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后,丧失了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1].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呼吸道粘膜干燥,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的损伤,纤毛运动损害,分泌物干洁,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下呼吸道感染;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  相似文献   

3.
林见欢  黎春常  梁肖玉 《广东医学》2006,27(12):1790-1790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对于无机械通气、直接在气管套管吸氧的患者而言,理想的湿化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病人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了解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效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湿化气道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尤为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现选择我院2003年7月-2006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以湿化气道的二种方法予以分组对比观察护理,以便为临床探讨气道管理、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及缩短堵管时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丧失了呼吸道湿化和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加之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我科应用可调节静脉输液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法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湿化方法,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326-327
<正>上呼吸道是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的重要部位,亦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部位.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吸入的干冷气体绕过上呼吸道直接进入机体,致使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1].临床上,机械通气患者可通过呼吸机的湿化罐进行人工气道的加温加湿,而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通常采用非加温湿化方法,导致湿化效果不理想.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自2012  相似文献   

8.
通常人工气道建立后,患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患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这是多年来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对4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息进行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人体的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作用,这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部分[1].因呼吸衰竭而需建立人工气道者,其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因此,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当前,临床上用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各异,效果和并发症也各不相同.2005年8月~2007年9月,对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李敏 《河北医学》2004,10(10):942-944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在重症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SICU)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已广泛应用临床。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下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1],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我科利用一次性50ml无菌注射器,经过加工后,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显著,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间断、定时滴入氨溴索气道湿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干燥, 但不能满足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需求,另外由于每次气管内注入湿化液后, 较多液体迅速流入下呼吸道, 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咳出而影响湿化效果[1,2].我们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能避免以上情况,与氨溴索间断湿化气道的方法进行比较,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惠 《右江医学》2010,38(2):218-220
危重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对吸入气体进行人工加温、加湿,以保护呼吸道黏膜的纤毛及腺体功能正常发挥.近年来,人工鼻以其高效的温化、湿化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是一种轻而柔软的人工替代上呼吸道功能的湿热交换器,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双层瓦椤纸样[1]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2].人工鼻已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湿化方法,现将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上呼吸道具有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和过滤的功能 ,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清除吸入气道中的尘埃颗粒、微生物、有害物质及呼吸道分泌物。人工气道 (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的建立 ,使呼吸道的正常功能丧失。如果进入呼吸道的气体未经湿化 ,呼吸道粘膜干燥 ,纤毛运动减弱 ,使分泌物粘稠或形成痰栓、痰痂 ,不易排出或阻塞气道。因此 ,气道护理是确保患者气道畅通的重要措施。我院急诊科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 2 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均未发生气道阻塞现象。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  相似文献   

15.
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颖 《中华实用医学》2005,7(3):118-119
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机体对于外界吸入气体的生理障碍作用,使得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清洁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干冷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可损伤气道粘膜上皮细胞,粘膜粘液分泌物和纤毛活动受影响,气道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气道内分泌物易变粘稠而形成痰栓,影响通气,而且缺氧易诱发支气管痉挛,  相似文献   

16.
高洁  郝艳芬 《吉林医学》2011,(7):1367-1369
<正>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吸道对吸入的外部气体具有加温、湿化的作用。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通过黏膜的水分蒸发使吸入的外部气体得到温化、湿化后进入肺泡内。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通畅、有效引流、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鼻腔、咽喉部的加温、湿化、滤过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湿化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厉建萍  王丽 《河北医学》2007,13(4):498-501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1],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造成①粘液纤毛系统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②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粘膜糜烂、溃疡,导致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而当湿化充分时,即使是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病人,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从而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使用人工气道的病人气道通畅[1].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后的湿化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和临床抢救呼吸道梗阻及呼吸衰竭的经典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而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湿作用,从而容易发生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湿化则成为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采用何种湿化液?气道温度、湿度应该怎样控制?湿化量应如何评估?理想的湿化装置应该有哪些条件?如何评价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细致地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目前常用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对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护理工作量大。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