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入性损伤往往是热力和化学物质的混合损害 ,可见 ,气道管理不仅是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治疗护理方法 ,更是吸入性损伤患者抢救和监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通过对 76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 ,我们逐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 76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 ,其中男 5 2例 ,女 2 4例 ,年龄 9~ 6 3岁 ,平均年龄 (31.2± 12 .6 )岁。烧伤面积 4 %~ 95 % ,为Ⅱ~Ⅲ度烧伤 ,均伴有面颈部烧伤。烧伤原因 :液化气 2 5例 ,汽油 2 …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痊愈出院9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加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儿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3.
吸入性损伤已成为当前烧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也是阻碍烧伤治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1998年 3月~2 0 0 2年 3月 ,我院对中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 34例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我院烧伤科收治的中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烧伤患者中 ,6 8例行气管切开 ,男5 2例 ,女 16例 ,年龄 12~ 5 5岁。烧伤总面积 <5 0 % 12例 ,5 0~ 80 % 5 6例。吸入性损伤的原因为铁 (钢 )水高温烟雾2 8例 ;汽油 16例 ;酒精火焰 2 4例。 2…  相似文献   

4.
救治重度合并吸入性烧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吸入性烧伤可由密闭空间的爆炸性燃烧引起 ,多为复合伤 ,多发伤 ,伤情复杂 ,一经确诊应迅速处理。2 0 0 1年 12月 2 7日我们收治瓦斯爆炸烧伤伴重度吸入性烧伤 6例 ,均及时施行了气管切开术 ,其中 2例用机械通气。由于实施了有计划、有重点的整体护理 ,患者均顺利度过了休克期、感染期 ,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 ,19~ 4 1岁 ,烧伤深度为深Ⅱ度和 (或 )Ⅲ度 ,面积为4 8%~ 6 5 % ,均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 ,2例合并脑挫裂伤昏迷。本组患者入院后均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分别于入院后 8、 12、 2…  相似文献   

5.
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气道管理、面、颈部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气管切开16例,应用呼吸机11例,气管切开时间12~2td,治愈19例,死亡9例。认为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它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是一种严重烧伤。死亡率在45%~75%。是影响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早期观察、正确分析、细心护理,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本院烧伤中心2005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106例,经气管切开后合理的气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红兰 《护理研究》2004,18(10):889-890
气管切开术是严重烧伤病人特别是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常用的措施之一。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或颈胸部深度烧伤时,呼吸道梗阻窒息是早期主要潜在危险。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现将180例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科1998年1月—2 0 0 2年12月共有180例烧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其中男118例,女62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5 6岁,平均2 2 .6岁;烧伤面积最小5 % (Ⅲ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最大96% (深Ⅱ度~Ⅲ度) ,平均68% (Ⅲ度烧伤48% )。烧伤原因:烟花爆竹烧伤62例,液化气爆炸2 3例,热水泥烧伤19…  相似文献   

8.
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28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气道管理、面、颈部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气管切开16例,应用呼吸机11例,气管切开时间12~21 d,治愈19例,死亡9例.认为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它可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对一排痰护理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一对一排痰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痰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排痰护理可提高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康复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前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采用早期保护性机械通气后1h、1d、2d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PaO2、SaO2和MRI较通气前明显升高(P〈0.01)。12例顺利撤机,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DIC,1例死于循环衰竭,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结论:对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长期机械通气后容易撤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小组在成批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成批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烧伤护理,研究组成立气道管理小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1周,研究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两组HAMA,HAMD,PSQI,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HAMA,HAMD,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GQOL-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气道管理小组应用于成批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超声雾化吸入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有的患者在超声雾化治疗中 ,突然烦躁不安 ,胸闷不适 ,严重者引起呼吸改变甚至紫绀等低氧血症表现。为研究发生不适的可能原因 ,我们对 1995年 2月至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18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并接受气管切开和行超声雾化治疗的患者 ,监测了超声雾化的吸入时间 ,喷嘴距离 ,吸氧浓度 ,并将其对SaO2 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以冀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护理质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8例中男 11例 ,女7例 ,2 1~ 6 3岁 ,平均 4 9岁 ,均为火焰烧伤或化学烧伤。烧伤面积 13%~92 % ,平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前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采用早期保护性机械通气后1h、1d、2d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PaO2、SaO2和MRI较通气前明显升高(P<0.01).12例顺利撤机,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DIC,1例死于循环衰竭,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结论:对危重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长期机械通气后容易撤机.  相似文献   

14.
烧伤并发吸呼道吸入性损伤的救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管理,以减少并发症,提高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的96例烧伤合并吸呼道吸入性损伤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吸痰、气道湿化的管理,合理氧疗;改善肺循环,防治并发症。结果治愈86例,死亡6例,中途放弃治疗4例,治愈率89.6%。结论早期认真观察,正确分析,科学、细致的呼吸道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吸入性损伤合并特重烧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对吸入性损伤合并特重烧伤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1996以来收治的65例吸入性损伤合并特重烧伤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创面护理等经验,并提出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65例病人中有64例痊愈出院,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除1例自动出院外无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充分的心理护理、细致的专科护理、规范的基础护理等整体化护理是降低吸入性损伤合并特重烧伤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急预案护理流程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应急预案护理流程展开护理。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气道阻力、气道闭合压、浅快呼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急预案护理流程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进而提升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面积烧伤 ,大多伴有面颈部烧伤和吸入性损伤。急诊入院后是否需要作气管切开 ,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现对我院收治的 30例大面积烧伤 ,包括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就其伤后进行气管切开问题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烧伤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5 0岁。病人以火焰烧伤及高温火烫伤为主。烧伤面积 >5 0 % ,为深Ⅱ度—Ⅲ度 ,30例病人都有面颈部烧伤 ,其中伴有吸入性损伤者 13例。2 .治疗方法 :本组 30例病人中治愈 2 6例 ,其中包括吸入性损伤占 12例 ,轻度损伤 5例 ,中度 5例 ,重度 2例 ,均出现…  相似文献   

18.
罗丽铭  龚斯琴  吴华英 《护理研究》2006,20(24):2202-2203
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1]。我科于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对12例吸入性损伤病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吸入性损伤,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8岁~75岁;行气管切开10例;1例于入院24h内死亡,余均痊愈出院。2方法与步骤2.1提出临床问题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是一种严重烧伤,由于气道受热力损伤,气道黏膜变性水肿、坏死,造成气管狭窄、梗阻,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为更好地制定出护理吸入性损伤的最佳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32例高原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原缺氧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均伴有明显的低氧血症.报告了3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保持通畅,早期给予高浓度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调节氧流量,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并发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做好预防感染护理和心理护理.本组除1例死于败血症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6年7月解放军第413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0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非语言沟通组)和对照组(传统语言沟通组),评价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伤后第1、2、3、4周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伤后第1、2、3、4周试验组有焦虑情绪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抑郁情绪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较传统语言沟通,可以有效改善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