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F组)8只、DMSO溶剂干预组(D组)8只、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组)8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模型制作结束后,D组给予2‰DMSO溶液3 mL/(kg?d),SB组给予SB203580溶液10 mg/(kg?d),N组、HF组给予同等剂量0.9%生理盐水3 mL/(kg?d)腹腔注射,连续注射4 d.干预结束后,宰杀大鼠留取肝脏,行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分期,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应用逆转录PCR法检测肝脏中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N组)、肝纤维化组(H F组)、S B203580溶剂组(D M S O组)和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组(SB203580组)的肝纤维化分期平均秩分别为4.50、22.50、24.00和15.00;SSS评分分别为2.750±0.707、15.875±0.835、16.000±0.926和11.625±0.9 1 6;Ⅰ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1.5 7 5±0.249、7.650±0.621、7.725±0.501和4.625±0.495;Ⅲ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2.375±0.518、4.025±0.446、4.075±0.544和3.375±0.167;Ⅰ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020±0.003、0.012±0.002、0.009±0.002和0.016±0.005;Ⅲ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412±0.772、0.773±0.137、0.799±0.116和0.572±0.862.HF组与N组相比,Ⅰ、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均P<0.001),与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一致(P<0.001);D组与HF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SB组与HF组相比,Ⅰ、Ⅲ型胶原表达降低(Ⅰ型胶原显色指数P<0.001,Ⅲ型胶原显色指数P=0.041);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P=0.005),同时Ⅲ型胶原mRNA表达亦降低(P=0.005),肝纤维化分期下降(P=0.015).结论: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具有降低肝脏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能够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不同剂量排钱草总生物碱对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值。结果: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排钱草总生物碱能显著降低猪血清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虫草多糖脂质体(CPL)对CC14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虫草多糖脂质体(CPL)预防CC14大鼠肝纤维化,运用免疫组和Northern杂交化检测肝组织Ⅰ、Ⅲ型前胶原蛋白及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CPL预防组肝脏中Ⅰ、Ⅲ型胶原蛋白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0.01);CPL预防组大鼠肝脏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结论:虫草多糖脂质体可以预防大鼠肝纤维化,其抗纤维化作用是通过在转录水平抑制肝脏胶原合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形成过程中TGF-β1/ERK信号通路蛋白与Ⅰ、Ⅲ、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SD大鼠采用CCl4复合因素制备HF模型,分别于第2、3.5、4.5、5、6、10周时,取肝组织采用Masson染色检测肝细胞变性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定量RT-PCR检测COL-Ⅰ、Ⅲ、Ⅳ、TGF-β1、PDGF-B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OL-Ⅰ与TGF-β1/ERK信号传导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肝细胞脂肪性变与胶原形成程度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COL-Ⅰ、Ⅲ mRNA与蛋白表达以2周、3.5周时显著上调,4.5周后降低,10周又显著上调,COL-Ⅳ表达水平在2~4.5周明显增加,随后下降至正常水平,p-ERK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增加与α-SMA表达水平有良好的一致性,p-ERK表达水平与TβRⅠ、TβRⅡ、PDGFRβ表达无良好一致性.结论 在HF形成过成中肝组织内p-ERK可激活肝星状细胞表达α-SMA,加强COL-Ⅰ、Ⅲ mRNA转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灵胶囊(WL)调节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及星状细胞(HSC)TGF-β/Smads信号转导蛋白对胶原Ⅰ和Ⅲ型(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以高脂低蛋白饲养、饮用10%乙醇,皮下注射40%CCl4,隔4天注射1次,连续6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灌胃给予WL 3.86 g/kg和秋水仙碱0.1 mg/kg治疗1月;另体外分离HSC,以不同剂量的WL与HSC培养24 h, 最后3 h加入TGF-β1 10 ng/ml.实验结束后镜检肝细胞变性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同时ELISA法测定血清COL-Ⅰ、COL-Ⅲ和培养液COL-Ⅰ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COL-Ⅰ、COL-Ⅲ、TGF-β1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及HSC内COL-Ⅰ、ProCOL-Ⅰ、LN、α-SMA、ERK、p-ERK、TβRⅠ、TβRⅡ、Smad2/3、Smad7蛋白表达.结果WL组大鼠肝细胞变性和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血清COL-Ⅰ、COL-Ⅲ含量增加, COL-Ⅰ、COL-Ⅲ mRNA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L能明显下调肝组织α-SMA、LN、p-ERK、TβRⅠ、COL-Ⅰ、ProCOL-Ⅰ蛋白表达,对ERK、TβRⅡ、Smad2/3、Smad7蛋白表达无影响;显著下调HSC α-SMA 、TβRⅡ、p-ERK、Smad7表达,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SC分泌COL-Ⅰ.结论WL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OL-Ⅰ、COL-Ⅲ合成并增加COL-Ⅰ降解,其作用位点是下调肝组织和HSC TGF-β/Smad、Ras/ERK信号通路蛋白p-ERK、TβRⅡ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源性IL-10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Col-Ⅰ和Col-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8只)、CCl4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I组,24只)3组,于造模第7周和第11周分别随机选取一批大鼠,分离肝星状细胞并提取总RNA,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Col-Ⅰ和Col-Ⅲ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C组Col-Ⅰ和Col-Ⅲ mRNA的表达增加并呈增强趋势(与N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1;Col-Ⅲ P<0.05).造模第7周,Ⅰ组Col-Ⅲ mRNA的表达量低于C组(P<0.01);造模第11周,两种胶原Ⅰ组的表达量均进一步下降(与C组比较,P<0.01;与第7周比较,Col-ⅠP<0.05;Col-ⅢP<0.01),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肝星状细胞内Col-Ⅰ和Col-Ⅲ mRNA的表达增加,外源性IL-10能显著降低两者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低氧性肺血管重塑时硫化氢(H2S)对Ⅰ、Ⅲ型胶原蛋白在肺血管壁异常堆积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H2S缓解低氧性肺血管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1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硫氢化钠(NaHS)组。低氧组和低氧+NaHS组大鼠共低氧21d,低氧+NaHS组大鼠每天低氧前腹腔注射H2S供体NaHS。低氧结束后,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称重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P),计算RV/(LV+SP)。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H2S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原位杂交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在肺血管壁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mPAP升高46%,RV/(LV+SP)增加41%,血浆H2S含量下降36%(P均<0·01);与低氧组相比,低氧+NaHS组大鼠的mPAP降低31%,RV/(LV+SP)减少24%,血浆H2S含量升高65%(P均<0·01)。(2)各组大鼠肺小型、中型肌性动脉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比较:低氧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1%、62%(P<0·01);低氧+NaHS组较低氧组分别减少了32%、18%(P<0·01)。(3)各组大鼠肺小型、中型肌性动脉中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比较:低氧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49%、68%(P<0·01);低氧+NaHS组较低氧组分别减少了31%、33%(P<0·01)。(4)各组大鼠肺小型肌性动脉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比较:低氧组较对照组增加84%(P<0·01);低氧+NaHS组较低氧组减少了37%(P<0·01)。低氧组大鼠的肺中型肌性动脉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38%(P<0·01);但是与低氧+NaHS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5)各组大鼠肺小型、中型肌性动脉中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比较:低氧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53%、17%(P<0·01);低氧+NaHS组较低氧组分别减少了45%、33%(P<0·01)。结论在大鼠低氧性肺血管胶原重塑时,H2S能够抑制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在肺血管壁的表达,此作用可能是其缓解低氧性肺血管重塑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软肝缩脾丸对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2(TIMP-1、TIMP-2)及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索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理.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给予软肝缩脾丸治疗;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TIMP-1、TIMP-2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CC14模型组TIMP1、TIMP-2,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无一例阳性.结论TIMP-1、TIMP-2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软肝缩脾丸可以抑制纤维化肝脏TIMP-1、TIMP-2的表达,从而增强间质胶原酶的活性,促进Ⅰ、Ⅲ型胶原的降解,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软肝缩脾丸对纤维化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2 (TIMP -1、TIMP -2 )及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从胶原降解的角度探索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理。方法 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并给予软肝缩脾丸治疗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TIMP -1、TIMP -2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CCl4模型组TIMP -1、TIMP -2 ,Ⅰ、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无一例阳性。结论 TIMP -1、TIMP -2与肝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 ,软肝缩脾丸可以抑制纤维化肝脏TIMP -1、TIMP -2的表达 ,从而增强间质胶原酶的活性 ,促进Ⅰ、Ⅲ型胶原的降解 ,产生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ⅩⅧ型胶原m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XⅧ型胶原(collagenXⅧ,CXⅧ)mRN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定量改变。方法以逆行胆管硬化注射加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胆管堵塞性肝纤维化模型,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组。提取肝脏总RNA,以核酸酶保护分析(RNA酶保护分析)定量测定前胶原α1(XⅧ)mRNA水平,并与α1(Ⅰ)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mRNA变化相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胆管堵塞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前胶原α1(Ⅰ)及TIMP-1mRNA水平分别升高20倍及4倍;而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前胶原α1(XⅧ)mRNA水平仅升高到1.8倍。结论肝纤维化时肝脏XⅧ胶原仅轻度升高.这种变化类型可能和XⅧ胶原主要由肝实质细胞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炎平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肝炎平治疗组(G组)、和络舒肝胶囊治疗组(H)及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板层素(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进行检测,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肝炎平组及和络舒肝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HA、C-Ⅳ、LN及PCⅢ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亦有明显改善.结论:肝炎平具有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琪  田字彬  张翠萍 《山东医药》2006,46(22):24-25
40%四氯化碳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应用不同剂量中药小柴胡汤进行干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胶原Ⅰ型及纤维连接蛋白,运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肝脏内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mRNA的表达。结果肝纤维化发生时,肝脏胶原含量显著增加,TIMP-1mRNA显著增高(P〈0.01);小柴胡汤治疗组肝脏胶原含量及TIMP-1mRNA显著降低(P〈0.01);同期不同剂量小柴胡汤治疗组之间肝脏胶原含量及TIMP-1mRNA无明显差异。认为肝纤维化发生时,胶原Ⅰ型及纤维连接蛋白含量显著增高,TIMP-1mRNA的表达亦显著增高。小柴胡汤能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在肝纤维化早期可下调TIMP-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以及P-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SD大鼠模型,将提取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分组:对照组、H2S组(对照组基础上加H2S的供体N a H S至最适浓度)、S B组(对照组基础上加SB203580至最适浓度)、SB+H2S组(对照组基础上加Na HS、SB203580至最适浓度).M T T法检测N a H S及S 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增殖、增殖抑制率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38MAPK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H2S(50μmol/L)促进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增殖明显(P=0.00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无影响;SB203580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增殖,伴随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降低(P=0.000),并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P=0.000);P-p38MAPK蛋白在各组中均有表达,H2S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SB组、SB+H2S组与对照组、H2S组相比,P-p38MAPK蛋白的表达量均减少(均P=0.000).结论:低浓度H2S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无诱导作用,但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4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CCl4组(C组).C组通过CCl4腹腔注射造模.至造模第9周,C组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IL-10治疗组(T组)和自然恢复组(R组).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MMP-2、MMP-9、TIMP-1及Ⅰ、Ⅲ型胶原含量,H-E染色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肝病理组织学显示,与M组比较,T组肝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P=0.001),而R组未见明显好转.与N组比较,MMP-2、MMP-9、TIMP-1及Ⅰ、Ⅲ型胶原在M组表达明显升高(P<0.01),T组显著降低(P<0.01),R组表达较M组有所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T组(P<0.01).结论IL-10可抑制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2、MMP-9、TIMP-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减弱细胞外基质合成,加速其降解进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大鼠α1(Ⅰ)、α1(Ⅲ)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评价螺内酯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1)肝硬化模型组(A、B组各10只)体积分数40%的四氯化碳(CCl4,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皮下注射,3 ml/kg,每周2次,其中A组注射10周,B组注射13周;(2)螺内酯组(C、D组各10只)CCl4注射的同时给予螺内酯20 mg/(kg·d)灌胃,其中C组灌胃10周,D组灌胃13周;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饮食、饮水.分别于第10周末处死A、C组大鼠,13周末处死B、D组及对照组大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α1(Ⅰ)、α1(Ⅲ)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第10周末时,螺内酯组d1(Ⅰ)、α1(Ⅲ)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P<0.05).第13周末时,螺内酯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在肝纤堆化时过量合成肝脏胶原的作用、特征及中药抗纤复方减少胶原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复制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经门静脉灌注0.05%Ⅳ型肢原酶灌流液消化肝脏,分散肝脏细胞。分别以18%(w/v)Nycodenz和49.2%(V/V)淋巴细胞分离液为介质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正常大鼠和造模大鼠肝脏星状细胞和肝细胞,按TRIzol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抽提大鼠肝脏组织和细胞总RNA,经甲醛变性凝胶电泳,转印至尼龙膜,以地高辛标记的α_1(Ⅰ)、α_1(Ⅲ)、α_1(Ⅳ)前肢原探针行Northern印迹分子杂交,检测星状细胞、肝细胞和肝脏组织α_1(Ⅰ)、α_1(Ⅲ)和α_1(Ⅳ)前肢原mRNA的表达特征。对造模大鼠以抗纤复方药液灌胃,以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大鼠,治疗后再分离星状细胞和肝细胞行肢原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正常大鼠肝脏α_1(Ⅰ)、α_1(Ⅲ)和α_1(Ⅳ)首胶原mRNA均有少量表达,造模组大鼠肝脏前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α_1(Ⅰ)与α_1(Ⅲ)前胶原mRNA表达量接近,α_1(Ⅳ)前肢原mRNA稍低。正常组大鼠肝星状细胞3种前胶原mRNA少量表达,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量接近,Ⅳ型首肢原mRNA较少。造模组大鼠星状细胞3种前胶原mRNA表达增加,其中以Ⅰ型mRNA表达稍多,Ⅲ型mRNA次之,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抗纤二号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成5组,除正常对照外,余4组均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次,2次/周,共12周)用作肝纤维化造模.抗纤二号早期治疗组B在第3周给予中药灌胃,1 ml/100g体重,每天一次.抗纤二号晚期治疗组C在第9周给予中药灌胃,1 ml/100 g体重,每天一次.γ-干扰素治疗组D在第9周每天皮下注射10万单位的干扰素.模型组A和正常对照组N给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末杀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同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中SMA、Ⅰ、Ⅲ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下游信号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抗纤二号治疗组B和C与模型组比较,体重较重,肝脏、脾脏变小,肝重/体重和脾重/体重降低(P<0.05).病理学观察,抗纤二号治疗组B显著逆转了免疫性大鼠的肝纤维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抗纤二号治疗组B胶原明显减少(P<0.05).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SMA、Ⅰ、Ⅲ型胶原和Smad3 mRNA的表达在抗纤二号治疗组均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SMA的表达在抗纤二号治疗组均明显降低,同时分析表明Smad3 mRNA与Ⅰ、Ⅲ胶原mRNA存在正相关(r=0.890).结论抗纤二号能逆转免疫性肝纤维化,这是由于能部分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抑制肝纤维化有关的细胞因子TGF-β1下游信号Smad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朱颖炜  曾欣  谢渭芬  张新  林勇 《肝脏》2006,11(1):18-20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获取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结果 PAI-1在正常大鼠肝脏中,仅在汇管区细胞浆有少量表达,而随着纤维化的进展,其表达量进行性增加;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细胞浆;PAI-1与Ⅰ、Ⅲ型胶原呈直线相关.结论 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可能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大鼠心肌HSP47 mRNA表达与血清Ⅰ型前胶原C端原肽(PⅠCP)、Ⅲ型前胶原N端原肽(PⅢNP)含量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模拟缺氧环境,建立慢性缺氧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给于缺氧处理(A组),各慢性缺氧组大鼠分别缺氧7 d(B组)、14 d(C组)、21 d(D组)、28 d(E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心肌中热休克蛋白(HSP47)mRNA的表达量;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心肌中PⅠCP、PⅢNP的浓度;采用HE和MASSON染色法对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大鼠进行组织切片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HSP47 mRNA表达量增多(P0.01),血清和心肌的PⅠCP、PⅢNP浓度升高(P0.01);心肌HSP417 mRNA的表达与血清和心肌的PⅠCP、PⅢNP含量呈正相关(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慢性缺氧组心肌组织广泛纤维化。结论在慢性缺氧条件下HSP47 mRNA的表达量与PⅠCP、PⅢNP浓度正相关,提示HSP47作为心肌胶原分子伴侣在慢性缺氧所致心肌纤维化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二甲基亚硝胺 (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制备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应用氯沙坦灌胃 ,共 8周。肝组织进行常规HE及Masson三色染色。测定血清肝功能及透明质酸 (HA)。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 (ColⅠ )、Ⅲ型胶原 (ColⅢ )及转化生长因子 βl(TGF β1)mRNA的水平用RT PCR方法检测。结果 :氯沙坦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 ,降低血清ALT及HA的水平 (P <0 .0 1)。同时模型组ColⅠ、ColⅢ及TGF β1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氯沙坦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0 1)。结论 :氯沙坦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且能够抑制肝组织ColⅠ、ColⅢ及TGF β1mRNA的水平 ,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