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代表作。张氏认为,凡为良医者,必重药研而信练药性。于是,他以勇于实践,打破陈规的精神从事此项工作。且亲身尝试药物,发前人所未发;常习用单味大剂生药验之临证,谓:“择对证之药,重用一味”,“恒能拘回极重之病,且得以验药于实际”,亦即通过反复筛选,求其确效。因此,其论药多言之确凿,询非虚语。恒以单味大剂解燃眉之急,复危重之康。尤以善用生山药、生山英、生黄茂、生石膏、生猪石和桂枝尖等品救治急危重证,而享誉医林。兹择其要者述之,以飨同道。1阳这明竭,独丞…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代表作。他认为,凡为良医者,必重药研而谙练药性。他尤以善用生山药、生山萸、生黄芪、生石膏、生赭石和桂枝等救治急危重证。兹择其要者述之。1 阳越阴竭,独重山药:张锡纯指出,山药系救急大药。其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  相似文献   

3.
临床运用,单方单药,只要辨证准确,切中病机,往往可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近代名医张锡纯深得《神农本草经》之旨,临证妙用单药单方,屡起沉疴,兹分述如下。1 元气虚脱,首选萸肉 众多医家一见脱证,莫不大剂参芪并用。张氏认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山萸肉味酸入肝,既能补肝,又能救脱,“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临床凡由各种原因引起虚汗淋漓、喘息欲脱、目睛上窜及肝虚极所致的寒热往来等元气将脱之证,张氏恒用萸肉治之屡获良效,谓萸肉为救脱药之首。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运用生赭石效十年中积累的经验是:“赭石诚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他为“如此良药,今人罕用”深表遗憾。为此,张氏详细地在《医学哀中参西录》中,记载了自己对生赭石的见解和临床运用经验。现就张氏用生赭石治疗气机上逆或气不下行所引起的重难之症,笔者作如下归纳:1 胃上逆用赭石可取奇效张氏治疗胃气逆而不降者非常推崇应用生赭石,他说:“数十年经验以来,治此证不知凡几,知欲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也……是以愚治胃气逆而不降之证,恒但重用赭石,即能随手奏效也。”膈食、呕吐、便秘和吐衄血是胃气逆而不降为主症的病证,张氏专门创制了许多以赭石为君臣的方剂:如参赭培气汤  相似文献   

5.
山药者,薯蓣也。《金匮要略》治痨瘵有薯蓣丸,说明山药可治大病、重病。所以然者,以该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且“滋阴又能利湿”,“滑润又能收涩”,加上药性平和,又无毒副作用,所以,张锡纯特以本品为主,随证配入它药辅之,用以治疗上中下三焦之各种阴虚,或阴虚挟实之证,其效甚佳。兹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药之配伍规律,简述如下: (一)山药配元参、大力子,可治阴虚痨瘵所致之喘咳。何以故?以山药能滋补肺肾之阴,元参能  相似文献   

6.
<正> 张锡纯(1860——1933)为我国近代名医。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学贯中西、酌古通今,注重实践,讲求疗效,有不少独创见解,渊博弘深,本文试就书中有关山药的应用,作如下剖折。一、山药的特点与应用《本经》曰:山药“补中益气力”;《本草纲目》曰:“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张氏则认为“山药多含有蛋白之汁,最善滋阴”。他在《论痢证治法》中指出:“又恐其痢久伤阴,及下焦气化不固,是以又重用生山药以滋阴液固气化,此所以投之必效也。”然山药又善补肺阴,滋肾阴,补脾胃之阴。张氏认为山药“色白入肺,能润肺生水”,“以滋肺之阴“;又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山药以滋胃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因此对于服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运用金石药之创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润生 《河北中医》1998,20(6):361-362
张锡纯,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名医,治学崇尚衷中参西,辨证论治,立方遣药常不落前人臼巢.兹例举张锡钝对金石药的运用论述如下.1 清热崇石膏石膏,味辛性寒,功能解肌清热,临床常用于外感实热病证.张锡纯盛赞石膏之功,对其应用则别有见地.一是用石膏发汗透表.张氏谓石膏“凉而能散”,“性能发汗,其热可由汗解”,若辨证确是外感实热,无论新感伏气,均“可放胆用之”,不必遵“无汗不可用石膏”之诫.如治一年近三旬,于春初患温病之人,用大剂白虎汤后,遍体汗出而愈.二是用石膏降胃止吐.张氏认为石膏“其质之重坠,大能折其上逆之气使之下行”,故每用于热病呕吐.如治天津杨媪之温病呕吐而不能服药,以鲜梨片蘸生石膏末服之而愈.三是用石膏泻热通下.张氏认为石膏能清阳明之热,使胃府气化清肃,津液润下,因其质重而逐热下行,故又善通实热便结.对“阳明肠实大便燥结者,恒投以大剂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往往大便得通而愈,且无下后不解之虞”.如用潞党参煎  相似文献   

8.
大柴胡汤载于《伤寒论》,是治疗少阳,阳明并病的主方。方中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炒积实、生大黄、生姜、大枣8味药组成,既能和解少阳,又能内泻热结。汪(?)庵谓:“此表里交治,下剂之缓者也”。笔者在临床中,用之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等均获良效。现择验案3则,以证其效验。胆囊炎:孙××,女,42岁,工人。1984年5月11日初诊。3日来,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牵及胸肋并向肩背放射。超声检查:胆囊液平面4  相似文献   

9.
近代名医张锡纯善用山萸肉,以为山萸肉“不独补肝也”,其酸而能敛,补而能通,振奋精神,大敛元气,为扶危救脱之大药,现浅析如下,以探张氏用药之妙。【敛元固脱】张氏认为,脱证乃真阴耗竭,阳无所附,元气无根,神无所依而成。而肝属木,木之条上达,木之根下达,实气海元气外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通路,故他说:“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在治疗上,他强调:“此时宜重用敛肝之品,使肝不疏泄,即能杜塞元气将脱之路。”以山萸肉补肝敛肝,“大能收敛元气,振奋精神”,故被视为治疗脱证的主药,伍以龙骨、牡蛎平肝潜阳,令上…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于山药的运用,积有丰富的经验,堪称为善用山药之大家.在他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自拟的170余方中,就有近50方运用了山药。在其使用方法及处方配伍上,都具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本人试对张氏应用山药的经验作以探讨,恳望指正。匠心独具使用独特在使用山药方面,张氏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宝贵经验,而且又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摸索出许多宝贵的使用方法。综观全书,主要有以下四点:(一)力主生用山药,自古有生用、炒用之分,世人养阴多生用,健脾止泻及入丸散剂多炒用。然张氏通过临床多次反复运用,体会到山药以生用为好,不能炒用。他指出:山药“宜用生者煮汁饮之,不可炒  相似文献   

11.
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在药物学的研究上多有独到见解,以寻常药饵治危难险证,别具特色。现择其要,介绍于次。张氏用药,匠心独运。往往某方中用药一味至数两,或仅取一、二药为方,力取其专,常能挽回人命于顷刻,而所用之药,皆为寻常之品。如一产妇,产后十余日,忽大喘大汗。前医用黄芪、熟地、白芍等药,汗出愈多。脉数至七至。先生审证论脉,似已不治。急用生山药180克煮汁,徐徐饮之,饮完添水重煮。如此煮饮3日,诸病皆愈。又一人,年四十,得温病,十余日后大便忽然滑泻,喘逆迫促,脉甚虚,两尺微按即无,也急用生山药180克,煎汁两大碗,徐徐温饮下,饮完煎渣再服,两日共服用山药540克而  相似文献   

12.
由不汗而汗引发的思考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医院王建平,南成勋(010010)前贤张景岳,治一叟得伤寒证,战而不汗,于其翌日发战之时,投以大剂八味地黄汤.须臾战而得汗。清代医家张锡纯常以白虎汤得汗退热,且验明王承气汤恒有发汗之能。如此不以表散发汗之剂而得汗之...  相似文献   

13.
浅析张锡纯对山药的应用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临床经验颇丰。用药独具匠心。尤其是对山药的应用,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张氏《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方总计176首,而用山药者竟达48方之多。并且临证范围之广,用法之巧,对后世临床大有启迪,故笔者不揣浅陋,对张氏应用山药的特点及新意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14.
三棱、莪术二药,历代医家多嫌其味苦性猛、消坚开瘀、有耗伤正气之虞而不敢轻用。然近代名医张锡纯(1860~1933)却独具匠心,在众多活血药中,独喜用三棱、莪术。 张氏认为,疾病能否痊愈,关键在于后天脾胃的强盛与衰弱,若服药后饮食渐增,则其病易治;若服药后饮食渐减,则其病难治。因此,补脾胃之药的选择就尤为重要,而寻常补脾健胃之药,大多会使气机凝滞,妨碍脾胃运化,而三棱莪术性味平和,行气活血“既善破血,尤善调气”,于补药剂中用之,“将有瘀者可徐消,即无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补药之滞,而补药之力愈大也”,且二者善理肝胆之郁而无耗伤气血之弊,其常与党参、白术、黄芪相配伍,以治以下诸证,并谓诸药相配,“大能开胃进食”。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言:“咳血之原由于肺,吐血之原由于胃,人之所共知也”.然考张氏所举吐血诸案,尚包括支气管扩张咯血等.所以其言“吐血之原由于胃”之“胃”为中医之胃,非西医之“胃”.现将张氏吐血证治之要诀归结于下,以供临证时参考.1 镇冲气、降胃气为止血之要务,代赭石、半夏为首选之良品 张氏遵《内经·厥论篇》:“阳明厥逆呕血”之论,认为“阳明指胃腑而言,以传递、腐熟水谷为职,以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胃中之血亦恒随之上逆,其上逆之极,可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而成呕血之证”,“治之者,皆当以降胃之品为主,而降胃之最有力者,莫赭石者也,故愚治吐衄之证,方中皆重用赭石”,又云“吐血之证,多由于胃气挟冲气上逆”,“降阳明胃气之逆者,莫半夏者也”.因此提出了“赭石、半夏以镇冲气,使之安其故宅”,“夫血为气之配,气为血之主,气安血自安矣.此所以不治吐血,而吐血自止也”.故张氏在其所订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健胃温降汤等皆用此二味以镇冲降胃.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系近代中西医汇通大家 ,他博极群书 ,笃于实践 ,遵古训而不泥古 ,每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兹就张氏《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运用赭石的经验略以探述。张氏认为“赭石 ,色赤 ,性微凉 ,能生血兼能凉血 ,而其质重坠 ,又善镇逆气 ,降痰涎 ,止呕吐 ,通燥结 ,用之得当 ,能建奇效。”临床上运用赭石 ,随心应手 ,每起沉疴。1 呕 吐 :张氏认为 :“从来呕吐之证 ,多因胃气冲气并而上逆。”“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也。”故见呕吐 ,无论寒热虚实 ,必投以赭石 ,取其重坠降逆之性 ,每获良效。如治胆火上冲 ,胃气上逆之呕吐的镇逆汤 ,以赭石配半夏 ,…  相似文献   

17.
尝观《医学衷中参西录》,见张氏之于汗法,说理透辟,经验丰富,学术观颇有独到处,然以有关文字散见各篇,未能清疏,令人不得注重,故特不揣谫陋,撮举大要,冀资鉴证。一、发汗未必汗药张氏基于“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的认识,认为“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发汗也。”故即如补气之黄芪、滋阴之熟地、敛汗之山萸、清火之知母等药,张氏都能用来发汗。例如:1.用黄芪发汗:因汗以阴精为原,赖阳气以运,故胸中大气虚者,若不予补气,即投发汗重剂麻黄汤,  相似文献   

18.
近代名医张锡纯善治危急重症,效验颇丰,兹将其治疗喘证经验作一探析,以资借鉴。1 外感痰喘,灵活运用小青龙汤 《伤寒论》所述心下蓄有水饮作喘者,后世归之于外感痰喘。张氏认为,喘证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均非善治之症。外感痰喘为外感中极危险之症,多责之于肺。张氏在治疗外感痰喘时喜用小青龙汤,认为小青龙汤是治疗外感痰喘的神方,但其遵古而不泥古,常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稳妥奏功。如治喘证之脉证俱实者,恒加杏仁三钱,而仍用麻黄一钱,认为“其效更捷”;若证虽实而脉虚弱者,麻黄则不用或只用五分,再加山药三钱以佐之;若素有血证时,则去桂枝,留麻黄,加龙骨、牡蛎各数钱,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乃近代中西汇通之大家,其临床拟方遣药,精当实效,每有独到见解,尤擅长“对药”的配合,现就其经验结合笔者临床体会剖析一二,供同道临证参考。 1 石膏配玄参石膏辛凉清透,玄参甘苦性凉,清热养阴。张氏认为,此2药相合,清气分热而不伤正,养阴增液,为治产后温病,气分热盛之良药。他指出,产后病多气阴不足,应慎用知母等甘寒之品,玄参能治“女人产乳余疾”(《神农本草经》)与石膏相合清热育阴,确为产后外感实热证之主要药对。张氏每以白虎加人参,用玄参代知母,山药代粳米而取效。如在“产后温病”案,治一妇人产后感邪,身热烦渴,微喘脉洪,以此方1剂而愈。笔者以此治疗小儿或体虚年老之人外感风热,咽痛身热,肺热咳喘以及风热喉痹等  相似文献   

20.
张锡纯系近代著名医家 ,博识多闻 ,学验俱丰。尤其擅用山药 ,所著《医学衰中参西录》载医方 180首 ,用山药者竟达 5 0余方。笔者反复研读是书 ,获益匪浅 ,试就张氏对山药的临床运用 ,择要分述如下。张氏认为 :山药“能滋阴又可利湿 ,能滑润又能收涩 ,是以能补肺补脾胃” ,并提出“山药色白入肺 ,味甘归脾 ,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 ,固摄气化 ,宁嗽定喘 ,强志育神 ,性平可以常服多服”的见解。强调“宜用生者煮汁饮之 ,不可炒用” ,否则“分毫无效”。在用量上也十分灵活 ,最大剂量为 5 0 0g(薯蓣粥 ) ,小者仅 10g(黄芪膏 ) ,并形成了不少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