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换药中的应用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患者充分透析需要理想的血管通路,对血管条件不良的患者,除动静脉内瘘外,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是理想的血管通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感染仍是导管通道最大的威胁。如何加强抗感染能力是当前护理血管通道研究的方向[1]。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大大减少了出口部位、隧道的感染、血液扩散性感染[2]。我科通过护理干预,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08-2010-03我科收治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7~75(平均53.5)岁。均为颈内静脉置管,每周透析2~3次,导管使用时间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深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患者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109例长期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使用情况,随访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对症处理情况,记录导管使用时间及拔管原因.结果 本组患者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9.8±10.7)个月,导管退出57例次,约占52.3%,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为(9.8±7.5)个月.109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2例,感染率为20.2%,其中17例为细菌感染,5例为真菌感染;11例导管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1%;导管位置不良4例,发生率为3.7%;3例导管cuff脱落,发生率为2.8%.结论 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及导管位置不良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良好的导管留置技术和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30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3年共1800余次的使用情况.主要措施包括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严密仔细观察病情,给予肾衰患者健康宣教,充分重视各个环节和细节等,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时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选择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近3年来57例血液透析患者共64例次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分析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1.2±7.4)个月。术后出现局部血肿3例(4.7%),出现隧道出血2例(3.1%);因位置不佳术后即出现导管失功能2例(3.1%),立即调整导管位置后血流量恢复正常。导管血栓形成14例(21.9%),其中12例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流量恢复正常,溶栓成功率为85.7%;无效者2例给与拔管。导管内感染7例(10.9%),其中细菌感染4例经抗生素治疗有效;真菌感染2例及未查到病原菌者1例治疗无效拔管。出口部位感染1例(1.6%)。结论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是安全有效的,长期留置时可能出现导管血栓形成、导管内感染等并发症,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能显著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评价抗生素联合肝素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并探讨不同类抗生素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封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178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59例采用单纯肝素封管,B组74例采用肝素+头孢唑林联合封管,C组45例采用肝素+庆大霉素联合封管.随访三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感染共14例次,总体感染发病率为7.87%,,其中A组5例次,感染发病率为8.47%,B组5例次,感染发病率为6.76%,C组4例次,感染发病率为8.89%,三组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导管操作规范化管理是降低感染的关键措施,而局部应用抗生素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可能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36例血液透析病人使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给予严格的操作,正确使用导管,细心观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耐心指导病人的自我护理及配合。结果有4例发生导管感染,经抗感染、抗生素治疗加封管后,1例再发感染后拔管,3例发生导管栓塞,经尿激酶溶栓后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4例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完成466例次血液透析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认为对血液透析长期置管患者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感染、血栓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与护理,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 对23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预防导管感染的护理经验.结果 98例患者173次感染,留置导管患者17例治疗无效拔管,14例患者肾移植成功拔管,1例患者死亡,其余66例患者治愈.结论 血液透析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减少导管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院2009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36例长期深静脉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护理,对其发生的并发症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6例发生皮肤感染共10例次,3例发生导管感染共5例次,6例发生堵管共27例次。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应针对不同并发症临床表现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防范并发症发生,确保导管的长期使用,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增强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观察肝素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更好的封管方法。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以长期留置导管为透析血管通路的尿毒症患者23例,既往均应用肝素钠封管。随机分为肝素钠尿激酶混合液组和肝素组。混合液组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4.6±16.9)岁,透析龄(63.6±34.1)月,导管留置时间(24.3±16.7)月,透析频度平均2.64次/周。肝素组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5.7±13.7)岁,透析龄(65.3±36.4)月,导管留置时间(25.3±16.9)月,透析频度平均2.72/周次。混合液组和肝素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龄、导管留置时间、透析频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混合液组:每次透析结束后用肝素钠12 500 U溶解尿激酶5万U并加生理盐水至3 m l,按照导管管腔容量分别注入导管的动静脉端。肝素组:每次透析结束后用肝素钠12 500U加生理盐水至3 m l,按照导管管腔容量分别注入导管的动静脉端。连续观察12个月。两组若发生导管阻塞均应用尿激酶(按动静脉端各5万U)溶栓治疗。若发生导管感染可根据情况局部和(或)全身应用抗... 相似文献
17.
郭艳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3):137-138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2016年我院收治的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160例进行观察,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80例。护理组给予对症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并发症原因、改进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主要为血栓栓塞、导管堵塞或脱落、出血、感染等。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容易出现血栓栓塞、感染等并发症,通过加强对留置导管的护理、健康教育、并发症防治等对症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蔡月琴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18):40-4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1296次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实施导管维护流程的情况下,2例发生轻度感染,及时控制,无1例拔管。结论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护理,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可能出现的导管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和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针对32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对所发生的并发症的特点、频率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患者出现皮肤感染共9例次,2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共4例次,7例患者出现堵管共29例次。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用林可霉素肝素钠混合液封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于我院接受维持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的尿毒症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林可霉素0.6 g(2 ml)加肝素钠溶液(30 mg/ml)1 ml封管,对照组以肝素钠溶液(10 mg/ml)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比较两组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期内,观察组透析512例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8例(1.56%),CRI 0.06次/例;对照组透析482例次,发生导管功能不良36例(7.47%),CRI 0.26次/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应用林可霉素肝素钠混合液封管不良反应轻微,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