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 arachnoidhemorrhage ,SAH) 6 4例 ,就其CT表现和病理机制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 4例新生儿SAH中 ,男 39例 ,女 2 5例 ,首次CT检查时间为出生后 2h~ 2 0天 ,  相似文献   

3.
对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进行CT检查,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1h~10d;37例均为CT平扫。结果本组37例中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CT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简称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多由产伤、窒息等引起。CT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并对出血量进行估计,故CT检查是新生儿SAH确诊的重要依据。本文收集40例新生儿SAH的资料,就其CT表现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新生儿SAH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6h~7d,平均年龄2.8d。足月产34例,早产6例。有产伤史对倒,窒息史27例。产伤并窒息23例,血友病1例。无明显原因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尖叫、烦躁、抽搐、意识障碍等。1.2方法用GECT/i机对患儿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腰椎穿刺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以及外伤性蛛网下腔出血105例的CT征象。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为脑池铸型高密度影,脑沟、脑内线状或雾带状高密度影。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灶性或普遍性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结论:CT扫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确诊率。材料和方法:收集颅脑外伤后诊断TSAH的CT资料200例,手术证实71例,129例经CT复查证实。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TSAH以弛裂池积血最多见,其次为侧裂池积血。153例为局限性少量积血。TSAH并有颅脑内其它损伤185例,首次CT检查漏诊39例。127例发现有脑池偏密征,与偏密征同侧有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114例。结论:重视脑池偏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经验,提高CT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0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征象。结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为脑沟、脑裂和脑池铸型高密度影、条带状影,或局部脑沟、脑池不对称性密度增高。结论CT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位、定性准确,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加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征象认识,提高诊断率,强调CT检查在临床运用的重要价值。方法对182例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病例中,175例作出正确诊断,诊断符合率占96.2%。其中脑池、沟显示高密度影136例,占74.8%;少数不显示高密度,仅显示大脑纵裂、天幕稍增宽及脑池、沟消失共39例,占21.4%。结论CT能明确诊断,具有极高诊断率,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出血量和病因估计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价值(附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价值(附21例分析)唐浩张东友刘义成周益群董进(武汉市第一医院放射科,武汉430022)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并非少见,我院自1994年3月至1996年12月经CT扫描和临床随访观察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外伤性...  相似文献   

10.
报导天幕绿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CT轴位平扫呈“Y”形高密度区17例,天幕缘毛玻璃样大片状高密度区23例,作者认为后者为其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剧烈头痛的C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SAH后剧烈头痛与CT所示的关系 ,探讨SAH头痛的发病机理。方法 制定头痛程度量表 ,根据CT分析SAH的分布情况 ,结合CSF改变 ,判定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与头痛程度的关系。结果 CT显示阴性或阳性结果均出现剧烈头痛 ,中等程度以上的出血较少量出血头痛程度明显加重。A区和B区出血头痛程度相同。CSF血性改变程度与头痛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CSF发生血性质变是导致头痛的重要原因 ,头痛程度与出血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2.
我院 1996 - 0 8~ 2 0 0 0 - 10收治颅脑损伤 CT扫描未见异常 ,经腰椎穿刺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38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112 ~ 78岁 ,平均 39岁。致伤原因 :摔伤 16例 ,车祸伤 14例 ,打击伤 8伤。受伤部位 :额部 15例 ,枕部 12例 ,颞部 7例 ,顶部 4例。有一过性意识障碍2 3例 ,神志清楚 15例 ,头痛、头昏 32例 ,恶心、呕吐 12例 ,颈部抵抗 10例。采取非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 ,除给予支持、对症、脱水等治疗外 ,早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 ,间断腰椎穿刺 ,放出血性脑脊液 ,必要时应用改善…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1994年以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误诊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CT血管显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以往只能通过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来检查 ,但有创且复杂 ,无法随时进行。随着螺旋CT的应用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 ,进行连续薄层扫描 ,三维重建后获取脑血管三维立体影像 ,具有快速、简单、微创伤及可靠性 ,现回顾我院对 2 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的CT血管显影 (CTA)检查 ,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从 1998年 9月~2 0 0 0年 7月 ,对 2 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 ,其中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2 1岁~ 6 7岁 ,平均40 5岁 ,临床上均有头痛或…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细胞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及时确诊并掌握其脑脊液细胞学(cerebrospinalfluidcytology、CSFC)演变过程,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本文报道30例SAH患者CSFC检查的结果。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共30例(男17;女13)。年龄7月~78岁,平均42.4岁。均为临床确诊为SAH的住院病人。其中26例CT检查阳性者为21例,约占80.7%。2.仪器 脑脊液细胞直接玻片沉淀仪。3.方法 取新鲜CSF1ml加于细胞直接玻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螺旋CT平扫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平扫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螺旋CT平扫诊断SAH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螺旋CT平扫诊断结果与DSA结果...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围产期新生儿较常见的病症之一,原因主要与围产期缺氧及产伤密切有关,临床表现常见有烦躁不安、脑性尖叫、抽搐等,轻症可无明显症状,重症息儿大多病情危重,若未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于生后第2~3天出现反应低、肌张力减弱、反复呼吸暂停,病死率较高,若有存活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CT检查可助早期诊断。因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M R I与C 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3例为分析对象,根据其病情状态分为急性期、非急性期,各有患者37例、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 R I、C T影像学检查,对患者检查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归纳两种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到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由专业的影像学医生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31例(51.67%)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并发脑挫裂20例(33.33%)、并发硬膜下血肿6例(10.00%)、并发硬膜外血肿2例(3.33%)、并发脑内血肿1例(1.67%)等其它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池出血31例(51.67%);与脑沟出血14例(23.33%)、天幕缘出血12例(20.00%)、脑室出血3例(5.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过程中,医生需要熟悉CT特点,对于疑似病例,应结合其它临床检查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明确确诊,及时的采取对症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分析了 12 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CT表现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SCVS)的关系 ,探讨其中的规律 ,以期根据CT表现来预估脑血管痉挛的危险性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回顾分析了 5a内 12 7例急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 5 1例。年龄 18~ 6 9岁 ,均为发病 3d以内来我院就诊。从发病至首次头CT检查时的平均时间为 1 8d。1 2 CT图像分析 本院所用CT机为美国第 4代GE30 0 0型。根据CT片所示 ,确定SAH可能沉积的部位包括侧裂池(外侧部和基底部 )、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