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天幕裂孔下疝(DTH)的CT和MRI文献,探讨了CT和MRI对脑内疾病所致DTH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DTH主要表现为鞍上池变形消失、中脑周围脑池、脑干移位变形、颞叶征象、脑室改变、中线移位等。CT和MRI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DTH的诊断有可能是今后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天幕裂孔下疝(DTH)的CT和MRI文献,探讨了CT和MRI对脑内疾病所致DTH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DTH主要表现为鞍上池变形消失、中脑周围脑池、脑干移位变形、颞叶征象、脑室改变、中线移位等。CF和MRI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DTH的诊断有可能是今后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报告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继发天幕裂孔疝4~6h,已均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在清除颅内血肿后将天幕裂孔切开1~2cm。结果6例均存活,随访1年,1例遗有轻偏瘫,5例恢复劳动能力。作者认为对天暮裂孔疝时间较久的患者,在清除颅内血肿后行天幕裂孔切开术,对天幕裂孔疝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脑幕裂孔下和(DTH)又名预叶钩回颓,是最常见的一种脑办‘’。以前临床主要根据瞳孔、神志及锥体束征来诊断。随着CT影像学的发展,头颅CT扫描能够早期诊断该病,显示了较大的临床诊治价值.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自三995年8月至1997年6月经CT证实的20例患者,总结DTH的CT诊断经验.l临床资料及方法1.是本组患者男性14名,女性6名,年龄16~用岁。伤因:车祸!五例,铁器伤2例,跌伤7例。入院时GCS计分3~4分10例,5~6分8例,7~8分2例。临床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例已彬氏征阳性。预后;死亡7例,植物生存3例,遗…  相似文献   

5.
报导天幕绿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CT轴位平扫呈“Y”形高密度区17例,天幕缘毛玻璃样大片状高密度区23例,作者认为后者为其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3月开始,本院对外伤性小脑幕裂孔下疝的患者采用控制颅内血管床容量、术中相对缓慢清除血肿、术中精细操作、术后持续腰大池外引流等综合措施,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致死、致残率显著下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选择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50例;年龄6-75岁.就诊时间:伤后<1h入院67例,3~6 h72例,>6h13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 ~5分者38例,6~8分者103例,>8分者11例;全部患者有瞳孔散大的表现.入院时急诊CT显示: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134例,合并对侧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26例,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并硬膜外血肿33例;同时出现脑内血肿17例,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18例.血肿量:< 30 ml者45例,30~80 ml者87例,>80 ml者2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颅脑损伤中晚期天幕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颅脑损伤中晚期天幕疝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生存18例,死亡3例.术后随访2年,恢复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2例,重残及死亡率23.8%.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可以有效减压,尤其对于合并脑干损伤的患者,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32-4233
探究镜下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所有患者实施大骨瓣减压手术,对照组于此基础上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行天幕切开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59.46%(22/37),高于对照组32.43%(1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5/37),低于对照组37.84%(1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镜下天幕切开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27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CT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伤后到院就诊时均立即行头颅CT检查,有12例颅脑表现为正常,另外15例出现颅内损伤、出血等改变。患者均于伤后7d内出现脑梗死神经定位症状。复查CT均于基底节区或脑叶内新发现低密度梗塞灶,有2例为基底节区与脑叶梗死并存。结论外伤性脑梗死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比较容易诊断,CT对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外伤性延迟颅内血肿的CT表现。方法: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影像,结果: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重要特征是:血肿多位于颅腔直接外伤的临近部位及脑实质的表浅部分,可单发多发。血肿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同时可见血肿周围明显的水肿征。结论: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CT复查可清楚显示血肿量及大小,作出准确定位和定性,薄层扫描有助于显示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增强扫描对慢性血肿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天幕及大脑镰硬膜下出血的CT影像学表现及其特征。方法 总结分析21例天幕及大脑镰硬膜下出血的CT表现。结果 21例中天幕出血11例,CT表现为片状3例,U形2例,圆环形2例,弧形1例,“Y”形3例;21例中大脑镰部出血10例,CT表现为全程内缘平直、外缘呈波浪状高密度影4例;呈中央增宽、前后较细的梭形高密度影2例;呈前后尖端相对的铁路枕木钉形高密度影2例;呈现为大脑镰部全程大致均匀增宽高密度影2例。结论 天幕及大脑镰硬膜下出血一般较脑凸面硬膜下出血少见,出血量一般少于大脑凸面硬膜下出血,常为复合性硬膜下出血.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和多样性,少量出血易漏诊。  相似文献   

13.
腹内疝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内疝 (以下简称内疝 )是指腹内脏器 ,特别是小肠 ,进入腹膜腔的正常或异常孔道的腹部疾患 ,是急腹症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上少见 ,发病率为 0 2 %~ 0 9%,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按疝孔的成因 ,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类。 50 %以上的内疝为十二指肠旁疝 ,其余按发生率依次为网膜孔疝 ,盲肠周围疝 ,经肠系膜疝 ,膀胱上疝及乙状结肠系膜内疝等〔2〕。临床上内疝常常缺乏特征性的症状。起病时 ,可有腹痛、腹胀和呕吐。特点为站立或进食时症状加重 ;禁食或卧位后症状可缓解 ,查体常无阳性发现〔1 ,4,6,8〕。内疝的发作可为闪歇性或持续性。发作…  相似文献   

14.
腹腔内脏器离开原来的位置,经先天或后天的孔道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即为腹壁疝,主要见于小儿、老人和一些术后患者,罕见于外伤.外伤性腹壁疝(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hernia,TAWH)发病率约占腹壁钝挫伤的0.2%~1%[1],文献报道极少,主要见于临床及CT报道,国内外几乎无MRI诊断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收集了我院25例经CT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血肿,探讨了其CT表现及临床特点、指征、出现时间及预后。1 材料与方法25例中,男20例,女5例,年龄16~50岁,平均33岁。25例病人均有外伤史,且有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其中6例伤后有短暂昏迷史。20例有不同程度的头皮下血肿。25例病人首次检查在伤后20分钟~6小时之内,CT检查均未发现颅内血肿。随后在24~48小时内由于临床症状加重而复查CT发现脑内血肿。25例首次或复查均经岛津4500T全身CT扫描仪,以OM为基线,层厚10mm,间隔10m…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单纯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子洪 《华西医学》1997,12(2):221-223
外伤性单纯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探讨朱子洪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据文献报道急性和慢性硬膜下积液发病率仅为077~116%1~3〕,而死亡率确高达125~30%〔4〕。多以急性硬膜下积液,伴原发脑伤较重并发颅内继发病变;或合并伤处理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纪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9,24(1):155-157
目的:分析四川汶川地震颅脑损伤患者CT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对地震发生后近2个月内陆续送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因地震致有颅脑损伤史的140名伤员进行颅脑CT分析总结。结果:在本组伤员中,头皮损伤97例(69%);颅骨骨折68例(49%);脑挫裂伤66例(47%);硬膜外和(或)硬膜下积血、积液44例(31%);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26%);脑水肿、软化灶29例(21%);其他43例(31%)。结论:CT扫描能准确、快速、有效地对地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交通事故的增多,颅脑损伤发生率也不断增加。典型的、出血量较多的颅脑损伤常规CT诊断较容易。但过去常规的CT扫描,对出血量较少、无明显占位效应、不典型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常易造成误漏诊。我院近年来引进了西门子六排螺旋CT,运用薄层CT扫描,急性硬膜下少量出血的检出率大大增加,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对迟发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使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搜集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阴性复查为阴性和首次CT检查阳性复查原病变扩大或出现新病变90例,前8例,后82例。结果:颅脑损伤的迟发性CT表现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形成、脑肿胀、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外伤性脑梗塞等。结论:颅脑外伤病人经治疗后未见好转,有加重趋势或突然恶化,应考虑到迟发性病变的可能,CT复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诊断外伤性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莎车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76例外伤性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CT影像检查,分析CT影像结果。结果:76例患者的CT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单侧血肿者46例,双侧血肿者30例。其中,22例患者为脑挫裂伤后引发脑内血肿,并伴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患者为大脑镰及小脑幕血肿,且合并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2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伴有大脑镰及小脑幕血肿;13例为大脑镰及小脑幕血肿;11例为单纯小脑幕血肿;11例为单纯大脑镰血肿。CT影像可见有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形状为片状或新月形,显示条索状、条带状高密度影。通过CT影像检查确诊者71例,诊断准确率为93.42%。结论:CT影像检查外伤性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可用于鉴别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