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霆 《四川医学》1999,20(4):393-395
所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bloodstemcelstransplant,PBSCT),是指使用各种方法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去,然后再浓集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含造血干/祖细胞),并冷冻保存,待超剂量放、化疗后,再回输...  相似文献   

2.
<正>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PBSCT)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大有替代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的趋势。本文就PBSCT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对3例CML患者采用HLA相合同胞史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为马法兰(M)170mg/m^2*1,甲环亚硝脲(M)400mg/m^2*1,环磷酰胺(C)60mg/kg*2。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涛  石琳熙 《微创医学》2011,6(3):193-196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1例(86.1%)患者在移植后出现感染。移植早期感染种类以细菌为主,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1.4%,阳性菌2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54.1%,其次是口腔黏膜、胃肠道、皮肤等,未发现感染病灶者3例。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者感染的发生率与未合并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真菌感染等是防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琳  赖永榕  马劼  刘练金  李静 《广西医学》2008,30(5):626-627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对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移植后早期感染率为92.8%(90/97)。首次感染的发生时间为移植后9 d内,中位时间为第6天,高峰时间移植后4~7 d,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出现的时间之前,感染持续时间为3~10 d。感染部位最常见为口咽部、肠道。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多发生在粒细胞缺乏期,口咽、消化道是最常见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移植前肺部感染对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12年3月我院21例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1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肺部感染均为深部真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抗真菌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至稳定时进行移植,肺部还有残存病症移植期间持续抗真菌治疗,病灶消失的预处理后给予抗真菌次级预防。结果 21例移植后28 d骨髓均增生活跃,骨髓像完全缓解,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体均为100%供者型。移植后14例未出现新的肺部感染,其中1例因白血病复发死亡;7例肺部感染加重,考虑为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经抗真菌治疗1~2个月后痊愈2例,显效3例;肺部感染恶化死亡2例,其中1例白血病复发。结论肺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经有效抗感染治疗,依然可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肺部真菌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3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早期感染发生的时间、部位、病原学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3例(77.4%)发生早期感染,感染部位以口腔及咽部多见,但致病菌培养结果阳性率较低;治疗后预后较好.结论:感染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方法对31例在1999~2005年间进行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总结其移植早期感染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有25例(80%)患者在移植后1~14d出现发热,其中22例占88.0%治疗有效。在患者5个部位共检测出病原体180例次,其中阳性菌69.4%,阴性菌30.6%。排名前3位的的阳性菌和阴性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移植后早期需有效全面监测定殖的病原菌及其药敏,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方法对31例在1999 ~ 2005年间进行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总结其移植早期感染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有25例(80%)患者在移植后1 ~ 14 d出现发热,其中22例占88.0%治疗有效.在患者5个部位共检测出病原体180例次,其中阳性菌69.4%,阴性菌30.6%.排名前3位的的阳性菌和阴性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移植后早期需有效全面监测定殖的病原菌及其药敏,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总结了1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8例(53.3%)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2例(13.3%)为严重感染,1例死于严重口腔、呼吸道感染及颅内出血,其余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感染控制良好,无相关死亡。结论: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的无菌护理、有效及时的抗生素应用是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欣  孙爱华  孔佩艳  喻新蓉  朱莉  吴静 《西部医学》2010,22(7):1338-134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13例患者临床资料和对早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为92.1%(104/113),严重感染发生率10.6%(12/113),死亡5例(4.4%);首次感染发生的时间为移植后1-10 d,中位时间为第5 d,高峰时间为移植后2-7 d,此时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多〈0.5×10^9/L,感染持续时间为2-12 d,感染部位常见的有口咽部、肠道、肛周、会阴等,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急性心功能不全和肝静脉阻塞病。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缺乏期是早期感染的高发期,口咽部、消化道、肛周、会阴部等的清洁、抗菌是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的关键,实施有效、可行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的同时,加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依从性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CMV)脱氧核糖核酸( DNA)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的关系,并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异基因HSCT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前采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移植后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法定期进行CMV DNA监测。根据CMV DNA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MV DNA阴性组和CMV DNA阳性组。用酶放大免疫技术(EMIT)定期监测CsA血药浓度,分析CMV DNA与CsA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患者CMV感染率为53.13%(17/32);DNA阳性组的CsA血药浓度明显高于CMV DNA阴性组(P<0.05);通过ROC曲线得出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CsA药物第7,14,21天时曲线下面积与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应的血药浓度为203.15, 215.55和302.65 ng/mL。结论:免疫抑制药物浓度可影响CMV DNA的动态变化,CsA血药浓度偏高可能是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移植后对CMV易感的原因之一,适时监测CsA血药浓度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风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 ,风湿病是可以累及全身各种组织、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10年来由于相关基础学科如免疫组化、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的迅猛发展和应用 ,风湿病学的研究水平也迅速提高。临床常规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环孢素 A或血浆置换术虽可以部分抑制疾病活动 ,但难以治愈。长期使用激素类或免疫抑制性药物又给患者带来难以克服的副作用 ,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治疗途径。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etic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已成功地用于治疗各种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疾病 ,HSCT治疗风湿病已…  相似文献   

14.
Wang LR  Dong LJ  L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13-2116
目的:了解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感染现状。方法:采集72例allo-HSCT患者外周血标本680份以及53例供者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供者以及移植前、后患者HHV-7 DNA血症。结果:72例患者中有62例(86.1%)移植后至少1次检出HHV-7 DNA血症,中位时间为15.6(7~56)d。29例(40.3%)移植后出现持续性HHV-7 DNA血症。47例接受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不合移植或配型相合的非血缘移植患者中持续性HHV-7血症的发生率为48.9%(23/47),显著高于接受不含ATG预处理方案的配型相合移植患者[24%(6/25),P=0.040]。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移植后持续性HHV-7 DNA血症的发生率为44.6%(39/65),显著高于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0%(0/7),P=0.037]。HHV-7 血症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出血性膀胱炎、巨细胞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HV-7感染在allo-HSCT后患者中很常见,且其持续感染与预处理方案中ATG和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血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在移植后骨髓空虚期采用的防治出血措施的疗效.结果除1例伴有脾脏肿大的重型β地中海盆血患儿(行无关供者脐血移植)出血症状无好转,血小板数量无明显提高,最终死于颅内出血外,其余31例患者的出血症状均很快得以控制,血小板数量上升,安全度过无髓期.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空虚期,及时采用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应用止血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SCT,auto-HSCT)患者早期免疫重建的异同。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进行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1例,其中15例allo-HSCT,16例auto-HSCT;留取20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康对照。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1年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 cell receptor rearrangement excision circle,TREC)水平判断初始 T细胞功能。结果:移植后12个月内allo-HSCT组和auto-HSCT组患者CD4+T细胞、CD8初始T细胞、效应记忆性T细胞、CD4中枢记忆性T细胞、中期活化性T细胞以及DC重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和NK细胞迅速恢复正常水平。移植后前3个月内B细胞重建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从第6个月起auto HSCT组显著快于allo-HSCT组患者(P<0.05);移植后第6个月起allo-HSCT组晚期活化性T细胞表达显著高于auto-HSCT组(P<0.05),而auto-HSCT组CD4初始T细胞和CD8中枢记忆性T细胞的表达高于allo-HSCT组(P<0.05)。移植后12个月内allo-HSCT和auto-HSCT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TREC水平显著低于年龄相近的健康对照组(P<0.05),allo-HSCT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的TREC水平稍高于auto HSCT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o-HSCT和auto-HSCT患者早期免疫重建的速度和特点很相似,移植患者免疫重建主要不是由异源性移植物所决定,可能与胸腺功能受损后T细胞分化缓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结核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及转归,探讨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7例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诊断为结核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治疗及转归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自2004年起共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81例,其中7例患者移植后并发结核感染,女性2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为(31.3±9.6)岁,移植后结核的发病率为1.46%.7例患者中肺结核5例(血行播散型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膀胱结核1例.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发热、咳嗽、尿路刺激症状、头痛.有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2例.7例患者发病后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检测均阴性,有3例外周血结核T细胞斑点检测(T-SPOT)阳性,其中1例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1例行膀胱镜活检病理示炎性肉芽肿,1例行肺穿刺活检病理示肉芽肿性炎症伴凝固性坏死.影像学表现:肺部CT表现为斑片状影3例,粟粒状结节影2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真菌感染1例.经抗结核治疗后临床治愈6例,死亡1例,有效率85.7%.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需警惕结核的发生,早期进行筛查,避免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可以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积水的病因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并在HSCT后出现肾积水的23例血液病患者资料,采集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出现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HC发生距离HSCT的时间、HC程度、是否并发输尿管炎、是否并发病毒血症、肾积水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资料,结合病历资料总结并分析发生肾积水的原因.将患者根据是否需要外科干预分为两组,再根据是否发生输尿管狭窄行输尿管扩张分为两组,均应用秩和检验、确切概率法检验评估两组间在HC发生距离HSCT的时间、是否并发输尿管炎、是否并发病毒血症等方面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出血性膀胱炎、输尿管炎、输尿管瘢痕狭窄均会造成HSCT后肾积水.HSCT后患者中69.6% (16/23)经保守治疗后肾积水缓解,30.4%(7/23)经外科干预后缓解,其中13.0%(3/23)早期行膀胱镜留置内置输尿管支架管(DJ管)或肾造瘘术后缓解,17.4% (4/23)后期出现输尿管瘢痕狭窄,经输尿管球囊扩张后2例患者成功拔除DJ管,1例患者需长期留置DJ管,1例患者仍在随访中.秩和检验及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显示:需要外科干预的HSCT后肾积水患者相对于保守治疗者发生HC的时间更晚、输尿管炎和病毒血症发病率更高,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24、0.169、0.124).发生输尿管瘢痕狭窄需输尿管扩张的HSCT后肾积水患者相对其他患者输尿管炎发病率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需输尿管扩张的患者相对于其他患者发生HC的时间更晚、病毒血症发病率更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3、0.27).结论:HC、输尿管炎、输尿管瘢痕狭窄均会造成HSCT后患者肾积水,早期可先行保守治疗,对于HC出现晚、合并病毒血症、尤其是有输尿管炎的肾积水患者应密切随访,必要时可行膀胱镜DJ管置入或肾造瘘术等外科方式治疗,对于输尿管瘢痕狭窄的患者可行输尿管球囊扩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