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组织速度成像(TV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选择27例正常人,分别测量其左室心肌各节段组织速度收缩达峰时间(Tv)、最小容积达峰时间(Tmv)和心动周期,并计算其收缩达峰时间比值(Rst)。结果:应用RT-3DE和TVI均检测出正常人左室心肌12个节段之间的Rst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RT-3DE和TVI技术所测的正常人左室心肌12个节段之间的Rs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14)。结论:RT-3DE及TVI均可无创、定量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但RT-3DE提供了一种更加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技术(RT-3DE)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2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应用RT-3DE和组织多普勒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分别获取两组的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左室长轴观的TDI图像和左心室的RT-3DE全容积图像,应用Qlab软件分别计算出RT-3DE全容积图像的QRS起点到16节段最小收缩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的百分数标准差(Tmsv16-SD%)和TDI图像心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12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的标准差(Ts-SD).结果 患病组的Tmsv16-SD%明显高于对照组(8.6±4.5 vs 1.3±1.6,P<0.01),患病组的T16-S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成负相关(r=-0.89,P<0.01).患病组的Ts-SD明显高于对照组(31.6±5.1 vs 14.5±5.3,P<0.01),患病组的Ts-SD与LVEF呈负相关(r=-0.69,P<0.01).所有受检者Tmsv16-SD%和Ts-SD有很好的相关性(r=0.76,P<0.01);RT-3DE和Simpsons双切面法测量的LVEF呈高度相关性(r=0.93,P<0.001).结论 RT-3DE可以定量分析心衰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性,为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后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性,并初步探讨收缩不同步指数(SDI)评价左室不同步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梗死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心肌梗死组分为A、B两个亚组:心功能重度减低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和轻度减低组(35%<LVEF<50%),对其进行左室17节段实时三维时间、容积分析,探讨SDI界定不同步的截断值及SDI与收缩功能指标LVEF之间的相关性,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心肌梗死组SD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组SDI显著高于B组(P<0.01),SDI与LVEF呈负相关(r=-0.84,P<0.01);以SDI大于正常组99%单侧上限界值定义为左室收缩不同步,心肌梗死组不同步率为85%,其中A组为100%,B组为75%.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左室收缩不同步,且不同步程度与收缩功能呈负相关.SDI能敏感地发现左室不同步,RT-3DE在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不同步性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斑点追踪显像(STI)评价左心室同步性,以探索检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 动物实验对象为21条比格犬,随机分为A组(CRT组,10条),B组(心衰组,7条)和C组(对照组,4条)三组,临床研究对象为70例完成CRT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以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缩小15%为CRT治疗有效。评价同步性的超声参数包括RT-3DE评价左室1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及其与心动周期的比值(Tmsv-16SD,SDI),STI评价犬左室乳头肌水平6节段QRS波起点至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与心动周期的比值(Trs-6SD、Tcs-6SD)。结果 动物实验的Tmsv-16SD、Trs-6SD、Tcs-6S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86、-0.75、-0.83,P均<0.01),Trs-6SD对CRT疗效最有预测价值,当Trs-6SD≥12.2%时,预测CRT有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100%。临床研究显示,SDI最有预测价值,当其临界值为6.55%时,预测CRT有效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1.8%。结论 RT-3DE和STI能有效评价左室内不同步,有望成为预测CRT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估正常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QRS≤120ms CHF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在系列心尖长轴及胸骨旁短轴观上,VVI成像显示所有受试者的左室速度向量图。心尖长轴观测量各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Tvl)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l—SD,Tsl—SD,Tvr-SD,Tsc-SD)及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vl—diff,Tsl-diff,Tvr-diff,Tsc—dif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组LVDd,LVESV,LVEDV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LVEF显著降低(P〈0.01)。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指标Tvl—SD,Tsl—SD,Tvr—SD,Tsc-SD及Tvl—diff,Tsl-diff,Tvr-diff,Tsc-diff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 QRS波群正常的CHF患者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与环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VVI技术可准确评价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心脏再同步化是治疗左室收缩不同步的有效手段,因此精确和可重复评价左室收缩不同步显得十分重要.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可通过测量左室局部达最小收缩末容积时间而得到左室收缩不同步的综合信息,但目前尚缺乏左室不同步指数(SDI)的正常值范围及心力衰竭(心衰)患者SDI具体测值,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T-3DE测量SDI正常值范围、心衰患者SDI的定量数值及RT-3DE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36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33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均行M型超声(ME)、二维超声(2DE)和RT-3DE检查,并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结果ME和2DE、RT-3D检测心衰组患者的LV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组LVEDV、LVESV值明显高于正常组,LVEF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T-3DE为临床上定量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重构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无创、准确可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31例;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96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轻度(30例)、中度(34例)和重度(32例)左心功能不全组,根据心电图QRS波宽度分为宽QRS(64例)和窄QRS(32例)左心功能不全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RT-3DE容积-时间曲线进行分析,以对照组Tmsv16-SD%的均数+3个标准差,作为左室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SDI)的截点值。结果:①正常对照组,轻、中、重度左心功能不全组收缩期不同步化指数(SDI)分别为1.54%±0.85%、2.71%±4.52%、5.56%±2.22%、7.88%±1.67%,轻度左心功能不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左心功能不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左心功能不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功能不全各组随着LVEF减低,SDI逐渐增高;②轻、中、重度左心功能不全组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比例分别为6.67%(2,30)、38.24%(13,34)、68.75%(22,32),中、重度与轻度左心功能不全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与中度左心功能不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宽、窄QRS波群左心功能不全组左室收缩不同步比例分别为79.06%(50,64)、56.25%(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DI与LVEF之间有良好的负相关性(r=-0.752,P<0.001),与QRS间期呈弱相关(r=0.256,P=0.011)。结论:RT-3DE可以评价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提供了筛选心脏再同步化(CRT)患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比较窄QRS波和宽QRS波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左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 将38例CHF患者分为窄QRS组(QRS≤120 ms)20例和宽QRS组(QRS>120 ms)18例;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Ts)及达峰速度(Vs),计算12节段Ts的标准差(TSI)及Ts的极差(Ts-max-min).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宽QRS组的QRS间期延长(P〈0.01),窄QRS组和宽QRS组LVEDD、LVESD增高,LVEF减低,左室各节段心肌Ts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左室大部分节段Vs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TSI、Ts-max-min增加(均P〈0.05);宽QRS组收缩不同步比率较窄QRS组增多(P〈0.05).窄QRS波组中有40%存在收缩不同步,宽QRS波组中不同步比例高达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在CHF窄QRS波及宽QRS波患者中均大量存在,而且宽QRS波患者较窄QRS波患者更严重.多普勒组织成像为评估心肌收缩运动及收缩失同步化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与门控心肌灌注SPECT显像(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GMPS)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方法 1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STI及RT-3DE检查,获得左室12节段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rs12-SD,Tcs12-SD),左室1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16-SD),左室16节段和12节段达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测量结果与GMPS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STI参数Trs12-SD与GMPS参数相位标准差、相位宽度正相关(分别为r=0.800,P<0.05;r=0.607,P<0.05);RT-3DE参数Tmsv16-SD与GMPS参数相位标准差、相位宽度相关性更好(分别为r=0.847,P=0.001;r=0.890,P<0.001).结论 RT-3DE参数较STI参数与GMPS参数的相关性更好,提示RT-3DE参数有望成为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类病因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步性指数(SD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43例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17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患者;B组为26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一3DE)的全容积显像模式采集左室三维数据库,并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获得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17节段"牛眼"图,16节段(除外心尖帽)收缩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并以心率校正后(Tmsv 16-SD/R-R)的百分数作为左室SDI.结果 A、B两组人选患者的年龄、心率、LVEF和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DI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节段"牛眼"图显示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对数回归分析显示A、B两组的SDI与LVEF均呈良好的负相关(r=-0.83,r=-0.71,P< 0.01).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左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不同步,SDI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存在负相关,随收缩功能的减低而增加,两组收缩延迟节段的位置分布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