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伟忠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12):1093-1095,F0003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舒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采集30例正常人和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之比(Ve/Va)明显低于正常组;二尖瓣环水平的平均Vs与LVEF显著相关(r=0.571,P=0.009)。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快速、直观、无创性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心肌质量与心室容积关系.方法 运用M型、二维、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DCM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相对室壁厚度(即室壁厚度与左室舒张末内径的比值)、左室心肌质量(LVM)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与左室舒张末容积(LVVd)及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VdI)的比值,分析DCM患者室壁厚度与左室内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与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的关系.结果 DCM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壁厚度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其与左室内径的比值与正常人比较减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都较正常人显著增加,而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与左室容积指数之比较正常人降低.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壁相对变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与左室容积指数之比较正常人降低,反映了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肥大是以长径增大为主.超声心动图技术尤其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测量左室心肌质量和左室容积,因而能反映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心肌质量与心室容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左/右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损害,产生心力衰竭,80%~9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本病患者常见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β-受体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既往称充血型心肌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则以心肌纤维化,心腔明显扩大为其特征。有关DCM左室功能的改变,国内报导较少。本文通过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速度矢量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采集扩张型心肌病30例和对照组30例心脏动态数字化超声图像,用心肌速度矢量软件分析16节段心肌长轴方向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心肌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和达峰时间。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各期心肌速度、应变率、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晚期应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速度达峰时间和应变率达峰时间明显延长(P〈O.01)。结论:速度矢量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影响,能够无创、客观地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和舒张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肌节段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通过定量分析心肌运动速度,能够有效评价左右心室局域和整体心脏功能。实验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阿霉素心肌病大鼠的心功能,验证其在心功能评估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将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2组:①阿霉素心肌病组25只: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5mg/kg,1次/周,连续10周,制备阿霉素心肌病模型。②正常对照组10只: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第12周应用VIVID7彩色超声显像仪行M型超声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其左心功能,并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实验中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①死亡率:阿霉素心肌病组大鼠12周累计死亡10只,死亡率为40%。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正常对照组无死亡。②心脏超声测定结果:阿霉素心肌病组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内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和二尖瓣环收缩期长轴方向峰值运动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阿霉素心肌病组大鼠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病理学结果证实阿霉素心肌病组大鼠符合心肌病样改变。结论:①长期小剂量静脉注射阿霉素能成功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肌病动物模型。②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敏感、快速、无创性地评价阿霉素心肌病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自1998年4月至12月,12例经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了左心室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个月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内径,以双面面积长轴法测量左室收缩功能,用9段记分法定量评价室壁运动。结果左室心肌平均切除重量44.8±12.5g。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少(81.5±11.53至65.9±10.29mm);(72.67±11.28至58.16±10.27mm),P<0.05。左心射血分数增加(19.4%±7.4%至29.73%±8.17%),P<0.01;每搏量和左室整体及局部室壁运动得分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左室部分切除治疗晚期扩张型心肌病近期能显著减少心腔内径、心室容积,每搏量无增加,室壁运动幅度无明显改变,远期效果并不象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射血分数的提高可能仅仅依赖于舒张末期容积的减低和二尖瓣返流的矫正。  相似文献   

8.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室扩张和心肌收缩功能损害为特点的心肌疾病,往往进展至难治性心力衰竭。由于激素过度激活和心脏重构,最终促进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本文研究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扩张性心肌病左室重构中的变化,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舒张早期心肌负向峰值速度阶差(NPMVG)评估扩张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因扩张型心脏病(DCM)接受检查的31例,其中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者22例(扩张型心肌病Ⅰ组),充血性心衰者9例(扩张型心肌病Ⅱ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8例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正常静息状态下NPMVG及二尖瓣血流速度指标的检测,并对扩张型心肌病Ⅰ组及健康对照组行被动抬高下肢试验,并再次行NPMVG及二尖瓣血流速度指标的检测;对扩张型心肌病Ⅱ组则于降低血容量治疗(23±15d)后再次重复上述检测.结果:静息状态下NPMVG:扩张型心肌病Ⅰ组为(-4.2±1.2)/s,健康对照组为(-7.8±1.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型心肌病Ⅰ组二尖瓣血流速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抬高下肢后舒张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早晚期峰值流速比、舒张早期减速时间:扩张型心肌病Ⅰ组分别为(71±15)cm/s,1.5±1.4,(132±56)ms,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8±13)cm/s,1.8±1.0,(152±23)ms,两组均与各自的静息状态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类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动抬高下肢后NPMVG分别为(-4.0±1.7)/s ,(-7.2±1.4)/s,与静息状态下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血性心衰患者通过降低血容量治疗,二尖瓣血流速度指标呈现出恶化倾向,而NPMVG 则表现为显著改善.结论:NPMVG可以作为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的无创指标,与频谱二尖瓣血流速度指标比较,其受前负荷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的核素显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例正常人31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核素心血池显像,结果显示:DCM患者左心室爱异常扩大,室壁活动呈全心性弥温性明显下或近于消失;左室振为幅灰度明显降低,双室时相灰度绝对不均,相角程异常增宽,平均141℃左右;灰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均严重下降,且具有一定的变化特点。该显像方法可用子DC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4例,治疗8周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比较临床症状、舒张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卡维地洛对逆转心肌重塑,改善心脏功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色阶差方法检测左室流入速度梯度,了解其在评价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中的实用性。方法 使用自制左室流入彩色多普勒图像分析系统,自动计算舒张早期沿左室流入彩色多普勒血流的色阶差数据,计算左室流入血流的平均压力阶差(IVPG)与彩色血流色阶奇异值(color singular value,CSV)。结果 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各组的IVPG较对照组显著减低,CSV显著增高(P〈0.001)。结论 左室舒张早期二维血流色阶差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舒张早期左室血流的速度梯度变化,客观体现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冻干)静脉滴注,每日2.6 g,疗程14 d。观察治疗前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血浆BNP变化。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明显提高,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对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姚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164-8164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方法选取7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基底段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室间隔及前室间隔的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舒张晚期(Va)的室壁运动速度及持续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室壁运动速度均减低。结论超声多普勒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心肌舒缩运动状况,为进一步了解局部及整体心肌功能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采集正常人20例和扩张型心肌病21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最大应变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收缩期应变率、舒张早期应变率及舒张晚期应变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可快速、无创地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壁节段收缩及舒张功能,为临床评价心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观察与分析史卫平①王云翔缺血性心肌病(ICM)是近年来新确立的,因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等改变,并导致严重的心肌功能失常的疾病,属心肌病范畴。此病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由于超声特征相似,均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用多普勒频谱成像评价链尿佐 (STZ)诱导的兔糖尿病 (DM)模型早期糖尿病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价值 ,以及糖尿病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演变规律及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传统多普勒法测定 DM兔二尖瓣口血流频谱 ,测定以下指标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E) ,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A) ,以及 E/A值 ,E波减速时间 (EDT) ,等容舒张时间 (IVRT) ,计算快速充盈分数和室壁僵硬度 ,并同 10只正常组兔对照。结果 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减退出现在模型复制成功后 4~ 8周不等 ,主要表现为 :从第 4周起 ,EDT明显缩短 ,左室壁僵硬度显著增加 ;从第 6周起 ,E、平均速度 (Em)显著降低 ,A在所有组中均无明显变化 ,E/A比值显著减小 ,E、A峰倒置 ,即 E/A<1;IVRT则自第 8周起显著延长。随时间推移 ,以上舒张功能损害有加重趋势。快速充盈分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出现在模型成功复制后 4~ 8周 ,随病情发展加重。多普勒频谱成像能够发现早期的糖尿病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H)的超声改变及收缩舒张功能变化。方法:对48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像仪进行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DCM患者心脏结构变化显著,房室腔内径明显增大,室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收缩功能严重受损,舒张功能明显减代,普遍合并瓣膜足流是本组疾病的主要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直观、清晰、准确的提供上述诊断信息,对临床诊断是十分有助的,如能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则能大大提高其诊断率,更能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局部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局部心功能。 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50例)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76例)在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段测量室壁收缩期峰值 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较两组舒张、收缩速度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 肥厚 型心肌病组左室长轴室间隔及后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均较正常组减低 (P<0.05),左室短轴仅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较正常组减低(P<0.05),而收缩期峰值速度与正 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室间隔及无肥厚左室后壁螺旋肌收缩 功能及舒张功能均减低,括约肌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20.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 14例正常人和 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 6个节段 (后间隔和侧壁、前间隔和后壁、前壁和下壁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 ,计算Ve Va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峰、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峰 ,计算E A值。结果 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两组间E A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平均Ve较正常组显著减低 (Ve Va :0 .89± 0 .11vs 1.76± 0 .76,P =0 .0 0 1;Ve :-4 .79± 2 .2 2vs -8.42± 2 .2 7,P<0 .0 0 0 1) ;正常组中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显著相关 (r =0 .63 ,P =0 .0 0 8) ,而扩张型心肌病组二尖瓣环平均Ve Va与E A无显著相关。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表现为假性正常化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准确评价其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