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建荣  陈祖望 《临床》1996,3(3):137-139,146
自1995年2月开始对作者经治的部分下支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作了磁共振血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直观地反映了动脉搭桥术后动脉系统的新图像。MRA作为一种术后随访方法,除价格稍嫌昂贵外,其特点是不需作动脉内插管,属无损伤性血管检查法,它不但能显示动脉搭桥术后的影像,提供科学的随访报告,并能显示脉病变进展程度,为进一步拟定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结果:经术后1个月~12年的随访(平均3年),通畅率达74.5%,肢体存活率达95.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观察倒置大隐静脉作股Ge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作股Ge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结果:经术后1个月-12年的随访,通畅率达74.5%,肢体存活率达95.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下肢股Ge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栓塞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生活,其自然发展的结果是引起患肢的缺血、坏死。我院自1994年7月~1998年3月共选择行股动队胭动脉搭桥术43例,因护理措施得当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里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病人,年龄最小是3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3岁。行股动队随动脉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搭桥术36例,行股动脉煽动脉人造血管移植搭桥术7例。术后疗效均满意。36例中其中1例出院后4个月出现移植血管血栓栓塞,行移植血管取桂术,治愈。追问根源,患者出院后只服抗凝药4天。2护理2.1术前准备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利用床位移动追踪技术(moving bed infusion brack-ing,MobiTrak)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相结合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技术在导致功能障碍的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男7例,女4例)下肢功能障碍颖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应用MobiTrak造影剂跟踪技术,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获得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结果 11例患均获得清晰图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经手术及治疗后,患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MRI-MobiTrak造影剂跟踪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股胭动脉搭桥术对下肢股胭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和治疗的下肢股胭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患者22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股胭动脉搭桥术(治疗组)和腔内治疗(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对所有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剽肱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平均影肱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两种方式一人造血管搭桥术和自隐静脉搭桥术的平均瑚V肱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两种方式的平均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腔内治疗,股胭动脉搭桥术在对下肢股胭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瑚V肱指数,改善患者患肢的血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Gore-Tex人造血管)作膝上段股Guo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Guo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23例,经术后1月~10年的随访,有效率达78.3%,肢体存活率达90.4%,此手术操作简单,在缺乏合适的大隐静脉时,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作膝上段动脉代用品,其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1岁。该患儿自出生以来左下肢畸形,随生发育较右侧生长迅速,至今已明显粗大。整个病程期间左下肢间断疼痛无力,未给予任何治疗。磁共振下肢血管CE—MRA示:左下肢较健侧粗大,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股动脉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丁建荣  潘璟琍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32-3834
目的:探讨动态3D-CEMRA扫描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8例临床怀疑外周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行外周动脉动态3D-CEMRA检查,评价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的阻塞情况,并利用图像原始数据对小腿肌肉作时间-信号强度分析,评价下肢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结果:3D-CEMRA显示各支血管狭窄情况如下:胫前动脉(13)、胫后动脉(9)、腓动脉(11)和足背动脉(12).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严重的小腿组织强化最大上升斜率较对侧为低.结论:磁共振动态血管成像结合组织灌注分析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新方法,其对膝关节以下的血管显示优于床步进式分段扫描技术,同时注射1次对比剂就可以同时获得血管成像和组织灌注图像.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Gore-Tex人造血管)作膝上段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23例.经术后1月~10年的随访.有效率达78.3%,肢体存活率达90.4%。此手术操作简单,在缺乏合适的大隐静脉时,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作膝上段动脉代用品,其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1.
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29条下肢进行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174个节段,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结果①MRA与DSA比较,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准确度为94.70%,敏感度为98.43%,特异度为85.11%。②将DSA和MRA检查结果按血管狭窄程度精确分级,两者总符合率为84.5%,足背动脉符合率明显偏低(69.0%)。结论MRA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在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DSA基本等同,但存在过度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缺陷。MR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细小血管的诊断仍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2.
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患者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的操作技巧。结果:106例患者穿刺成功,注药顺利,达到磁共振诊断要求。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是双下肢动脉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高压注射器有高自动化、高精确度,使用灵活安全等优势,通过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纯熟的穿刺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若,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磁共振增强扫描影像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部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极少数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胭动脉以下三个分支闭塞所致,因此正常的动脉搭桥术无法进行。自1988年4月~1993年11月本院采用下肢深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 谢××,男,32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00米入院。经动脉造影见右股动脉自腘窝上15cm以下完全闭塞,小腿部仅见细小的侧支血管,确诊为血栓闭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脉搭桥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简明疾病认知问卷、肌力评级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脉搭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100%。38%(38/100)冠脉搭桥患者在术后72 h内下床活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管桥选择、术后疼痛、下肢切口水疱、下肢肌力评级及疾病认知度是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桥选择、术后疼痛、下肢切口水疱、下肢肌力评级及疾病认知度是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用床位移动追踪技术(movingbedinfusiontrack-ing,MobiTrak)和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相结合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技术在导致功能障碍的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男7例,女4例)下肢功能障碍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应用MobiTrak造影剂跟踪技术,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从而获得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直观、完整地显示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经手术及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结论MRI-MobiTrak造影剂跟踪技术,可以全面地观察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方法和旁路搭桥的疗效。方法对25例确诊的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肢体疼痛均减轻或消失,趾端溃疡术后3周痊愈,1例开放性截趾于术后6周愈合。本组25例(100%)均获随访,最长2年,随访期间截肢1例,1例术后1个月人工血管有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1例术后1年因患胃溃疡停用华法林,出现人工血管堵塞,再次行人工血管旁路搭桥术。结论下肢缺血行动脉旁路搭桥手术,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从而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62岁,因"右下肢肿胀2个月余"入院。患者8年前因双侧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硬化闭塞行"左腋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肿胀伴疼痛,步行后加剧。体格检查:右下肢肿胀,软组织张力高,右腘窝压痛(+)。超声检查:左侧腹壁内可探及一人工血管回声,自左侧腋动脉向下走行,至脐水平分出左、右两支分支,分别与左、右侧股动脉相吻合;其中右侧分支人工血管腔内似可见一大小14.7 mm×4.2 m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避免仍通畅的乳内动脉血管桥在再次冠脉搭桥术中受到损伤的预防方法。方法:在10例冠脉搭桥术中应用膨胀聚四氟乙烯外科隔膜包裹乳内动脉预防再手术时的粘连。结果:被包裹的乳内动脉保持通畅功能,未发现有病人发生感染并发症。4年半后其中1例行再次搭桥术,术中见外科隔膜确能起到预防粘连作用。结论:临床结果提示此方法简便易行并能安全有效地保护乳内动脉避免再手术时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查40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的患者行三维增强下肢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检查。仪器为1.5T磁共振成像仪(Magneton Avanto,Siemens)配置32个接收通道和并行采集技术。其中24例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结果40例病例包括临床诊断或怀疑行CE-MRA中37例下肢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阳性诊断率92.5%(37/40)。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2.7%。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结论3D CE-MR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磊  金真  许樟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626-362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高发病率并发症,血管性病变所致的糖尿病足需要无创的检查手段来明确血管闭塞部位、程度及范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于下肢动脉狭阻的诊断几乎可取代X线血管造影检查,而对于血管移植术前足部动脉弓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能力甚可高于X线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对于糖尿病足血管及神经病变的预测、诊断、动脉移植术前明确血管情况、了解截肢范围等具有丰富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