、APTT均长于单药组患者,FIB、D-D水平均低于单药组患者,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小于单药组患者,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均快于单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出血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作用。方法 30例DVT患者为DVT组,30例健康自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DVT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10、CRP及FIB浓度。结果 DVT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IL-10、CRP和FIB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DVT组患者血清IL-6、CRP和FIB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而血清IL-10浓度则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DVT组患者血清FIB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0及CRP浓度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因子参与下肢DVT的发生、发展,其中IL-6、CRP及FIB可能在血栓急性期起重要作用,而IL-10则可能起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栓蛋白的影响,了解腹腔镜手术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腹腔镜及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各19例患者,于术前及手术结束时抽静脉血分别检查血小板数量(plateletcoun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血栓蛋白(thrombomodulin,TM),观察在CO2气腹下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后PL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DW,MPV,TM的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血小板参数及血栓蛋白产生的影响与开腹手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组(S组),穴位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D组)各30例。对照组(D组)于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穴位刺激组(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刺激干预;穴位刺激联合穴位注射组(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刺激及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干预。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于术前及术后1 d、3 d、7 d,采集三组患者静脉血样本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于入室后麻醉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三组间患者术前PT、APTT、FIB、Ddime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3、7 d,S组PT、APTT较T组及D组明显延长(P <0.05),且T组PT、APTT较D组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直肠癌患者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患者30例,肿瘤淋巴转移分期(TNM)Ⅱ或Ⅲ期,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分别在入室后10 min内泵注5 000 U/kg乌司他丁和生理盐水各20 ml.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2 h(T2)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记录失血量.结果 与T0时比较,U组CD62P、CD63在T1和T2时明显降低(P<0.05) ;PT在T1和T2时均明显延长(P<0.05),APTT在T1时显著延长(P<0.01),TT在T2时明显延长(P<0.05);N组APTT在T2时显著缩短,N组PDW、MPV、P-LCR在T1和T2时明显高于T0时(P<0.05).与N组比较,U组CD62P、CD63、PDW、MPV、P-LCR在T1和T2时明显降低(P<0.05),PT在T1、T2时均延长,APTT在T1时显著延长,TT在T2时亦延长.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对直肠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溶栓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MHD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激酶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采用50万U尿激酶治疗)和对照组(n=32,采用25万U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治疗相关情况(48 h溶栓成功率、溶栓时间)、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48 h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7 d,两组患者的tPA、FDP水平均高于本组溶栓治疗前,APTT、TT均长于本组溶栓治疗前,PAI、D-D水平均低于本组溶栓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tPA、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及丹参注射液预防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 200 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4 组,对照组滴注 5% 葡萄糖注射液(如患有糖尿病,按比例加入普通胰岛素),丹参注射液组(组 1)、低分子肝素组(组 2)、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组(组 3),每组 50 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 4 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以及术前、术后 3 天、7 天凝血指标,统计术后每组出现 DVT 以及发生出血倾向例数。结果:组 1、组 2、组 3 术后各时间点的 PLT、PT、APTT、TT 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 1 术后 3 天、术后 7 天的 FIB、D-D 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 2 术后 3 天的 FIB(6.71±1.87)g/L、D-D(1.14±0.79)mg/L、术后 7 天的 FIB(5.18±2.37)g/L、D-D(0.98±0.63)mg/L 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 3 天的 FIB(8.78±1.02)g/L、D-D(1.69±0.35)mg/L、术后 7 天的 FIB(5.18±2.37)g/L、D-D(0.98±0.63)mg/L 和组1 术后 3 天的 FIB(7.83±0.95)g/L、D-D(1.58±0.51)mg/L、术后 7 天的 FIB(6.89±1.58)g/L、D-D(1.21±0.28)mg/L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 3 术后 3 天的 FIB(4.89±2.51)g/L、D-D(0.67±0.34)mg/L、术后 7 天的 FIB(3.38±0.95)g/L、D-D(0.47±0.25)mg/L 水平低于对照组、组 1、组 2 术后 3 天及术后 7 天的 FIB 和 D-D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 3 有 1 例发生 DVT,低于对照组(8 例)、组 1(7 例)、组 2(4 例)DVT 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预防直肠癌术后 DVT 的发生,同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利伐沙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溶栓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71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下肢周径差及患肢静脉血流速度、血清因子水平及用药阶段抗凝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抗凝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D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T、APTT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凝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用于下肢DVT的溶栓治疗,不仅可确保获得良好的抗凝效果,还可避免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波动,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关健  谢晓明  孙建丽 《骨科》2015,34(6):771-774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1级、2级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另选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5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qd,p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qd,观察时间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变化。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LT、PDW、MPV及GMP-140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TC、TG、LDL-C、PLT、MPV及GMP-140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血压、PLT、MPV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相关分析显示GMP-140水平下降幅度与TC、TG、LDL-C下降幅度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27,0.326,0.173(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降低GMP-140水平,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预警视角下的联合干预措施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98,给予常规干预联合预警视角下干预措施)和对照组(n=102,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疾病知识了解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感染、髋部疼痛、假体松动)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T、APTT明显均长于对照组患者,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髋部疼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预警视角下的联合干预措施能够降低股骨颈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应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421医院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8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3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7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不同时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入院时,MAP组PLT和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V和PDW则较对照组升高(P〈0.05);SAP组与MAP组比较,PLT和PCT明显下降(P〈0.01),而MPV和PDW显著升高(P〈0.05)。治疗1周后,MAP组PLT和PCT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PDW降低(P〈0.05);SAP组PLT和PCT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P〈0.01),而MPV和PDW则明显降低(P〈0.01,P〈0.05)。MAP组常规治疗患者PLT和PCT低于UTI治疗患者(P〈0.05),MPV和PDW无差异(P〉0.05);SAP组常规治疗患者PLT和PCT亦明显低于UTI治疗患者(P〈0.01,P〈0.05),而MPV和PDW则明显高于UTI治疗患者(P〈0.01)。结论AP患者血小板参数出现变化,SAP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较MAP患者明显。UTI可升高PLT和PCT,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对SAP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