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0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组),并用1∶1配对方法将另80例患者作为社区组。在综合康复前、康复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运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精神症状、家庭负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4个维度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1年内的复发住院率。[结果]康复组患者第6个月、12个月时的SDSS、BPRS、FIS得分分别低于社区组患者,ITAQ得分高于社区组患者(P均﹤0.01)。康复组患者复发住院率为1.25%,社区组患者为1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轻其社会功能缺陷,改善精神症状,减轻家庭照料负担,提高自知力与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住院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科药物治疗结合技能训练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探索有效的社区精神卫生管理模式。方法将全区符合入组标准的登记在册14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周开展2次技能训练,持续12周,后期每月一次团体心理健康讲座,全程结合个别心理治疗。在入组前、入组3个月、入组一年后分别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家庭负担量表(FIS)进行评估。结果干预一年后ITAQ总评分为(27.4±5.14)分,优于对照组(21.67±5.53)分(t=6.09,P〈0.05);干预3个月、1年后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值分别为(11.67±3.92)和(11.46±5.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9.75±3.68)和(8.98±3.07)分(t=2.95,P〈0.05;t=3.26,P〈0.05);干预3个月后、1年后MRSS量表中社交量表分值分别为(14.64±8.90)和(15.63±9.72)分,均优于对照组(10.07±9.28)和(9.9±10.45)分(t=2.95,P〈0.05;t=3.24,P〈0.05);干预3个月后、1年后FIS量表中对其他成员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分值分别为(0.41±1.01)和(0.11±0.5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分值(1.22±1.45)和(0.92±1.19)分(t=3.86,P〈0.05;t=5.0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精神症状以及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科团队参与的康复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疾病家庭负担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某区12个街镇120名社区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街道为单位方便分组:干预组60人与对照组60人(对照组脱落1人),干预组每周接受由全科团队提供的主动式康复服务2次,共12周,对照组仅接受社区随访和一般康复指导治疗,在干预前及第4、8、12周对两组患者及家属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病耻感量表等进行评估,结果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各项量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两两比较第8周末、12周干预组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第12周干预组PANSS阴性因子分较照组显著下降(P0.01);干预前后患者病耻感量表总分具交互效应(P0.01);第8周家庭娱乐以及家庭总负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团队参与的社区康复服务提供更全面和多层次服务,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减少患者病耻感、增强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疾病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其中干预组28例,对照组2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1个月的个案管理,包括综合患者的精神和躯体情况、疗效、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工作状况等,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康复目标及落实措施;定期随访指导;评估和修订康复计划。对照组常规访视。在基线收集一般资料,并在基线和干预结束后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一般健康问卷(GHQ)、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定。[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基线各量表评分比较,除了F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与随访时各量表减分值比较:干预组PANSS总分(3.79±3.72)、阴性症状量表(1.29±1.90)、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量表(1.86±2.24)、MRSS(1.81±0.96)和GHQ(2.29±3.54)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0.21±0.61)、(0.07±0.30)、(0.10±0.62)、(-0.10±1.37)、(-1.10±2.36)],P〈0.01;其他各项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案管理有利于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康复状态以及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共纳入192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和干预组9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101例,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干预1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临床症状,并比较复发及外显攻击行为状况。结果入组12个月时干预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外显攻击行为次数、复发次数及MO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有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对预防复发和减少外显攻击行为风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结构式团体心理健康治疗干预后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方法入组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并随机分入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接受结构式团体心理健康治疗(研究组)及进行自然观察(对照组),随访12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基线、治疗6周末、12周末进行评估。结果 (1)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主效应分析:干预后SDS量表分、SAS量表分的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简单效应分析:研究组在6周末、治疗后SDS、SAS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SDS、SAS量表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干预后,研究组SDS量表分差值与性别、职业经历呈低度正相关(r=0.415、0.432;P均<0.01);SAS量表分差值与性别呈低度正相关(r=0.393,P<0.01),与总病程呈微弱负相关(r=-0.272,P<0.05)。(3)研究组男性患者SDS、SAS量表分差值均小于女性患者(P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照料者焦虑与抑郁的治疗与效果。[方法]对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亲属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量表测评,对SDS﹥50分及SAS﹥50分的72例照料者亲属进行集体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结束SAS及SDS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照料者减轻焦虑与抑郁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症状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1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微信健康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入组时)、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的评分及再住院率进行比较,以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前两组患者MARS和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MA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4±2.68)vs(5.90±2.16)和(7.26±2.33)vs(5.97±1.77)]、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6.33±7.50)vs(50.52±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水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效果和价值。方法在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天水市、未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陇南市,分别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记录服务表(包含危险行为评估内容)、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家庭负担量表(FIS)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PANSS、SF-36、SDSS,FIS和危险行为评估表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再住院率、关锁率和肇事肇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验室检查率和规律用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服药依从性好,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缺陷改善明显,家庭负担轻,暴力级别低,再住院、被关锁和肇事肇祸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缺陷,降低家庭负担,控制肇事率,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栾英 《中国卫生产业》2014,(36):146-147
目的探讨采用心理健康护理模式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问题可行性,以期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照料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照料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干预。在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照料者的抑郁自评分量表(SAS)、焦虑自评分量表(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评分。结果出院前,两组照料者SAS、SDS评分,GQOLI-74评分,FAD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SAS、SDS观察组(53.34±9.32)分,(50.87±8.48)分VS对照组(59.39±8.78)分,(58.47±9.06)分、GQOLI-74(除外物质生活维度)观察组(284.48±23.47)分VS对照组(228.49±20.18)分,FAD评分观察组(2.39±0.29)分VS对照组(2.65±0.32)分,以上数据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改善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从而使得他们能在照料精神病患者中发挥更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4名门诊精神分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干预组实施为期半年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比一般人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消除隔阂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生存质量以及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系统抽样方法抽取90列病例,按1〖DK〗∶1配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入组前、干预第6、12和18个月后,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WHO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EF)和家庭疾病负担量表(FBS)分别评估患者及家属病耻感情况、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家属的家庭负担情况。结果 第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的PD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周围环境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F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 实施消除隔阂计划能显著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轻家属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个案管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卫生经济学价值,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降低康复成本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衢州市第三医院和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2013年1-12月出院的3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个案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对照组门诊随诊,个案管理组给予社区个案管理,时间2年。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R4)和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分别评定患者病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疾病家庭负担的变化,并进行康复成本-效益分析。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个案管理组各评分时段(出院12、18、24个月),PANSS、SQLS-R4和FBS总分减分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SP增分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段累计总成本(出院6个月除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个案管理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益,降低康复成本,极大地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益,比门诊随诊具有更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37-13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7例,分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药物治疗态度调查问卷(DAI)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自知力和药物治疗的态度;使用家庭负担访谈问卷(FEIS)评估其家庭负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结果 163例患者及照料者完成量表评估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自知力水平及药物治疗态度是其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精神卫生工作者应针对性地对患者及照料者进行干预以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境-促进协作医疗"(IMPACT)管理模式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高东镇在册管理的1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干预组用IMPACT模式管理,对照组用日常管理方式管理。入组前、入组6、12及18个月时分别进行评定和随访。[结果]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6个月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IMPACT模式能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的抑郁和焦虑,有利于预防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6月期间出院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家庭干预,护理后为两组患者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SF-36生活质量量表检测,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NSS、BPR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而SF-36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则显著更高(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提升均具有促进意义,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境-促进协作医疗"(IMPACT)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网络系统中,抽取符合病例要求的60例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实施为期18个月的IMPACT管理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价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第6、12、18个月时的抑郁症状及服药依从性得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期间的复发住院率。使用生活质量表(SF-36)评价干预前、后(第18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变化情况。[结果]在干预后第6、12、18个月,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SDS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ITAQ得分提升高于对照组(P0.05)。SF-36评价中,干预组患者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健康变化得分提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无1例复发住院,对照组有6例复发住院,复发住院率为20%(χ2=6.67,P0.05)。[结论]IMPACT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复发住院率,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教育对老年痴呆照料者精神困扰及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对50例老年痴呆照料者通过集体或个别教育,应用老年痴呆照料者困扰量表(NPI)和家庭负担量表(FIS)评价与分析.结果家庭教育后老年痴呆照料者困扰度明显下降;患者给家庭造成的各种负担总分也明显下降,与教育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家庭干预能促进老年痴呆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其精神困扰,并且能减轻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庇护式职业康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出院后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其中脱落2例)和对照组45例(无脱落)。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1年的家庭康复,研究组进行1年的庇护式职业康复,在康复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康复状态量表(MRSS)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同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ADL、PANSS和MRSS评分分别为22.25±3.12,50.38±8.10和51.48±18.15,明显优于对照组24.69±3.79,56.35±9.08和59.47±1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6.98%低于对照组22.2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经庇护式职业康复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服务计划(ISP)社康管理模式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方法抽取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ISP社康管理模式,对照组按照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进行。分别在患者入组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时共3次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自知力;在患者入组时、干预后6个月时共2次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定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组间对照PANSS、ITAQ、PSP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组间对照PANSS、ITAQ、PSP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PANSS总分6个月末与基线比较,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TAQ、PSP总分6个月末与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ISP社康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