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是老年人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冠心病的许多参数与年轻病人不同。衰老引起心功能的许多生理改变,对认识老年人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评述老年人冠心病较难认识的一些特点,并与较年轻病人比较。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发展变化以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在老年人中有显著不同。与较年轻病人相比,老年病人对各种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很大差异。此外本文还对可能的领域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它改变心肌修复的过程,使得心肌壁不会变薄,因而能够保存正常的心脏泵血功能。当心脏的动脉出现了狭窄,并且在狭窄处有血栓形成,就会发生心肌梗塞。在心肌梗塞的病人当中,只有一部分人能存活及康复得较好。如果心脏能熬过这一关,心肌会有一个恢  相似文献   

3.
临床常见的非心脏手术病人心脏并发症主要有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低血压和高血压。现分述如下: 一、心肌梗塞:这是非心脏手术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据报道,非心脏手术病人并发心肌梗塞者占0.2~1.8%。Tarhan等报道,1960~1970年间,术前有  相似文献   

4.
“顺应性”(Compliance)一词在心脏病学领域,是指心脏舒张期被动性压力—容积关系,用于反映心肌组织及其支架结构对被动性扩张的承受力(被动特征)。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发生显著改变,因面对血液动力学、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等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在健康的人群中有1O%的人在一生的某一个时期曾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在心血管疾病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心脏手术和心肌梗塞后病人。美国国家精神健康协会指出,大约4065%的心肌梗塞后病人出现抑郁症,即使没有出现过心梗的心脏病人,出现抑郁症的比例也高达20%。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不愉快、情绪抑郁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 QT 延长综合征伴有心脏性猝死在50年代后期首次报告,这种病人有 QT 间期异常以及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心肌梗塞后病人有 QT 间期异常延长的病人,长期随  相似文献   

7.
<正> 心肌梗塞后由于功能心肌的丧失或减少,势必影响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心肌顺应性,导致心功能不全及血液动力学改变。本文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图较全面综合地观察了心肌梗塞不同病程和部位左室同时期的收缩、舒张功能。并力求探讨出评价心肌梗塞左室功能的敏感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塞后由于功能心肌的丧失或减少,势必影响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心肌顺应性,导致心功能不全及血液动力学改变。本文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图较全面综合地观察了心肌梗塞不同病程和部位左室同时期的收缩、舒张功能。并力求探讨出评价心肌梗塞左室功能的敏感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尤其室早、室速)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因素,正确合理的治疗是提高心肌梗塞后病人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后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56例临床资料,经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是急性心肌梗塞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塞病人,其梗塞范围较小,深度较浅,呈小范围的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有人报道,这种心肌梗塞病死率比具有典型心电图表现的心肌梗塞病例高出二倍以上,其主要原因为漏诊或误诊,病人得不到及时而严格的休息和治疗。因此,提高对心肌梗塞不典型心电图改变的认识,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50年代以前,人们将心脏的舒张期视为一种被动的灌注过程,而只着重于心脏收缩功能的研究。现已认识到,多数心脏疾病除有收缩功能异常外,往往亦同时合并舒张功能障碍,后者甚至较前者出现更早。由此,国内外学者对左心室舒期张功能、尤其是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的研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拟就左心室顺应性的现代概念着重讨论其生理及病理生理意义,并对几种常见心脏病左心室顺应性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作一介绍。一、左心室顺应性的现代概念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包括左心心腔顺应性(chamber compliance)和心肌顺应性(muscle compliance)。前者定义为舒张期容量和压力的变化比值((ΔV)/(ΔP)),它反映了完整心泵的充盈阻  相似文献   

12.
重症脑血管意外致ECG和心肌酶谱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血管意外对心脏的影响,并讨论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于52例急性期脑血管意外的昏迷病人进行心电图(ECG)及心肌酶谱监测和分析.结果 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ECG改变和心肌酶谱异常,其中9例发生类似心肌梗塞的表现.结论 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在急性期大多存在对心脏的影响,导致ECG和心肌酶谱异常,目前发病机理为综合因素所致,同时应与急性心肌梗塞相鉴别,并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确定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发生的时间,以及心肌梗塞对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用彩色多勒超声心动图对58例(164人次)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脏结构、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等多项指标进行了追踪观察,按患者心肌梗塞后时间的长短分为7组(1周~>1年).结果 心肌梗塞早期(1周)对心功能有较大影响,主要与心肌缺血、心肌顿抑有关,心肌梗塞后3~6个月心功能有所改善,临床上应尽早使用保护心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血液动力学异常所致,其实质是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循环血容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异常[1]造成了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性改变.高血压患者均不同程度上存在心脏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动力学测定可以将原发性心排量增高的病人和原发性全身性血管阻力增高的病人区分开,而且可以评价每搏输出量增加和动脉顺应性的升高.血流动力学测定能实时评价心脏机械做功情况,定性、定量地评价心脏前后负荷;独特的心肌收缩力评价,使心功能评价更趋完善.实时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趋势,以此评价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预激症候群的心电图表现,可伪装又可掩盖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各种病理改变—肥厚、缺血、营养不良、室内传导障碍、异位心律等。因此,心电图的诊断是相当困难的。而最有意义的是心肌梗塞和梗塞后心肌硬化心电图的伪装和掩盖。由于患者可有心绞痛存在和心电图似心肌梗塞的特征,常误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腔所改。目前,尚不清楚触发心肌梗塞的确切因素。可能与某些造成血儿茶酚胺浓度增高的因素有关,如体位,精神紧张和运动等。为评价这些因素在促发心肌梗塞中的作用,作者对186例确诊为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本组病例186例(男149,女37),平均年龄57±12岁。所有病人均有血清CK-MB增高和典型的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病人进入监护病房后,由专人收集病人发病的时间、胸痛发作前30分钟内的有关情况(包括活动情况、精神状态和体位改变)。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发生心绞痛和再梗塞是AMI 很常见的合并症,应用药物对预防心肌缺血有很大的治疗学意义。本文在单盲法和有对照组条件下研究了异搏定对梗塞后心绞痛和再梗塞的作用。共17例病人,均在心肌梗塞症状发生12小时内住院入冠心病监护单位(CCU)。选入的病人具有心肌梗塞所特有的持续性胸痛病史、心电图改变有持续性穿壁性缺血、全部病人穿壁性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均由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 MB(CK-MB)升高和新近发生的 Q 波等心电图特征所证实。病人接受异搏定治疗最初采用每隔30分钟静注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有规律的体力活动能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虽然许多文献提及规律性运动对心肌梗塞后患者是有益和安全的,但此类病人运动的利弊功过尚未作出恰如其份的科学评价。本文为1974年9月~1976年10月间美国5个洲有关单位的协作随机化临床试验,系有关运动和心脏疾病的国家科研项目。本研究共收集651例年龄为30~64岁的男性心肌梗塞后存活者,观察连续3年体育运动的效果,旨在评价运动对心肌梗塞后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各种死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心脏传导障碍可使体表心电图波形改变而影响诊断,如左束文传导阻滞可掩盖心肌梗塞和心室肥厚,分支阻滞可掩盖或酷似心肌梗塞。而心脏传导障碍引起心律诊断的混淆则较少见。本文报道一例极为罕见的心室电分离现象,其心电图表现貌似心房节律。患者男性,69岁,因冠心病伴心衰加剧而入院。过去有心肌梗塞史,4年前曾进行心导管检查,示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20.
有监督的运动方案改善许多患过心肌梗塞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其死亡率。此方案在梗塞后马上开始最为有利。为什么对心肌梗塞后(P—MI)康复期病人进行有监督的运动在美国越来越受赞同和流行呢?这是因为研究证明:它是安全的;有利于改变某些危险因素——肥胖、吸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