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4例2D/3DPCMRA检查脊髓血管畸形的结果,并初步探讨其价值。材料方法:男,4例,在GE Vectra 0.5T超导磁体系统上行MRI和2D/3DPCMRA检查,采用最短TE;3D PC 编码流速10-15cm/s;2D PC则为15cm/s,并运用周转门控;3D PC采集三个流轴血液信号;2D PC单独采集H/F,A/P和/或L;/R方向信号、内2例做叠加像,并遥模像和相位像显示。  相似文献   

2.
脊髓血管畸形的2D/3D PC MRA检查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4例2D/3DPCMRA检查脊髓血管畸形的结果,并初步探讨其价值。材料方法:男,4例,在GEVectra05T超导磁体系统上行MRI和2D/3DPCMRA检查,采用最短TE;3DPC编码流速10-15cm/s;2DPC则为15cm/s,并运用周围门控;3DPC采集三个流轴血液信号;2DPC单独采集H/F.A/P和/或L/R方向信号,内2例做叠加像,并用模像和相位像显示。结果:DSA或手术证实腰椎管内血管畸形2例,临床证实胸髓血管畸形2例。手术证实病例3DPC仅显示一条未栓塞畸形血管;DSA证实者2D/3DPC显示两条增粗引流静脉和畸形血管团,合并血管瘤的显示较DSA差。2例胸髓血管畸形2DPC运用周围门控分别显示出一条异常血管。结论:通过优化参数设置,有助于成功实施2D/3DPC脊髓血管畸形的检查。  相似文献   

3.
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1例谭进(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225700)患者女性,28岁。因双下肢麻木三年加重,伴行走困难,胸背痛半年入院。曾于某院作MRI示:T5、6平面髓内占位,伴脊髓空洞形成,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查:送检暗红色组织3cm×2cm×1cm,切...  相似文献   

4.
席静  罗祖明 《华西医学》2000,15(1):50-51
由于脊髓血管畸形 (ISAVM )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往往需要特殊检查才能证实诊断 ,为了总结经验 ,现将收集的 2 6例经手术、病理、血管造影或MRI检查证实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总结于下 :1 病例选择与来源本组 2 6例患者选自华西医大附一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1993~ 1999年内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 :3月至 60岁 ,平均 2 8 7岁 ,2 0岁以上者 18例。确诊方式 :经手术或(和 )病理检查 12例 ,脊髓血管造影 8例 ,脊髓MRI检查 6例。病变部位 :颈段 3例 ,胸段 6例 ,胸腰段 13例 ,腰骶段 4例。病变累及 2个节段 3例 ,4个…  相似文献   

5.
我们回顾分析了58例脊髓栓系伴牵拉损伤的MRI表现,现就其矢、横状切面及不同加权图像T1WISE及T2WIFSE显示脊髓损伤的优势差异进行探讨,旨在行MR检查及图像分析时引起注意。1 材料及方法临床资料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范围,2个月~45岁,58例临床上均未见缺血性脊髓血管病及脊髓空洞症的病因。但脊髓均有MRI损伤表现。其中20例术中脊髓表现缺血或缺血伴有脊髓空洞症。1例术中未见脊髓明确缺血。使用Elscint公司的2-0T超导MR扫描仪,仰卧位,采用脊柱表面线圈。扫描层厚5m…  相似文献   

6.
脊髓肠源性囊肿(附2例报告)方绍明,李坤成,韩小涛,杜建新,张国君脊髓肠源性囊肿甚为少见,约占椎管内肿瘤的0.4%[1],既往临床医师对此病缺少认识,随着脊髓MRI广泛应用,使本病术前诊断已成可能。1994年我们经MRI、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场强MRI对脊髓损伤的发展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ASM-0.15T永磁型磁共振机观察282例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结果:能判断脊髓损伤程度,可区分中后期脊髓损伤的大部分病理变化。有助于判断脊髓损伤的发展和预后;结论:低场强MRI对评价脊髓损伤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脊髓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应用常规剂量Gd-DTPA增强进行TOF法MIP重建脊髓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研究,检查了11例正常人和35例椎管内疾病患者。结果显示3D-TOF明显优于2D-TOF法,增强脊髓MRA图像能清楚显示正常脊髓的动、静脉,并显示肿瘤染色,血管移位等占位征象和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本研究证明:增强MRA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无射线、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伤怀脊髓萎缩的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系统观察1例外伤性脊髓萎缩的临床过程和影像改变,复习近年的有关文献,结果 外伤性脊髓萎缩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现象,MRI上脊髓缩小部分从矢状径或横径测量为下沉遥1/4,即可诊断为脊髓萎缩,治疗上没有好的手段。结论MRI能确诊外伤性脊髓萎缩,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共18例,男13例,女5例,11个月-37岁,14岁以下15例,结果:18例脊髓纵裂共累及胸6-骶1节段脊髓,同时累及2节段脊髓8例,3节段1例,4节段4例,5节段2例,7节段2例,9节段1例。无间隔型16例,占88.9%。有间隔型1例占5.5%,两型同时存在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髓纵裂畸形最准确有效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它可以从不同方位显示脊髓华人裂的部位、范围和形态;MRI同时还可以显示脊髓纵裂合并的其他异常,如脊髓空洞、栓系、低位及椎管内占位病变;MRI可以准确发现先天脊柱畸形有无脊髓异常,为临床提手术方案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11例急性创伤性颈间盘脱出病人1.5TMRI信号特点与运动功能的关系,以确定1.5TMRI对预测本病运动功能康复的价值。结果显示:脊髓出血、广泛水肿的MRI信号多为损伤重,恢复差的病人,而局限性水肿及正常MRI信号的病人损伤轻,恢复良好。结果表明:1.5TMRI检查对损伤性颈间盘脱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脊髓损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康复计划的制定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贾文霄  代莉 《现代医用影像学》1997,6(6):248-252,262
目的:分析总结脊髓栓系综合征(TC)的磁共振像(MRI)表现,旨有评价MRI对TCS诊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TCS的认识。材料恙方法:12他MRI诊断的TC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出生后腰骶部包块或包块切除史;大小便失禁;排悄困难或遗尿;下肢神经功能障碍;下肢缩短并马蹄足。全组病例均应用Philips0.5T-Ⅱ型超导磁共振机进行检查。对第一病例的脊髓圆位置、终丝粗细及并存在的其他异浑进行分析结果。结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透明细胞型脑膜瘤患者女性,8岁,左下肢疼痛伴走路不稳4月余,加重10天来院诊治。MRI检查显示脊椎T11─L1硬膜下高密度阴影,境界清楚,脊髓明显向右侧挤压。行手术切除,术中见椎管内T11─L1平面硬膜下有一肿物,大小为5.0cm×3.0cm×...  相似文献   

14.
18例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其中椎管内动静脉畸形16例;椎体血管瘤1例;椎旁动脉畸形1例。栓塞方法用固体微粒栓子、NBCA生物胶、可脱性球囊及微弹簧圈等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总有效率88.9%。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经食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对3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测量注射潘生丁前后左前降支平均舒张期血流率(Vcor)、冠脉血管阻力(Rcor)和冠脉血管储备(CVR)。静息状态正常组与狭窄各组平均动脉压(MAP)、Vcor和Rcor无显著差异。注射潘生丁后狭窄各组较对照组的Rcor显著增加、Vcor和CVR显著降低而MAP基本不变;PDS<75%与≥75%组的注药后Rcor和CVR无显著差异,血管狭窄积分(ASI)<1.5cm与≥1.5cm组两指标差异显著。注药后的Rcor与ASI成正相关(r=0.63,P<0.01),与PDS不相关;CVR与ASI和PDS成较好的负相关(r=-0.82,-0.52)。本研究为冠状动脉病变功能严重度的定量估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脊髓和椎体梗塞的解剖学及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DiChiro报告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诊断闭塞性血管病引起脊髓病变的价值。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已经被证实为脊髓疾病有价值的非侵袭性诊断方法。本文讨论脊髓和椎体梗塞的MRI征象及价值,并复习有关文献及相关的解剖知识。1资料与方法回顾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脊髓萎缩的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系统观察1例外伤性脊髓萎缩的临床过程和影像改变,复习近年的有关文献。结果外伤性脊髓萎缩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现象,MRI上脊髓缩小部分从矢状径或横径测量为正常的1/4,即可诊断为脊髓萎缩。治疗上没有好的手段。结论MRI能确诊外伤性脊髓萎缩,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angiobcastona)又称毛细血管母细胞瘤、毛细血管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和Lindau综合征,约占全部脊髓肿瘤的1%~5%。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很少见.本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颅底椎管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底椎管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郭晓东,高元桂,曹丹庆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mgiopericytoma)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1-3]。本文报告3例,结合文献就其CT、MRI表现作一初步讨论,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病例报告例1女,66岁。右颈...  相似文献   

20.
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患的资料。结果:66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中,脊髓动静脉畸形36例,硬脊膜动静脉瘘21例,髓周动静脉瘘9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后仍有44例次发生过误诊或诊断混淆,其中曾被误诊过的疾病主要有椎管内肿瘤19例.脊髓积水症6例.椎间盘突出5例,急性脊髓炎5例,另有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和3例髓周动静脉瘘被误诊为脊髓动静脉畸形。结论:诊断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时,需注意与上述疾病鉴别;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血管流空影和作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