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雷丸菌丝冻干粉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通过深层液体发酵获取雷丸菌丝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以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ICR小鼠进行灌胃,采用一次性给药方式给药,连续观察14天。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测ALT和AST,取肝、心、脾、肺、肾5脏器进行石蜡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均未见小鼠死亡,但用药组小鼠表现行为异常。病理切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小鼠脾脏有极轻微病变,但未见细胞坏死;其余脏器未见异常。AST和ALT分析显示,各处理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雷丸菌丝冻干粉对小鼠有极轻微毒性,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毒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和艾灸对顺铂(DDP)所致肝损伤小鼠肝脏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的变化,以及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GLDH)、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并结合小鼠肝脏超微病理,阐释针灸对DDP所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选用40只清洁级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按照0.01 mL/g腹腔注射0.9%NaCl溶液,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按照体质量腹腔注射同剂量DDP溶液,24 h后模型成功。治疗组配伍腧穴“大椎”“肝俞”“肾俞”“足三里”,分别给予针刺和艾灸治疗,其余2组陪同固定不治疗,1次/d,持续5 d。断食24 h后取材,生化检测血清中GLDH、ALT、AST活性,Western Blot测定肝脏中STAT3、CyclinD1蛋白表达量,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GLDH、ALT、AST活性升高,STAT3蛋白表达升高,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针刺组和艾灸组GLDH、ALT、AST活性降低,STAT3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狭基线纹香茶菜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ConA)致肝损伤模型,小鼠108只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狭基线纹香茶菜提取物组(提取物分为水提物、醇提物,各提取物再分为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受试组按18.20,9.10,4.55g·kg-1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组口服联苯双酯45mg·kg-1,每天1次,连续5d。末次给药后4h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动物一次性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禁食不禁水8h后摘[球取血处死,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同时测体重、肝脏重、脾重和胸腺重,求脏器系数。同部位肝脏(肝左叶)用4%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并取肝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狭基线纹香茶菜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对肝重量增大和胸腺萎缩有抑制作用。病理检查结果也显示有明显的保肝作用。结论狭基线纹香茶菜对刀豆蛋白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虫草被孢菌粉(至灵菌丝)多糖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细胞变性及坏死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CCl_4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虫草被孢菌粉(至灵菌丝)多糖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3个剂量组分别为1.11、3.33、10.00 g/kg BW),检测血清ALT、AST值,并取肝脏作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的病理损伤情况。结果:虫草被孢菌粉(至灵菌丝)多糖提取物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Cl_4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值,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结论:虫草被孢菌粉(至灵菌丝)多糖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狭基线纹香茶菜对免疫肝损伤小鼠I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免疫肝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 25mg/kg制备免疫肝损伤模型,灌胃给予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提物7d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取肝组织,提取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肝脏ICAM-1mRNA进行半定量测定,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提物9.2g/kg可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4h 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至8h仍保持较高的表达。阳性药PDTC和狭基线纹香茶菜水提物大剂量组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ConA损伤后,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肝组织中ICAM-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狭基线纹香茶菜组可通过降低损伤肝组织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对免疫肝损伤小鼠起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护肝降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变质僵蚕引起中毒的实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云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1):653-654
目的:探讨变质僵蚕是否引起中毒及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变质僵蚕的乙醇提取液,给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并对致死的小鼠进行病理研究。结果:实验小鼠均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并部分死亡,病理切片表明,小鼠的肝、肾等有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变质僵蚕能使实验动物中毒,并对其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7.
Isoline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后肝亲水性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2-DE)观察吡咯里西啶生物碱isoline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后对肝内亲水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药isoline,通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病理切片观察isoline的急性肝毒性,抽提肝组织亲水性蛋白做双向电泳分析,利用PDQuest软件以正常组作为参考胶进行匹配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和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口服isoline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双向电泳图像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soline组小鼠肝组织亲水性蛋白表达图谱中有39个蛋白斑点变化差异显著,其中新出现5个蛋白斑点,缺失10个蛋白斑点结论:Isoline灌胃可以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中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结果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可能参与了isoline的急性肝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松萝的急性毒性,为进一步毒理研究及临床安全使用该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法给小鼠灌胃松萝水煎液,于给药前,实验第7、14天分别称量小鼠体质量,并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实验结束后,小鼠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解剖小鼠,对心、肝、脾、肺、肾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病理损伤情况。结果:松萝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10.4 g/(kg·d),实验期间松萝给药组小鼠一般状况未见异常;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松萝给药组雄性小鼠第14天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其余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松萝给药组(雄性、雌性)肝脏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各脏器指数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松萝给药组AST、ALT、BUN、CRE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病理观察发现松萝给药组雌性小鼠肝脏和肾脏有轻微的病理损伤情况。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松萝对小鼠有一定的急性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药用真菌白僵菌固体发酵中药马钱子,使马钱子毒性下降,同时保持其镇痛作用。方法:选用对马钱子基质适应性较强的白僵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马钱子进行双向固体发酵,获得白钱菌质;观察马钱子发酵前后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结果:发酵组的LD50为167.3mg/kg,与马钱子生品相比,LD50上升率为33.8%,各发酵组均可明显延长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P0.001),发酵组的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P0.05或P0.01),但低剂量组对减少扭体次数未见明显效果。结论:马钱子经白僵菌发酵后毒性明显降低,并保持了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玲 《四川中医》2010,(12):56-57
目的:观察决明子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灌胃给予给药组大鼠5g/kg、10g/kg决明子水提取物,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5d,第6日给予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0.15%四氯化碳溶液10ml/kg,给予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4h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测血清ALT、AST活性。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并匀浆,测定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结果:决明子水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增加肝线粒体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决明子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洪忠  万敬员  张力  罗福玲  章卓  周岐新 《中草药》2008,39(10):1483-1486
目的研究羟基积雪草苷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羟基积雪草苷(3、10、30 mg/kg)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肝组织一氧化氮(NO)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并取部分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羟基积雪草苷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NO的量,抑制肝组织中iNOS、COX-2蛋白的表达,病理切片显示羟基积雪草苷组病变程度远较模型组为轻。结论羟基积雪草苷具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苦李根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李根对四氯化碳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连续每天两次、共7d灌胃给予苦李根醇提取液后,腹腔注射0.16%的四氯化碳10ml/kg,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取肝脏匀浆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及进行肝脏的组织学检查。结果:苦李根组可明显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小鼠ALT、AST、MDA水平,并能显著减轻肝细胞的病理损害。结论:苦李根醇提取液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生化及病理学方法研究叶黄素对二甲基甲酰胺(DMF)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DMF模型组、20mg/kg及40mg/kg叶黄素处理组。小鼠连续灌胃叶黄素5天,对照组和DMF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灌胃叶黄素3天后,除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三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1.5g/kg DMF。DMF染毒48h后,所有动物内眦取血,处死后剖取肝脏,检测其AST、ALT等指标。结果:DMF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肝脏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升高。叶黄素可降低血清AST及ALT活性及肝组织SOD活性、MDA水平,改善肝脏损伤小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叶黄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对DMF所致肝脏毒性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十八反药物白蔹反乌头应用时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连续14 d给予小鼠乌头、白蔹、乌头-白蔹水煎剂,末次给药后30 min取小鼠血液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处死后进行尸检,取心、肝、肾测定脏器系数并做病理检查。结果: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表明,单用乌头组ALT,AST值升高(P<0.05);单用白蔹组AST升高(P<0.05);两药合用组ALT,AST,LDH均升高(P<0.01或P<0.05);其余各组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脏器系数检查结果表明:单用乌头组肝脏系数增加(P<0.05),两药合用组肝、肾脏器系数均增加(P<0.01或P<0.05)。尸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两药合用组小鼠肝、肾可见明显改变。结论:十八反药物乌头与白蔹合用时对小鼠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川楝子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方法小鼠灌服不同剂量川楝子,测定其LD50。另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检查血清ALT,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小鼠灌服川楝子的LD50为200 g.kg-1。ALT,AST在给药后1 h达到高峰,24 h可恢复近正常值。与正常组比较,川楝子81,166 g/kg剂量组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P<0.05或P<0.01)。结论小鼠单次灌服一定剂量川楝子可造成急性肝损伤甚至死亡,并显示有毒性时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秦艽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10%CCl4花生油溶液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灌胃给药7天,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脏器重量,并做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同模型组相比较,秦艽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8,4,2 g/kg)组均能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P<0.01,P<0.05),降低肝脏MDA的含量,增强SOD活性(P<0.01,P<0.05);病理学切片显示,秦艽提取物能明显减轻模型动物肝脏病变程度。结论:秦艽水提物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鼠簕生物碱A(AAIA)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伤模型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联苯双酯,150 mg·kg~(-1))及AAIA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1))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8 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腹腔注射275 mg·kg~(-1)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6 h后,进行眼球取血,称量小鼠体质量、肝脏、脾脏、肾脏、胸腺质量,计算相应脏器指数,使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匀浆中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肝脏指数,血清中AST,ALT,肝组织匀浆NO,iNOS水平及p-ERK1/2在肝脏中的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ST,ALT水平,肝组织匀浆中NO,iNOS的产生,肝脏p-ERK1/2蛋白表达(P 0. 01);所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组的脾脏、肾脏及胸腺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AIA可能通过降低AST,ALT的水平,下调NO,iNOS的表达,减少p-ERK1/2的表达,对小鼠药物性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模型小鼠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8组,建立IPA模型后分别给小鼠灌服高、中、低不同剂量四君子汤及酮康唑7d,于第8天处死,取肺、肝、脾、肾做组织烟曲霉培养及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烟曲霉菌的培养情况及病理变化,同时另取小鼠做生存实验。结果:不同剂量四君子汤治疗组小鼠各脏器烟曲霉的菌落数均比IPA模型组少,烟曲霉色素明显减弱,以中剂量组最为明显;病理切片结果显示,IPA模型组肺组织可见大量菌丝,中剂量和高剂量四君子汤组肺组织未见菌丝,低剂量组可见少量菌丝。生存实验表明,中剂量四君子汤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及质量明显优于IPA模型组。结论:四君子汤可缓解IPA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缓IPA的发展,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叶胶囊(CGB)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检测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通过肝脏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CGB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升高肝组织SOD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时CGB可使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CGB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协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叶胶囊(CGB)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检测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通过肝脏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CGB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升高肝组织SOD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时CGB可使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CGB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协同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