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低臀高体位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异氟烷组。七氟烷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选用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异氟烷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选用异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2组患者术中连续测定气道峰压力、平台压、胸肺顺应性、呼气末CO2分压等指标,分别在插管后5min、气腹后5min、头低臀高位后5min和30min、改平卧位后以及拔管前6个时间点记录相关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七氟烷组与异氟烷组在头低位5min和头低位30min时的气道峰压力、平台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胸肺顺应性变化在头低位改平卧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呼气末CO2分压则随着气腹、头低位、改平卧位呈显著变化,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比异氟烷轻,尤以头低位明显,而且停止吸入麻醉药后七氟烷组呼吸力学指标恢复比异氟烷组快,七氟烷吸入麻醉更适用于头低臀高体位下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
长托宁雾化吸入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珺 《护理研究》2006,20(13):1179-1180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9例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雾化吸入长托宁,对照组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记录雾化前及雾化后10min、30min、60min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雾化后观察组气道峰压、呼吸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肺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托宁雾化吸入用于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病人,可有效降低病人的气道峰压、呼吸阻力,同时改善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3.
黄珺 《护理研究》2006,20(5):1179-1180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覆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9例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病人,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雾化吸入长托宁,对照组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记录雾化前及雾化后10min、30min、60min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雾化后观察组气道峰压、呼吸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肺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托宁雾化吸入用于气管插管度机械通气病人,可有效降低病人的气道峰压、呼吸阻力。同时改善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Trendelenburg位长时间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记录诱导后即刻(T2),气腹后20 min(T3)、1 h(T4)、2 h(T5)、3 h(T6),放气腹后10 min(T7)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肺动态顺应性及气道阻力;记录诱导前(T1)、T2-T7、拔管后20 min(T8)的氧合指数及肺内分流率;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并用超声评估T1、T8及术后第1、3天的肺不张情况。结果 呼吸力学:与T2相比,两组气腹期间(T3-T6)的气道峰压、平台压、气道阻力及肺动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可必特气雾剂、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以及沙丁胺醇气雾剂对应用机械通气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支气管扩张作用。方法 对60例应用机械通气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实施间歇正压通气呼吸模式,并在记录气道峰压、平台压、呼气峰流速、气道阻力后,分别通过雾化器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A组)、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B组)和可必特(C组),吸入后10、30、60、180及360min后重复记录各通气参数的变化。结果 C组在用药10min时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即有下降,呼气峰流速上升(t分别=2.73、2.46、2.28,P均〈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26、30.59、106.73,P〈0.05),至180min时改善最为明显,至360min时气道峰压、气道阻力仍有明显下降,呼气峰流速明显上升(t分别=2.93、2.23、2.29,P均〈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85.76、26.77、124.12,P均〈0.05)。结论 对应用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应用可必特对支气管的扩张效果强于单用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或沙丁胺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压力控制通气对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18~24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压力控制模式组(P组),乌司他丁联合压力控制模式(PU组),每组20例,PU组在手术开始前给予乌司他丁10 000u/kg。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入室基础值(T0)、气腹即刻(T1)、体位改变后气腹5min(T2)、气腹后20 min(T3)、放气后5 min(T4)、手术结束后(T5)时记录顺应性(Cl)、阻力(Raw)、气道峰压(Pmax)、平台压(Pplat)和平均压(Pmean)等呼吸动力学参数。结果气腹后两组的Raw、Pmax、Pplat和Pmean均显著升高(P0.01),气腹后各时刻PU组的Raw均低于P组(P0.05)。气腹后两组的Cl显著降低(P0.01),PU组Cl在T4时刻降低(P0.05),在T5时刻恢复(P0.05),P组显著降低(P0.01);与P组比较,气腹后PU组的Cl均显著高于P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气腹后改善肺顺应性以及术后肺顺应性的快速恢复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置鼻咽通气管联合头高位预吸氧,对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病态肥胖症患者肺氧合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拟行择期腹腔镜减重术的病态肥胖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头高25°位+预置鼻咽通气管组)和B组(头高25°位+不预置鼻咽通气管组),各50例。两组患者预吸氧3 min后,行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呼吸空气(T0)、面罩人工正压通气3 min (T1)和气管插管后3 min (T2)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动脉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记录T1时点、T2时点和气腹后5 min (T3)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记录气管插管后不同人工通气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O2低气腹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探讨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方法: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压均控制在10-12mmHg;按手术充气时间长短分为两组:<60min组62例;≥60min组38例。对患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d的PT、APTT、Fib、plt、BUN、Cr血气分析、肺顺应性及气道峰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2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间<60min组患,术后即刻及术后2d的PT、APTT、plt、BUN、Cr、血气分析、肺顺应性及气道峰压等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Fib在手术时间≥60min组,术后2d与术前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与手术时间<60min组术后2d比较,差异极显(P<0.01)。手术时气道峰压明显升高、肺顺应性降低,但术后即迅速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手术时间无明显关系。结论:CO2气腹压控制在10-12mmHg(1.3-1.6kPa),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术后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为比较理想的气腹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肥胖患者应用肺复张技术围手术期肺功能情况。方法前瞻性选择拟行全麻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45例病态肥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在建立气腹后,予以压力或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保持气道峰压(Ppeak)不超过30 cm H2O,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维持在35~40 mm Hg;观察组在建立气腹后间隔30 min行1次肺复张,直至手术结束。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被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若PACU 2 h仍未达到拔管指征则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肺功能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气腹90 min、术毕和出PACU时的Pa O2及氧合指数较高,在气腹60 min、90 min时的Ppeak、气道平台期(Pplat)较低,在气腹结束时的Ppeak较低,在气腹30 min、60 min、90 min和气腹结束时的肺动态顺应性(Cdyn)较高,而拔管时间、出PACU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应用肺复张技术可有效地改善肥胖患者的术中肺功能,并有利于术后的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38-140
探讨麻醉诱导期使用肺保护性通气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氧饱和度的影响。选取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6例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随机信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使用肺保护性通气(VT6ml/kg、RR16次/分、PEEP为5cm H~2O),每30min给予一次手法肺复张(手控通气,气道压力维持40cm H2O,持续30s);对照组采用全程通气模式均为VT 10ml/kg、RR10次/min。分别对插管前(T0)、形成气腹后(T1)、手术开始后30min时(T2)、手术开始后60min时(T3)、手术结束后(T4)5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峰)、平均气道压P(P平均)、计算肺顺应性(CL),并分别在T0、T1、T3、清醒拔管后吸空气5min(T5)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及肺内分流率(Qs/Qt)。观察两组手术后的效果及术中氧饱和度的影响。两组手术均顺利,试验过程中患者心率、血压平稳,未出现特殊情况,且两组均未出现肺部损伤现象;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P峰和平均气道压(P平均)均明显升高,对照组P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T2时对照组P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CL在气腹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T3和T4时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PET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T2~T4时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OI随着时间延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拔管后两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Qs/Qt随着手术进行呈上升趋势,与T0时比较,两组在T3时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T5时均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通气相比,对接受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保护性肺通气能明显改善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有利于保护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