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64例脑性瘫痪患儿的血液流变学的现察,与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显示脑性瘫痪患儿组血液粘度较正常儿童组明显增高,主要表现在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血浆粘度增高。提示对脑性瘫痪治疗同时应积极清除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异常聚集性及降低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50例男性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肺心病心衰组全血粘度、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血色素明显升高;肺气肿组最低,血浆粘度无明显差异;肺心组介于二者之间通过17例患者加用活血化淤药物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发现:全血粘度、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红细胞压积等明显降低,P_(?)O_2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骨关节炎(O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检测49例O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OA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3/s)、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全血粘度(高切200/s)、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骨关节炎患者血液粘滞度较正常增高、且主要由血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血液流变学与冠状动脉损害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血液比粘度计检测46例川崎病(KD)患儿,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害(CAL)分为CAL组(A组)和无CAL组(B组)。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血浆粘度有显著性差异,A组明显高于B组,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5d后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3项指标A组均明显高于B组。B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性,纤维蛋白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明显降低。A组治疗前后此5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表明有CAL者较无CAL者血液粘度增高明显,血液高粘、高凝、高聚状态恢复较慢。提示血液流变学监测可作为KD患儿CAL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应用XN—5型血液粘度计检测了45例小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和40例健康小儿血液流变学。结果表明肾病组患儿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及血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肾炎组全血粘度增高,但不及肾病组显著,其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而红细胞压积下降。肾衰组全血粘度及血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而其血浆粘度与BUN,Gr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提示抗凝治疗在小儿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 血液粘度及红细胞泳动速度属血液流变学范畴,是研究血液流动变形及血液粘度的一门科学,自Williams和wells论述了高粘综合征以来,国内用于临床的时间还不长,所以对各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规律了解得不够清楚。自1983年12月-1984年12月间,在对肺心病的监护过程中,对其中76例检测了全血比粘度(ηb(比)),血浆比粘度(ηp(比))、全血还原比粘度(ηb1/H(比))、红细胞压积(RCV)、红细胞电泳(RBC及电泳)等项,同时检测脂质、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C_3等。结果发现,本组肺心病的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泳度延缓与血浆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增高有关,全血比粘度的增高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31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和25例老年前期肺心病患者发作期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老年组与老年前期组血液流变学改变除血浆粘度差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项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肺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的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电(?)时间、红细胞压积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沉差别无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患者组与对照老年组不同性别之间的全血粘度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此外,还检测了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发现其与血浆粘度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检测了60例脾虚和肝郁证病人的血液流变性.结果表明脾虚病人表现为低粘状态和出血倾向.即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显著降低和红细胞硬化性及聚集性的增高.与肝郁证组及正常组比较,P<0.05或P<0.01.而肝郁证则表现为血液还原粘度与血浆粘度的升高.提示二证俱存在血液瘀滞现象,但血液循环基础不同。这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同时本文观察到病种和病情对血液流变性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近确诊2型糖尿病伴急性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红升  廖琦  马银燕 《四川医学》2010,31(3):383-38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方法将30例新近确诊的成人2-DM伴急性ACI患者作为实验组,22例无DM的AC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观察两组的血液流变学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全血低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早期2-DM发生ACI时,血液流变学变化是以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导致全血低切粘度显著增高为主要表现,而由红细胞刚性增强所致的全血高切粘度(包括其相对粘度和还原粘度)虽有所增高,但未获组间显著差异。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比容则不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液流变学及血浆蛋白的变化。方法173例绝经后女性按年龄不同分为A、B、C组,64例正常行经女性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蛋白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与对照组比较全血粘度(切变率为1s-1、5s-1、10s-1、30s-1、200s-1)、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低切)、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01);全血粘度60s-1、全血还原粘度(中切),红细胞电泳指数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全血粘度150s-1、全血还原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性指数虽有增高,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着性改变,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蛋白比值则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低。因此我们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蛋白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可以作为绝经后女性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健康中老年254例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254例长期从事室内脑力劳动的健康中老年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比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数理统计有明显差异。提示,长期从事室内脑力劳动可以改变血液流变性,可能是心流脑血管病发生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48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乾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肺心病患者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及血沉等6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分析表明,血液粘度增高呆损害多脏器功能。红细胞压积增高与心损害呈正盯关。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藻酸双酯治疗。对降低血液粘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2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较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类风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是血粘度增高和具有浓、粘、凝、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前临床对脂肪肝病人的诊断,实验室没有理想的检测手段。我们对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人,同时伴有甘油三酯增高86例,对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以观察临床对脂肪肝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取空腹静脉血3mL注入肝素抗凝管混合,先测全血粘度,然后分离血浆测其血浆粘度。甘油三酯取空腹肘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检测。结果:86例脂肪肝病人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甘油三酯同时增高61例,占70.9%。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甘油三酯同时增高19例,占22.1%。单纯全血粘度低切增高6例,占7%。结论: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影响主要是全血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明显的改变,甘油三酯的增高对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影响不太明显。可作为临床对脂肪肝病人辅助诊断检查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5名正常健康者,进行了系统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银屑病组全血粘度在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时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粘度的增高尤为显著。银屑病组中尚有9例(29.0%)体外血栓试验Q值增高,及4例(12.9%)血小板聚集增强。其它如红细胞压积、TK值、血沉及血沉方程式K值、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红细胞聚集能力的增强和血清内大分子物质的增加可能是使血粘度增高的因素,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形成及红细胞内粘度的变化也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合理地应用活血化瘀的治则来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粘度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治疗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值、全血粘度低切值、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和血浆粘度。结果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相比较,急性脑梗死组病人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其余6项检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粘度的增高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 4 血液粘度测定的临床应用血液粘度测定能为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及预防等提供较重要的信息。根据我科的临床应用有如下所见和体会。2 4 1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组  冠心病的发病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脂血症等导致血液粘度增高有关。其增高的程度可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度 ,血液粘度尤其是低切粘度的增高发生在心梗之前 ,它是有关症状出现之前较早期的表现。2 4 2 高血压病组  血液粘度常增高可能与血脂增高、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等有关。2 4 3 血栓栓塞性疾病组  血液粘度常增高 ,可能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导致血浆粘度增高…  相似文献   

18.
对109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检测,并作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Ⅱ期高血压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普遍高于Ⅰ期病人,其中低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病人的血液流变学趋向于血液粘度增高,而且这种异常变化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高血压病同时伴有高脂血症组,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比单纯高血压病组明显增高,除低变率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血流变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住院病人13例血流变学。结果:发现过敏性紫癜(HSP)组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显著增高,而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电泳均值虽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P时高红细胞压积,高血浆粘度和高全血粘度是促成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同时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组织灌流不足,进一步加剧血管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损伤,提示临床上应积极处理高粘滞血症,及时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对于减轻并发症,缩短病程和防止复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100名正常人及糖尿病等182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的结果。92例糖尿病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66例冠心病血浆粘度和血沉与正常组对照也有显著差异(P<0.0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全血粘度较高,多友性骨髓瘤及高球蛋白症血浆粘度较高,由于疾病病因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说明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