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092-1095
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croRNA,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表达改变持久、可遗传并且不涉及DNA序列改变,各个领域中对于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新的热点。软骨组织再生医学领域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为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以及软骨细胞终末分化提供了多种调控方式。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体外常氧条件下,软骨组织工程细胞最终将应用于体内低氧环境中,低氧环境与表观遗传学机制之间相互影响将是研究者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本综述意在收集近年来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中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研究成果以及各个研究领域中低氧环境与表观遗传学机制间的相互影响,希望能够为软骨组织工程细胞体内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表型的遗传现象。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等。  相似文献   

3.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主要研究DNA序列不发生变化时,基因表达异常的机制,以及这种改变又是如何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给后代。表观遗传学机制主要涉及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和microRNA调控(MicroRNA interference)[1]。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表观遗传参与了前列腺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前列腺癌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表观遗传表现形式。DNA异常甲基化对肿瘤发生影响机制主要有:基因组广泛性低甲基化、局部过度甲基化、基因突变热点,与前列腺癌DNA损伤修复、激素应答、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密切相关。而组蛋白修饰的异常则将引起相应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转录水平改变,影响细胞周期、分化和凋亡,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生。目前已有一些针对前列腺癌表观遗传改变的治疗,主要有DNA甲基化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信随着对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必将为前列腺癌的治疗开辟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表观遗传学修饰是指在DNA序列未变化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变化,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s、染色质修饰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主要是由于绝经后女性激素水平改变等原因致使骨代谢失衡,骨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表观遗传学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s这三个方面综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未发生变化但表型发生可遗传改变的一门学科。精子在其发生和受精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这些改变将直接影响受精后的胚胎发育,因此研究精子的表观遗传学与胚胎发育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精子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和基因印记4个方面对精子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及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os)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变化,表型却发生可遗传改变的一门不同于遗传学的新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几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可能影响染色质的结构与基因表达.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复杂性综合疾病,它受到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双重影响.尿毒症患者炎症、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应激水平都可能导致整体DNA甲基化异常.目前,对于CKD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本文就CKD相关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os)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变化,表型却发生可遗传改变的一门不同于遗传学的新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几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异常都可能影响染色质的结构与基因表达.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复杂性综合疾病,它受到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双重影响.尿毒症患者炎症、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应激水平都可能导致整体DNA甲基化异常.目前,对于CKD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本文就CKD相关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未发生变化但表型却发生可遗传改变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等几个方面,任何一方面异常都可能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表达。在精子发生及受精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了解精子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对研究后代遗传信息的改变至关重要。本文对精子的表观遗传学信息进行综述,并对辅助生殖技术所带来的遗传风险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研究的是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在肿瘤发生机制及治疗方面表观遗传学已作出很大的贡献,但在肾脏病领域表观遗传学应用的研究还很少. 一、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是传统遗传学的分支,由英国科学家Waddington提出[1],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的表型.表观遗传学大大丰富了传统遗传学的内容,使我们认识到基因组不仅包括DNA序列遗传信息,还包括表观遗传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老龄化的社会结构也使得骨质疏松症具有广泛的发病人群,其继发骨折的风险较高,危害性大。骨质疏松症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它受年龄、性别、体内性激素水平、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遗传因素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其热点之一为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是不同于传统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通过改变DNA序列所致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变化,它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微小RNA(miRNA)、染色质重塑等。本文就骨质疏松症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揭示骨质疏松症在表观遗传学方面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表型变化.表观遗传机制的失调在人类恶性肿瘤包括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结果发现:大量表观遗传可调节有关基因靶点和信号转导通路,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调节基因沉默等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探究这些异常的表观遗传机制对诊断和治疗肝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表观遗传学是基于非DNA序列改变而产生的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具有可逆性和遗传性,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体重组,它们相互作用,影响基因表达.乳腺癌中,表观遗传调节改变了一些重要基因的表达,导致了肿瘤的产生和发展.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和复发监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表观遗传学是指非遗传改变(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miRNA等非编码RNA)对基因表达调控,这种调节不依赖基因序列的改变且可遗传,其中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现象。研究表明,在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表观遗传学改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探讨DNA甲基化的致癌机制可为肿瘤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为此,将对肝癌中DNA甲基化改变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杨滨 《男科学报》2007,13(12):1125-1129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未发生变化但表型却发生可遗传改变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等几个方面,任何一方面异常都可能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表达。在精子发生及受精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了解精子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对研究后代遗传信息的改变至关重要。本文对精子的表观遗传学信息进行综述,并对辅助生殖技术所带来的遗传风险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表观遗传学指独立于DNA核苷酸序列本身的基因表达的可遗传改变,其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这些机制共同作用调控基因的特异性表达。血管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表观遗传调节在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表观遗传学在血管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表观遗传学是基于非DNA序列改变而产生的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具有可逆性和遗传性,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体重组,它们相互作用,影响基因表达。乳腺癌中,表观遗传调节改变了一些重要基因的表达,导致了肿瘤的产生和发展。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和复发监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肥胖引发表观遗传改变可导致男性出现不育表型。关于肥胖与男性不育的关系问题,早期研究多集中于内分泌方面。近年研究发现肥胖还可以引发机体表观遗传改变,如DNA甲基化,残余组蛋白修饰,小RNA等,影响精子成熟发育。DNA甲基化是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的胞嘧啶残基上的调节标记,肥胖导致DNA甲基化异常,并改变mRNA表达丰度,还可以影响印记基因表达出现印记基因病。残余组蛋白修饰方式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等,它们可以相互作用或协同作用,以保证精子正常生长发育。肥胖可以改变甲基化酶及乙酰化酶活性,直接影响残余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还可以影响精子小RNA的表达,导致精子缺陷。本文就肥胖引起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及导致男性不育的作用机制做逐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几种主要危险致病因素已经比较明确,但是肝癌发生的确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s)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DNA的异常甲基化、组蛋白异常修饰与肝癌的关系,肝癌的表观遗传学检测及表观遗传学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组蛋白修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组蛋白修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复习组蛋白修饰以及组蛋白修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组蛋白的修饰为表遗传改变之一,能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修饰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系统,维持基因沉默。表观遗传修饰具有可逆性,逆转表观遗传修饰,从而改变基因表达状态,可能使恶性肿瘤细胞正常化(称为表观基因治疗)。表观基因治疗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组蛋白修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逆转表观遗传修饰导致的基因表达改变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