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中国针灸学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针灸学的本土化进程。针灸学的本土化必然推动针灸学技术与针灸学理论的多元化发展,这种发展充分展现了现代针灸学的开放性。本文从本土化的法律调适、本土化的技术调适、本土化的教育调适、本土化的服务调适、本土化的理论调适5个方面考察了中国针灸学在美国本地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实验是建立现代针灸学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杨兆民 《中国针灸》2000,20(3):183-186
分析当前针灸界对现代科学的基础-实验的一些观点,认为针灸现代化是针灸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当前针灸界的共识,但其现代化的基础,不是《内经》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实验。由于以往对实验理解的片面,而使《实验针灸学》没有承担起其应承担的历史使用。  相似文献   

3.
4.
陈敏  肖璐 《中国针灸》2020,(11):1237-1240
经典针灸学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因临床分科等因素,针灸与临床"方脉"各科的联系已逐渐疏远。通过3个医案的辨证治疗过程展示以经典针灸学理论指导经方临床运用的可行性及良好的临床疗效。说明若能恰当而准确运用针灸经典理论于经方的辨证施治过程,则能明显提高辨证的准确度和治疗效果,也藉此证明针灸和经方之间理论的共通性和高度的互补性。希望为学科理论融合及各专科之特色理论的相互借鉴与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国针灸学国际化中的本土化进程对中国传统针灸学构成的严峻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办法.认为对于针灸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挑战缺乏深刻认识,主要是由于针灸队伍知识结构的欠缺造成的,而针灸学教材的革新是有效调整知识结构的基础;针灸学教材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分离出符合科学本质的现代针灸学版本,并与传统针灸学版本并行施教.发展符合科学...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国针灸学的三大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洲 《中国针灸》2002,22(6):21-29
实验针灸学、全息针灸学、针刀学是3个自成体系的新学派,它们都是近年来在针灸学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在理论上都保持鲜明的自我特征,又主动融入大量现代科学的成分和方法,理论上越来越清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实践的精确性也有所提高,各自都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笔者认为这3个学派及其衍化的子系统将构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针灸学的主要框架,逐步与现代科学相接轨,为我们研究针灸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对整个针灸学的创新和发展有示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针灸学界最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剖析其著作对针灸学术内涵的界定及其逻辑关系,按时序系统呈现不同时期对针灸学科体系构建的过程。以针灸临床疗效为起点,参考西方医学模式,吸收日本近代针灸研究成果,回归传统针灸经典理论,承淡安先生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刘悦 《中医药学刊》2004,22(1):187-188
把中医针灸疗法和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对促进患者的功能改善非常有利非常有利康复理论。首先,完整描述了中枢性瘫与周围性瘫的本质区别,即中枢性瘫是运动模式质的改变,周围性瘫是肌力量的改变。现代康复医学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将这种理论体系补充到中医针灸治疗方案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治疗方案,减少治疗的盲目性,而且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可信度高。目的:探讨现代康复理论对针灸治疗脑卒中的影响。脑卒中的中枢性瘫痪是运动模式质的改变,针灸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功能改善非常有利。现代康复理论阐述了脑卒中功能障碍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功能评定能客观反映运动模式的改变,为针灸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结论: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对脑卒中的治疗有良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理民国针灸家陈景文著作《实用针灸学》一书,分析该书的针灸学术特点,并运用文献对比法,与同时期罗兆琚、曾天治、李文宪等医家的著作进行比较。发现陈景文是近代较早系统提出"穴性论"的医家,其特点是以穴类药,分门归纳;引入中药配伍理论,阐释配穴精义;运用脏象学说条陈论治,立法处方强调针刺补泻。陈景文的"穴性论"得到民国医家的重视和传播,他对近代针灸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现代针灸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1.
参考大量中医学的古代和现代文献,并结合现代功能解剖学知识和多年的针灸临床体会,从病位选穴、辨证选穴、伴随症状及体征选穴、经验选穴4个方面阐述针灸治疗的选穴思路,为临床针灸医师制定针灸处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回顾历版《针灸学》统编教材刺法内容,梳理教材中刺法的层级结构、概念定义和种类的变化,探讨当代刺法理论与应用的特点。从层级结构来看,毫针刺法占据了刺法部分的主流地位;刺法定义的表述体现了针刺工具从单一到多元、刺激部位不再局限于腧穴的理论特点;刺法种类在教材的发展进程中整体上呈现不断丰富的趋势,不过也有部分刺法退出了教材的刺法知识体系。《针灸学》教材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针灸刺法理论的传承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针灸刺法知识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回顾历版《针灸学》统编教材刺法内容,梳理教材中刺法的层级结构、概念定义和种类的变化,探讨当代刺法理论与应用的特点。从层级结构来看,毫针刺法占据了刺法部分的主流地位;刺法定义的表述体现了针刺工具从单一到多元、刺激部位不再局限于腧穴的理论特点;刺法种类在教材的发展进程中整体上呈现不断丰富的趋势,不过也有部分刺法退出了教材的刺法知识体系。《针灸学》教材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针灸刺法理论的传承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针灸刺法知识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训练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多见于部队多发训练伤,且构成比有大幅上升趋势。其主要症状是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其影响正常训练,造成部队人员致残和影响部队战斗力。阻力针刺法通过舒筋通络、清除瘀滞,可止痛、消肿、缓急和急救等作用,效果明显,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及时、疗效肯定、易于掌握和部队战士易于接受等特点,尤其适合部队基层连队推广应用。体现祖国医学服务于部队,保障战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曼    杜元灏   《陕西中医》2022,(10):1449-1451
总结杜元灏教授对针灸疗法理论体系及诊疗规律的认识。杜元灏教授提出针灸疗法理论体系应包括经典理论体系和现代理论体系; 经典理论体系分为三大体系:经典经络系统、经典非经络理论体系和经典中医理论系统; 现代理论体系分为两大体系:神经系(线性联系)和非神经系(非线性联系)。将针灸临床诊疗病症分为躯体病和内脏病,分别以经典经络系统及多维度辨证作为主要指导原则,可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头针晕听区长时间留针配合体针治疗神经性耳鸣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晕听区长时间留针配合体针治疗神经性耳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采用针刺晕听区、听宫、风池、风府、后溪、金门。配穴情志不舒,肝胆火盛加太冲、足临泣;痰火上扰加丰隆、曲池;肝肾不足加太溪、足三里脾胃虚弱加足三里、阴陵泉。每日1次,10日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结果:治愈25例,显效2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头针晕听区长时间留针配合体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浮针疗法的中医传统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针是近年来出现最具有创新性的一种新型的针灸疗法,临床止痛疗效确切;但从目前浮针疗法的研究状况来看,存在着几大误区及困惑。文章整合了传统的中医理论,从针至病所理论角度加以思考,以期推进浮针疗法的中医传统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谈针刺疗法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刺疗法是中国悠久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疗法,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针刺疗法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许多人对针刺疗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此,中外学者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目前仍然很难以一种科学方法准确的阐明针刺疗法的机制。本文基于神经生理学机制方面的研究,简短梳理现代针刺疗法对神经的电生理、传导途径、神经生化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刺疗法对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促使神经系统各种损伤和变形的修复,针刺疗法与神经系统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针和体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采取腹针治疗,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积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组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积分提高的幅度远大于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腹针疗法能迅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血不足型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体针治疗,值得临床推产。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近视眼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近年来针灸治疗近视眼的进展,方法;收集了近年来在主要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献35篇,分析、总结了其在研究方法、治疗方法、机理探讨方面取得的进展。结果:针灸治疗近视眼方法多样,有一定的疗效,但要理研究不足,且研究方法不够规范,如绝大部分研究没有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限制了研究的深化。结论:针灸治疗近视眼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作更入、细致的工作,才能使针灸在近视眼防治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